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阅读>评论

照一面磨毛的镜子——读梁文武小说《情为何物》

来源:李先平   时间 : 2020-10-15

 

分享到:

  最近无意间读了一篇小说《情为何物》,后来我百度了一下,《江河文学》《情为何物》,作者是梁文武先生。

  文武其人,200来斤有血有肉的身躯,写的东西蛮扎实的。

  初看题目,深以为是一部关于爱情的作品。细品之余,我看到不一样的东西。爱情并不是此文的主题。文学作品的主题,尤其是小说,首先应该是写人性。爱情只是作者描写人性的一种手段。如果整天写爱啊情的,就像一个从来没有吃过红烧肉的人,一直对着一块色香味俱佳的红烧肉流口水一样。

  小说的灵感,或许是来源于一个故事。喜欢诗歌的朋友或许知道一位脑瘫诗人和她的恋情。余秀华曾经和一个电台主持人恋爱过,后无疾而终。

  读完小说,作者是欣赏余秀华的。这一点我确信无疑。我个人觉得余秀华有点像霍金,深刻的思想寄存于万人看不懂的残破的躯壳之下。《情为何物》的小说我看了几遍。突然好想同余秀华说说话,好想同我们的瘸腿诗人说说话,好想同善良无邪的小花说说话。告诉他们,他们并不丑陋,也没有残疾。

  我要告诉他们,丑陋和残疾,仅仅是一些片面的鲁莽的不负责任的说法和辞藻。他们值得一份最美好最浪漫的爱情。也要祝福这从未娇艳怒放过的花朵。当黑暗和偏见,仍然坚固像一块石头压住胸口,沉默的胶带将一切声音缠住的时候,好比一个封闭的房子,需要开一个窗,透一束光。让我们的诗人清楚的知道,当当爱已成往事,没有人会因此而哭泣。在那个灾难突如其来的时刻,也有一情柔情,有如晴光潋滟的泪水和星辰。

  小说与现实,就像是照一面磨毛的镜子。无论是瘸腿诗人的苦苦单恋,还是赵公子的死缠烂打。不管是主持人阿沁的半推半就,抑或马小花的偶像崇拜。在现实中都能觅到踪迹,寻得影子。但又很难一一对号入座。

  按照常理,令人感动的,往往不是刻意的安排,而是那些不期而遇的相遇。很多人感激每天如期而至的暮色温柔,足以抚平一些躁动与不安。但普通老百姓的创意没有那么多的文艺范。粗鲁直接就是硬道理,重要的事情拉扯横幅。正如小说中县广播电台附近的大小横幅。不管是赵公子哥那长15米,宽8米的大型广告,还是诗人东施效颦的横幅。

  或许不想让写作的条条框框束缚自己,我相信作家起笔时并无苦思冥想的构思。

  时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作者写文章,有时候把主人公的命运没有安排的很清楚。我都会举列夫托尔斯泰的例子。列夫托尔斯泰本身写安娜,最早视安娜为反面角色,但写到最后,他已经不在乎角色的是非恩怨,而是把把命运交给读者。跟着感觉走,最后成就了一部杰作。

  瑕不掩瑜。在小说的行进当中,有时既要惜墨如金,有时又需泼墨如水。比如文中先后五次引用某人的诗歌,字数上千。似乎可做取舍。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要多想想断臂的维纳斯。往往你觉得最满意的部分,可能就是需要勇气做断舍离的。

  大千世界,什么人都有,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我们也要学会释然。要不总是和这世界闹别扭,那多不好。

  最后,借用某网络诗人的两句诗,作为本篇的结尾,“背倚栏杆思往事,天涯魂梦与谁同?”

 

  [作者简介]

  李先平,笔名湖南丑石,丑石乱弹。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