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讯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新闻资讯>天下文讯

第六届蒋风儿童文学奖(理论贡献奖)获奖学者学术座谈会举行

来源:浙师儿童文学(微信公众号)   时间 : 2024-04-25

 

分享到:

4月20日晚,第五届蒋风儿童文学奖(理论贡献奖)获奖学者学术座谈会在武义清水湾会议厅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指导,浙江师范大学、武义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中共武义县委宣传部、武义县“童话武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承办。

1714022328077.png

会议由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翔宇教授主持。第六届蒋风儿童文学奖(理论贡献奖)获奖学者汤素兰、理论新秀奖获得者韩雄飞,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长孙建江,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纳杨,浙江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王宜清,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汤汤,武义县童话办常务副主任王小玲,兰州大学教授李利芳,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姚苏平,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李红叶,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学斌,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张梅,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李燕,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孙海燕,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周晓波、副教授胡丽娜以及博士生张颖、安爽、任超等嘉宾出席本次座谈会。

李利芳表达了对汤素兰教授的祝贺及未能到场的遗憾。她认为,汤素兰形成了作家型学者的儿童文学理论风格。首先,汤素兰具有纯正的文学史视野与敏锐的文学动态趋势意识,以对文学史的熟稔判断其发展趋势,始终以敏锐的嗅觉处于文学前沿,这是汤素兰文学创新的根本原因。其次,汤素兰展现了以作品说话的理论思维与思想达成,她立足文本本身的研究与阐释,这是文学理论建设始终不变的初心与正路。此外,汤素兰还形成了理论表达的读者意识与诗性风格,她的理论建设是在创作中萌生的,是具体的鲜活的问题,而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她平实晓畅的语言中蕴含着一种诗性的美感。

姚苏平认为,汤素兰儿童文学的杰出创作会遮蔽学界对其理论贡献的探讨,所以本次研讨会非常有意义。姚苏平从三个方面肯定了汤素兰教授的理论价值。其一,汤素兰早在三十年前就提出了儿童文学的美学意义、创作主体和接受对象的双向性、童话的定义及写作范式,这对当下的儿童文学研究也是有启发的。其二,汤素兰在不同的文本形式中关注了女性身份建构和社会认知问题,以汤教授新作《公主与女巫的艺术形象演变——以中外经典童话故事为中心》为例,探讨了潜藏在每个女性心灵深处的自我意识和身份建构。其三,汤素兰始终不渝地为中国儿童文学、湖南儿童文学发声,用她的文学话语力、文学影响力,参与了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双重建构,这在整个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百年史当中,即便不是绝无仅有的,也是寥寥无几的。

李红叶认为,这是蒋风儿童文学奖(理论贡献奖)第一次颁给一位学者型作家或者说作家型学者,因此具有独特意味。李红叶首先指出了汤素兰作家—研究者的双重身份,这一身份使她跳出当前过于局限的学术研究,切合儿童文学学科鲜明的实践性特点和儿童教育的现实问题,为学科发展及学科的社会影响力发声。此外,汤素兰的理论自觉以及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对外来文化的开放态度,使得她的创作呈现出一种纷繁多面的美学风貌。最后,李红叶从汤素兰对童话诗学的建构展开,她认为从《笨狼的故事》《红鞋子》到《驴家族》等,汤素兰在创作上越来越展现出一种从本土走向世界的自信。

孙建江从三十年以前“信谊幼儿文学奖”的一份征稿启事谈起,追溯了《笨狼的故事》的前世今生;从汤素兰一次名为“儿童文学是否能畅销”的发言谈起,追溯了汤素兰成为一名超级畅销书作家的经历。并进一步指出,畅销不一定意味着是好作品,但长时间畅销作品,一定是优秀作品和经典作品。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本质在于人类共同情感的呈现及儿童心理的精准把握。他认为,汤素兰是一位非常典型的受过经典儿童的作品滋养,并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

周晓波认为,汤素兰是一位两栖型的研究者,正是作家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使汤素兰具有更真切、真诚的感受力。通过列举鲁兵、圣野等在儿童文学创作与理论均有所成就的学人,周晓波认为,汤素兰作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获得蒋风儿童文学奖(理论贡献奖)并非是个案,而是和前辈学人一样,从创作感性出发很好地融通了两套笔墨。

李学斌归纳了汤素兰儿童文学理论的六个特色,即理论的平易晓畅、清晰可读;立足于文学现场,聚焦文学现象,注重作品个案;注重宏观与微观的统合;强调实证,以数据和事实说话;关注文化生态理论研究,依托创作出版阅读资源整合;理论研究突出实践性。他认为,在整体的层面上,汤素兰为未来儿童文学发展构筑了一个坐标体系和一种实验方案,她作为作家和学者,以独特视角和思维方式构建属于自己的特色鲜明的话语体系,取得了醒目的成果,为新时代中国儿童理论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张梅主要对汤素兰的儿童文学创作进行了评价。她认为,中国儿童文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必须进行经典化的阶段。汤素兰的创作文体、主题是多元化的,且越来越具有本土的标识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批判性。张梅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汤素兰作品的艺术指向性。首先是美学风格上的民族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建构了儿童民族文化记忆以及身份建构。其次是内容上的现实批判性,面对自然生态、精神生态的恶化,表现了儿童在现实成长困境当中的一种挣扎、努力与超越。最后是叙事上的奇幻性,这种奇幻更近似于中国的志怪或者是传奇小说,这使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

李燕主要评述了汤素兰的“童话论”。她从汤素兰的童话自序和后记里捕捉到了对童话的诗意描述,就汤素兰关于童话美学本质的阐释、童话的功能及童话创作观展开评析。她着重探讨了汤素兰的童话创作观,其一是汤素兰认为所有的童话创作与儿童思维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其二是童话是儿童心灵的游戏,反对童话的成人化;其三是童话一定要讲故事。此外,李燕还指出,汤素兰非常注重童话文体内部的跨媒介的研究,并对童话的禁区、中国童话的寻根等展开解读。她认为,汤素兰一直都在寻找着从童话到好的童话,从童话的核心到童话的当代性和民族性的理论思考路径。

韩雄飞首先对此次获得蒋风儿童文学奖(理论贡献奖)的新秀奖表示感谢,她将继续跟随前辈的脚步,在儿童文学领域开拓,与大家一起见证儿童文学更加美好的明天。韩雄飞就汤素兰的“儿童文学力”展开了讨论,她认为,汤素兰的儿童文学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熔炼了生活的喜乐悲欢,温暖地向世界输入爱的能力;将善良、幽默、纯真、孤独、坚韧与勇气相互搅拌,绘作出一幅磅礴瑰丽的童年地图的能力;继承了五四文学传统,在新时代的今天向世界展现中国精神,中国美学、中国童年的一种文化的传播力。

孙海燕主要对汤素兰的《我与童话一见钟情——汤素兰童话论集》展开评述。孙海燕认为,汤素兰的童话研究不是停留在故事感知层面,而是对童话的艺术进行分析、感知,欣赏童话艺术的精妙之处。此外,她就《巫婆为什么一定得死》一文探讨了童话中的惩罚书写及暗黑童话。孙海燕借用克里斯蒂娃的“卑贱”概念指出,儿童文学的限度是卑贱。边界被挑战,个人的主体性就会被破坏。最后,孙海燕认为,汤素兰的学术研究和理论资源影响了作品表达,创作实践又反哺了其理论生长。

胡丽娜认为,当前对汤素兰作家型的学者或学者型的作家这一独特身份存在意义的探讨,本身就是我们对儿童文学的一种丰富性的想象。接下来,胡丽娜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汤素兰提出的“有根的故事”中“根”的价值和意义。首先是汤素兰在中西对话、古代和现代的对话中探寻经典的生成。其次是现实的关怀,即童年的守护甚至是捍卫,尤其体现在以湖南作为地域特色、具有深度和厚度的挖掘上,汤素兰的创作是自我的童年与人生阅历相结合的,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可贵的根。最后是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即现场参与,包括儿童文学的阅读推广、创作出版等。

张颖以汤素兰的《公主与女巫的艺术形象演变——以中外经典童话故事为中心》为例,首先探讨了汤素兰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即为谁研究、为谁发声的问题,她认为,汤素兰的创作与研究体现了“以边缘来颠覆中心”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立场。其二,张颖探讨了汤素兰的学术研究方法,她认为,汤素兰研究方法的运用贴合其关照对象,而非理论和方法的分离。其三,她认为汤素兰的文学批评语言富有诗意和灵性,是极清浅而又极深刻的。儿童文学创作和儿童文学批评研究都应当如此。

安爽论述了汤素兰的《新媒体时代——中国儿童文学发展趋势研究》的学术意义。她认为,汤素兰对新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内涵等进行了精准界定;综合运用儿童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构建了系统完整的理论框架;在实证研究方面展现出了扎实的调查和分析能力;在思想深度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她结合书中的“中国儿童文学的国际化”问题提出了思考。她认为,要警惕类型化写作与娱乐至上,分享中国土地上的贴近儿童心灵的“有根的故事”;要警惕中国儿童文学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儿童文学交流时的“自我矮化”。为世界上的孩子提供不竭的精神源泉,给他们关于生活的爱、勇气与力量。

任超认为,汤素兰的《新媒体时代——中国儿童文学发展趋势研究》对于深入探索、把握新媒体时代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他从“儿童文学与媒体的相关研究较薄弱”的现状出发,指出研究者要勇敢涉足较冷门但富有价值的研究领域。任超认为,新媒介的功能场域革新了中国儿童文学的表达形式,推动了作家与儿童之间关系的重构。在面对新媒体时代数据爆炸的背景下,他进一步指出,在出版层面,应该处理好文学与商业、商业与艺术等的关系。在创作层面,要讲好中国故事,贴近当代儿童心灵,表达独特的生命体验,真正守护好儿童的童年,让文学的力量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在座谈会结束之际,汤素兰首先感谢了蒋风老师、韦苇老师以及浙江师范大学对她的培养,其次感谢了与会学者们的鼓励和肯定。她表示,从求学到创作,人生一切的偶然最终变成了一种必然。感谢儿童文学,感谢童话,生活本身是个童话。她将继续深耕在儿童文学领域,为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