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钩沉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毛泽东文学院>文史钩沉

仰天长啸 国士无双

来源:   时间 : 2013-11-25

 

分享到:

  仰天长啸 国士无双

  ——田汉小传

  章庭杰

  一、“英雄怀汉”

  田汉出生在康梁变法,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的戊戌年,当时的名字叫寿昌。名高天下的大名田汉,是他在辛亥革命的当年自己改的。

  田汉的老家是长沙县花果园的田家塅。田汉幼年,聪颖过人。湖南湘江源远流长,不仅浇灌了我国的传统戏剧,也哺育了我国现代杰出的革命戏剧家田汉。田汉幼小的心田,与生俱来就处于一片天然适宜于播种戏剧的沃土上。

  田汉家乡一带,流行着一种影子戏,给乡村儿童带来的欢乐,不亚于今时的影视。田汉八婶的姨父向福生,就是个唱影子戏的,逢年过节,酬神庆寿,少不了带领班子来唱戏。田汉看完影子戏回来,嘴里老是咿咿呀呀唱呀唱的,身子也学着影戏菩萨走路的样子扭呀扭的,并向向家姨爷讨要“影戏菩萨”,还偷了母亲用来做鞋的“布壳子”,自己学着剪制影戏人物,又用竹、纸糊起架子,和弟弟田洪,放下帐子作影幕,在清油灯下唱着玩。田汉自己说,“这是我接触戏剧的起点。”

  除皮影戏外,田汉童年还接触了傀儡戏、湘戏和花鼓戏。

  田汉的祖父、外祖父、舅舅和叔伯们,几乎都是湘剧的爱好者,每逢乡里演大戏,都爱带田汉去观看。茅坪附近的洪山庙、金龙寺,以及离田汉外婆家不远的真人庙,都是人山人海看大戏的场所。当时长沙城里名老生陈绍益,名二花“豹脑壳”罗元德,原来都是花果园附近的人,又与田汉外婆家沾亲带故,前者的皇帽戏,后者的《五台会兄》等戏,都使五六岁的田汉非常惊异和羡慕。他常常能说出戏的情节来,有时还会把袍角展动着,巧妙地戏学舞台上演员的程式动作。

  后来,田汉又到黄狮渡、成佛庵、新塘桥、枫林港等处就学,所在都有名刹,因之接近戏剧的机会更多。

  十一岁到长沙城读书,又开始接触京剧。当时长沙的汉班戏(湘戏)很风行,名角不少,同春园、湘春园等处生意也好。可是田汉最爱看三尊炮后面由“三庆班”上演的京剧。

  辛亥革命那一年,湖北一炮打响,湖南首先响应。湖南新军支援湖北,在荆州打了一个大胜仗。军政府举行祝捷大会,在教育会坪搭台唱戏。湘剧名伶陈绍益上演新编剧目《血战荆州》,自己扮演一个革命军官。该剧及时反映现实,给田汉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这一年,在长沙的毛泽东投身辛亥革命,参加了半年的新军。田汉则参加了四个月的学生军。因为军人看戏照例不要钱,田汉有机会看了许多戏剧,特别是他认为“浪漫得多,或是写实得多”的京剧。

  那时反清革命的潮流高涨,学生们只找那些革命空气更浓的地方去。田寿昌便和柳之俊、陈剑五、张伯陵几个同学改了名字去报考修业中学。柳之俊改名英、陈剑五改名雄,张伯陵改名怀,田寿昌改名汉。事有凑巧,四人都被录取了。寿昌考了第一。按他们新改的名字和倒过来名次来念,恰巧是“英雄怀汉”。

  二、民主革命

  辛亥前一年,长沙发生抢米风潮,数万饥民火烧巡抚衙门和洋行、教堂,田汉耳闻目睹。

  辛亥四月,黄兴身先士卒,率众进攻两广总督府,黄兴伤断两指,八十余精英死难,葬于黄花岗。长沙学生争相背诵报载烈士“供词”,剪辫子、穿草鞋,热血沸腾。田汉因其兄脐风夭折,小名叫“和儿”,和尚之意,不能蓄发。这时辫子没有蓄成,头发先自己剪了。

  辛亥武昌起义后,黄兴赴汉指挥。年仅十三岁的田汉,瞒着母亲,参加学生军,准备驰援湖北。三个月后,清帝逊位。田汉征战未成,却也经受了民主革命的洗礼。

  辛亥次年,田汉考入长沙师范学校,校长徐特立,是湖南辛亥革命发起人之一,担任过省临时议会副议长。同时,也是长沙县人。两年以前,徐特立视察乡村教育,到过田汉就读的学堂,饶有兴致地看过他的诗文。田汉成了徐校长的学生,徐校长对这位贫困小老乡更是关怀备至。

  长沙的夏秋两季,暑气蒸人,聚蚊成雷。田汉总是捧着书本,读到深更半夜。白天上课,往往精神不振。徐校长问他何不早睡。同学们争着代他回答,“他没有蚊帐,晚上拿被子蒙着全身,闷热难当,无法入睡。”徐校长听了,默默无语。过了一天,他用自己的薪水买了一顶蚊帐,连同自己的购书折子一起给了田汉,让他到书店挑选喜爱的书籍,书款由徐校长逐月还清。

  “有关家园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在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培养思维处事能力方面,徐校长特别注意因势利导。有几个学生喜欢用几张原稿纸写点游戏文章和打油诗之类,贴在自修室的玻璃窗上,引人取乐。徐校长不光不制止,反而鼓励他们运用写诗作文的才能。

  田汉进入长沙师范不久,就以他所喜爱的京剧形式,创作了《新教子》,发表在长沙日报上。田汉反原《三娘教子》封建道德而用之,以辛亥湘军援鄂抗击北洋军阀为背景,写一个汉阳之役阵亡军人的寡妻,教训儿子继承父志为国家民族效力,倾注了作者幼小心灵中的强烈爱国激情。田汉母亲看了说:“这也是写给我看的。”同时,田汉还在校刊《青年》上发表了两个剧本。

  当时,欧阳予倩由上海回长沙组织文社,在文庙演出新剧,田汉要求徐校长带他去看,徐特立不光满口答应,还鼓励田汉他们自己编剧和排演。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欣然接受,全国人民强烈反对。田汉“愤慨国事”,遂按清代传奇《桃花扇·听稗》一折填词,写下了“讽刺时政”的《新桃花扇》。

  三、东渡日本

  1916年秋,田汉在长沙师范历经五年毕业,由徐特立校长推荐,并经舅父易梅臣安排,东渡日本深造。这一年,田汉十八岁。

  次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田汉在易梅臣指引下积极关心社会问题,注意搜集报刊上的经济材料,撰写了《俄国革命的经济原因》,发表在《神州学丛》,对十月革命的必然性作了扼要分析,引起了易梅臣旧友李大钊的注意,并从北京写信来加以鼓励。

  然而,田汉仍然参加五四之后五月七日日本留学生围攻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馆的行动,参加了李大钊建立的,毛泽东、沈泽民、恽代英、张闻天、许德珩等人加入的少年中国学会,在学会《少年中国》创刊号上发表《平民诗人惠特曼的万年祭》,指出:“我们中国少年都确信能救‘少年中国’的,就只有民主主义这付药。”他还运用初次接触马克思《资本论》和初步的阶级观点,写出了《诗人与劳动问题》、《秘密恋爱与公开恋爱》、《第四阶级妇女运动》等文章,在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显得特别的前卫和活跃,无怪乎郭沫若说,田汉是“五四运动后所产生的新人”。

  继和易漱瑜一样创作了不少新诗以后,田汉在日本写过不少话剧。其中《灵光》是他的处女上演,也是我国话剧真正踏上国际舞台的第一次。

  田汉这一时期的戏剧创作,贯穿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精神,体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深刻影响;艺术上熔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采取祖国传统戏曲灵活分场的方法,而且一开始写剧,就显露了其特有的抒情才能,并奠定了在戏剧文学史上的地位。然而,田汉只精选其中《咖啡店之一夜》作为自己的“处女作”或“出世作”,表现了一个剧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其精益求精的治艺精神。

  四、南国红豆

  田汉携爱妻易漱瑜回国,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任职。

  早在日本,田汉与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筹组了进步文学社团创造社。回国以后,也曾以《创造季刊》为园地,同他们“一块儿翱翔”。这一时期的南国社是典型的夫妻店,只有田汉、易漱瑜两人,刊物全由他们自己出钱印刷,自己校对、折叠、发行。如此繁重的工作,致使易漱瑜劳瘁成疾,日益衰弱,辗转回湘疗养,也竟至不起,长眠在田汉的怀里。失妻之痛,使田汉悲伤至极,活下去的精神支柱要垮了。田汉五年之内失去了易家两位至亲至爱的亲人,在家乡诗酒狂浪,潦倒一年。直至五卅惨案发生,才在震撼中振作起来,与田洪等赶赴上海。时五卅运动告一段落,田汉因少年中国学会旧友左舜生之劝,在国家主义者编辑的《醒狮周报》上,附《南国特刊》,相继发表悼念舅父、亡妻的散文,略遣悲怀。

  田汉应林伯渠之劝,勾起了他的“独立癖”,脱离了与《醒狮》的关系,办了24期的《南国特刊》戛然中止。尴尬者偏遇尴尬事,矛盾人总被矛盾缠。停止《南国特刊》,疏远了右派朋友;未与郭沫若、郁达夫等去广东任教,又使左派朋友难予理解。时对艺术和政治持“两元的见解”的田汉,苦闷极了。直到“初尝电影这种新兴艺术制作的滋味”,才“像得了一个新的恋人似的”,于是想借光影,编织一个“银色的梦”,创办了南国电影剧社。终因时局变化,一事无成。应同乡黎锦晖之请,受聘于上海艺术大学任文科主任,而后被推为校长,田汉独立支撑,历尽艰苦,在他周围,聚集了一大批文艺界名士,如徐悲鸿、欧阳予倩、洪深、郁达夫、徐志摩、周信芳、朱穰臣、唐槐秋等,后来转组南国艺术学院,由原来的文学、戏剧、绘画,加上音乐、电影,扩大为五部,培养了陈白尘、金焰、郑君里、陈凝秋、左明、赵铭彝、张曙、吴作人等文艺干才。田汉还亲率“南国社”,先后在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无锡等地,举行话剧公演和其它艺术活动,同时创作了大量的剧本,包括《获虎之夜》、《名优之死》、《卡门》等,还有一批电影剧本,影响遍及全国。后来,田汉也曾因为掩护被叛徒出卖的北大教授共产党员黄日葵,而第一次被捕入狱,南国艺术学院也就这样“卒于某案,金力两疲”而停办了。田汉被列入当局黑名单,南国社遭到军警武力查封。

  五、左翼战线

  在左翼文化深受迫害之年,左联五作家在龙华监狱被秘密处死,丝毫没有动摇田汉要求入党的决心。次年春,田汉宣誓入党,监誓人是中共领导人瞿秋白。据金山回忆,“田汉这个名字在当时等于‘共产党’,也等于‘暴动’的意思”。

  “九·一八”事变后,田汉在白色恐怖中,自觉服从党的需要,接连写了《乱钟》、《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和《姊姊》等揭露当局消极抵抗,鼓舞群众抗日救国的剧本公演,他的作品成了嘹亮号角。当时上海街头流行《毛毛雨》之类靡靡之音,田汉视之为“亡国之音”,于是努力为党建立一支坚强的音乐战斗队伍。聂耳、冼星海、张曙等都是他发现的优异人才。剧联成立音乐小组,创作了无数振奋人心的革命歌曲,在音乐史上留下光辉一页。党的电影小组和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先后成立,田汉为执行委员,又亲掌艺华影业公司编剧领导权,写作了《民族生存》、《肉搏》、《烈焰》等电影剧本,由艺华完成摄制。随后,建立影通公司,又拍摄了《桃李劫》和《风云儿女》。这两部电影的插曲《毕业歌》和《义勇军进行曲》,都是田汉亲写歌词,都成为了抗日救国的不朽名作。同时还为艺华编写了《黄金时代》和《凯歌》。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和话剧《回春之曲》,也相继问世。这些充满着爱国激情和昂扬斗志的作品,就是田汉对敌人加紧迫害的响亮回答。随即,田汉第二次被捕。“七七”事变后,统一战线建立,中共代表团到达南京,对田汉被捕、保释的始末进行了全面审查,立即为他恢复了党的关系。

  自入党以后,田汉的戏剧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据统计,1931—1937年间,他以高昂的革命激情,接连写下了二十多个反映阶级斗争、揭露国民党反动派、鼓舞人民抗日的戏剧作品。“九·一八”之后短短的一个多月中,他竟连写了独幕和多幕剧本四个!

  六、抗日烽火

  七七事变后,田汉仅用五天时间,便创作了五幕话剧《卢沟桥》,艺术地再现了七七事变的情景,赞扬了英勇保卫卢沟桥的爱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八·一三事变后,田汉、安娥离沪,经南京、江西返长沙,筹办《抗战日报》。出版后,得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代表徐特立和中共代表团首席代表周恩来资助。《抗战日报》以崭新的内容和新颖版面吸引了读者,在湖南产生了巨大影响。田汉离后,由廖沫沙接手该报。

  次年初,郭沫若由广州抵长沙,邀田汉去武汉。田汉旋接周恩来电,同郭沫若、张曙、田洪等一起抵汉。时周恩来主持政治部工作。三厅成立,郭沫若任厅长,田汉任所属第六处处长,主管艺术宣传工作。田汉组织了十个抗敌演剧队和四个抗敌宣传队。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田汉为理事。台儿庄战役胜利,田汉等赴前线慰问。这期间,田汉创作了十三场京剧《新雁门关》,四幕话剧《最后的胜利》。在汉口,田汉组织并领导三厅举办的歌剧演员战时讲习班,任教育长。

  随三厅撤退至长沙后,田汉将湘剧艺人,组成三个抗敌宣传队,一同南下。当率抗敌宣传队抵达湘潭时,国民党当局实行焦土政策,火烧长沙,千年古城付之“长沙大火”,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周恩来立即组织救灾善后,田汉奉命率两个湘剧队与演剧六队,由衡阳返回长沙。田汉熟悉烧前街道,灰烬中掘开一片焦土,伸手刨出一把“沙粒”,竟是半焦的大米。这样,临时解决了一百多人的口粮问题,得以着手埋葬尸体,抢救粮食,赈济灾民。国民党官员主张通过保甲长给居民发放救济款,而那些人一贯中饱私囊。后来田汉由抗敌宣传队同志分别于几个大会场给每一居民发放救济款五元,如数落实。救灾基本结束,田汉举办湘剧艺人讲习班,并同任光、田洪等音乐戏剧工作者改编、创作了许多戏曲剧本。次年春,田汉率平剧队前往衡山,为叶剑英同志主持的游击干部训练班慰问演出。抵桂林后,更是积极参加各项戏剧活动。创作了京剧《土桥之战》、《江汉渔歌》、《新雁门关》、《杀宫》、《情探》、《金钵记》、《武松与潘金莲》、《新儿女英雄传》、《岳飞》以及电影《胜利进行曲》。《戏剧春秋》桂林创刊,田汉、欧阳予倩、夏衍、许之乔、杜宣五人为编委,田汉任主编。三厅改为文化工作委员会,郭沫若任主任,田汉任委员。新中国剧社和文艺歌剧团在桂林成立,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田汉千方百计筹款。无米下锅时,田汉将母亲仅存的一对金耳环卖了,买米送给两个剧团的同志们。这时田汉创作了著名的五幕剧《秋声赋》,与洪深、夏衍合作了《再会吧,香港》。田汉一家没米过年,米店老板又来讨账,桂林文化界的朋友雪中送炭,送来了过年生活用品。

  特别须得指出的是,田汉不愧为文化战场上匕首投枪的骁将,用笔作战,神勇而疾速。四幕《卢沟桥》只写了五天时间,四幕《最后的胜利》,从写剧本到演出,总共只花一周时间。他一边创作剧本,一边让人刻蜡纸,一边油印,一边排戏。写一页,刻一页,印一页,排一页。特别是《卢沟桥》,无论是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都有新的发展与突破。它深刻地表现了爱国军民抗日的决心与行动,尤为可贵的是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抗日力量。剧本人物众多,场面宏大,气势雄伟,是田汉抗战剧本的代表作。

  七、民主斗士

  中国人民欢庆抗战胜利的鞭炮声刚刚停息,国民党反动派便响起了杀害爱国学生的枪声,昆明发生“一二·一”惨案。田汉冒着危险,亲赴西南联大灵堂,献上悼诗。叶挺、秦邦宪等死于空难,田汉带女儿到红岩村中共办事处,在烈士遗像前悲伤地痛哭;在新华日报广场,观看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面对反动派在周围架起的机枪,田汉鼓励女儿,“这就是战斗!”李公朴、闻一多惨遭暗杀,田汉日夜不眠,写挽诗、悼文、挽联,布置会场,准备发言,都一一亲自安排。

  面对反动暴行,田汉义愤填膺,在上海等地参加“反饥饿,反迫害”示威游行,走在斗争最前列。1947年3月14日,上海文艺界举行田汉五十寿辰及创作三十周年纪念大会,出席者五百余人。郭沫若即席题赠田汉:“肝胆照人,风声树世,威武不屈,贫贱难移。人民之所爱戴,魍魉之所畏葸,莎士比亚转生,关马郑白难比。文章传海内,桃李遍天涯,春风穆若,百世无己。”

  1948年春,田汉奉党指示,去解放区工作。

  抗战以后到建国以前,在严酷的解放战争期间,田汉为和平民主挥毫,写下了话剧《丽人行》、《门》、《清流万里》(即《文化春秋》,与于伶合作);京剧《琵琶行》、《武则天》;电影剧本《忆江南》、《梨园英烈》、《丽人行》,“明批日伪,暗斥美蒋”,标志着话剧创作进入新阶段。《武则天》是为其翻案第一次成功之作,比郭沫若的《武则天》早了十三年。

  八、国歌声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唱彻了田汉作词、聂平作曲的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歌声。这是党和人民给予我国现代戏剧运动奠基人和杰出诗人田汉的崇高荣誉。

  田汉醉心于“开国的气象”,先后担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和党组书记、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还被选为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一、四届委员。同时他还担任诸多戏剧报刊杂志社长、总编。数十年来,田汉始终处于繁忙的工作之中,解放后更是奋不顾身,废寝忘食。

  尽管行政领导工作繁忙,建国后创作时间减少,但他仍挤出夜晚和任何可以利用的休息时间进行创作。其作品有话剧《朝鲜风云》、《关汉卿》、《十三陵水库》,京剧《白蛇传》、《金鳞记》、《西厢记》、《文成公主》、《谢瑶环》等以及大量的诗词、散文、论文,这都是他在紧张工作之余刻苦写成,并且都大大超越了他以前的水平,赢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九、创作高峰

  1958年,田汉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周年,写下了十一场话剧《关汉卿》。

  《关汉卿》无疑是田汉的创作高峰,最佳珍品。郭沫若在给田汉的信中高度赞扬“写得很成功。关汉卿有知,他一定会感激您。特别是朱帘秀,她如生在今天,她一定会自告奋勇,来自演自的。”

  《关汉卿》的成就,首先在于出色地塑造了关汉卿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关汉卿的历史记载很少,只从《录鬼薄》中找到“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己斋叟”一句,艺术大师田汉从关汉卿留下的十几个剧本和几十首散曲中,运用丰富想象,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巧妙结合起来,终于再现了这位我国元代梨园领袖的光辉形象。田汉创造性地围绕演出《窦娥冤》,展开戏剧冲突,牢牢把握住了关汉卿接近下层,不畏权贵英雄性格的本质特征,显示了“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一粒铜豌豆”的特出个性。

  田汉有着与关汉卿相似的曲折经历和坎坷命运,他们都敢于置生死于不顾而为民请命。关汉卿一生写了六十六种剧作。为生民呐喊,与权贵战斗,使他成为元杂剧的奠基人。田汉一生写了一百三十多个剧本,同样为人民呐喊,与敌人战斗,是我国革命戏剧奠基者,他将自己深切的感受与强烈的感情倾注到关汉卿这个艺术形象中去。所以有人说“田汉就是关汉卿”,并非没有道理。

  还有,田汉的历史剧《文成公主》,与《关汉卿》一起,在中国话剧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61年,田汉将陕西碗碗腔《女巡按》改编成了京剧《谢瑶环》,对原剧作了重大修改。田汉的构思,紧紧地扣住了“为民请命”的中心主题。但《谢瑶环》在文革批判吴晗的《海瑞罢官》的高潮中受了最严厉的批判。

  然而,论者有云,也只有不懂政治而又富于政治激情的田汉,才会出之以诚,动之以情,写出这样历久弥新的惊世之作!

  田汉是文革最早被抛出来,而又经受最残酷磨难并最终未能捱到乌云散去见青天的少数几个文化人之一,在精神和肉体摧残的时刻,他仍于党的生日这天,写下这样一首七绝:“先烈热血洒神州,我等后辈有何求?沿着主席道路走,坚贞何惜抛我头!”

  田汉这位著作等身的文豪,最后的一张字条是对母亲送来粮票、钱和衣物的回复:“妈妈:我很好,粮票收到,请放心。妈妈万岁!”

  然而富有讽刺意义的是,田汉暗暗地永别人世之时,广播里正播放着一首人们熟悉的歌,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毕业歌》。

  1982年,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重新恢复为国歌,田汉与国歌一起复活了。田汉与他不朽作品一起复活了!

  本文参考书目:

  《田汉评传》何寅泰、李达三著,湖南人民出版社

  《田汉传》董健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田汉自述》大象出版社

  《田汉年谱》张向华编,中国戏剧出版社

  《我的父亲田汉》田申著,辽宁人民出版社

  《田汉一家》易海云、菡月著,中国戏剧出版社

  《田汉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

  田汉主要著作目录

  蔷薇之路 (日记)上海泰东图书局1922年5月第1版

  咖啡店之夜 (戏剧集)中华书局1924年12月第1版

  翠艳亲王 (无声电影剧本)光华书局1925年第1版

  银色的梦 (随笔)中华书局1928年第1版

  续银色的梦 (随笔)中华书局1928年第1版

  南国的戏剧 (论文集)上海萌芽书店1929年7月第1版

  爱尔兰近代剧概论 (论著)上海东南书店1929年7月第1版

  田汉戏剧集 现代书局1934年第1版

  回春之曲 (剧集)普通书店1935年5月第1版

  田汉选集 (戏剧诗歌集)万象书店1936年第1版

  田汉散文集 上海今代书店1936年8月第1版

  田汉剧作选 上海仿古书店1936年10月第1版

  黎明之前 (剧集)北新书局1937年3月第1版

  抗战与戏剧 (论文集)长沙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1版

  岳飞 (四十四场新平剧)桂林白虹书店1940年第1版

  田汉代表作 (戏剧散文诗歌集)三通书局1941年第1版

  秋声赋 (五幕话剧)桂林文人出版社1944年1月第1版

  田汉选集 (戏剧诗歌集)中央书店1947年9月第1版

  白蛇传 (十五集京剧)作家出版社1955年第1版

  田汉剧作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2月第1版

  名优之死 (三幕话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8月第1版

  西厢记 (六场京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5月第1版

  关汉卿 (十三场话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6月第1版

  月光曲 (剧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9月第1版

  田汉选集 (戏剧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月11月第1版

  田汉戏曲选 (2卷本)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1月第1版

  田汉文集 (16卷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第1版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