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快递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新书快递

何永洲《拼布绣和她的儿女们》

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24-01-10

 

分享到:


111_conew1.jpg


作者简介:

何永洲,湖南永兴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文创二级,毛泽东文学院高研班学员和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人民文学》、《北京文学》、《青年文学》、《文艺报》、《湖南文学》、《芙蓉》等刊。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共16部。

内容简介:

长篇小说《拼布绣和她的儿女们》以历史悠久、根植民间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拼布绣发源和传承之地湘南雷公寨村为原型,写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雷公寨在一批乡村干部和民间艺人的带领下,抓住机遇,经过挖掘、传承和发展,让这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由此改变了村民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村风民风焕然一新,村民也走上了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光明大道。小说浓墨重彩地讲述了中国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刻画了一批扎根实践、求真务实的基层干部。小说恰当利用方言俚语,幽默诙谐,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同时,小说对湘南地区的地貌风物、风土人情描写细腻生动,充满乡土气息和地域文化特色。

专家评论:

时代的缩影,真实的写照

——读何永洲长篇小说《拼布绣和她的儿女们》

何春耕

由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出版的长篇小说《拼布绣和她的儿女们》,既是作家何永洲历经数年倾心创作的系列乡土小说中的一部力作,又是一部难得的乡村扶贫题材领域里的一部佳作。这部小说不仅有作者一以贯之的对湘南乡村风土人情、人文景观、人物故事的平实生动的描述和独特深刻的感悟,而且作者立足于拼布绣非遗文化传承与新时期扶贫攻坚的时代交汇点,用富有诗意的流畅的笔触,讲述了雷公寨村村民不仅利用民间工艺拼布绣项目进行脱贫致富,而且利用现代元素对拼布绣工艺进行创新转化,很好地传承与发展了拼布绣这一民间工艺。小说描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彩故事和独特人物,在内容、结构,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别有一番风味,呈现出质朴而丰韵,简练而精致,清新而优美的风格特征。

《拼布绣和她的儿女们》这部长篇小说,最显著的特征是小说内容接地气,有生气。小说题材内容丰富,主题思想鲜明,富有时代特色,体现了新的历史高度。

如果说传统文化工艺传承是时代给予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那么,脱贫攻坚则是时代的主旋律,是时代赋予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作品通过宏观视角、微观切入的叙事方式,不仅描述了传统工艺拼布绣所蕴含的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揭示了时代精神的影响成为人生奋斗的动力和原因,凸显了人生追求的目标成为时代精神的回应和表征的特点。

首先,作者既为脱贫攻坚的奋斗者放歌,以朴素深情的笔调生动地塑造了以共产党员于书荣、王秋叶为典型的新时代脱贫攻坚奋斗者的正面形象,也无情地揭开了乡村扶贫中的落伍者的遮丑面纱,以辛辣讽刺的笔调刻画了以罗满福为代表的新时代脱贫攻绊脚石的负面形象。

小说主人公于书荣,四十出头,出身高干家庭,受过良好教育,是省文化厅干部和知名作家。尽管于书荣既不熟悉农村生活,也没有农村工作经历,但是他热爱生活,喜欢写作,因此他不顾家人反对,自荐由省文化厅下派到省级贫困村雷公寨村体验生活,担任该村第一书记。于书荣在帮助村民尽快脱贫致富的艰难的工作中,办事有原则,不徇私情;处事冷静,有灵活性;诚心诚意为民办事,不怕误会与挫折。这些特征既凸显了一个共产党员坚持实事求是的政治底色,也彰显了一个有作为的党员干部不向困难低头的坚强与自信的个人本色。于书荣不顾母亲的反对,抛开舒适的城市生活,坚持在偏僻贫穷的雷公寨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数年如一日,不仅成功处理了扶贫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阻碍和问题,而且带领村民彻底脱贫,赢得了当地村民的好感与支持,树立了党员的威信,扩大了党员的影响。

王秋叶是作者塑造的另一位主要人物。在雷公寨村的脱贫攻坚战中,王秋叶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村委主任,是雷公寨村脱贫攻坚战的主要谋划者之一;而作为民间传统工艺拼布绣的传承代表人之一,她好学,有闯劲,又是雷公寨脱贫攻坚战中以扩大拼布绣工艺产业脱贫的主要领头人之一。她为人正直,助人为乐,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与追求,深受当地村民的信任与爱戴,在工作中风生水起,游刃有余,成为主人公于书荣工作中最信任、最得力的帮手。

作为小说中的负面形象,罗满福的性格刻画非常清晰而生动。他是刚退下来的,在雷公寨村连任34年的老村支书,由于丧失党性原则,不与时俱进,成为脱贫攻坚的进程中的落伍者与对立者。他性格粗鲁,爱慕虚荣,倚老卖老,喜欢在别人面前摆老资格。凭着大儿在市委组织部当副部长,二儿在乱石镇政府当镇长,常常在人前摆威。他默守陈规凡事看不顺眼,宗族观念严重。总想维护自己在村中的核心地位,让村人腑首贴耳尊从他。更为可耻的是,他反感扶贫攻坚,眼里容不得新事物,是该村所有阻碍脱贫致富事件的幕后策划者。后因两个儿子同被纪委调查,亲眼目睹了本村脱贫攻坚的成果和巨大变化,事实面前不得不接受于书荣等党员的宽容与教育,才知错归正。

小说中一系列的次要人物也都刻画得性格鲜明,各具特色。例如,抱病坚持工作,为人忠厚善良、勤恳认真、处事公道的村支书王远高,已经是61岁的村支书了,却胆小怕事工作能力不强,加上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工作中畏畏缩缩。此前他任村主任时,老支书罗满福不把他看在眼里,但后来却积极主动地配合于书荣、王秋叶的脱贫工作。

老党员、德高望重连任20年的老村妇女主任兼乡村接生员、65岁的张群芳,为人热情正直,带头支持扶贫工作,主动关心照顾于书荣家人的生活,倾力支持女儿王秋叶的脱贫工作,是一个地道的传统的贤妻良母形象。

还有为了追随自己的爱人,主动辞掉工作,离开城里的舒适环境,当扶贫村的小学教师,最后为了学生还献出了与自己年轻生命的周玲玲,也是一个敢说敢做、个性鲜明的人物。

小说中的负面形象,除了主要人物罗满福之外,次要负面人物罗广金的形象刻画得具体生动。42岁的村会计罗广金是罗满福亲手培养的村干部,工作不实,两面三刀,为人心术不正,与罗满福暗地里勾结一起,阻扰脱贫的工作还不以为然。

此外,一些因受到时代、环境与家庭等因素影响的年轻村民,在人生遭遇不幸之后,或从自暴自弃中振作起来,选准人生的奋斗方向,积极加入脱贫行列,经过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或从狭隘的自私自利的泥潭中挣脱出来,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前者如高考落榜后消沉苦闷的肖小铜,后来在王秋叶的教育和帮助下,发挥自己绘画的特长,为拼布绣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因网恋被骗后跳楼,后来学习拼布绣,并成为拼布绣能手的罗小月等,也为拼布绣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后者如个人致富后捐助资金支持雷公寨村村民脱贫创业和基础建设的罗赖贵等。

其次,作者注意了刻画人物,表现人物,以人物和人物关系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真实地描绘了一幅气势壮阔、富有时代特色的壮丽画卷,展现了以于书荣、王秋叶等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在脱贫攻坚战进程中,他们作为领头人产生的积极作用与影响。于书荣、王秋叶等在雷公寨村带领全体村民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以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为准则,在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排除各种阻力,有效发挥村民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富有创新性地开展了脱贫攻坚的持续战。他们充分利用本土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民间工艺拼布绣,开发当地的人文气息浓郁、山川地貌独特的旅游资源,加大种植适应本土生长的冰糖橙面积,使偏僻落后的雷公寨村村民在短时间内脱贫致富,生活环境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他们自身也在积极探索乡村脱贫进程中成长与成熟,不仅张扬了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人生理想,而且折射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变化的精神特征,使作品在思想内容上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

再次,这部长篇小说除了题材新颖,主题有高度和深度之外,小说内容的表达形式也精巧别致,故事情节曲折,场景描写精彩纷呈,显得潇洒大气。

小说故事内容情节起伏变化,富有戏剧性,引人入胜。小说往往采用悲剧性情节与喜剧性情节结合,在喜剧性的大情节中穿插悲剧性的事件,在悲剧性的事件中隐含喜剧性情节的发展。作品开头就设置了雷公寨村55岁的特困户民刘金妹因未评上建档贫困户而服毒身亡的事件。以这一悲剧性事件设置悬念,暗示了脱贫的严重性与紧迫性,成为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外在动力。随着故事的发展,脱贫工作有了令人可喜的进展,但是每当人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的时候,作者往往会笔锋一转,插叙一段悲剧性的内容。例如,当于书荣申请的拼布绣扶贫项目获得上级领导批准后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正与村干部正商量下一步工作时,发生了年轻女村民罗小月网恋被骗后跳楼住院的可悲事情。尤其是当于书荣的脱贫工作开展顺利,准备与周玲玲结婚,陶醉在人生成功的喜悦中的时候,却意外发生了周玲玲送学生在去医院的路上不行遇难的悲剧事件。而罗满福为庆祝自己70岁生日,大摆筵席,大收礼金,不听组织的劝告,一意孤行,办了70桌酒席,正洋洋自得的时候,却突然传来了两个做官的儿子都被双规的消息,落得个宾客散尽,礼金上交,篮子打水一场空的下场。

还有高考落榜后消沉的肖小铜在雷公寨村的脱贫攻坚的进程中,在于书荣、王秋叶的鼓励与带领下振作奋起,41岁的乡村医生罗守业后与罗小月成婚,48岁的光棍罗番贵后与田银花成婚等喜剧性事件,则成为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力。

作者讲究作品的可读性,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十分精湛。

作者对端午节、春节等一些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节庆与风俗习惯的细致描写,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由衷热爱与赞美。所以,小说中对端午节赛龙舟,死人出殡唱孝歌,男女老少一起唱山歌等场景描写非常新奇。而作者对人物的外貌、心理描写,对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具体描写等,大都细腻生动,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别具一格。至于对比、细节等描写手法的运用则达到信手拈来,浑然天成的境地。关于这些实例在作品中随处可见,不用多举,读者在阅读小说时可以细细品味。

精准扶贫不仅是国内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头等大事,而且是一个感动全球、在全世界将产生奇迹的重大事件。在创造这个奇迹的过程中,作为一个作家,应该理直气壮挺身而出,担当记录这个伟大时代重大奇迹的责任。尽管小说的作者出生于普通农家,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高中毕业后回乡当了农民,但是却阅历丰富,从一位普通的农民,到成为大集体时的生产队队长,小学教师,乡村干部,再到名副其实的知名作家,无论从教还是为政,他的感情一直没有断开同乡村的生命脐带,骨子里流淌的是农家的血液,关注的始终是农村,尤其是农民。作者这些丰富的生活与非凡的经历,成为他创作特有的底气。

作者何永洲通过创作,把记录农村的美丑、善恶、巨变,书写农民的苦乐、爱恨、冷暖、成败,始终作为他从事创作自觉自愿的重大命题。他曾明确承认自己对乡村的人物、事件,不是简单的“关注”,更不是表面的“情系”,而是因为他本身是其中的一分子。近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新一届党中央提出并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作者从媒体和所熟悉的贫穷落后乡村,看到了乡村干部特别是第一书记许多感人事迹。一些基层干部在艰难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继承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骨干力量,激活了作者的创作灵感,作者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与感悟,生发出一种勇跃投身欲罢不能的强烈愿望。这既成为作者写作的新起点,也是他作品的价值取向的大亮点。可以说,作者正是凭独特的人生经历,汇聚挥之不去的乡村记忆、乡土情缘、人文情怀,经过潜心地深入细致地构思和走访,花费数年时间,反复修改,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终于使书稿顺利出版,确实是他勤于思考,始终坚持的回报。

扶贫需扶人,脱贫要创业。作者刻画的一系列的新时代的新人物与旧人物,在小说中对于书荣、王秋叶等扶贫领头人的人格魅力的由衷赞美,是对小说的读者充满一种殷切的期待。因此,读者有理由相信,在脱贫攻坚战这一特殊战役中出现的像于书荣、王秋叶一样的人物会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涌现,因为这是一个产生于书荣、王秋叶这种人物的时代,也是需要于书荣、王秋叶这种人物的时代。

作者在这部《拼布绣和她的儿女们》中对农村现实的真诚关注和对乡村文化的由衷言说,没有让小说遮蔽现实,没有让想象替代现实,更没有让记忆冲淡现实。这使得他的这部乡村脱贫题材小说更显珍贵,更具有历史/现实,文化/社会,想象/记忆等多重意味。作者把笔头对准乡村脱贫领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作者生于乡村,长于乡村,也曾亲身参与过乡村管理与建设,乡村是他最熟悉也是最热爱的地方,表现乡村便成了他小说创作的迫切愿望,成了他表达人生感悟的最佳形式。尽管目前这类作品不少,影响甚微,但这部作品别开生面,是中国农村脱贫致富的时代氛围的一个生动缩影,是当今社会现实的一个真实写照。让中国历史在照小说这面镜子,以及让世界打开这册画卷的时候,闪入眼帘的既有除了城市/现代与传统/想象之外,更有乡村/现代与传统/记忆的多种印记。

也许读者会认为,在彰显精准扶贫的时代氛围与历史必然时,作者如果以更恢宏豪迈的笔触,呈现出一种史诗的气质,那么,作品的格局会更有气势,格调更有高度,内容更有深广,故事更感人。不过,我相信,这部长篇小说题材内容如此接地气,艺术表达如此充满生气和才气,凭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乡村扶贫攻坚这一特殊的时代主旋律的感悟与表达,凭它具有的内容厚重感,艺术新高度,在中国当代扶贫题材的百花园中不愧为一朵绚丽多姿、熠熠生辉的奇葩,更期待它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廊里有它的一席之地。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