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23-12-07
分享到:
作品简介:
本书是十多年来,作者在国内报刊杂志及新媒体发表过的散文,集结成册,14万字。分为四个章节。第一部分“歌赋山水”,以湘西以外的游记为主,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生活在别处……逃离日常和程式化的生活,从内而外会变得透亮清澈,从而照见另一个自己。第二部分“我的湘西”,以湘西地区的游记、传说、志考为主,记录人文历史、民族风情、山水风景,也有很多故事、传说。对于这片生养之地,笔者以细腻的着墨,倾注满腔的爱和感动,抽丝剥茧地诉说着不一样的湘西。第三部分“如是我闻”这一章节,是以随笔的形式记载一些日常,剖析对于生活的理解;第四部分“指尖光阴”,以随笔,散文诗为主。记人、记物、记时间流逝,让瞬息而逝的指尖光阴在记忆里有了迂回往返的美,很多瞬间成为永恒。
作者简介:
赵彬馨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法学硕士,湘西青年作家,《人民旅游》特约旅行作家,《今日头条》旅游领域优质创作者,《文旅中国》专栏作者。现任湘西神秘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序:
一片“彬馨”在玉壶
——《此间山月》序
张建永
赵彬馨,吉首大学法学硕士,本应该满脑子法律条文,出口是规矩,闭口是道理。可她偏不,用现在小青年爱说的言语格式:左手是法律,右手是文学。她跟文学杠上了,写诗写散文。于是,这个彬馨跟那个冰心一样,都热爱文学。只是这个“彬馨”左右脑都发达,灵魂和思想在逻辑和想象之间无障碍来回穿梭,得心应手,快乐无极。
彬馨的法律脑子怎么样,不知道,但文学脑子比较发达,想象力丰沛,就像春天的溪水,汩汩流淌。“文如其人”这句话也不怎么适合彬馨。彬馨怎么看都是一个“弱弱的女生”,她的文字与形象则反着来,看似羊脂玉,但温润且有硬度。常常在春花秋月描述后,侧漏雄风拂槛,拔剑击柱之气势。蕴藉有力,意象翻飞……构成这位法律硕士的文学面貌。
她善把意象做心扉——她总是用文字创意出一个个生动且有意蕴的意象出来,用一种打上彬馨印记的“场”,包裹浸润读者,使之迷醉到缺氧,比如《此间山月》第一篇:
“山,修炼到一定程度,形态就不再重要了,只剩下高度,以接近天空的姿态生长,直到有一天被神灵赋予意义,被众生赋予意义,便成为圆满的所在。”
“山”也是需要“修炼”的,有修炼精神的山,自然是与众不同的“山”,几笔勾勒出乌蒙山的海拔和苗族迁徙的精神高度。这里拟人的意味,让人一瞬间能沉浸在文字中去。如果需要更准确地讲,这哪里是什么拟人?这本身就是大湘西楚巫文化万物有灵之惯常表现。这对于一生沉浸在楚巫文化中的彬馨来说,这种对万物的认知就是她们的“诗性逻辑”。
“你知道么,这世上有很多不被接受的种子,都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开成了花”。这句话,以阿西里西草原上多星韭花海的“独特”,暗指苗族在重重困境中仍然多姿多彩,将他们对于生活的坚韧、无畏形象,刻画入木三分。她在叙事构造上,采用的是层层叠加,一个个意象编织在一起,形成意蕴浓郁的气息,“熏染”感动你没商量:
“一切得失都是顺应,不必强所不能,于是生之欢乐、死之悲哀都会在这个大顺应、大过程之中消融,如此,则真正超脱了世间倒悬之苦。古夜郎国强盛、消亡,韭菜坪的花每年都开,苗人的歌舞也一直不会停歇……
时间无始无终,前后都是永远。”
壮阔的历史背景,打上了“彬馨”个人印记的想象空间,她在此处装填的是无尽的想象和激怀壮丽。墨水划过宣纸,具有一种浸润的痕迹,那种蔓延的随意性不可操控,就像“窑变”一样,不可捉摸性构成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对于世间的爱,正像这种墨在宣纸上的“浸染”和瓷泥在窑中的“窑变”,或许会让人惊喜,让人思绪无限延展。
一般女孩时空抽象感相对她们的具象现实感弱化一些。但是,这个湘西女孩的时空抽象感”发育”超常,几乎在她的每一首诗歌和每一篇散文中间,都能感受到在湿漉漉的现实体悟中,安置着腾挪跃动的灵魂。那种穿越具象现实的思绪和意象,拓展了情感的宽度和思维的高度:
“时间,是我们存在的形式,而记得,是往事存在的形式。
……
古镇节奏缓慢,安稳,每一步都可以叩开自己的门,然后,回到自己,可以跟自己说——心安处即是故乡。”
光阴看不见摸不着,彬馨用流淌的河把它具象化,“每一步都可以叩开自己的门,回到自己”也许是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也许是一个具体的人,非常抽象,但是又有深厚的所指:一切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X”。她不会借用这个“X”去解决问题,一切都将在自然法则中找到答案。生活其实就是这样,你越是拼命努力去搪塞、去迎合,去堵漏……最后都是徒劳。生活的真谛是原真的活着。
有一天,等时间足够老,我们就将错就错地窝在这北纬18°的温暖里,守着天荒地老吧!——这里就是海角天涯。
她写黄永玉博物馆:“静,绝不张扬,只一面湖水,一湾荷影,几树梅香,白衣子衿自在往来……相比其它博物馆的峨冠博带,黄永玉艺术博物馆只是素衣禅纱,甚至不以安检搜身,推心置腹到‘你来,我就与你对话’。”
博物馆这样静态建筑物,在她的笔下,有了自己的姿态。时空穿越历史,物质消失边界,安静,静到成为黄永玉归乡的灯塔,需要一定时日,这只有“静”方能完成。我们人类不是太喧嚣了吗?有几人如今能像古人那样,静守灵魂和承诺?当这一切都不再时,天空中的流星都仿佛她的疼和人类的疼,砸下大地,碎了一生一世。
彬馨是特别黏故乡的孩子。她的心灵无刻不在外婆和家山的意象中获得安全感和温馨感。她绝大多数散文都围绕故乡山山水水落笔,故乡成了外婆给她出嫁的妆奁。一到夜深人静时,她便会从这个老旧的妆奁箱里,拣出几样摩挲把玩。一直玩到她心碎也幸福的境地。
“日子一天天饱满盈润,大地浸孕着绽放的力量,很多颜色就这样冲破冬天的沉寂,在晴雨交替的昼夜,裂帛而来,铺在湘西四野,在萌出的新芽和花朵上,碰撞成鸟雀们的欢叫,绽放成苗家人的隔山隔河的歌声,那些歌声从一个寨子绵延到另一个寨子,从上河片流到下河片……春天跟着歌声走……”
我很喜欢本书的第二辑——《我的湘西》,她以阅读者、探索者、歌颂者、寻访者、这片土地的孩子去写,这是湘西笔者才有的热爱和触角,她笔下这众山万水皆有故事,人物风俗引人入胜:“连界湖有很多山,也就有了很多神仙——其实,很多时候,守护着这个高原家乡的每一个人都是山神、树神、和土地神……”,湘西这片山水是彬馨文学成长的土壤,即便去过很多更美的地方,她仍以故乡山月为那棵最高的大树,标识情感那面灵旗会永远立在故乡的土地上。
彬馨是属于文学的。
案头置放一本《此间山月》,便胜却人间无数!
名家推荐:
《此间山月》,见时间肌理,山月容颜,人间气息。彬馨散文,不着职业写作的痕迹,资质天成。写山水物相,有灵魂。写人间百态,有人性感知,不故作高深状。文若流云清泉,有声有形。山花姿态,锦鸡晨鸣。山乡精灵之气,聚而为文。
——湖南省作协副主席 蔡测海
赵彬馨无疑是属于文学的。
湘西山水养育的人,但凡执着于文,必具有与之匹配的文字,清雅,俊秀,灵动,如彬馨。《此间山月》取材多样,无论描人状物,是那样独具匠心,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幅人与自然相融的诗意景观。
——《花城》杂志社主编 田瑛
“文如其人”这句话不怎么适合彬馨。彬馨怎么看都是一个“弱弱的女生”,她的文字与形象则反着来,看似羊脂玉,但温润且有硬度。常常在春花秋月描述后,侧漏雄风拂槛,拔剑击柱之气势。蕴藉有力,意象翻飞。
案头置放一本《此间山月》,便胜却人间无数!
——吉首大学正校级督导 张建永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