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 : 2019-10-18
分享到:
本网讯(记者 陈欣) 10月18日上午,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评论家龚旭东受邀为湖南省第十八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第八期新疆作家班学员授课,他以“无弦琴——文学艺术创作的气与韵、意与境”为题,为学员讲授了一场精彩的文学课。
讲座现场
龚旭东是文坛倍受好评的文学评论家,也是茅盾文学奖的评委,他渊博的知识与高深的美学修养使其能够将文学和艺术结合起来,在评论风格上独树一帜。作为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湖南日报湘江周刊的主编,他推介了许多作家,不论是其本人还是他所推介的作家,都在文学与艺术领域获得好评。
龚旭东讲授“无弦琴——文学艺术创作的气与韵、意与境”
在课堂上,龚旭东用“无弦琴:意领气摧形相随”作为今天所讲的主题。他指出,文学艺术创作的秘境是气与韵、意与境、品与格。行文之气不可断,神完气足,意在笔先,韵味深长,造境高远,气韵生动,意在境中。他说,无弦琴是文学和艺术最美妙、玄妙、奇妙的意境。一位艺术家的器识与气象决定了其艺术创作的格局与气象。文学创作中,气很重要,要有文气,气要充沛,要贯通,从作品内在展开完整性与充沛性。气有很多类型,会产生不同的风格,形成不同的文风。写作时必须想清楚所写意味着什么,包含了什么,必须探寻所写及写法上的各种可能性及最合适的可能性。素材经由想象和变形的创造升华为更具人性含量和深度的新的形象、情节、场景。他强调,艺术创作必须具有艺术的自觉和自我意识,体味与感悟生活、历史、文化、人性、自我,感悟和探寻文学艺术的幽微深致。写作过程中不能停留在原地,应该把作品不断修改,才能超越与升华,真正好的文学作品会带来历史上新的可能性。
龚旭东将文学、音乐杂糅起来,打破了门类的限制,将文学放置于艺术的大背景中进行讲解与点评,拓宽了文学的视野,深入了文学的内涵,讲课过程中频频掌声雷动。
授课老师简介:
龚旭东,1961年出生。1979年入湖南师大中文系读书。曾任长沙教育学院中文系系主任、湖南日报社三湘都市报副总编辑,现任湖南日报湘江周刊主编。广泛涉猎文史、艺术的各个门类,长期从事文学编辑、文化报道策划与组织实施、文艺研究和文艺评论工作。尤以诗人彭燕郊作品的编辑整理及研究而影响广泛。编著有《唐宋爱情诗词300首精品》《发现湖南》丛书等,撰写有大量文学论文和评论、艺术评论、散文随笔等,多次获全国与省内各种奖项。策划、主持大量副刊与文化报道,广受读者喜爱与好评。现为湖南省委宣传部文艺阅评员、出版阅评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文联委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会长等。曾任茅盾文学奖、中国新闻奖、湖南新闻奖、“五个一”工程奖、湖南文学艺术奖、毛泽东文学奖、湖南青年文学奖等奖项的评委。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