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课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毛泽东文学院>文学课

丁晓原为第一期湖南作家高研班学员授课

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18-09-21

 

分享到:

  本网讯(记者刘香林)9月20日上午,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丁晓原,应邀在毛泽东文学院为第一期湖南作家高研班学员授课。他以 “近期若干长篇报告文学的分析”为题,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文学盛宴。

  授课现场

  丁晓原作为文学评论界的元老,曾多次担任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评委,主要研究报告文学和散文,出版《文化生态与报告文学》《媒体生态与现代散文》《中国报告文学三十年观察》等著作10余种,他的《文化生态视镜中的中国报告文学》获首届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奖,他凭借多年的创作经历和在丰富的文学阅历,对文学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准确的把脉。

  丁晓原讲授:“近期若干长篇报告文学的分析”

  课程中,他列举了大量近期长篇报告文学实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解剖与分析,作了一次全景式扫描与解读,对如何在一个新的创作生态里完成在场书写与历史回硕,既有前沿性的中国经验的形象表达,又有具体写作经验的指导,他从当下报告文学的态势与地位、长篇报告文学的构成与关注点等六个方面分析举例解读。

  他认为长篇报告文学的构成与关注点有六个方面,即选题备写、定题立意、取事结构、叙事成篇、语言表达、静置优化。在选题上要讲好中国故事 、百姓故事 ,要选国家叙事、宏大叙事,要反映主旋律的个人故事、人生故事、生命故事。非虚构写作决定性前提是采访,他展开解读了《乡村国是》《沙孜湖》《远去的人》等文本,提出作家要认真研读好作品,打开视野,深刻体会、感悟和内化。他说,题目是作品的灵魂,立意要思想深度,一定要是回答时代之问、解读时代主题;在作品的结构上,要找准叙写的视角;在叙事上,要注意故事性、戏剧性、传奇性,处理好故事的情节、细节、核心细节和人物的形象、个性、精神,强化非虚构叙事的自觉,具有讲述意味故事的能力。报告文学同样要注意语言的表现力,他认为文学艺术首先要讲语言美,在语言美的基础上才有意境美、情感美,才能表达好思想、追求、担当、责任与义务。

  人物链接:

  丁晓原:著名文学评论家。江苏常熟理工学院教授,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博士后。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评委。主要研究报告文学和散文,出版《文化生态与报告文学》《媒体生态与现代散文》《中国报告文学三十年观察》等著作10余种,主编出版《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报告文学2001-2010》,在《中国社会科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和评论200多篇。《文化生态视镜中的中国报告文学》获首届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奖。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