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钩沉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毛泽东文学院>文史钩沉

书法篆刻家黎泽泰

来源:   时间 : 2013-11-25

 

分享到:

  书法篆刻家黎泽泰

  黄苏民

  黎泽泰,字尔榖,初号戬元,改号戬斋,又署星庼老人,东池主者,刚克斋主等。1898年8月生于四川唐昌县(今崇宁)。湖南湘潭人(祖籍湘潭县茶园铺皋山村)。南社湘集成员。初在湖南省省长公署秘书处司文牍,后掌檄军中。抗战胜利后,任湖南省文献委员会专任委员。1949年后任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78年2月18日逝世于长沙。

  湘潭黎氏为地方望族。1972年至1974年长沙发现的马王堆汉墓墓主轪侯利仓,就是黎氏先祖。《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轪侯利仓,于孝惠二年以长沙相封侯。”《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载:“轪侯黎朱苍,以长沙相于孝惠二年封侯”。据黎氏后人黎舜童撰《湘潭黎氏》介绍:

  “《湘潭黎氏家谱·第四修》载:湘潭黎氏(敦本堂)第一派始祖黎公笃生,独子再传(第二派);再传公子二,即尊周、绪周(第三派)昆仲。两兄弟成年后分家,成为家族习惯称之黎氏上、下房的皋山、拗才两支。兄黎尊周为上房,于湘潭县茶园铺皋山南泉冲定居,弟黎绪周寓中路铺拗才晓霞山繁衍。经数百年休养生息,人丁兴旺,家族繁盛。自清中叶起,黎氏族人陆续迁居湘潭县城、长沙乃至世界各地。

  湘潭黎氏四修家谱(自第18派起)辈序歌曰:光、培、锦(景)、泽、模、烈、均、鉴,湘、东、烻、基,锡、永、懋、灿。”

  按湘潭黎氏谱序,黎泽泰为第21派。其父祖皆为官宦,多有政声,又兼文名。

  祖父黎培敬(1826-1882),字开阔,号简堂,晚号竹间道人。清道光二十九年举人,咸丰十年会试取二甲第一名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贵州巡抚、漕运总督、江苏巡抚。著述《黔陲纪程》、《求补拙斋诗文略》、《求补拙斋诗文外集》等。清光绪八年卒,优诏赐卹,谥文肃,予贵阳、清江浦建祠。《清史稿》、《明清进士录》有传。工书、师法颜、柳,严谨中颇多逸致。父亲黎承礼(1868-1929),派名锦紫,字鲸庵,号薇荪,辛亥后又号凫衣。清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翰林散馆后授四川唐昌知县。庚子辞官归里。宣统庚戌(1910)任湖南高等学堂监督。擅诗文、词清气健,才高学邃,七言近律尤工。有《补读书簃诗文稿》、《听竹庵诗词》、《赐韵堂诗集》传世。善书,行楷仿米,兼工隶草。又精工篆刻,刀法秀俊,名重一时,有《衢楼印谱》。与齐白石交情甚笃。1898年特从四川寄丁黄印影给齐白石,1910年介绍赵之谦《二金蝶堂印谱》给齐白石,齐白石初学刻印,得鲸公启蒙指导。鲸公弟黎承福(字寿丞,号铁庵、蝶庵),族叔黎松庵(名培銮,字德恂),与齐白石谊兼师友,齐氏学习篆刻,也曾得到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事迹见于《白石老人自述》。

  1910年,齐白石“茶陵谭氏赐书楼世藏图籍金石文字印”中记述:“庚子前……是时余正摹龙泓(丁)、秋庵(黄)……黎鲸公亦师丁、黄,刀法秀雅,余始师之,终未能到。然鲸公未尝相诽薄……。今人知鲸公者亦稀,正以不落汉人窠臼耳。”虽然齐白石后来在篆刻方面的成就远远超过鲸公等人,但他并不忘记这段情谊。

  幼承家学,戬翁从小就开始学习书法篆刻。20岁以前即已为人治印,1920年,齐白石、郭焯莹、谭延闿、曾熙等人在长沙《大公报》联名介绍黎泽泰,称其篆刻“直迈龙泓之安详,近追撝叔之奇肆。”

  1924年,戬翁在长沙创办“东池印社”,盖印社地处荷花池东向,因名焉。编辑出版《东池社刊》,研治印学。于1924年5月、7月、10月共出三期,后因故中辍。第一期载郭焯莹《东池社刊缘起》一文,曰:“东池印社者,湘潭黎君尔榖与朋齿研治印学之所也。分别部居,发目凡六。”六目者,一曰考篆;二曰藏印;三曰鉴定;四曰镌刻;五曰选石;六曰制泥。社友约定:“互证参稽不以一得自隘,口讲指授不以专长独私。”旨在“拾未谷之遗文,振吾丘之坠业。”“虽曰游艺,实资博通”。《社刊》内容包括印辑、文选、诗选、遗著、杂撰等。印辑栏目中发表过陈介祺、黎承福等人所藏古印及赵次闲、黄牧父、齐白石、黎薇荪、黎泽泰等人篆刻作品,均系原印钤拓,殊足珍贵。文选刊有李阳冰《论篆》、吕世宜《啸云铁笔序》、黄宾虹《滨虹藏印记》、孙光祖《古今印制》、袁三俊《篆刻十三略》等,诗选刊录何绍基《舟中无事出手镌印观之》等。

  戬翁编辑《东池社刊》,态度极为严肃认真。1924年10月第三期付梓之时,戬翁附记曰:“本刊自第二期出版,坊间寄鬻,朋好赠贻,散布几遍海宇。三期续版,阅者跂之。此编延缓时日,今始完成。缘人事搅扰,顾彼旷此,又索居孤陋,致耗壮心。加之金石之钤拓,文字之搜集,至为烦琐,未可率尔就事。昔陈簠斋著印举一书,编拓日久,未能付刊,尝谓凡事愈求精愈缓。可见敏事成事之不易易。此余于力求精确,亦不得以缓为废事。”道出其中甘苦。

  印社停办、诗社停刊之后,戬翁的印学研究并没有停止。1951年为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钤拓整理古印400余方,编定《古印拓存》计八册,现藏省图书馆。1946年,由沪返湘,有征讨文献之役,得获何绍基印谱,经徐桢立老人审定为何氏用印和自镌印。1957年整理编辑成《颐素斋印谱》,并作《颐素斋印谱跋》,韩天衡录入《历代印学论文选》。此类学术研究工作,坚持不懈,潜心事业,孜孜不倦。

  学者论定,《东池社刊》为我国最早的印社刊物。《社刊》从辑轶钩沉、剔抉整理入手,开拓印学研究,由此三册已可见其学术历史地位。况且共襄盛举者如黄宾虹、齐白石、易均室、唐醉石、邓尔雅诸公,皆一时俊彦闻达之士,若待以时日,势可成其规模,扩大影响。惜乎中辍,然筚路蓝缕之功,实不可没。作为东池印社的创办组织者和《东池社刊》的主编,历史不会忘记黎泽泰。

  戬翁治印,自是家学渊源。自叙:“余童丱趋庭,初治印学,尝辑先代篆石及醴陵文氏所影丁黄印谱,日以摩娑。后得观赵悲庵、黄穆父所作印,更心摹手追,始悟造诣精深之难。”简单概括了他的学印经过。20年代的印作因保存在《东池社刊》和同时代的收藏家所辑印谱中,尚能得见一、二,其时基本脉络为祖述丁敬、赵之谦。工致精微,传承有绪。学钝丁则生拙过之,拟悲庵则生动稍逊。另外不乏脱于二家之规模者,如“十友堂”、“琴鹤斋”印一类,则可见融会创造之情思。至40年代,学问日臻精纯,博洽多闻,由丁、赵、牧父而上溯秦汉,手段更丰富,个性风格逐渐完善。印面布局充实和谐,铁笔游刃驰骋有序,风流儒雅,潇洒自如。湘中近代学者徐桢立老人称之:“绎先德之绪馀,寄印人之高致,网罗众妙,杼轴寸心。”“发沉着于空灵,蕴雄深于整峻。”斗漱老人彭汉怀则谓“朱文爽健,白文雄沉,书卷气流溢行间,无丝毫近时习气。询非舍本失源写影摩形者所能仿佛。”俱非过誉之词。

  1943年春,随军赴浙东,往来于碧湖天台之间,广作交游,与施叔范、李渔叔、陈公哲、胡云翼等人谈艺为乐,1946年春又赴上海,与父执辈书家谭泽闿老人过往密切。此三年中印作丰富,辑谱成《戬斋金石刻画》二册,录印300余方。其时正值盛年,精力充沛。朝夕于斯,体会深刻,故颇多精彩之作。成谱后一时名士题序殊多。如施叔范:“齐翁莽浪号无敌,旧是君家画墁人。谁识同光贵公子,自承绝学斸灯尘。”“斑驳龙文太古探,懒师完白与悲庵。西泠媚弱吴兴野,十指流霞蔚楚南。”瓶斋谭泽闿夙赏戬翁篆艺,1927年赠诗:“匣底珠玑倾四座,更烦游刃剖苍珉。”见此册更欣然赋诗:“能将妙艺传家学,天性童年见少成。转益多师融各派,要张湘帜取高名。”跋曰:“迩来印人多中年学道,惟尔榖早承庭诰,童而习之,苦锲不舍,展也大成。会张湘派之帜与徽浙辉映也”。施氏谓戬翁刻印独秀楚南;谭氏更赞其印艺能另树湘帜,堪与徽、浙鼎立。评价极高。

  新中国成立后,戬翁治印创作主题融入时代节拍。据闻曾刻《毛主席诗词十三首》,计印五十二方。见于1964年前后发表者有《毛泽东诗·七绝·题庐山仙人洞照》多字印、《毛泽东词·卜算子·咏梅》组印、《毛泽东诗·七绝·为女民兵题照》组印,《毛泽东诗·七律·到韶山》选句和《三八作风》组印。文化革命时期,以长沙革命纪念地入印,刊有《爱晚亭》、《清水塘》、《望麓园》、《第一师范》、《新民学会》等印。

  晚年刻印无一依傍,自出胸臆,游刃有余。形成质量厚重、典雅清隽之风格面貌。篆法上戬翁以宽博为原则,不拘束,不怪异,尤其重视资料的利用和消化。1975年,黎老为我刊“湘潭黄苏民藏”朱文六字印,边款记叙:“近年古文物出土,在策简印玺中篆文奇字之发现极为精妙,研究印篆者所当留心……”,晚年印作中,老人时取简策汉金文字入印,参略变化,饶有意趣。曾刻《杜甫醉饮图》,集篆、隶、图画于一印,体验新形式,又以爨龙颜碑字入印,刻《长沙龙毓莹媚夜楼藏书》印,意在开拓,不失古式。

  老人配篆随印而异,择字入印,结合章法妥善安排,或舒展或盘屈,或挪让或简省,字法章法关联互补,断无游离乖蹇之病。一印刻成,整体和谐,文气弥漫,表现出极深的文字修养和艺术修养,蔚为大家。

  戬翁运刀,沉实洗练,奏刀落石,毫不犹豫。每以横、直冲刀入石,沉着推进,驻刀处略作内旋,犹如用笔之回锋收笔,自谓之“挖刀法”,其特点在运刀如用笔,笔笔坚实厚重,线条果断如斩钉截铁,沉朴苍劲,凝重挺拔。晚年逾臻老辣,时见生拙,生机盎然。戬翁因右手拇指外有义指赘生,平生极少当人写字刻印。1976年,我到文星桥看望老人,正值湖南女书法家周昭怡先生求刻名章一对,因等着要用,故急索之。印系旧石重刻,我即替黎老磨平石面,而有幸拜观老人治印全过程并聆听老人有关选篆、用刀的教诲,真是缘份。

  戬翁印章制边款多以单刀入石,一刀一划如写小楷,人谓有张黑女笔意,其实尤得晋唐人风致,高古醇美,足堪赏玩。时作长款,撰诗文镌诸印侧,得者争宝之。

  戬翁印谱计有《戬斋金石刻画》、《石莲巢客印稿》、《铅华未落盦印存》、《戬斋自制印拓存》、《东池主者晚年印拓》多种,均为未刊稿。

  戬翁工书,篆隶楷行皆精妙。篆书擅大、小篆。小篆宗《峄山碑》、《琅琊刻石》,下涉清代名家;大篆参《石鼓》、钟鼎,俱以中锋行笔,力透纸背,婉转变化,笔法精良,结体布局整饬而生动,神采奕奕。近现代名家中能与其相匹力者罕见,的为翘楚。隶书宗《曹景完碑》、《张迁碑》,融汇陶铸,凝重中见飘逸,通脱潇洒,静穆娴和。古中见新,新中蕴古,无滞重之拘束,无野肆之唐突。楷书法大小欧阳,尤得力于《道因法师碑》,往往参篆隶之法,淡化小欧之峭利,注重笔力之柔韧,但又不失小欧之清刚本质,风貌独具。中年代表作有《南岳大错和尚碑》、《芙蓉楼记》等。晚岁作楷书时参行书笔意,自由而不轶乎规矩,足见其变化功力。他书写的长沙“九如斋”招牌、“古麓山寺碑”亭额,以及长沙“湘江大桥”、“天心公园”、“烈士公园”、“湖南剧院”、“长沙饭店”、“凯旋门”摄影社、“湘潭影剧院”等,古雅典籍,磅礴雄沉,为人称颂。

  戬翁行书最为当行本色,盖平生积学俱熔铸贯通其中,所谓厚积而薄发者也。当作书时,走笔挥翰,一任自然。行于当行,止于当止,笔由心使,运腕随心,既无乖于古人法度,又绝对心无挂碍。初落笔时,平淡无华,一篇书就,满纸玑珠。张壁观之,令人肃然起敬。有此手段者,天下几人哉。据闻文革前中日书法交流,中方作品仅26件,湖南一人选入,即先生之作品。可见代表性。

  戬翁小楷出入魏晋,秀劲古樸。学者马国权先生在《近代印人传·黎泽泰》中介绍:“戬翁与余通信时,已年近八十,犹能作不足厘米之小行楷,银钩铁画,一笔不懈。”我亦曾拜观戬翁为李立老师宝藏之《齐白石画册》所作序跋,先生撰文自书,楷式谨严而飘逸,古韵生香,令人思之渺远。

  晚年偶染丹青,以书法笔意作红梅,自娱而已,少示人。

  戬翁能诗擅文章,青年时加入“南社湘集”(《南社湘集姓氏录》第六期载名)又入“萸江吟社”。文有《记白石翁》、《玉池老人自叙校勘记》、《复兴湖南文献刍议》、《湖南书画篆刻家汇传·序》、《颐素斋印谱跋》等传世;诗集先后有《斋庐诗稿不分卷》、《星廎庚辛后诗稿》、《昔谛庐日记》、《昔谛庐诗稿》、《黎尔谷诗稿》、《戬斋诗稿》等。兹录数篇,以传风采:

  一、《答阿衡吴门相忆之作》

  迢遥楚尾接吴头,别后情怀句里收。

  荐士早知矜一鹗,谭天曾许冠三驺。

  故山梦绕孤云远,灵镜词搜翠墨流。

  万叶霜红浑可爱,亭皋相待续前游。

  二、《忆南社秋禊事答友人》

  年年红叶灿西林,野兴偏多蜡屐寻。

  歌变楚风犹觅句,梦回湘禊有知音。

  酒边摇荡秋光老,鸿外空朦客话深。

  笑我颓唐懒行脚,尚馀心思託苔芩。

  三、《公园看菊示蕊卿》

  晴霭郊园引兴长,苍围灵境柏千章。

  小春日上披襟暖,晚艳风疏扑袂香。

  鏖战黄裳歌带甲,横行紫蟹咏无肠。

  飨英谁与成奇赏,一笑嫣红压鬓霜。

  四、《丁巳夏午重游海上寓庐夜话偶题》

  辘辘南辕到海廛,酒徒散尽话当年。

  窥人檐际娟娟月,却照联床梦又园。

  五、《贱辰八十初度,承弘征同志见贻革制手套为祝,赋诗谢答,即乞指正》

  斗室围炉别绪刚,飘萧印海此身孱。

  吟边呵冻怜叉手,石上挥斤许憾山。

  惯把刀锤原不舍,浑忘笔墨竞成悭。

  嗜痂同癖偏多趣,金薤琳琅可耐攀。

  六、《斋居》

  残卷摩挲日几回,青灯一穗惜秦灰。

  儿童放学比邻闹,风雨敲门有客来。

  楮刻无成心欲碎,蕉阴待种笔能埋。

  平生痂绝真堪笑,长使蓬头镜里猜。

  七、《题近代书画篆刻剪辑》

  其一:平生游艺兴偏赊,百纳犹新聚墨华。

  已是明时无弃物,却缘幽赏比真花。

  其二:砂披丹篆追秦相,雨点青螺属米家。

  过眼缤纷谁省识,为君吟灿九天霞。

  八、《自题画梅》

  其一:篱落生春竟着花,天南风雪正交加。

  妆成只抱坚牢意,肯斗寒冰纪岁华。

  其二:又见花明及柳昏,东风吹遍小园春。

  料应放鹤孤山去,一段香魂觅句新。

  戬翁一生仪型传统国学,沉酣国粹艺术,为一纯粹文人。资质颖

  秀,秉性惇厚,心无旁鹜,故其学问博洽精纯。总其所学,印学

  为通人,治印为大家,书法臻一流,诗文承古绪,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治学特点在于不因循守旧,在传承中富于开拓,时出新意而不失本源。在与同时代艺术家的横向比较中,他无可疵议地站在一个相对高度;以历史流程作纵向观照,他承前启后之功不可抹杀。湖湘学人受其惠泽尤盛,感慨亦深。哲人已往,典范长存。先生在学术界、艺术界得到大众的尊敬,目为泰斗,诚有以也。

  参考文献:黎舜童《湘潭黎氏》(载《君子莲》2008年第2期)、张双锡《转益多思融各派,要张湘帜取高名》(未刊稿)、弘征《石上挥斤许撼山》(2003年11月《长沙篆刻》第2期)

  黎泽泰主要艺术成就及特点

  黎泽泰的篆刻,崇尚秦汉,师法黄牧甫。方平正直,布局严谨,朴厚苍浑,尤精于缪篆,其印文屈典缠绕,有莽印风规。治印章法自然,运刀挺拔,擅于切刀;所刻边款,酷肖《魏张黑女志》。1924年创办东池印社,搜罗秦汉古印及古人论印之未刊诗文,编印《东池社刊》行世。

  黎泽泰的书法,真草隶篆各体均佳,尤精于小欧(欧阳通,欧阳询长子)楷书。所书笔力苍健,富书卷气。新中国成立前,曾为各名牌店铺书写招牌,如九如斋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为《古麓山寺碑》、《湖南剧院》、《湘江大桥》等书写榜额。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