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22-12-13
分享到:
作者简介:
楚天舒,原名朱容皋,湖南长沙人,博士后,研究员,独立学术专著有:《现代高校管理研究》《农村职业教育反贫困责任问题研究》《农村职业教育与新型农民培训问题研究》,在《中国高教研究》《求索》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16项。
内容简介:
“湘军”是晚清时期对湖南地方武装的称呼,初称“湘勇”,后称“湘军”。湘军由曾国藩创建,先后设陆师、水师、营务处和粮台,主要将领以湖南人为主,曾国藩与他们或同乡、或师生、或同年、或亲友。湘军重视教育,士兵由营官自招,哨长、队长由营官任命,后来营官上面又设分统、统领,管数营数十营不等。各级层层隶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
国家有难,一纸文书,湘军千里赴急。他们抗俄于新疆,抗日于辽宁,抗八国联军于山西,抗日抗法于台湾、广西。在与各地农民起义军,外国侵略者作战过程中迅速成长,湘军将帅位至督抚者29人,提镇藩臬司道官员数以百计,七品顶戴者不可胜数。“中兴将相、什九湖湘”“自古无湘不成军、天下湘军出湘乡”。湘军有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江忠源和王闿运六大派系。
杨度说:“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湘军是“倚天剑”,是“补天石”。 湖南精神八个字,那就是“忠诚,担当,求是,图强”。
鲜活真实的湘军故事
——朱容皋长篇历史小说《天下湘军》序
《天下湘军》是作者朱容皋根据王闿运的《湘军志》、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唐浩明的《曾国藩》、马积高的《湘绮楼诗文集》等,在众多民间传说、野史、传记、专论、札记、小说等的基础上,通过综合熔裁,再创作而成的。是一部规模宏大、取材丰富、纲目清晰、结构完整、风格典雅的长篇历史小说。全书分为《风云际会》《鼓响衡岳》《东南带甲》《鏖战天京》《血战天下》《大江东去》六部,共一百二十回,是一部内容好、文字好、立意好、结构思路好的旧体新著。何以这样说?可从故事的方方面面加以体会和说明。
故事起于陶澍、林则徐的两江新政,接下来是天地会、太平天国起义,以湘军崛起、征战天下为主要线索,胡林翼、江忠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王闿运等依次出场,终于蔡锷护国。描写了晚清、民国初期各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对当时的动乱社会有所反映,揭露了慈禧等统治者的昭彰罪恶,提供了封建社会中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可资借鉴的思想材料,是了解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纪实”文学。书中通过对湘军、太平军、天地会、号军、捻军等组织和人物的描写,表现了湖南人“学以致用”的“新”理学(或指“心学”)观念,梳理出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背后,中国人精神的重要转折与变迁。
书中没有对历史人物进行简单或脸谱化的评说,文字一般用白话文,偶尔采用浅近的文言文,可读性很强。另外,由于书中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对曾、胡、左、李、江、王等典型历史人物出场、结局均有自然的安排,并对各色人等进行了艺术形象加工,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探索性、艺术性和趣味性,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好书,能够帮助读者轻松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大势。
所谓湘军,它是指在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以湖南籍人物为主要代表的军政集团,架构形成的一支以湖南人为主的军队。这支队伍中的核心人物、骨干分子、一般成员等都与湖南有很大关系,他们或者是湖南人,或者是依附湖南人,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鼎力协作,使湘军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历史渊源来讲,湘军可以分为“老湘军”和“新湘军”。老湘军的核心人物有曾、胡、左、李、江、王等,时间从胡林翼带兵镇压贵州安顺农民起义开始,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李鸿章病死为止,前后长达半个多世纪。新湘军则是指在蔡锷去世以后,湖南重新兴起的军事力量。
本书写的湘军主要是老湘军,以鸦片战争为背景,从胡林翼出现以后开始谋篇布局,接着是江忠源、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王闿运等人浮出水面,故事情节依次展开,而地域因远超于两湖地界使湘军的贡献与影响显而易见。
自汉朝设立郡县以来,至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时,湖南一直走在其他省的后面。虽有人才贤达彰显于世,但作为集团或整体,湖南鲜有能与他省比肩和抗衡的业绩。
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分省,以洞庭湖为界,湖南省会设在长沙,管辖十六个州府。然而,湖南省当时的财政收入在全盛时期也只能跟苏州府、松江府的一个大县持平,朝廷若选拔院司一级的官员去湖南任职,在全国各省中也只选派那些政绩考核一般的官员赴任。
咸丰元年(1851年)正月,洪秀全从广西全州出兵湖南永州、郴州,围攻长沙,在益阳夺得几千船只,过洞庭湖破武昌、陷安庆、抵金陵,兵锋所指,普天之下竟没有人能抵挡。咸丰下诏让湖南省办团练,与绿营共同维护湖南秩序,湘军于是开始萌芽。
湘军的势力范围后来南到越南,北至河北承德,东循福建汀州,西极新疆天山,并渡过海峡开府台湾;湘军的水师管辖长江五千里,击柝闻于大海,颇有吞天之势。
据史料文献所载,湘军的内部也是派系林立,如早期的新宁楚勇、平江勇,到后来的楚军、淮军、安越军、广武军、精毅军等,都是湘军内部几个明显的派系。曾国藩、江忠源、李鸿章是一派,曾是老师,江、李是学生,行事相对谦和;胡林翼、左宗棠则师承陶澍、林则徐等,风格比较硬朗。他们在处理内政外交等方面不仅观点不同、风格各异,所用的方法也各有一套。
湘军的后继者是淮军和北洋军,李鸿章、袁世凯等皆继承曾国藩的衣钵。淮军只听命于李鸿章一人,非李氏兄弟不能调动。李鸿章死前推荐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北洋六镇新军只听袁世凯一人差遣。慈禧死后,摄政王载沣将袁世凯开缺,但仍然不能改变这个局面。可以说,因为湘军的崛起从本质上改变了满汉在军事、政治势力上的对比。
湘军长盛不衰的原因很多,对地域文化和曾国藩的高度认同可谓。有人认为,半部中国近代史都由湖南人写就,看看魏源、谭嗣同、蔡锷、黄兴、宋教仁、杨度等就知道湖南人是怎么一回事。甲午战争后,李鸿章曾代表大清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判,后者对晚清的腐败嗤之以鼻,却赞赏湘人、皖人。也就是说,在伊藤博文的眼中,湘军、淮军在中国的作用是举足轻重、显而易见的。在湘军之后,湖南人才开始井喷,蔚为大观,遍及几乎所有重要领域。
湘军的故事很多、很精彩、也很震撼,不少历史人物都非常奇葩,许多事件都有传奇色彩,这显然与湘文化的历史传统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分不开的。关注和研究湘军和湘文化的历史,不仅能成为地方发展的助力,更能使后人真切地了解中国近代历史演进中的一道绚丽的华章。
本书作者朱容皋是典型的学术研究者,其才思敏捷、性情豪放等特点也明显是湘人个性的体现。其治学之余还常向同学同事讲述湘军的精彩故事,并以湘人的历史贡献自豪。作为容皋的合作导师,我曾有一个理想化的想法,认为对于历史和文化的学习,既需要有学究式的研究,更需要有文学化的表述,而后者所体现的特点,更有利于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后人对历史的了解与体验。大约从那时候开始,容皋着手筹划《天下湘军》的写作,离开博士后工作站后,他时有邮件传来写作的初稿和体会,让我先睹为快,受益颇多。
与近年来一些过分演义、臆想、拼凑和草率编造的所谓历史文学不同,容皋的这部《天下湘军》是以大量的严肃史料文献为依据、做基础的,也借鉴了大量前人研究湘军、评述湘军、描写湘军的成果。从一定意义上说,这部小说是可以当作“准史料”来读的。按常理,写历史小说要比从事严肃的历史研究更费时间精力,更需要逻辑思维与合理想象,更需要从多方面借鉴前人的成败经验,整个写作是很费心力的。在这些方面,容皋所下的功夫、所耐的寂寞、所激发的才智火花、所凝练的文化历史寓意,我都是直接见证和深有体会的。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能静下心来完成这部鸿篇巨制,除了有良好的学术素养、文学素养、逻辑素养之外,超人的意志、家国的情怀、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以及对家乡文化的敬畏和热爱等,更是必不可少、难能可贵的。
时间一晃约十年了,容皋不负众望捧出了他的《天下湘军》。读之所感,不唯有对湘军和湘文化的真切理解、深刻体会,更有容皋对湘军、湘文化精神的继承与践行。前贤曰:“六经皆史”“诸史亦经”“文学亦经”,读者以史为鉴、以文学为鉴,书内书外可获者良多。
是为序。
2019年8月3日
于北京西郊蓟门桥畔虚静草堂
新书评论:
编者按:11月23日,由《文艺报》社、湖南省作协、长江文艺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天下湘军》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与会专家认为,《天下湘军》以文化学的新视角透视湘军发展史,为湘军研究开辟了新视域,揭示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湘军精神嬗变的内在联系,是一部规模宏大、取材丰富、纲目清晰、结构完整、风格典雅的长篇历史小说。从今日起,湖南文联公众号将陆续刊发研讨会上专家们的精彩发言。
真实鲜活的湘军史
文丨胡革平
举行湖南作家楚天舒的长篇历史小说《天下湘军》作品研讨会,既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湘军精神历史价值与时代内涵的深入探讨。
《天下湘军》以湘军的诞生、崛起、发展、嬗变与终结为主线,从陶澍两江改革开始到蔡锷护国结束,其间一代又一代湖湘子弟为了挽救风雨飘摇的大清王朝和中国传统文化而前赴后继地征战沙场,其学术价值是显然易见的。特别是湘军在新疆伊犁抗俄,在辽南牛庄抗日,在山西娘子关抗八国联军,在台湾岛、镇南关抗日、抗法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行动,维护国家统一,其现实意义不可忽视。
一是小说彰显了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作者花了十三年时间完成该书,其意志、毅力、家国情怀可见一斑,书中人物数目超过了《三国演义》《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如曾国荃、鲍超、李元度、席宝田、朱洪章等都写得很出彩。细读作品后发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都被写到小人物名字里去了,如厚一、春二、空三、王飞四、维五、葛老六、荆七、曾有八、蔡九、曾有十、曾百川等。查一查《曾国藩家书》都有记载,可见作者前期准备还是非常充分的,下足了司马迁式史学功夫。
二是小说将湘军归并为六大派系,有创新意义。一般的湖湘学者将湘军划为“曾胡左彭”四大派系,作者将其划分为“曾胡左李江王”六大派系,这在学术界尚属首次。湘军主要骨干就有140人,派系归属,一目了然。曾国藩、左宗棠是双峰并峙的核心人物,“曾胡左”三人各成一派,大家没有争议;将江忠源列为一派,其理由是洞烛先机,刘坤一赢得最后辉煌;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湘淮湘淮,有湘才有淮”;王闿运是近代湖湘教育界“祖师爷”式人物,弟子包括廖平、杨度、夏寿田、骆成骧、齐白石等,在《天下湘军》中均有精彩表现,引人入胜。
三是小说诠释了湖湘文化绵延不绝的内核。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孕育了湖湘文化,宋以后更是发扬光大。基于此,方有湘军在近现代史上的独领风骚。书生舞剑、文人带兵,绝非偶然。“湘学”研究因书院、因理学,因朱子学、船山学等研究日盛,再加上对近代“湘军”的研究和关注,“湘学”发展日益广大、影响日隆。
四是小说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进行了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天下湘军》在叙事体系与故事讲述中,融入了一些传奇色彩,甚至吸取了一些武侠小说的桥段,朝大众化的方向发展,以激发更多读者对于湘军和近代史的兴趣,为如何利用历史事件讲好中国故事作了有益的尝试。
(作者系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