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讯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新闻资讯>天下文讯

用“术语”向海外传播中华思想文化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曹轩梓   时间 : 2024-09-05

 

分享到:

在今年举行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会期间,一本围绕95个关键词,用中英双语介绍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价值、历史文化要素以及世界遗产知识的小册子被分送给各国友人,受到广泛好评。它就是由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写,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组织翻译和出版,并纳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的《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关键词(汉英对照)》。

《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关键词(汉英对照)》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的最新成果。该工程启动10年来,已发布1200条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出版12辑中英对照系列图书。截至2024年7月,除汉语外,相关图书出版外文语种多达31个,输出40个语种版权,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把脉”术语工程传播效果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是对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提炼。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由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启动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以下简称“术语工程”),秘书处设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负责统筹协调术语工程的传播工作。该工程主要任务是将蕴含中国文化特征、核心价值和民族思维方式的术语带向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国情、历史和文化。

经过10年积累,术语工程已取得显著成效。今年6月20日,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发布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中英对照):第二版》,呈现了专家团队从10年间整理发布的术语中精选的最为核心的1000条,并结合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修订,集中体现了术语工程的基础性成果,受到海内外学界、出版界和教育界关注。

10年来,这些被精挑细选,并集合众多学者、汉学家、翻译家智慧的术语条目(包括外文名称及中外文释义)在海外的传播效果如何?它们的影响范围有多大?主要传播渠道是什么?海外受众在理解和接受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对此,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中心执行主任何明星带领团队,对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以探究其在对外翻译和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术语的对外传播绝非易事,需遵循跨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会受到思想宗教、历史传统、语言文化的直接影响。经过多次研讨,评估团队选取哲学术语“气”“孝”,历史术语“天下”“大同”“小康”,文艺术语“神韵”“境界”以及中医术语“《黄帝内经》”“阴阳”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分别对其外译语种、在西方主流期刊的研究和关注程度进行了梳理,并以英语语料库中出现的语境、地区来衡量上述术语在世界读者中的认知与接受程度,形成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评估研究报告(2024)》。

重视中西思想体系差异

研究发现,“气”“孝”“天下”“大同”“小康”这些术语虽然传播范围、使用群体有所不同,但均得到世界读者认可。例如,根据西文过刊全文数据库JSTOR,统计出与“天下”有关的学术文献累计有600余篇,就发文数量而言,已引起海外学者的高度关注。

相关术语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也存在误读现象,凸显了中西思想文化体系的差异。比如中西哲学体系中“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式的思维方式一直存在,但西方哲学更偏向于后者,即主体与客体被明显区分开来,主体被视为独立于客体的存在,能够以一种客观的、非参与的态度去认知和理解客体。东方哲学则强调天(自然)和人(人类)是一个整体,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它体现的是整体观和动态平衡。不管是中医术语中的“阴阳”,还是历史术语中的“天下”“大同”,追求的皆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状态。

这种差异自然增加了在外语语境中诠释术语内涵的难度。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赵霞调查了“气”在不同语言中的译法,发现“气”的译名在德国学术界有3种,在法国学术界有10种,在英国学术界有9种,不难看出中文“气”自身内涵与外延的难以确定,造成了术语“气”的歧异性。这也提醒我们在传播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过程中,有必要在释读中对相关术语的思想史、哲学史、文化史背景进行廓清。

“音译”有利于消除误读

翻译无疑是跨文化传播最为直接、有效的一种实践形式,而“气”“孝”“天下”“大同”等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译法纷繁、译名繁多,早在明末清初经传教士、汉学家之手,便已进入西方学术视野。但这些由西方译者主导、进行定义和阐释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难以避免释读上的偏差,亦存在与中国自有哲学话语体系无法契合的问题。直到近200年,母语为汉语的中国本土翻译家逐步接手术语翻译,音译的做法愈渐增多。比如,“天下”的音译正是在19世纪末开始出现,并逐渐被西班牙语、俄语、德语等语言采用,作为其标准译法。

事实上,音译或不译对于一些内涵丰富、思想独特的中国哲学概念尤为重要。不少中国哲学、文化概念就是用音译的方法进入英语世界的,如“道”(Dao/Tao)、“阴”(Yin)、“阳”(Yang)等。音译也使哲学术语相较于文艺、历史等术语,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更大。例如“气”和“孝”,从最初的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的翻译,到如今越来越多地采用中文拼音作为主要译语,这一过程显示了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华文化被世界逐渐接受、理解和认知的过程。此外,各个文化圈对这些思想文化术语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特别是在汉字文化圈(儒家文化圈),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中的哲学部分较早被广泛接受和内化,而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西方文化圈,接受和理解这些术语的过程则相对缓慢得多。

统一术语翻译标准

做好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国际传播,有助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评估团队发现,近年来,“气”“小康”“阴阳”等术语在海外学术展露率有所提高,但海外对术语的使用、研究和探讨尚未成体系,尤其在英语大众媒体、社交媒体中的提及率有待加强。未来,或可以术语工程成果为统一翻译标准规范,明确术语的翻译原则、语义特点和文化内涵,为外文翻译、新闻出版、学术研究等工作提供清晰的指导依据,确保术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一致性准确传达。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将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统一翻译标准纳入语言教育体系,应用于外语教学、翻译以及汉学研究相关课程中,帮助中外学子掌握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译法和释义,扩大其适用范围和传播影响。

加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国际传播是一项持续性工作,对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具有积极意义。我们期待通过创新国际传播方式、拓展国际传播渠道,让更多饱含中国智慧的思想文化术语为世界读者带去启迪。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