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讯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新闻资讯>天下文讯

获奖作品价值再开发渐呈趋势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聂慧超   时间 : 2023-05-05

 

分享到:

综观历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作品的后续发展,发现出版机构的获奖图书作品不再止步于获奖本身,而是选择打破“冲奖”的固化思维,探索更多价值开发的新模式,以更多元的方式打开作品与读者对话的新窗口。

存量资源再生产,既有选题再开发

纵观历届获奖作品,不少中华优秀出版物获奖图书也曾获得其他国家级、地方级图书或项目奖项,有一类选题属于对出版社内既有选题资源进行不同版本、不同角度的再开发再利用。对曾经获得过其他奖项的图书进行再开发,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的机会。

例如,重庆出版集团的《大足石刻全集》在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之前,其中的《大足石刻全集 第一卷 北山佛湾石窟第 1-100 号 考古报告》(下册)曾于2021年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印刷复制奖入选提名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历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作品《技术史》(Ⅰ~Ⅶ卷)、“嫦娥书系”(6册)、《竺可桢全集》(24卷)、《三磅宇宙与神奇心智》(提名奖)等分别获首届出版政府奖提名、第二届政府出版奖提名、第四届政府出版奖、2017“中国好书”等荣誉。在中华优秀出版物《科学编年史》的内容基础上,为青少年读者深度开发的“改变世界的科学丛书”多年后又被评为了“中华优秀出版物”。这些成绩都印证了各类奖项对重磅作品和好书的偏好。这就要求各出版机构的选题项目应当是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出版产品,对选题资源需要持续挖掘、跟踪和整理。

一些出版社在作品再开发过程中,选择将已有资源的精华打散、揉碎,化整为零后,重新整合,打造出新产品,从而赋予原产品更多元的价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两部获奖作品,一部是纸质图书《创造性心理学》,一部是多媒体视频课程《听林崇德老师讲基础教育》,都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坚实的理论基础。李艳辉透露,出版社计划为《创造性心理学》配备更多的学习辅助工具和教辅材料,将《听林崇德老师讲基础教育》的视频内容转化为纸质图书,以满足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需要,同时将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调整和优化产品研发策略和产品组合方式,将获奖作品推而广之。

将获奖图书作为“种子工程”,走出IP开发之路,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积极尝试的方向。社长刘凯军举例说,该社的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获奖图书——“大中华寻宝系列”,已形成包括九大产品板块,60余个图书品种的产品线矩阵,单本书开机起印量由最初的2万册上升至目前的50万册,成为屡获大奖、年销千万册、年发货码洋过亿、风靡全国中小学校园的双效图书品牌。未来,该社将在“大中华寻宝系列”已有的产品基础上,综合打造低幼益智读物、注音版桥梁书、寻宝侦探故事、少儿科幻漫画、手绘地图、立体拼插等一系列延伸产品,并坚持走融合出版之路,用新技术、新手段(如有声书、动态漫画、3D视效、AR技术等)为纸书赋能,将“大中华寻宝系列”逐步搭建成能满足分级阅读需求和动态传播方式的大IP产品线矩阵。同时,积极推动该系列纸书与影视动漫、游戏小程序、全民阅读推广等业态联合互动,向动画大电影、电视综艺、文旅研学、文创周边、儿童用品、游戏开发等产业不断延展融合,并积极参与国际性的IP授权展。“我社将牢牢抓住线下市场恢复的良机,依托书店、图书馆、阅读机构,甚至其他各行各业实体经济、场所的辐射作用,打造多维度的阅读服务产品:党课、团课、家庭阅读指导、作家写作营、主题研学等等。”刘凯军表示。

加强数字化出版,打造融合产品矩阵

近年来,出版机构立体化开发获奖图书的意识越发强烈,旨在将其内容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展示在读者面前。对于中华优秀出版物而言,将出版物产品向解决方案转化,以期进一步发挥作品价值的趋势也愈发显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表示,该社致力将传统出版的内容资源优势延伸到数字出版领域,通过运营系列数据库产品、系列数字教育产品、电子书、有声书等业务,形成了涵盖数字教育、知识服务和数字阅读的完整业务体系。

依托获奖作品的“读者基础”与“高认知度”开发衍生产品,有利于带动作品本身的创新与发展。重庆出版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出版集团将围绕第八届获奖图书《大足石刻全集》相关IP,策划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文创产品,增强大足石刻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同时,将建立《大足石刻全集》数据库,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力;此外,会继续开发大足石刻相关图书,将大足石刻的相关研究——“大足学”逐渐系统化、深入化、国际化,吸引国内外更多专家学者关注大足石刻的研究。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对重磅作品开始尝试融合出版,如《全媒体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资源大全》已上线;对于获奖的图书还会作深度开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学生读物编辑室主任侯慧菊表示,对于获奖的青少年读物,该社将开发线上课程,对于自带音视频的引进书籍进行本土化改编等;同时,会为重磅作品配套相关音视频,如汪品先院士的《科坛趣话》每章后配套讲课视频,“伟人的少年故事”双语丛书请专业配音老师朗读英文部分,“哲人石丛书(珍藏版)”附有名家的音频解读等,即将推出的“院士带你去探索”绘本第三辑也有此打算;目前正在开发 “科学家讲科学”丛书的线上课程。

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图书《西海固笔记》,是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掌阅科技联合出品的长篇报告文学,该书还荣获第十八届文津图书奖。作为“纸电同步”模式的优秀成果,目前正在掌阅全平台独家上线,通过“掌阅+十月”品牌矩阵实现传统文学与数字阅读的融合创新。掌阅科技通过在新媒体平台的持续发力,以短视频、图文等形式,推动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在年轻读者群体中产生共鸣。

提升宣传含金量,深化作品传播链条

有业内人士表示,以往,媒体对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的宣传更多是在获奖作品结果揭晓之时,随后其相关报道甚少,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需要进一步提高知名度。随着出版机构传播矩阵不断扩张,传播机制逐渐健全,各家获奖作品拥有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和自我营销的渠道。近几届,尤其是第八届获奖作品的一个突出共性,就是不但要将作品打造好,还要传播好,使获奖作品的创作、欣赏、接受、传播的生态链条更趋合理。

李永强表示,人大社对获奖作品的再开发已渐趋成熟。首先是拓宽获奖作品宣传和销售渠道,争取打造网络现象级“爆品”。例如,以全民阅读日为契机,推动获奖图书进馆、进机关、进校园、进网络讲堂,与京东、当当等电商平台合作,并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网络直播的宣传效应,将获奖图书的影响力与销量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将人大社的出版品牌传播到更广阔的空间。其次是拓展传播区域,鼓励获奖作品“走出去”,依托既有海外出版传播渠道,加强海外布局、提升本土化运营能力水平,并依托公共出版交流平台凝聚出版合力,为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优秀出版物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作出应有贡献。

结合全民阅读与文化大方向,踏实走好校园路线成为众多出版机构探索的传播路径之一 。刘凯军表示,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将从校园入手,凭借作者人气、作品口碑打造儿童文学阅读的教师推广队伍。同时,该社积极尝试走好“小而美”精品路线。“在积极尝试直播带货、达人推荐、平台种草新方式的同时,编辑与发行部门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即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社也不过分顺从头部渠道的营销模式,始终强调‘图书应有自身的格调’,为小众产品打造自身的推广模式,不以量大取胜,而以质精为优,‘小而美’打造儿童文学精品路线。”刘凯军说。

由此可见,在时代变革面前,在技术升级引爆消费升级面前,出版机构对获奖作品的再开发成为必然趋势,从矩阵化、数字化、国际化、普及化等多角度入手,让获奖作品继续拥有更好的市场表现,进一步开发新的读者群,拓展作品的影响力创新等举措也不会就此止步。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