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写名村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名家写名村

李熙斌:故乡水韵

来源:红网时刻   时间 : 2024-06-05

 

分享到:

我的故乡,村名俗称泡古浪,位于湘南郴州市桂阳县太和镇。

泡古浪村,枕山面水,十几户人家精致地排列在山和小河中间,如卧篮婴儿般恬静安逸。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故乡是湘南郴州地区桂阳县太和人民公社的办公场所。撤乡建镇后,是太和镇政府的行政中心。河是故乡的血脉,和许多湘南村庄一样,有一条村民称之为长陵河,横亘于村子前。长陵河呵护了一方儿女的繁衍生息,同时也呵护了一份朴素的文化_是河的品质也是人的精神。一条穿越千年孕育和浸润故乡的河流,这条河流从我的生命流过,从无数在这里生长的生命流过,它还将穿越到那些未知的岁月尽头。它蜿蜒逶迤,似一条项链萦绕在村子的脖颈。俗语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桥因时而生,临水而建。那一座架在故乡小河两岸的三座石拱桥,河床深处有近10米,浅处有1米。小河受季风影响,除春季涨水外,在端午、中秋节气前后,雨量丰沛,河水猛涨,溪流纵横,灌溉方圆几里的农田,清洗乡野空气,净化着环境。

泡古浪村,是距2华里的九头江村几百户李姓家族,迁徙十几户人家建村,于上世纪70年代修肖家山水库,又安置了几户移民的小地方。据传,明、清时期,村前不远处,铺设了一条几百华里长的青石板官道,两块青石板铺设在泥土路基,约两米来宽,从古郴州通往广东,既是乡民贩盐进入广东连州的星子埠重镇,也是官、商、巨贾骑马通往桂阳郡、古郴州的关隘必经驿站。沿途设凉亭和驿站,供乡民贩盐、商贾、官人休憩。解放初期,沿着这条古官道,平行数百米,修建了一条几百里长砂石公路,经过村前,近几年又把它建设成“桂阳—临武”高速公路,为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许昌—广州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04)的组成部分之一。

故乡的先贤,依山傍水选址建村。村前是长陵河,村后山峰村民称为高天蜡烛。一个村庄有了水,这个村庄就容颜滋润,郁郁葱葱。清粼粼的长陵水,犹如注入村子的新鲜血液,奔腾着前所未有的青春活力,陆续流淌在村民的心坎里。她像村庄舞动的水袖,曼妙灵动,摇曳着生命的意象。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像新浴过后似的,散发着新的气息,浸润着如诗如画的故乡土地。

据老辈人说,高天蜡烛山峰上,有一片松、柏大树,古木参天,树林里有野兔、野鸡、麂牯、花豹、穿山甲等野生动物,一个村民在树林里看见了华南虎,匆匆狂跑,回到家后惊吓得患了一场大病。在新修桂阳城至临武县的砂石公路时,要在长陵河两岸架一座桥。路经过村庄前,村民毫不吝啬地把村后树林的松、柏巨木,大面积砍伐,裁弯就直为方、圆梁柱,作为桥墩和桥面木料,建成了一座木桥。使用了数年后,从进村处到镇政府,要修建水泥路,长陵河两岸重建一座以巨石垒砌的石拱桥,被称为太和桥。村后小山的碳酸盐岩石,也被采石后打碎为卵石,用于新铺的水泥路。

雨季遇倾盆大雨,上游倾泻而下和四周汇聚的水流,带着轰隆隆的呼啸,度卷而来,长陵河滔滔洪水,给村庄带来震撼。一些村民从家中拿来四根小竹竿撑起的苎麻网,一根长绳上系着几个金属坨坨串起的撒网,一根长竹篙顶端绷着弓形半圆网,三种渔网选其一到河边水缓流处捕鱼。收获有大小不一的虾、鲫鱼、鲤鱼、鲢鱼、草鱼、青𫚔鱼等野生河鱼,足有小半水桶,做佳肴能让一家几口人吃几餐美食。

我上中学时曾经读过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想寻找故乡水系的语句,遗憾的是没有看到。而在桂阳县水系河流图上,只标注有湘江源头的支流是耒水、舂陵河,是湘江的上游支流。例如,从北湖区南溪发源的西河,流经太和镇的清和、长乐、车田等村庄。故乡的长陵河不属于桂阳县区域的河流水系三级以上支流,故无记载。我顺着学校旁的小河考察,河水拐了个大弯,流向了附近沟沟渠渠的农田。位于中学东南约2华里的自生岩(太和中心小学旁),才是长陵河的源头。让我惊诧费解的是,自生岩周边无河,水从何而来?询问校旁老人说,曾经有人在相距几十里的临武县武水河里,撒了几担锯木屑,浮在了自生岩潺潺流水中,恍然中才知道,自生岩的水是地下阴河流出来的水。我们全村的人的生活用水,全靠这河水。

长陵河在下游车田村汇入西河,为耒水河源头支流,却也不乏这样的传说:一个村民在河中钓鱼,即将把钓着的几斤重大鲤鱼起于河面,突然一只水獭浮上河面,与村民抢食这条鲤鱼。村民慌忙跳入河中,与水獭展开搏斗,并抓到了它的大尾巴。水獭慌不择路,带领抓着它尾巴的村民,进入河深水中的溶洞。这个溶洞直通村后的高天蜡烛山峰。村后的青石头山,地貌属于碳酸盐岩溶洞,几华里长能容纳几百人。当年侵华日军从桂阳县城,过境长乐、清和圩去广州时,在清和圩残忍杀害了几个村民。而这个钓鱼村民在溶洞的惊人发现,带着附近几百村民藏在溶洞,躲过了被侵华日军过境时残杀的劫难。

几千年的农耕文化,粤岭南文化、古郴州文化、桂阳郡铸铜钱币文化,三百年的大清文化传承,在古郴州、桂阳郡融汇,形成了一条清晰而幽深的文脉。先辈说,现叫九头江村子以前又名九头关,取自于明、清时村子出了九个大官的谐音。例如,嘉庆皇帝时任命李庠馥为大寺司巡厅官职,曾经履职于福建光泽巡检,其母亲周二娘于嘉庆18年去逝,被册封为皇清“诰命夫人”。诰书是皇帝授臣一品至五品官而用,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李庠馥的母亲周二娘,能获得嘉庆皇帝授以“诰命夫人”的最高荣誉称号,由此可见其官职之大,也是名不见经传的故乡之荣耀。周二娘的坟塚,在镇政府通往社圆村的公路途中大约5华里附近的山上。每逢清明节期间,便有李氏宗族后人去扫墓祭祀,一代接一代,数年来延续至今。

泡古浪村因距桂阳郡古城去广东的官道仅20多华里,官道上贩盐和金、银、铜等贵重金属,过往的商贾云集,经贸繁荣。这里既传承了桂阳古郡的飒爽之风,又延续着历代商贸重镇的繁华风采。既有远古文明之光的深沉投射,又有湘南乡村的韵致温婉。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村附近建了一栋十几间的一层平房,作为太和人民公社的办公场所。信用社、卫生院、邮政所、食品站、供销社等机关场所,皆设尽有。所有机关单位也靠这河水。其后,太和公社改为太和乡时,新建了太和农贸市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故乡便成了人民公社、设乡、改镇后直至现在,既是行政中心,又是商贸重镇。

长陵河岸边建了自来水厂,水管直通这些单位和村民家里。撤乡建镇后,围绕太和镇政府,新建一条水泥路,路两边都是商铺。每户村民在镇政府批准建房的宅址建了高楼,在商铺做起了副食、建材、餐饮等生意。逢赶集日,太和镇市场就有人趁早在中央抢占位置,把东西摆好,慢的,各种各样的农产品,等到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卖鸡、鸭、鱼、猪肉、牛肉的,卖葱、蒜、芹菜、白菜、萝卜等时令蔬菜的,市场周围的村子,鲁塘话、珠塘话、清和话、社圆话交集在一起,热闹非凡。每逢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市场人头攒动,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村民可不放过挣钱机会,村里的年轻人,有买小面包车的,有买摩托车的,摆在市场前,有拉散座的,也有拉包车的。拉散座的,在镇政府和各单位门口等活,有守在去清和圩、同祥圩的路口,有遛街找活。这些等活的村民会走下车,步行的人从他车前过时,就问“坐车走吗”?不坐车的人听见,有的回答不坐。有的摇摇头,还有的对村民的行为感到厌烦,不回答也不摇头,没听见一直走开。坐车的人会停下脚步,问所去地方的价钱,大多数会讨价还价。讲好价钱,村民就满脸喜悦地开车门,载客到他们去的地方。在家门口挣钱,比到外面去打工,不妨是一条好路子,既挣了生活费,又照顾家里的儿女、父母的一家老小,从年头到年尾的收入,也能让家里人生活过得富足。

无论在何时何地想起了长陵河,便陡然生出一种无以言表的亲切感和细腻的乡愁。

故乡的长陵河,我得腾出一些时间去感悟,仿佛是我得留存一些空间储藏走远的童年一样。

长陵河堤,旧貌变新颜。在桂阳县水务局的强力支持下,投资600多万元,运来2000多立方的石头,而村民以工代赈,出工出力,在河两岸垒起了几华里长的石头墙,抗洪防涝,保障河水漫灌四周的农田,孕育着村民的丰收年景。沿河石砌的护岸,有几处数级石头台阶,直通砌着的长陵河水里的青石板。河边石头台阶的边缘,已经长出浅浅的青苔,一抹茸茸的深绿点缀在石头边绿,与青石板融为一体,青绿相间,像天然合成般精致。一场夏雨落后,经过雨的洗刷,青石板透着幽深的光亮。傍晚的斜阳衬在上面,却熠熠生辉,返着我和发小脸庞润泽而不滑腻的光芒,稍不小心,踩在上面就会掉进河里。不谙世事年少的我们,在这里赤足奔跑,用瓦片打水漂,竹筒喷水仗。谁掉入水中,就会一哄而散。河边虽然有几棵零星的水花树、柏树,没有山和深林,却与古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意境是那么相似,余晖映到水里,特定的氛围令人愉悦、舒展。村里的女人会在这里洗衣服、被子,棒槌敲击着衣物,发出“啪啪”的声音。三五成群的鸭子,在河面上游弋,把沉静的水面划开,一种难以言说的心境,叩起了我心扉的旧梦,便断断续续,时隐时现。我吃着长陵河水,玩着长陵河水。我曾经在河边放牛,看着小牛牯,嗅一嗅青草,跑开,去嗅另一片青草。和发小在河边钓鱼,捉泥蛙,在河边田里挖泥鳅。日落山后,吆喝着一群鸭,鸭子懒洋洋歪着脖子,摇晃着肥嘟嘟身子,往村里赶。也有乡民挥着赶牛棍,把牛群赶进牛圈。还有乡民提篮筐摘满蔬菜瓜果,回到家。我俨然如站在故乡的高天蜡烛山峰上,即可听到树林深处的山风呼啸,山泉淙淙,也可享受阳光的温暖,树荫的清爽,草丛的湿润,生态的闲适。深夜,古朴的小村里,显得格外寂静,忙累了一天农活的乡民,解乏的最好方式,把酒杯斟满糯米酒、米酒,就着农家菜喝酒,酒杯里映照着一张憨厚、纯朴,对生活充满美好期待的诚实面孔。

长陵河边,入眼皆风景,耳闻是诗歌,梦中遗失的家园,在这里能给予我灵魂的抚慰和寄托。

河对面的高天蜡烛山峰上,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的坟塚就在那里,相隔几十米,父亲的坟塚也在那里,他们仿佛一直在注视着这条河、这个古老村庄的变迁,这条河承载了前辈眼泪和汗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家乡也就变成了故乡,如何留住乡愁,也成了我的怀念。

走进故乡,就是走进长陵河,就是走进一份无语而博大的爱。站在长陵河岸,故乡水韵让我无法放飞自我,放飞自己的内心,每一个黎明和傍晚,故乡都会写着我的情结和眷恋,让我走进去享受,去品读,去守护故乡这片圣洁。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