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快递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新书快递

袁杰伟《东方的曙光——陈润霖与楚怡工业学校》

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23-10-31

 

分享到:


111_conew1.png


作者简介:

袁杰伟,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娄底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代表作《随园流韵——袁枚传》入选中国作家协会主持的国家级文化原创工程“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报告文学《毛板船》和《中国文印》获湖南省作家协会定点深入生活项目扶持。曾获湖南省“梦圆2020”主题文学征文奖、河南省报告文学奖、娄底市文学艺术奖文学类一等奖第一名、娄底市优秀社科成果奖特别奖。主要著作还有《圩程——袁杰伟自选集》(三卷)、中短篇报告文学集《梅山红》等。

内容简介:

《东方的曙光——陈润霖与楚怡工业学校》讲述了湖南工业教育先驱陈润霖创办楚怡教育品牌的光辉一生,对他坚定的教育救国、工业救国的思想根源进行了深刻的挖掘。同时对楚怡工业学校办学41年中所培养的2020名学子为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进行了简要阐述。进入新时代,楚怡精神正成为湖南职教人共同的精神底色,引领我们书写湖南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篇章。本书对正在兴起的湖南职教楚怡品牌进行了溯源,可作为湖南楚怡职教精神的文学读物。

目录

序:职业教育敲铃人的磨血心史

第一章少有学名

第二章倡办新学

第三章创办楚怡

第四章素质培育

第五章爱国兴工

第六章润物无声

第七章求知创业

第八章战火书声

第九章鞠躬尽粹

第十章楚工改制

第十一章母校情深

第十二章百年荣光

第十三章传承接力

后记:横下心来写纪实


评论:职业教育敲龄人的磨血心史

刘长华

新化人的辨识度极高,这种看得见的存在似乎由来已久,纵使时间河流奔涌翻滚,纵使现代化思潮大浪淘沙。这并不是说新化人就一以贯之地向隅自守,置身化外。事实上,大量的史例表明,新近一两百年来,他们跻身世界、融入世界的欲求比周遭邻人都强都甚。抑或这也是梅山文化其中一大悖论、蛊惑或者奥妙之所在。无法想象,就在“黄帝杀蚩尤于黎山之上”这么一个“蛮峒”之区,于清末,他们就有一百多号人马齐壮地东渡扶桑,以求得书剑两成,以浴火的方式在完成个体和民族的新生。为世人熟知的陈天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先是警钟华夏,狮吼黔黎回头,之后以身殉志,气壮山河。

与陈天华同被谓为清末“新化三杰”之一的陈润霖,在兴办私学和推动中国地方初级教育的现代化,特别是在工业教育的建设上,其心之丹,其意之诚,其志之坚,其为之韧、其脉之远……无疑,这是一方值得后人大加开掘、用力深耕的精神沃土。陈润霖所塑造的“楚怡精神”理应是响彻三湘职教校园上空分贝最重的音符之一。

时至今日,科举取士的观念虽然已经被国人完全扫入历史垃圾堆,但,饶有意思的是,实用思维根深蒂固的广大百姓却对职业教育一直抱着“迫不得已”、“退而求其次”的态度。人类文明之花的盛妍怒绽固然是以思辨性、理论性为土壤,但实践性、操作性、运用性从来都可当仁不让地冠以浇灌之功。技术的发展在当下日新月异、一日千里,职业教育若不能与之比翼齐飞,整体社会的进步就可能事倍功半、踬踣不堪。放眼德欧,在大型工矿制造业、精密仪器研发等方面依然一路高歌的他们莫不如此。袁杰伟先生的《东方的曙光》来得正当其时,要让先知者们曾经的一腔热血为时代所铭记、所弘扬、所激荡。

袁杰伟先生也是新化人,新化人写新化人是自有天然的优势。通过与杰伟先生的几次有限接触和他微信朋友圈所“晾晒”出的一些文化、文学活动来看,他也是表现出鲜明的梅山后裔之个性与禀性。《东方的曙光》一书与他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会心”的意味。多年来,中文专业出身的他在报刊杂志的采编业务上是不断砥砺自我,披荆斩棘。与之同时,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写下过不少报章体作品,也练就了在报告文学写作上的过硬本领,找到了适合他自己文学才华绽放的方式,动辄下笔就是一部几十万字的作品,《袁枚传》《毛板船》《梅山红》等都相继斩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三尺讲台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所,也是割舍不断的情愫,他深味投身教育的个中三昧。他担任娄底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在地方史和相关风土资料的收集上是付出过相当的时间与精力的。毋庸置疑,这些都为他伏案《东方的曙光》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和各种前置性的准备。

正如挚友胡元倓所提出“磨血育人”的办学精神,陈润霖正也是以与之“互文”的方式响应者、践行着这样的人生矢志。《东方的曙光》就是一部工职教育敲铃人的“磨血”心史。总体看来,该著史料翔实,文笔简练,脉络清晰,主题鲜明,形象鲜活。作品的字里行间是饱蘸着作者的炽热感情,是在传达,也是传呼。确乎我们应该知道新化出来个了不起的陈润霖,更应该记住一种叫“楚怡”的职教精神血脉,需要接续,需要光大。《东方的曙光》在雕琢陈润霖的“磨血”形象主要集中凸显在三个方面。

第一,纯粹的办学理想。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是造就英雄时代。陈润霖出身家境殷实,也自小受到过家人“学优则仕”的思想熏陶。但是,他在他乡就掷地有声地立心明志:“归国后不愿为官,愿以兴办教育为己任”。后来三番五次地被邀约出任省级教育部门长官,他血性流贯,坚决不就,不改初衷与不爽誓盟。为了筹资兴学,他典卖过地产和家业,自己过着较为简朴的生活。为了学生的前途计,积极主动地采取减免贫困学生的学费。为了争取更好的办学条件和更多的办学经费,他不惜拉下脸面去向官方“化缘”……在育人的这本“正经”上,陈润霖可谓心无旁骛,兀兀穷年。这就不类当下,许多民办职校就是冲着学生毕业后能有“饭碗”,然后不愁生源填充,就是以营利为直接和根本目的。相关的老板多出自其他行当,根本不曾谙习育人的真正价值和高层次目的,更遑论懂晓教育科学。

第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办学意志。“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人多以形容中国近现代的生存语境。作品中写道陈润霖在清政府摇摇欲坠的时候,选择从事教育事业,与之同时初出夔门,其时他本人又没有多少社会声望、社会资源、社会阅历,这行为本身多少就有点悲壮之感。所以,他的办学和人生的第一站是在常德,就有寄人篱下和“借壳生蛋”的味道。但正是这样的“艰苦”,让他明白到了教育的乐趣,收获到了办学的经验。抗日战争爆发后,长沙被炮炸、被火烧得遍体鳞伤,楚怡工业学校已经无以立足。陈润霖又是举校搬迁到穷乡僻壤的新化老家。在某种意义上这可谓是重起炉灶,再辟新天地。条件还差、生活还苦,都不曾动摇陈润霖的办学信仰、办学意志。作品用了大量的细节和令人感慨的情节,描述了当时的办学之苦。“吃得苦,霸得蛮”的新化人的性格活灵活现。

第三,注重内涵的办学态度。教育的目的是人。职业教育看似就是培养出一批所谓“有用”的人,在“动手”能力方面能“高人一等”,但是其中应潜含着一个逻辑——“动手”能力强并不等于“心”“脑”就欠发达,人非流水线上的机器。《东方的曙光》在后面部分用了相当多的篇幅叙述了毕业生们的人生简历,“芸芸众生”济济一“书”。这涉嫌掉档案文书的味道。但以我观之,这恰恰是创意。一方面这些毕业生除了个别现象外,总体上没有如何声名显赫、如何叱诧风云,“竞得”和“尽得”名利场上的“风流”,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实实在在为时代、为历史贡献出了自己应有的聪明才智,是中国现代工业文明建设这台大机器上的一颗颗“螺丝钉”。这样的人才就是中国的脊梁,他们在人生向度上是双线、周全、健康的。他们平凡又伟大的人生业绩需要也应该被后人所识记,历史匪为“帝王将相”的“起居录”。当然,这也是楚怡工业学校馈赠给历史的一笔珍贵财富——真正有内涵的办学态度。

历史悠悠,万物皆为过客。但我们有理由深信,历史会记住这个叫陈润霖的新化人,更会记住一种叫楚怡的职教精神。《东方的曙光》在谱写、在呈现……

(作者系著名评论家,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