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讯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新闻资讯>天下文讯

以创新姿态迎接首个“非遗年”

来源:文艺报 | 杨茹涵   时间 : 2025-02-10

 

分享到:

2025乙巳蛇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在这个特别的时间节点,如何通过电视屏幕让世界切实感受到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推动千年民俗与浓郁年味完美交融,2025年央视及各大卫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以一系列创新实践,突破物理时空藩篱,在承续围炉守岁等民俗传统的基础上,借助“大屏+小屏”联动方式,让世界透过春晚这扇窗口,阅读、体味中国春节的文化魅力。

技术赋能,“非遗+”焕彩出新

在今年总台春晚开场视觉秀《迎福》的表演里,传统文化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携13项非遗技艺登上春晚舞台。那融合潍坊风筝和织金工艺的巨大蝴蝶翅膀,搭配植物染、青神竹编、螺钿、成都漆艺、羌绣、英山缠花等多种非遗手工作品,绚丽夺目,生动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迷人魅力。此外,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创作灵感,借助“XR+数字孪生+VP”前沿技术,融入榫卯技艺这一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元素,不仅让观众领略到古建筑的外在之美,更深层次体悟到这些建筑背后承载的哲学思想与厚重历史积淀。武术节目《笔走龙蛇》以太极拳为载体,将草书书法的神韵与意境展现得栩栩如生,文武结合、刚柔并济的艺术形式将二者背后蕴含的中华传统哲学思想诠释得淋漓尽致。在非遗创意节目《潮起舞英歌》中,“中华战舞”英歌舞与潮州大锣鼓激情碰撞,气势磅礴。节目还巧妙融合蜀绣、潮绣等非遗技艺,在演员服饰和道具设计中融入精美图案与针法,全方位展现非遗魅力。

而今年总台为迎接首个“世界非遗版中国年”而精心推出的《2025年非遗晚会》,同样亮点纷呈。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300余项极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和全国近千名非遗传承人接连亮相,“非遗街区”巧妙地联动传承人与观众,让非遗真正成为舞台主角。从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到悠扬的民间音乐演奏,再到震撼人心的传统舞蹈表演,每一个非遗项目都散发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诉说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在歌曲《九九八十一》中,机械臂演绎皮影戏这一创新方式成为舞台上的一大亮点,歌手希林娜依・高极具辨识度的嗓音与陕北说书片段的巧妙融合,为整个表演增添了丰富层次和独特魅力;在蜀派古琴等民族乐器的伴奏下,峨眉派女子功夫团以刚柔并济的峨眉枪、峨眉棍、峨眉刺等传统武术惊艳亮相,与科技感十足的熊猫机器人联袂演绎《武韵华章》。由机器狗担任伴舞的歌曲《山河图》融入打铁水、炭花舞等非遗技艺,传统匠人的炽烈生命力与人工智能的冷峻律动形成戏剧张力,将山河意象升华为虚实相生的视听盛宴。此外,节目《茉莉花》通过CG技术让苏绣作品《姑苏繁华图》焕发出新的生机,节目《春江花月夜》运用AR技术实现了“青花瓷+”场景的多重模拟变幻,节目《徽州叹》则借助科技让水墨画点墨成真……

从各台春晚的“非遗+”呈现中我们可以发现,非遗文化正在借助科技赋能、多元融合等方式积极创造新场景、新社群与新消费,这些创新实践让古老的非遗更好地走进现代生活,走进大众视野。

深度开掘,经典IP华彩绽放

蛇年春晚,有关蛇的神话传说自然成为各大晚会的创作源泉和创新演绎的发力点。央视戏曲春晚多剧种创意表演秀《山水情缘》,通过再现不同剧种《白蛇传》经典片段进行时空重构,让观众沉浸式感受传统戏曲的武功技巧和叙事魅力;北京台春晚小品《蛇来运转》借古喻今,表现当代女性在婚恋与职业发展中的自主选择,彰显新时代女性的精神成长;东方卫视春晚小品《白蛇转不起来别硬转》巧妙融入当代互联网文化元素,以幽默视角引发观众对社会现象的深度反思……其中最具突破性的当属总台春晚小品《借伞》,该作品以喜剧组合“小婉管乐”的新国风造型为视觉支点,创造性融合京剧唱念、川剧绝活、粤剧声腔等戏曲表演,建构出多维时空交织的“白蛇宇宙”。作品以伞为叙事线索,在喜剧架构中彰显传统戏曲的写意美学特征,又通过现代戏剧思维实现了经典IP的创造性转化。

2024年,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火爆出圈,无疑是对美猴王这一经典IP持久影响力的又一次有力印证。在这股热潮影响下,今年各大卫视春晚舞台上,“猴哥”的身影依然备受瞩目。总台网络春晚节目《西游永OK》一开场,刘兰芳具有感染力的评书便将观众带入了奇幻的西游世界,一段“猴王降世”被演绎得绘声绘色、扣人心弦。紧接着,伴随《敢问路在何方》等经典《西游记》影视剧配乐,熟悉的旋律瞬间打开了观众心中的“西游记忆”。节目巧妙串联起《西游记》在不同年代不断进化的悟空视觉形象——从早期动画片古朴典雅的风格,到影视剧中震撼逼真的特效呈现,再到三维渲染下栩栩如生的角色塑造,各个时代对《西游记》的经典诠释方式在舞台上汇聚,令观众对这条连接了几代人的精神纽带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这些创作借助科技的力量和融入现代视角的解读方式,续写经典,让古老的传说以更加鲜活、多元的姿态呈现在大众眼前,搭建起传统美学和现代精神之间的桥梁。

破壁融合,文学叙事下的春晚表达

今年总台春晚的舞台上,“外卖诗人”王计兵的登场令无数观众感动不已。他受邀为春晚报幕,饱含深情地说:“生活给了我多少风雪,我就能遇到多少个春天。”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质朴语言,实现了代际之间精神密码的传递,让文学走进了大众内心深处。

2025北京台春晚相声节目《诗歌与生活》同样以文学为依托,何冰、韩童生两位演员跨界表演相声,将“松弛感”“硬控30秒”“偷感很重”等时下流行梗与古典诗词巧妙融合,“东风夜放花千树”“犹抱琵琶半遮面”等诗词被赋予了新的品读视角,展现出诗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观众在欢笑中体会到诗歌源于生活又为生活增色的韵味,赋予了古典诗词新的意蕴。

总台2025网络春晚节目文化融合秀《莫扎特入梦红楼》,以2024年发现的莫扎特“新曲”《C大调小夜曲》搭配大型西式宴会背景拉开序幕,借助道具转换,将莫扎特引入《红楼梦》的经典场景中。在这场跨界演绎中,“莫扎特”运用歌剧演唱方式向《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提出问题,而“十二金钗”则以原著中的判词或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经典对白作为回应。莫扎特和曹雪芹原是同一个时代的人,这场东西方不同艺术形式的“对话”与碰撞,创新演绎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奏响了东西方美学交响曲。

春晚让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能在文学意象的集体记忆中找到共鸣。从王计兵的诗意串联到《红楼梦》等经典文学作品的焕新重现,当“赶时间的人”在除夕夜吟诵出属于普通人的诗篇,文学的基因在当代生活的土壤中悄然扎根,那些从生活褶皱里升腾而起的诗意,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世界。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