逸闻趣事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毛泽东文学院>逸闻趣事

唐达成的小故事

来源:   时间 : 2014-08-18

 

分享到:

  唐达成(1928-1999) 湖南长沙人。原名唐挚。著名评论家。著有评论集《艺文探微录》、《南窗乱弹》,散文杂文集《淡痕集》、《世象杂拾》、《书林拾叶》,传记文学《贝多芬》等。曾任《文艺报》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党组书记、书记处常务书记、主席团委员等。

  唐达成给别人最突出的印象,一是南人北相,他是湖南长沙人,却长得高高大大,红脸膛,浓眉大眼,说话声音洪亮,慷慨激昂,这大概和他长期在北方工作和劳动有关。二是他满身的书卷气,三句话不离本行,开口就是谈文学、谈读书的方法和乐趣。

  他强调自学要有目标,读书要有选择。书海无涯,人生有限,与其泛泛地浏览,不如细读精读几本经典之作。他认为国外的文艺理论,从观念到方法,可谓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他还是主张读那些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典范的美学论著,不必趋时追潮,重要的是要中西兼融,将前人的知识化为自己思想的血肉。再就是读书要养成习惯,成为毕生乐此不疲的嗜好,管他喧嚣闹市、穷壤陋室、顺境逆境,只要有好书相伴,就会获得精神上的快乐和升华,就是有福之人。

  唐达成是个好人!

  这是文坛大多数人提到已故唐达成时用的最多的一句话。能够得到这样的评价固然不错,但当某人被说成“好人”时,总带有某人并非特别优秀的意味。其实,唐达成绝非仅仅是个“好人”,除了他早期在文学批评中所崭露出的才华得到公认外,他的思想深度也是值得肯定的。例如,唐达成曾把文学批评家比为啄木鸟:“文学的繁荣离不开正常的批评。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在谈到撰写历史问题时,唐达成说:“当代人撰写的历史,出于某种功利或迫于某种压力,必然多了一些禁忌、避讳和遮掩;而后代人撰写历史,隔岸观火的身份,又使他们失去了身临其境的切肤之感。更不要说时代变了,时代精神也会有差异。”在谈到当时中国政治与文艺的关系,唐达成感叹道:“政治对文艺而言,并不是你想不想捆绑。你文艺倒是想筑起一座独立的城堡,可政治强大的辐射性,强行把它的光线投照进来了”。如同当时许多出色的人才一样,唐达成的才华和思想被扼杀,被扭曲,被深藏了。

  在他的一生中,无论是做他自己想做的事,还是被迫做他自己不想做的事,无论是作为文学评论家,还是作为文坛官僚,他都坚守了内心的道德底线,在关键时刻拿出了自己的勇气。早年时,唐达成被迫交待“丁、陈反党小集团”的问题,战战兢兢写下了近十万字的检查以求过关。即便如此,他在提到丁、陈时,仍然称他们为“丁玲同志”、“陈企霞同志”。

  《唐达成文坛风雨五十年》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唐达成在政治漩涡的经历,涉及人物众多,细节描述生动,对了解和研究当代中国文学界的历史很有意义。

  这是真实的唐达成。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