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读书报 | 舒晋瑜 时间 : 2025-02-17
分享到:
在走向多元化、类型化的同时,中国网络文学在政府引导和商业投资等多重力量的推动下,身不由己地经历了持续高速发展,从草创到辉煌,从草根到主流,如同四面八方的河流汇入大海,网络文学得以在广袤无边的海洋中汇成壮丽的图景,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经历了“破圈”发展、“国潮”热写作之后,持续关注网络文学的专家对未来网文发展的走向如何看待?本报记者专访欧阳友权、陈定家等专家。
欧阳友权(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院长):我认为,在新的一年里,网络文学将进一步走向精品化和主流化,行业引导与监管进一步加强,政府将采取多项举措助推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网络文艺在2024年首次纳入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评选,三部网络小说(《陶三圆的春夏秋冬》《滨江警事》〔第一部〕《我们生活在南京》)获奖,将激励更多网络创作步入主流化、精品化轨道。
破圈式创作将成为所有网文作家的新赛道。《十日终焉》《道诡异仙》《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蓄意逐风》等爆款小说,让更多网络作家看到了创作突破的方向。特别是《十日终焉》的爆火,让原创性破圈成为一面新的旗帜。
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文化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改编文创会在这一技术的帮助下开辟新的蓝海。人工智能在网文创作领域的功效目前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但在改编制作、网络文创、作品传播、网文翻译等领域已经大显身手,并且前景无限。
网文出海步伐加快,人工智能出海会占据更大份额,中国剧(C Drama)将成为更具影响力的中国网文传播形态。网文、网剧、网游的“新三样”出海热,必将把中国网络文学的世界传播推向新高度。《庆余年(第二季)》《墨雨云间》《与凤行》《珠帘玉幕》《剑来》《永夜星河》,以及近日热播的《大奉打更人》受到热捧就是明证。
原创网站平台订阅量的业绩下滑或将难以逆转,番茄、七猫等免费手机应用的消费分流,短视频、有声产品的强势崛起,逼迫起点、晋江、纵横这类老牌原创付费网站开辟更广阔的改编分发市场,并延伸海外传播半径,以谋求生存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陈定家(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2024年,网络文学总体上保持着持续稳健的发展态势,但在不少方面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创新与突破。首先,网络文学在内容创新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是现实题材佳作频出,《陶三圆的春夏秋冬》与《滨江警事》等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这无疑是对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发展成果的高度认可。类型融合与创新呈现出深度发展态势,像“规则怪谈+无限流”类型作品异军突起。《十日终焉》便是典型代表,将规则怪谈的神秘莫测与无限流的紧张刺激相融合,在充满神秘规则的“终焉之地”,主角面临着重重烧脑谜题与生死挑战,情节跌宕起伏,打破了传统网络文学的叙事框架,给读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
二是“国潮”写作也成为一大热点。《我不是戏神》巧妙地将传统民俗、戏曲等国风元素融入其中,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读者在欣赏精彩故事的同时,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网络文学创作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丰富了网络文学的内容,还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途径。其次,改编转化的多点开花和微短剧的迅猛崛起都是具有标志意义的年度现象。2024年,网络文学改编转化持续呈现活跃态势,广泛渗透至影视、动画、有声剧和游戏等多个娱乐领域。其中,短剧化成为改编转化的新发力点。微短剧凭借其制作成本低、周期短、情节紧凑等特点,迅速吸引了大量观众。众多根据网络文学改编的微短剧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反响,为网络文学的传播开辟了新渠道。动漫改编也成绩斐然。网文改编剧如《庆余年》第二季、《与凤行》《墨雨云间》等在各大平台热播,凭借精彩的剧情、精良的制作和强大的演员阵容,收获了极高的关注度和话题量,充分展现了网络文学的强大生命力和商业价值。
第三,平台引领,数智推动,网文传播如虎添翼。以知乎盐言故事为代表的平台引发了网文创作新热点。盐言故事通过提供优质短篇小说和独特的运营模式,吸引了大量读者和创作者。其作品往往具有情节紧凑、主题鲜明等特点,满足了当下快节奏的阅读需求。人工智能技术也为网络文学的对外传播提供了强大助力。起点国际上线了数千部中国网络文学多语种翻译作品,人工智能翻译在小语种市场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使得中国网络文学能够更加迅速、精准地触达全球读者,极大地提升了海外影响力,让中国故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得更远更广。
我们相信,2025年网络文学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随着网络文学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拓展,其商业价值将进一步得到释放。更多资本将涌入网络文学领域,推动行业快速发展。同时,随着用户付费意识的提高和消费升级,网络文学的市场空间将不断扩大。在内容创作上,类型融合与创新有望继续深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更多人工智能辅助创作的作品。但在利用这一技术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对原创性和版权的保护,确保健康发展。在改编转化方面,网络文学与影视、动漫、游戏等产业的融合将更加紧密。更多优质网络文学作品将改编成各种形式的作品,改编制作方也将更加注重质量和口碑。通过精心打磨剧本、选用优秀演员和制作团队,打造出更多具有影响力的精品改编作品。随着技术的发展,改编作品在表现形式和制作效果上也将不断创新,带来更好的视听体验。在海外市场,中国网络文学的影响力将继续扩大。随着海外市场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中国网络文学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网络文学企业也将不断优化海外市场布局,加强与海外平台的合作,提升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的传播效果和商业价值。
许苗苗(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我认为2025年技术、算法的力量会有更明显的表现。人工智能等技术会导致网络文艺加速融合,但网络文学依然是创意源头。在技术助力下,网络文艺产业链更加贯通,媒介转型速度加快。热门网文都会在连载中就同步出现有声书、微短剧和动漫等,上线速度会与人气相匹配。而不像以往,转化作品在完本才开始,比较滞后。
同时,网络文学内部将出现大规模淘汰和两极分化。一方面,以往网文会有一类是明显的IP向或大纲文,其实就是思路梗概,和所谓“文学”无关。随着人工智能写作运用,这类作者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也会有一部分人进入微短剧等团队,从文字直接转向更直观的视觉创作。另一方面,可能有些人认为“短篇兴起”是一个趋势,但我认为必需关注其动因。由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便利性,创作时间成本降低,会吸引越来越多的闲人、老人或青少年。然而,新人、低成本将加剧同质化,导致在超长篇赛道里的新作出头更难,迫使网文整体篇幅缩短,内容、结构等更不稳定,审美潮流更迭加速,不断出新升级。可以说,人工智能技术会让网文生态加速,写作群体分化,一哄而上的娱乐性试水写作更多,专业写作者则优胜劣汰,收入差异也变大。
桫椤(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河北网络作协副主席):2025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深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阅读已经成为中国人重要的精神生活方式和日常生活习惯,文学阅读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以此进入网络文学现场,一些趋势性特征已露端倪:
一是新的市场模式将推动网络文学多元化发展,例如豆瓣、知乎等一些小众文学网站和手机应用写作催生更多的短篇作品,将会改变网络文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消费性的增加也将导致无限流、规则怪谈、二次元和游戏化叙事类作品的增加;主流价值则会引导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化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二是短视频不断挤压文学阅读的时长占比,网络文学叙事方式将作出适应性调整,在增强阅读吸引力的同时,也将发挥文学审美的独特价值,以生产和凝结新的文化意义。三是网络文学的社交媒介属性将给传统文学带来启发,严肃文学入网有可能成为网络文学产业下一个风口,这在加剧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竞争的同时,也将促进二者的融合,对当代文学发展无疑是一件好事。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