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23-11-14
分享到: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重点领域创新持续取得新突破,多个重点产业跻身国际前列,一大批高端品牌走向世界,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漫长征途中,不断取得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文章合为时而著。中国工业文明的飞跃发展,亦成为报告文学作家热切关注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围绕中国制造的宏观叙事、个体叙事的报告文学作品不断涌现,这其中,纪红建的《大国制造》可谓将专业性、时代性和文学性有机融合的典范,作品通过聚焦湖南的工业发展历程,深入浅出地勾勒了工业文明进化史和制造业发展史的脉络,揭示了制造业在国家繁荣富强中的核心地位,浓墨重彩地讲述了中国制造的精彩故事,展现出中国创造的磅礴力量和改革创新、勇攀高峰的中国精神。
《大国制造》无疑是一部气势恢宏、具有史诗风格的作品。就报告文学创作而言,越是“大”的题材,越难驾驭把握。而纪红建在这方面却表现出他一贯的、非凡的策划能力和素材提炼整合能力。他将作品的着墨点放在湖南长沙、株洲等大国制造的工业集群,连接起现实与历史、地域与全国、全国与世界的一个个时空交汇点,以敏锐的时代感聚焦实景、瞭望全景,赋予了作品选题的典型性、鲜明的时代性。
在时间维度上,纪红建将时光轴精准地延伸到近代实业的起源与发展,从魏源、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陈宝箴等历史名人的视角切入,在岁月的长河中钩捞出近代实业的发展愿景及困惑,梳理提炼出“实业救国”的精神底座,而镌刻在历史深处一个个愿景与困惑,则又似一个个抛向当代的问卷,因此,《大国制造》可谓对历史愿景的回音,亦是当代写给历史的答卷。从这答卷上,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湖南制造业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自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以来,湖南便开始在制造业领域积极探索、积厚起势。新中国成立后,湖南制造业迎来新生,逐渐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进入新时代,湖南更是乘风乘势,形成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3大世界级产业集群,这成为湖南制造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强大崛起的重要标志。湖南捧出的这些“答案”,既回应了历史,更面向着未来。
在空间维度上,纪红建着眼于中国制造业发展空间,于“全域中谋一域”,在中国乃至世界工业的发展格局中,找准中国制造的定位。《大国制造》以湖南为切入点,真实反映了中国先进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纪红建的叙事张力在此发生了精彩一跃,他跳出湖南讲述C919等中国制造的一幕幕精彩故事,让我们在中国工业发展画轴徐徐展开的全景中,可以看到几代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一代代工业人的筚路蓝缕和艰苦奋斗,以及普通民众的魂牵梦萦。正是这些因素的合力,才汇聚成了先进制造业发展中无比雄厚有力的动因。这也使得《大国制造》既是解秘湖南制造业风生水起的“密码”,亦是解读中国制造业迅速崛起的“样本”。
文学是人学,报告文学要在事中见人,写活人物形象、写出人物精神,这也是《大国制造》的叙事策略。《大国制造》涉及的人物众多,无疑,这也带来了叙事的难度,如果不加以调度,很容易写成“见事不见人”的行业发展史,但纪红建却以娴熟的文学技巧,将群像巧妙地编织进中国制造业的浩瀚发展史,在人物的选择上,他注重准确把握价值取向,在现实与历史的交织中选择书写对象,使自己与笔下人物有身入、情入、心入的深刻理解与精准把握。全文展现的100多位人物,有历史名人,有当代车间工人、工程师、院士、企业家和各层各级的决策者等,构成了一个人物众相图谱,人物众多却不蔓不枝,体现了纪红建深厚的叙事技巧,而且这些人物与中国制造业的改革创新、爬沟过坎密切相关、相联、相融,他们的人生行旅、心路历程也正是中国制造业勇攀高峰的奋斗历程,人物与其所处时代高度吻合,写出了制造人的时代高度和精神高度,使我们透过具象的、客观的作品,感受到中国制造人的温度与情感,表现中国制造人追求梦想、不懈进取、实业报国的精神,充满文学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这部作品让我们深刻领悟到制造业对于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而湖南在这方面的努力和成果,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大国制造》是一部颇具知识性与启发性的作品。它让我们认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湖南在这个领域的突出贡献。对于读者而言,这部作品无疑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同时,纪红建还在作品中提出了“何以湖南”及“何以中国制造”等的追问与思考,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和启示,从这一点来说,《大国制造》既是报告文学探入工业题材领域的一大“制造”,也是中国制造业走向报告文学一项“智造”。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