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钩沉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毛泽东文学院>文史钩沉

大家风范 如沐春风

来源:   时间 : 2013-12-30

 

分享到:

   大家风范 如沐春风

  ——追忆我省著名书画家周达先生

  纪红建

  一

  周达老先生虽然离开人世近三十年,但在书画界,其人其画仍旧为人们所铭记。如在中学时就曾跟达先生学习国画山水的颜家龙老先生,如今已是著名的书法大家了。谈起老师,周达老先生对他的教诲都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从周平先生的《颜家龙先生书风嬗变例析》便可得到证明:“先生笔法的形成,得力于叔祖昌峣公和师长兼同事的周达最多。颜昌峣精研楷隶之法,尤于李邕、米芾所得甚多,风格劲拔雄强,所书《岳王碑》、《禹之谟墓碑》至今赫然立于岳麓山上。先生少年时得叔祖亲炙,得到了良好的唐楷和汉隶的技法训练。从周达处,先生获得了李瑞清的涩进与绞动的魏碑技法。周达,现代著名书画家、书画教育家,于书艺一途各体俱能而以魏碑最具功力。从周达遗存的作品观之,其涩行颤进、融篆入楷的魏碑书风,甚得李瑞清精髓。先生读中学时,周达任其美术教员。先生在湖南师大工作复与周达同事近十年,每有闲暇即前往请益,周达亦时来先生住处挥毫指点。先生沉浸于魏碑,周达的影响至为重要。”

  周达老先生生前一直住在长沙市河西的红泥山,住的是老式平房,依山而建,室外树影婆娑,清风绿翠,室内光线有些暗淡,却是宁静惬意。两间房子里外相通,里间为卧室,外间既是客厅,也是餐厅和画室;厨房则是几家合用的。每逢周末,周达老俩口就会一边忙活,准备可口的饭菜和糖果瓜子,一边透过窗户朝小路张望四个儿女带着孩子们相继而来。

  周达老先生是个豁达、开朗的人,在他儿孙们的印象中,他总是面带微笑,亲切而儒雅,偶尔哼上一段京戏,或是说几句笑话,扮一个鬼脸,总能把他们逗得人仰马翻。

  有次周达孙孙周歌生病了,头疼,浑身不自在,就忍不住哭闹起来,妈妈和外婆怎么都安抚不住他,无计可施,只好请周老出马;周老用尽了平日里说学逗唱的全套功夫,周歌还是哭闹不止,情急之下,他突然跳起了新疆舞,哼着欢快的旋律,灵活地扭动着脖子,古怪精灵的模样,至今依然那么鲜活,那么真切地浮现在眼前,他的病痛一刹那飞到了九霄云外,忍不住笑了起来。

  虽然孙子们很喜欢周老陪他们玩耍,但在周老沉思的时候他们是从不去打搅的。在那个挂满了字画的房间里,周老时常独自静默地坐着,要么双眼微闭,像在思考什么;要么用夹着卷烟的手指优雅地比划,任烟雾缭绕于指间。

  二

  绘画和书法是周老生命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看到他的遗墨,总是让人有抑制不住的激动,一些话语会不由自主地流淌倾泻。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这一幅裱制简洁的立轴,役笔驱墨,厚重而灵动,苍劲而丰润,甲胄坚锐,霓裳轻灵,出入于汉魏之间,仿佛一场壮观精妙的八佾乐舞;那一幅兰花,兴之所至,御笔草草,计白当黑,水墨洇濡,逸气天成。

  “一湾流水四围山,日对苍松可驻颜,丰穰秋成农事乐,此中真个赛仙寰”,癸卯初冬,周老与著名画家曾晓浒先生合写了韶山毛震公祠小景,那种调和古今的意趣和笔墨,那种端严茂密,那种朴实和浪漫令人一次次为之眼润。

  更值得人们回味的是周老作《南岳磨镜台》。

  那是1956年8月的事了,当时五十出头的周老正当精品迭出的大好年华。当时,他杜门谢客,精心构筑和描摹了一幅心中的图境——《南岳磨镜台》。

  磨镜台是佛教禅宗南宗祖源地,因唐代被称为七祖的“湖南怀让”和“江西马祖”道一和尚磨镜斗法的故事而闻名(这两人道行高深,禅宗各大高僧往往行走于江西、湖南以求开悟,俗语“走江湖”就是这样来的)。当时南岳山上有个般若寺,寺里有位大名鼎鼎的怀让和尚,是禅宗六祖慧能的得法弟子。唐开元年间的某一天,从四川来了一位信仰北宗的马道一和尚,在离怀让开坛说法处三百米远的地方结庵、打坐、念经,一个月过去了,怀让见他仍是打坐,便拿出一块青砖,在石头上磨来磨去。开始两天,道一不理,到了第七天,他坐不住了,走近怀让,问道:“大师,您磨砖干什么?”怀让答曰:“磨砖作镜也。”道一惊奇地说:“磨砖岂能成镜?”怀让反问道:“磨砖不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呢?”道一听了,豁然开悟,立刻拜怀让为师,从此,道一跟随怀让十年,后来,他到江西康袭公山,建立禅林,聚徒传法,成了一方宗主,被称为马祖。这个故事被称为“怀让磨镜”,“磨镜传法”。

  在一米画纸上,周老写下了他的《南岳磨镜台》。那高华的气韵,融简练与茂密于一体的笔墨,点染皴描,薄施丹青,与浓墨重彩讲求视觉霸权的现代派仿佛隔了几个世纪在历史中对望和反讽。

  西安一位书画界的朋友曾发表过这样的感慨:“对于周达老前辈的书画,我自觉无评论的资格,我只是想说,对于那个时代的画家我大都钦佩并非常喜爱他们的作品。他们所处的时代或是新旧交替水火并容,或是国家危难社会动荡,或是是非颠倒文化遭劫,能在这样的纷扰时代取得书画上的成功,没有唐僧取经的诚挚与毅力绝难做到。当然,我也要为他们庆幸:他们没有赶上商品经济时代,他们的作品没有打上商品的烙印,他们的作品是真正意义的艺术品!”

  三

  周达老先生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了很多学生,为湖南美术教学作出了很大贡献。然而,让人疑惑的是,为什么他自己的子孙中却没有人继承他的事业呢?

  对此,周老的外孙周歌是这样解释的:“直到完成这篇文章的初稿,我才偶然从远方的姐姐那儿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姐姐天资聪颖,她在外公身边长大,很小的时候就对绘画和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很渴望和外公学习书画,但是,每当她站在画桌旁细看外公画画写字时,外公总会一改平日的温和,停下笔,严厉地说:‘快走开!不要看,更不要学!’”

  或许,在那些文化劫难的日子,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在周老内心打下了痛苦的烙印,竟是如此地不可碰触,他以拒绝传授的方式来保护后人又是多么无可奈何!而他自己,却从未选择过放弃,虽近垂暮之年,仍身抱疾患不辞辛劳地下湘南、走湘西,并应邀西行入蜀,为的是亲临山水之间觅取第一手素材。这种对书画艺术的炽热情感伴随他走过人生的坎坎坷坷,并一直燃烧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或许,周老的画笔没有在家族里传承下来未必是件憾事,如果老人家的家人中真的后继有人,又将如何超越他那座艺术高峰呢?那不仅仅是一座艺术高峰,也是一座人格的高峰、心境的高峰。

  “绿竹漪漪曲水滨,岁寒霜雪愈精神。兴来挥我如椽笔,写出潇湘夜雨声。”他的一生淡薄名利、虚怀若谷,成就了竹的风骨,他的作品在经受时间考验之前,已经受了比时间更苛刻的源于他心灵的自省和考验。

  作为浸润于传统文化的一代书画名家和一代大儒,周达老先生以他自己和他对子孙们的谆谆教诲为我们诠释了胸怀的宽广和博大。

  周老从事美育教学几十年,他的画室里经常是高朋满座,笑声朗朗。这些朋友不是别人,正是书法界大名鼎鼎的李立、曾晓浒、段千湖、颜家龙等人。他们在同一张宣纸上画各自所长,周老画竹和菊,李立先生画水仙和海棠,曾晓浒先生画牡丹和芙蓉,段千湖先生画松和石,五人笔墨水乳交融,和谐而完美。这是大师们彼此的欣赏、默契与相互激励了。

  “周达先生为人敦厚诚朴,乐于助人,于朋辈子弟间,无论长幼尊微,悉相重以礼,平易真挚”。这是曾晓浒先生在周老辞世四周年时写下的话语。

  后来,湘籍艺术家周宗岱先生的文章中也写到了周老:“学国画漫长的探索过程中,周达先生对我影响很大。我曾在达老家整整住了一星期,为他托字画,他老给我画竹,赠我一套册页,并作书记述此事。达老对我无所不谈,他温良恭谦的风范,有如春风拂我。”

  当然,还有前文中提到了著名书法家颜家龙先生,在他回忆省立一中的学习经历时曾这样说到:“教我们美术的是周达教师,他是位全才,除美术外还教音乐,诗文水平也相当不错”。

  ……

  从这些当代书画名家的叙述中,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周达老先生,了解了他作为现代湖湘著名书画家及书画教育家的品德与风范。周老辞世以后,他的精神随同他的作品一道流传于世,散落民间。

  在长沙的爱晚亭、汩罗的屈原庙、郴州的苏仙岭……湖南的山山水水和不少名胜古迹都留下了周老的笔墨,他的每一幅作品都能深深触发人们内心的怀念与感慨。

 

  周达主要著作目录

  周达书画辑 湖南美术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