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曾朝晖 时间 : 2020-07-06
分享到:
作者简介:
曾朝晖,字仰羲,号椿树堂人,别名碧溪子。书法和艺术文化作品在中国《荣宝斋》《书法》《写作》《创作与评论》《美术报》及《中国书法名城》、湖南省《文坛艺苑》《湖南书画》等多家刊物上发表。2013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艺术专著《山阴问道——曾朝晖书法状态·字里字外》;获评《湖南书画》2013年度人物。2014年5月,在湘潭后浪艺术空间成功举办个展。2015年1月,《古意新声——曾朝晖书法作品长沙展》在湖南美庐美术馆举行。2019年夏,《椿树堂笔记》北京出版。
内容简介:
曾朝晖《椿树堂笔记》一书2019年下半年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人文乡愁、艺苑游历、人物写真、艺术批评、文化交流和求真问道6个部分,共26万字。这部文化散文笔记:以民族文化为魂,思想和美感为翼,文字简约深刻,融汇古典与现代之美,颇有中国风的魅力,具湖湘风骨。作者耗时5年,凝聚心血,终成此卷,展示了深沉的家国情怀,有不忘根本,传承文化之意。
跋
湘乡这块土地给了我文化基因和原生动力;在家乡山水灵气中浸润披染,多维感知,那亲情、师恩和方言乡韵,皆一一难忘。湘乡土著那坚韧不拔的意志,已在椿树堂人心灵深处烙下了与生命同进的印痕。
也算是读书人吧,娃娃时读《水浒传》始,数十年未废。故事、小说、散文、诗词、法律和经济,人文专栏、文论专题和艺评专著,我都有些涉猎。经典文献之外,中华书局的《文史知识》,南京大学的《古典文学知识》及上海的《书法》年年订阅,对《光明日报》、《南方周末》、《环球时报》及《参考消息》的部分专栏持续追踪。岁月延伸,一路走来,着力不少而感受最深的还是中华古典文化那简约精深的气韵灵魂以及西式逻辑推理轨道上的哲学思辩。抹不去的记忆中,还有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识字时似懂非懂地看过的《湖南日报》,那上面的毛主席语录加框加黑加粗,一片一片的;难忘80年代可以有机会同时读到杨献珍、李泽厚、叶秀山、黄枬森等不同流派的思想著述。这些都沉淀在脑子里,体会比较,反思质疑,汲取融会,回观自悟,有所思,也有所叹!
心性好奇,平生多游历,喜观山水人文;看人论事品文一途,不迷信权威。而于社会行走中,明知遇的是套路,他痞子调里有些邪门,我也不回避,以身试之,感觉这人世的风险与暗角。或与人不同吧,但也有其味。
回头一想,雷锋精神与知识产权,什么自由主义与实用主义,阶级划线与宗族血统,严谨与自在闲逸,担当与奉献,无名与无为,丛林法则与营垒自守,恭喜发财与善哉善哉。静思中也曾感想:这世间的道理,远近高低各不同,但中华文明不曾断裂,变常生化,取舍因时,中国人历来不乏自己的认识和主张,有自己精神世界的延续与坚守。
人们有信仰宗教的自由,无神论者在政治上对宗教持批判态度,认它是麻醉人的东西。19世纪的英籍德人麦克斯·缪勒则有另样的思考,他说宗教的本质是“渴慕和追求无限”,有后来者解读为人突破自我局限之后面向无限的一种路径选择。我也特别欣赏周汝昌先生的观点:是宗教,但也是哲学。这老头说,你没有儒道佛知识作铺垫,就读不懂《红楼梦》。想想吧,现时讲创新,要原创,在原理上有建树,而因缘、世界、定力、觉悟、轮回及头头是道等都是佛门之语。也许,有些问题要以多维旋转动态的思维才能更好地把握,单是直通通地群骂和批判还真不能解决心灵智慧乃至信仰中的核心问题。自古以来,在精神传承和精神建设上下功夫是上着。不然,骂和批判就是一阵风。
多年来,也持续关注过几位才子。余秋雨、易中天的成就世人共知,今时天下圈粉甚多。前些年复旦蒋昌建在电视文化活动中当导师,涟源人王鲁湘避走美国,回来后履职凤凰卫视多年,又受聘清华,走了世界许多人文景点,也时作艺评;观此二子之为,对比他们在八九十年代风华吐露的才情力道,人多敬之,我则觉其今日“泯然于众人矣”。何也?其才秀于时,本可以做成难度上别人成不了的事,却浮事奔走,沉拙苍劲有欠,更未到苍茫之境。看来,应是个人天分与深沉努力,还有风气熏陶与政治环境的宽容,方能共同造就一代文宗的高度。积累欠缺,内劲不雄,若论悦近远来,岂不难哉!昔余杭章太炎之功力,乃五代相积而成;今日文化自信,直呼口号壮一时声势或可,而功夫还需慢慢养成。
近来网络传说,酒这东西一点营养也没有。此前,还有人论证腊肉和坛子腌菜不是好东西,含亚硝酸盐偏多,吃了得癌症。椿树堂人掐指淡然一笑,不以为然,这在我老家湘乡不是吃了一千年有多吗?80年代读高中,日子还是穷啊,每每娘弄一瓶子腌酸菜,我带去学校从周一吃到周四甚至更久,离了它行吗?今日科技进步了,人的寿命也长了,但内质有些不同,人离自然远了,有些新生代不知伤疤不知痛,精神与体格的抗压力和爆发力下降了许多。同时,外部环境的细菌和病毒也在进化,近期有“超级细菌”难灭的说法,凡此种种,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耶?
平生是喜欢杜康的!祖上男男女女爱喝点米酒,基因传习,我也戒不了它。我饮了它脸上微红,气血活泼,偶尔丑态流露,有时贵重的眼镜和便宜的布鞋就丢失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年,长沙白家森夫妇夜深把醉了的人送回株洲,快下车时醉者当场表白,可怜那豪车内饰瞬时不再干净,真是劣迹!然而,气场流动,顺流逆流,碰撞折射,几分风采绽放,见己见人,迷糊中开窍,甚或打开“天眼”识高微,笔思纷飞,彻底离了它又怎么行呢?这如何是好呀,就讲规矩,又开窗透气吧。
2013年拙著《山阴问道》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先后在湘乡市文联、株洲市文联、湘潭后浪及长沙美庐召开了座谈会,听到诸多批评意见。2015年长沙个人书法展后,心愿又起,想把自己的文化、思想及人生见闻中有些内涵的东西梳理一下,计划一年弄完。事情启动后,工程量远超预期,篇幅持续增加。时间到了2019年,张楚务、龚旭东、白家森等给予新的助力,一书遂成。应是社会理解,友朋相助,家人支持,自己也弄得青丝增白发,终究福缘相随,使拙著以文化为魂,思想与美感兼具的愿望基本实现,遂有畅意生心,人生亦幸之感。
谨以此书献给辞世32年的祖父云庄公,献给去世1年的母亲,献给长眠在湘乡壶天山野土木丛中的裘渐磐师,献给乡亲、朋友和陪伴我的家人。
年月不相见!默然帮助本书出版的人,深情永在。
现在和未来,随缘收藏翻阅本书的人,表示谢意。
终是山村中人,环境与功力受限。只是椿树堂人还在思索,敬畏先贤,不忘本来,感恩天地,生命当与时代同行,不负年华!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