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散文学会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文学学会>省散文学会

张建安: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来源:湖南散文   时间 : 2019-11-28

 

分享到:

  湖南散文学会自成立以来,连续几年均出版了会员散文年选。2015年出版《乡土呢喃》,2016年出版《炊烟生长》,2017年又推出了《大地行吟》。年选本不仅印制精美,且名字典雅,富有文气、生机与活力,展现了湖南散文气象蒸腾、蓬勃向上的喜人态势!

  因为时间关系,笔者只阅读了《大地行吟》中的主要作品,现综述如下:

  一、名家新作不断——相互辉映

  湖南散文学会以会长、副会长为代表的名家,散文佳作接连不断,理性叙述和思想剖析相结合,他们的作品互相辉映,照亮了湖南散文的星空。

  文学批评家王涘海的《吼山》,用传统的艺术手法为读者勾勒了儿时生活的一个片断。文章以特写镜头由远而近缓缓推出,引起读者极大的阅读期待。接下来,作者以简练精致的文笔将早年那些人生“片断”一一串联起来,八角山、青砖灰瓦房、小阁楼、青色石板路……层次感强,别有意趣。散文《贵人》延续了刘克邦一以贯之的平民化叙事方法,生动地再现了他少年时期报名补习班、参加高考以改写人生命运的情景。文章真实具体地描绘了刘老师急我所急,以特有的机智冒险助我度过难关,最终完美实现了“我”的人生逆转和乡村突围。写出了一位传统乡村知识分子的敢作敢为、救人急难的美好品质,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忘初心的感恩情怀。谢宗玉的《崂山道士》力图探讨人类的另一种生命气象,其笔意纵横,自然随性,思索道士们“逆天改命”的努力,超凡脱俗的修炼:“细细想来,道士还真是人之异类,他们不服从造物主的安排,想脱离造化的轨道,要为人类趟出一条新路。他们想操控自己的机能,掌握自己的命数,他们所作所为都是在挑战身体的极限。”“不信天命,不信业果,力抗造化,勇猛砥砺,一往无前,以求得道成仙,长生不老。可以说,道士们时时刻刻都在跟自己过不去。”不难看出,谢宗玉写作已达到一种特异的境界——思维开阔,天马行空,笔之所至,启人心智!沈念的《来处》是一篇深蕴人文情怀的佳作,书写一位名叫老包的乡村诗人的病痛、寂寞、失意和苦难,“他在那个世界里独自生活,从中掘取赖以存活的力量”。这不禁令人反思:一个人遇上文学,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肖念涛的《与虫争食》以率性而诗意的笔墨,叙说自己一次偶尔发现生虫子的面条,进而想起“凡是生了虫子的面条,就不是转基因面条”的言说。进而感叹:“尘埃般的虫子,聪明过人的虫子,令我肃然起敬!”虫子因为简单而聪明,人类因为精于算计,而最终被自己算计,以小见大,言近旨远——这使他的散文具有现实感、真情感、史诗感。作者思维灵动,文字妙趣横生,给读者以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周伟的《灵魂生长的庭院》记述自己在鲁院进修的心情:“鲁院的秋天,老师们说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光,看得见蓝天和白云,听得见鸟鸣,还有那荷塘里的睡莲,在秋天里是那样宁静和唯美”。外表上颇显粗糙的周伟,在此情境下居然变得“安静和开阔”,以致“在我的心里,陡然有了自己对待人生的决断和取舍。”周伟素以乡土散文见长,如今却给人蝶变之喜,在这个文学的庭院里,作者找寻先哲前贤,写得最多的还是“我的乡党,一路让我追从的沈从文”——写他的清丽、善良、温情、平和、淡然、从容,更写他的叛逆、坚强和不屈,写出了一代悲情大师的人生超拔和不同凡响!凌鹰的《窗外》是一篇心灵叙事散文,采取一种别致的行文方式,传达一种难言莫名的心绪。“窗外的街道仿佛就是一条流淌的河流,那些乌七八糟的声音就是不停地流淌着的污泥浊水,我这个窗口就是一道决堤的大坝,我的房间就是大坝下的一个深潭。”比喻新奇,想象独特!可以说,窗口内外是一组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让读者联想到诸多关于哲学、关于生命等东西:他者与自我、异乡与故乡、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等等。这多重关系的困扰中,“我”要做怎样的精神突围?作者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对时光流转,世事沉浮,命运沧桑,有格外深切的体察。甘建华的《茅洞桥笔记两则》,表面上是写去舅舅家拜年,实际上他在追溯茅洞桥的历史沿革、人文掌故。作者博闻强记,视野开阔,行文挥洒自如,这样的文章让读者长见识养精神!此外,邓宏顺的《年到阳雀坡》记叙雪峰山龙灯表演的场景,写出了山里人善良淳朴、热情大方的品性,别样的年俗表达了特异的乡村情感。刘晓平《湘西印象》以诗性的笔触,水墨画大写意的技法,绘制了湘西多彩的民俗,优美的风情,神秘而悠远的风景。安敏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以诚挚的感情怀念那位“快乐的外表下潜藏着无限辛酸”的业已远行的母亲。

  二、主将频频发力——异彩纷呈

  湖南散文学会聚积一批创作主力,他们通常以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积极发掘社会历史内涵和人生意义,闪烁个体思想光芒,增加了创作氛围的厚重感,表达上亦有创新和探索。

  奉荣梅的《濂溪一脉香水间》,回溯了湖湘本土思想家周敦颐开创三教合流的理学思想。作者倾听历史的回声,凭借对于历史的一种回忆,探讨人类的良知和社会的责任与义务,作家满怀激情地书写自己对这位理学鼻祖的崇敬。文字精炼畅达,思辨宏阔,显示了一位知识女性不寻常的才情与人文境界!李颖的《被篡改的时间》显得随意率性而空灵机巧,文章从小的时间结点开始时光的回溯,信马由缰,顺势而行。故事似乎发生在眼前,却依稀没有印迹,开阔自由,文字精准,在冲淡的叙事中,实现了思想表达与诗意的融合。这使她的散文在无形中就增加了一种表现的力度、厚度和强度,使之充满弹性张力和鲜活流动的生命力。丘脊梁《绿得耀眼的青春》以精致优美的文字记录了18岁那年开启“我”在偏僻乡村高家学校教书的日子,“十八岁的风华,怎么一下就楔入了大山的安宁与淡定,没有过程,没有磨合,连半点痕迹都不显现。”在那清寂的日子里,是文学连接“我”与山外的友谊,是文学温暖“我”苦涩的青春,是文学点燃“我”美丽的梦想。黄孝纪的散文《河岸遍布的柏树》速写故乡河岸的风景风物。作者工于细描,如“时有白鹭沿着河面一路飞过,宽大的翅膀有力地扇动,一沉一浮,不急不慢。灰黑的野鸭停在水面上,像一只静止的鞋,突然间如何受了惊吓,身子一提,两蹼点水,飞速向前面滑去不见了。” 这是一种接近本质真实的写作,作者把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致作为描写对象,并将自己融化于其中,沉浸于其中,使他的文字洁净而又充满真实的现实色彩。

  管弦的《啊,毒草》以散文的形式描述毒药“钩吻”和“毒芹”。作者善于把花草树木、自然现象等的形状、特点、功效、文化、传说,以及自己的各种感触和认知等融合在作品之中,将审美主体的生命体验融入植物的生命荣衰,以反向审美的形式传达出作家对生命的珍爱。作者试图寻找一切与生命对视的机会,而且以更有魅力的语言来铺展素材、拓宽散文的写作格局。申瑞瑾《河与瀑》以诗性的笔触,描绘黔西的黄果树大瀑布和白水河,书写祖国神奇的地理形胜和山川文化。“天在白瀑的上空羞涩地蓝着,云应景地白着。阳光轻抚着整座山林,也与清风一道轻拂我的心。”作家的写作态度真诚,其思想感悟率真深刻,富有新意!彭晓玲《虎山长城》是一篇人文历史散文,作者从孟姜女哭长城下笔,引发对长城历史的回顾,进而切入到“辽宁境内从山海关长城一直绵延到鸭绿江畔的虎山”长城的书写,写它的“地势险要,平地孤耸,视野开阔”。作家穿越历史尘埃,写出了长城建筑过程的艰辛,写出了长城军事上的意义,更写出了历史的悠远和岁月的沧桑。范诚在散文《洪水中的英雄》里,歌颂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植物——鸡婆柳,这是洞庭湖不可或缺的生态树。“滚滚洪流一来,他们便变得无比柔软,任洪水猛烈冲刷、撞击,它伸展水蛇般的腰肢,轻歌曼舞起来,甚至踏着洪水的节奏,像跳广场舞一样,左右摇摆着,让洪水对它们毫无办法”。作家描画事物,活跃着蓬勃的生命力,写出了一种动感超然的神趣,也是一种对人情世态的人性感悟。而且文字简净凝练,语言朴实,明白晓畅,表现出较好的文字基本功。王祯辅《家乡的背影》以古镇高沙的皇家码头为平台视角,通过摆渡、龙船赛、河街木屋、城隍庙,还有卖杂货的小贩、挑小菜的农妇、打水仗的顽童、码头洗衣淘米的家庭妇女……记述的是淳朴的边镇民俗风情,表达的是作者深刻的怀旧情绪和渐行渐远的美丽乡愁。

  三、新锐强势崛起——来势喜人

  “江山代有人才出”,湖湘散文新人辈出。新一代散文家既善于从中国古代散文汲取营养,又注意再向外国学习其思想性、文体的独立意识,并从中探寻出一条散文文体的现代性创新之路。他们追求散文文体的文学性、纯洁性和独立性,形势看好!

  邓跃东是近年来我省涌现的不可多得的散文作家,这位有过军营历练的湘西南汉子,却具有特殊的文心质素和优异的文字感觉,其作品几乎篇篇仪态端方、大气娴美、蕴含丰富、耐人寻味!其《巫水码头通唐朝》堪称是文化散文的上品。文章由湘西南城步县的巫水码头的一副隐字联,引发对于流放至此“苦寒闭塞,春风不度”的南蛮之地文人联想:“水流得缓,船行得慢,一个人就有远思、有乡愁、有惆怅,愁肠百结,发酵于心,得用文字传输出来。”巫水码头曾经留下李白、王昌龄等文人墨客的诗作,与唐朝文化结下了渊源。码头流水到唐朝,巫水跟下游很多的河流相连,让无数的文人到达各个码头,同时也留下无数的诗词文章。袁道一的《送饭》写农家少年为耕种偏远田地而辛勤劳作的父亲送饭。少年翻山越岭,气喘吁吁。在途中,少年有惊喜,他看见了“红艳艳的三月泡”;少年也有恐惧,他竟然遭遇了“两条正在交媾的乌梢蛇”。受梅山民俗化熏陶的少年,为自己“没能及时脱裤”而感到内疚,也为自己“因此而可能给家人带来灾难”而忐忑不安。散文写出了少年的纯良与顽强,也写出了南国乡村的艰辛与魔幻!葛取兵《草木的隐痛》记述的是童年时代眼中的舅爷爷,“双目失明的他全靠一根细小的竹竿探路前行……”舅爷爷最终消失在一个“寒流逼人的冬季,有如飘逝的芒絮,遁入大地无处寻觅”。贫瘠的年代,人物的命运,岁月的沧桑,与芒草这种江南普通的野草联系起来抒写,显得婉约而又惆怅!

  袁姣素以平实的手法书写了平凡母亲的不平凡。母亲出身贫寒,16岁下放农村,嫁在农村。1979年回城,勤劳聪慧的母亲被安置在一个镇办绣花厂工作,“在单位绣花是一把好手”。她绣的“鸳鸯戏水、孔雀开屏、荷塘月色、傲雪寒梅等等都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母亲品行高洁,为人大方,给儿女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可以——《梅花烙》是作家献给白发母亲的深情颂歌!张雪云在《长在瓜秧上的本事》里,由瓜秧的顽强生长,联想到湘西“遍地巫风”的民俗事象,诸如“收吓”,诸如“杠仙”,诸如“放蛊”,诸如“辰州符”等,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魔幻而浪漫。作者借此表达人世间一些生命的奇迹,自然的伟力,人生的诡异,生活的无常,岁月的神秘……凡此种种,颇多意趣。王明亚的《炊烟站在屋顶喊我们回家》通过书写“温暖的炊烟”、“善解人意的炊烟”、“多么忧愁的炊烟”,或“欢腾的炊烟”等,追溯“我们简陋的童年”,怀念渐行渐远的农业文明时代。文章表达出一种特异的情感素质,流淌着淡淡的愁绪,和牵扯不断的忧郁的情绪,让读者不禁感觉到岁月的庄严,人生的悠远,生命的美好。

  认真检阅《大地行吟》,不能不承认,我们的散文写作还有许多不足:某些作者的文字不精练,文气不连贯;某些作者囿于个人的狭小天地,其写作只是记述一己之欢乐或苦闷,或者通过简单的文字堆砌成一些没有意义的话语,琐碎平庸、平淡寡味;某些作者心浮气躁,内容表达上缺乏一种情怀,缺少文人应有的那种胸襟与气度……

  散文是一种智慧的文体,散文最见作家的思想和智慧的艺术功力。作家应该加强自我修炼,学会将自己的人生经验转化为人生智慧。无论是书写现实人生,还是抒发理想和情致,抑或书写自然天道,都需要高远的心灵渗透,有超越现实的梦想和想象。一篇散文只有书写经过作者内心发现和精神省察的事实、经验和细节,他的散文才可能显得真实、深厚和耐咀嚼,而优秀散文的特色也常常表现在这里。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