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湘水 时间 : 2014-08-12
分享到:
吴奔星(1913-2004) 湖南安化人,著名诗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鲁迅研究专家、教育家。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顾问、全国茅盾研究会顾问、江苏省作协顾问、江苏省鲁迅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主要著作有《暮霭》、《鲁迅旧诗新探》等。
吴奔星其人其文
湘 水
一
2004年4月20日吴奔星老先生走了,就像烛炬最终熬尽仅有的一点发热发光的能源,不在意料之外;由于耄耋老人,因病魔的摧残并与之打拼已好几个年头了。但噩耗传来,文艺界仍是一片悲痛。而此时,关于吴奔星老先生其人其事,也一一浮现在了他的亲人、同事、朋友和学生们的眼前。
1986年春天,南师大唐纪如先生的《敌乎友乎,岂无公论?——重评徐懋庸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致鲁迅信》,在《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这一年第一期发表,引起了吴奔星的关注。
一天,吴奔星通过洪桥约周正章去他家里谈论这篇文章。他先问周正章的观点,周说不敢苟同。于是,吴奔星说:“唐纪如这篇文章的观点,我是不赞同的。但我不便写文章,因为唐纪如是我学生。老周,你既然也不赞同,那这篇文章就由你来写。”周正章说:“恐怕写不好,这个现代文学史上的大问题,涉及的资料与纷争太多太复杂。”吴奔星说:“这是关系到鲁迅的一件大事,文章出在江苏,应该由江苏的同志出来争鸣。我了解你,你的文章大多注意充分占有资料。你下点功夫,能写好,写好拿来给我看看。”没有教训,只有启示。由于吴奔星的鼓励,周正章只得勉力为之。于是,他花费了二十多天的业余时间,挑灯夜战,写成了三万字的长文。
周正章写好后,吴奔星看了觉得满意,并说这是一篇很好的驳论。但认为原标题不够好,几经推敲,结果由吴奔星一锤定音为:“是乎非乎,岂容颠倒?——评唐纪如同志的〈敌乎友乎,岂无公论?〉》。他还解释说,“本来就是‘是与非’,为什么还把‘是非’说成‘敌我’呢?这样好,鲜明。”考较题目的对仗与工整,并与争鸣对方观点对照起来,这是吴奔星创作旧体诗的习惯。把这个文字技巧,运用到这里,确给拙作增色不少。
吴奔星主持每年的江苏鲁研会,都有可圈可点之处。1982年秋在南师大礼堂召开,吴奔星在主席台首先开讲,他说:“现在客人还未到,由我先讲,边讲边等。我的题目是‘试论鲁迅的前期与后期’。……”他还没有说上十来分钟,匡亚明与陶白作为江苏鲁研会的顾问已前来赴会。吴奔星发现后,即刻打住:“现在我就说到这里,下面请匡亚明同志和陶白同志分别给大家讲话,请鼓掌!”
虽然会议还有机会,但他把自己的论题早就抛到脑后,不再提起,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志发言。可是到了来年,吴奔星又主持会议的开场白时,谁都忘记了他那中断的论题,可他仍兴致勃勃旧话重提:“去年我说鲁迅的前期与后期,说到哪里了?”全场哄堂大笑!但吴奔星不笑,他依然认真地讲了起来……
最使人难忘的是,1986年秋天在南京武定门附近开的江苏省鲁研会年会。当时因在《青海湖》杂志上发表《论鲁迅的创作生涯》而被全国不少报刊批评得“声名狼藉”的邢孔荣,吴奔星动议请他来南京参加会议。会前,吴奔星还与邢孔荣单独谈过话。使邢颇受触动,也很感动,惟有江苏能这么平等地对待他。
吴奔星的观点很明确,虽然不赞同邢孔荣的观点,但并不妨碍他们与邢孔荣交流他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交流不是坏事。那天,唐纪如自动赴会,吴奔星也表示欢迎。会议观点交锋的激烈程度,当可想而知。一个人发言一停,常有十几个举手要求发言,个个争先恐后。而会议在吴奔星的主持下,并未发生混乱。
最后,吴先生总结道:“今天的大会,开得很好。气氛热烈而友好!贯彻双百方针,我的理解就是要提倡百家意识。在座的每一位都是一家,在学术问题上每一家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与自由。观点不同就要开展平等的争鸣,只有在争鸣与交流中才能求同存异!今天的会议体现了这个精神!”
事隔快20年了,拿吴奔星的话,与当时有位大人先生对江苏邀请邢孔荣赴会也当作一个事件来讨伐,作一比较,认识之高低,真有天壤之别。
筹建南京鲁迅纪念馆,是吴奔星逢会必讲的永恒性话题。吴奔星的意见,是要把南京鲁迅纪念馆,设在鲁迅读书处——江南水师学堂原址,这座晚清建筑已列为南京文物保护单位,既可以对社会公开开放,又可以作为江苏鲁迅研究的一个基地。甚至谁来当馆长,谁来当资料员,他都考虑了。起初,大家都有劲头,但经一次次碰壁,就气馁了,渐渐地把吴奔星的呼吁当作不谙世事的老年幼稚话来对待了。报告照向上送,但谁也不再抱任何希望。而吴奔星痴心不改,逢会必说,年年必讲,一直呼吁到他年事已高,不担任会长当荣誉会长不参加理事会为止。
是啊,吴奔星老先生的那份执着与纯情,那份韧性与坚强,那份不屈不挠的信念与追求,让我们感动。吴奔星老先生滚热的语言:“如果继续活下去,诗与文还将写下去,心路历程是不会终止的。有生之年,都是写作之日,一息尚存,不说再见。”始终在我们的耳际回响。
二
吴奔星最早是以诗人的身份登上文坛的。
上个世纪20年代末,吴奔星就开始写诗。1936年6月1日,吴奔星在北平创办《小雅》诗刊,提出“诗贵创新,诗贵有我”的主张,提倡新诗的现代化,强调新诗只有在继承民族诗歌传统的同时,批判地吸收西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及象征主义在艺术技巧方面可取的手法,才能保持、丰富和发展中国诗歌传统的特色。作为当时华北唯一的诗刊《小雅》,吸引了李金发、戴望舒、施蛰存、柳无忌、李长之、路易士(纪弦)、林庚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诗人,为新诗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诗既有诗人澎湃的激情,又有理论家的严密思辨,能从诗中读出理论的思考。从他的诗作中还可读出“生命意识”,认为诗歌是他对于生命的达观与超然以及对个人与他人生命形态的剖析。透过这些思考所呈现出的则是诗人对美丽人性的赞美,对压抑人性的假、丑、恶现象的揭露与批判,这是他毕生的审美理想,也是其创作的主题。
同时,吴奔星的诗歌理论建树也很高。《虚实美学新探》就是一部集吴奔星70年诗学与美学思维结晶的专著。他在中国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艺心理学、语言学的知识,开拓了诗歌虚实美学的新天地,离我们要建立的一种新的诗歌美学的目标又前进了一步。这部专著为中国诗歌创作和欣赏提供了精辟的理论,纠正了中国诗歌领域没有系统的美学理论的虚无主义偏见,是中国诗歌美学史上将“联想”与“想象”本质上分别开来并上升为虚实审美理论的创新之作。
而作为一名学者,吴奔星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特别是鲁迅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他出版于1954年的《茅盾小说进话》是建国后的第一部研究茅盾的专著,其中关于茅盾自传的研究成果被视为文学传记的权威界说。南通师院周溶泉教授重点分析了吴奔星的理论专著《文学风格流派论》,认为它具有以下几点引人注目的特色:第一,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概括地论述了风格与流派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第二,不给人以现成结论,而是就风格与流派争议的问题,阐述了著者自己的观点和探索性的看法;第三,站在宏观审视风格与流派的高度,引发人们从整体上去做研究,提出了著者建设性的意见。
吴奔星又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从20世纪40年代起,他就开始了教育生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并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或正在作出贡献。他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他还为江苏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和徐州师范大学的学科建设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和心血。
鉴于吴奔星老先生在文学艺术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2001年4月28日,由中国鲁迅研究会、江苏鲁迅研究学会、江苏现代文学研究学会、南京师范大学、徐州教育学院和徐州师范大学联合发起的“吴奔星先生70年文学道路”学术研讨会在徐州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此会者一致认为,诗人、学者与教育家三方面在吴奔星老先生身上和谐统一、密不可分。诗人的气质与学者的睿智促成了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和有自己独特教育方法、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创作与教育的实践又促成了他理论的思考,使他能够写出通俗易懂而又充满诗味的理论著作;而作为学者兼教育家型的诗人,他的诗作既有思想深度,又通俗易懂,琅琅上口。
当时96岁高龄的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特意为他的“奔星老友”作了一首贺诗:
光阴过客匆匆过,
人品作品立高峰。
老辈健在无多少,
如手如足弟与兄。
吴奔星主要著作目录
诗集
暮霭 北平小雅诗刊社1936年第1版
春焰 北平小雅诗刊社1937年第1版
鸭绿江之歌(与王学奇合著) 北京师大出版社1951年7月第1版
双贝集(与夏传才合著) 燕赵书社1984年12月第1版
奔星集 花城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
都市是死海 漓江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
人生口哨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
吴奔星新旧诗选 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吴奔星短诗选 香港银河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
专著
语文教学新论 察哈尔文教社1950年10月第1版
阅读与写作的基本问题 上海东方书店1953年3月第1版
茅盾小说讲话 上海泥土社1954年3月初版、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再版
文学作品研究 上海东方书店1954年6月第1版
鲁迅旧诗新探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第1版
文学风格流派论 北岳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
中国现代诗人论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
钱玄同研究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1月第1版
诗美鉴赏学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1月第1版
虚实美学新探 江苏文艺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编著
鲁迅诗话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版
沫若诗话(与徐放鸣合作)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7月第1版
现代抒情诗选讲(与徐荣街合作) 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1版
历代抒情诗选 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8月第1版
胡适诗话(与李兴华合作) 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年7月第1版
当代抒情诗拔萃 漓江出版社1987年第1版
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 江苏文艺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
鲁迅名篇鉴赏辞典(与范伯群合作主编)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