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快递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新书快递

向玉培《杂色青春》

来源:向玉培   时间 : 2020-04-02

 

分享到:

 

 

  作者简介:

  向玉培,湖南湘西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公开发表文学作品;以校园题材创作见长,代表作《太阳村》《琴殇》《碓声不再响起》《我在端午节等你》《送你一张儿时照片》;短篇小说《赎树》在第三届“潇湘杯”网络文学创作大赛中获奖;已出版小说集《天上芦苇》和长篇小说《杂色青春》;湖南省作协会员。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别具一格的青春小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地处边远山区的黄花民族师范学校招收了一批特别学生——民办教师,他们年龄参差不齐,思想情感复杂,生活经历迥异,是学校里的一支“杂色学生。”他们在校期间,恋爱现象空前严重,泛滥成灾,打破了学校的清规戒律,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小说以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教育体制逐渐转型为背景,以新老两任校长的矛盾纠葛和爱情故事为主线,再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黄花民族师范学校沸腾的校园生活,同学们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文字的表面看似在追忆远去的青春岁月,实则是对我国教育史上曾经存在的“民办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现实观照与历史思考。

  小说生活气息浓厚,故事扣人心弦,人物个性鲜明,语言清丽流畅,极具校园风味与民族特色。

 

  青春何以成杂色

  司念伟

  2019年10月,团结出版社“时代歌吟”书系推出了多部小说,其中《杂色青春》让人眼前一亮。我认为,这是湘西作家向玉培创作的一部力作。小说一面世,就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好评如潮。

  读罢《杂色青春》,生出许多感触。首先,《杂色青春》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校园的,青春的,爱情的,唯美的,很别致,很好读。小说描绘的校园,不是大学不是中学更不是小学,而是老少边地区的一所中等师范学校——黄花民族师范学校。故事的缘起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所学校招收了一批特别学生——民办教师,学制是两年。他们,年龄参差不齐,生活经历迥异,思想情感复杂,是校园里的一支“杂色学生”。这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校“不许恋爱”的清规戒律被他们打破了,恋爱现象空前严重,泛滥成灾……小说营造出一幕幕别具一格的青春场景,演绎出一个个摇曳生姿的爱情故事,塑造出一位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清丽流畅,极富张力,镜头感十足,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

  可以说,《杂色青春》是一部特殊群体的奋斗史和心灵史。众所周知,“民办教师”是历史产物,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特色,出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产生这一“特色”的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经济落后,公办教师严重短缺,靠“民办教师”去补充。这一现象维持数十年。他们不拿工资,只有微薄的经济补助,主要靠工分吃饭;他们工作与公办教师一样,但同工不同酬,身份不伦不类,十分尴尬;他们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遇上了许多无奈和无助,付出了艰辛;他们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功不可没。因此,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们,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和国家开始考虑他们的出路问题,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帮助他们转为公办教师。《杂色青春》写的这批特别学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考入黄花民族师范学校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过:“写小说是一种发现。”这就要求作家对生活有一定的敏感度。作家向玉培将笔触切入到那个特别年代,观照那个特殊群体,显然是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感而发。

  亲历性,是《杂色青春》的基本特色。从《后记》中得知,向玉培当过民办教师,并读过师范。《杂色青春》这部小说,就是以他就读的那所师范学校为原型,小说带有浓重的自传色彩。

  卜一先生在序言中说得好,写长篇小说的最大难度是结构。结构关系到小说的成败。《杂色青春》的结构,打破了传统的线性结构,不落俗套,采用人物展览式结构手法。黄花师范成了人物展览的舞台,各种人物在这里频频亮相。这种结构自然流畅,读者看不出小说有任何“结构”的痕迹,情节的推进就像生活本身那样自然。凡优秀小说,总是注意开篇的技巧。《杂色青春》是这样开篇的:“开学的第一天,温小乔就没有在女寝室睡觉。倘若是一个男生,问一问也就罢了。问题在于她是一个女生,而且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女生。这个晚上,她到底去了什么地方?”如此开篇,就是一个悬念,读者的胃口被吊起来了,整部小说的基调也一锤定音,后面的故事情节就按照这个基调,不紧不慢地展开。小说的结尾别具匠心,用后附的《黄花民族师范学校大事记》作结,交代了主要人物的结局,节省了许多笔墨。

  我非常赞同卜一先生的看法。《杂色青春》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非常接地气,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与此同时,作家又大胆地运用了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写了一个“桃李冬季开”的奇异事件。的确,这样写,看似荒诞,实则大有深意——桃李在冬天开花,极具象征意义,象征着祖国的春天来了,教育事业已呈春意盎然之势。作家的匠心就在这里。

  既然小说讲述的是特别背景下、特别环境中、特别学生的特别故事,那么,在驾驭校园生活,处理人物关系和对人物进行刻画方面,也需要特别的技巧。作家向玉培在此方面显得特别老道,他没有将笔墨平分秋色,去观照整个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也不面面俱到,去写几个民办教师班,他采用“聚焦”手段,集中笔墨写民(1)班的学生;民一班的学生也不是个个出现,他只写其中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作家的高明之处。作家通过严肃的思考,在看似“追忆似水年华”,眷恋青春岁月的轻松幽默的叙述中,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一片色彩斑斓的青春图景,给这部小说注入了青春的活力!

  吉首大学田茂军教授曾说过:“女人是文学中的妖怪。”是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离不开女人的描写。作家向玉培善于揣摩女人的内心世界,善于捕捉女人情感里最细腻的东西。《杂色青春》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就是因为他塑造了众多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美丽的,丑陋的;泼辣的,温柔的。但他并不刻意美化她们,也不刻意贬低她们,一切按生活本身去显现,让人物在细节中丰盈起来,生动起来。林雨桐是小说中极力塑造的文学形象,她美丽,善良、勤学、上进,全校师生无不喜欢她,她因此成了校花。新生报到那天,林雨桐跟同学们在食堂聚餐,作家是这样描写林雨桐的:“林雨桐端碗的姿势挺好看,白而细的指头扣着白瓷碗,像一朵莲花悠然开放。”看到这个细节,就可以感觉到林雨桐的气质不凡。除了林雨桐,还能够记住的女生形象,就是赵小鱼了。赵小鱼这个人物形象特别丰满,深入人心,让人久久难以忘怀。那是因为作家在她身上着墨最多,简直是浓墨重彩。

  赵小鱼的故事特别感人,又特别耐人寻味。没有赵小鱼的故事,这部小说就立不起来。赵小鱼是民(1)班的体育委员,身高体长,一张粉嫩的娃娃脸,美丽动人,她不仅能打一手漂亮的篮球,还练过跆拳道。她因一次只身斗流氓而获得“女侠”称号,闻名全校。体育老师章湖鱼看中了赵小鱼,想娶她为妻,学校的清规戒律绝对不能容忍“师生恋”。章湖鱼却不顾那么多,开始挖空心思引诱赵小鱼。聪明的赵小鱼早已觉察,认为自己有跆拳道防身,就不在意章湖鱼的那些伎俩。但最终是防不胜防,赵小鱼不知不觉就钻进了章湖鱼精心编制的“籇”——遭到了章湖鱼的迷奸。校长苟文彬是章湖鱼的亲舅舅,奸情败露后,章湖鱼也就有恃无恐。赵小鱼也有所求,想借助章湖鱼与苟校长的特殊关系,毕业后分到黄花师范附小教书,于是就默认了章湖鱼对她的爱情。没料到苟校长被革职了。章湖鱼惶惶不安,为逃避学校的追究,带着赵小鱼私奔了,学校屡劝不归。

  写什么和怎样写,是一个作家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杂色青春》不是写当下生活,也不是写久远的历史,取材是中距离的,故事发生的年代,不远不近——上世纪八十年代。小说中的人物还活着,有的还在工作岗位上奋斗,有的也刚退休,昔日的母校,已成了他们的青春墓园。如何再现那一段远去的岁月?怎样去复活那一段不复存在的校园原生态?又如何增强小说的深度和撼人的力量?《杂色青春》作了大胆的尝试,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极富个性的人物形象,摇曳多姿的爱情故事,凝重深刻的小说意蕴……,为这部小说提供了许多看点。

  激烈的矛盾冲头,成了这部小说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力。师副校长与苟校长之间的矛盾,同学们与苟校长之间的矛盾,其实就是旧意识和新观念的碰撞。苟校长墨守成规,致使爱情泛滥成灾。章湖鱼和赵小鱼的师生恋,以及他俩私奔二十年后事业有成的结局,意味深长,这也许是一种反讽和暗示。再就是师副校长取代苟校长,晋升为校长,其实就是新思想战胜了旧思想,作品的主题由此得到了升华。小说中的那批“杂色学生”,是广大民办教师的缩影,他们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了,他们的命运才有了转机,才成了堂而皇之的人民教师。这部小说,显然是在讴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取得的建设成就,主题宏大而深刻。

  青春何以成杂色?这是作家留给读者的思考。我相信,看完这部小说,细心的读者会找到答案的。

  一分为二地看,《杂色青春》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作品,我认为,作品在情节的安排上,“爱情故事”是否分量过重?叙述的节奏是否有点缓慢?某些细节的描写是否带有自然主义的倾向?值得商榷。总的来说,《杂色青春》这部小说是独特的,成功的,十分耐读,它给我们带来一种新奇的阅读体验;它为青春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又一种可能性。

  (作者系湖南理工学院青年教师)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