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儿童文学学会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文学学会>省儿童文学学会

她将儿子从重点校转到普通校,儿子却考入了美国知名学府

来源:   时间 : 2017-07-12

 

分享到:

  我是你的向日葵

  文·汤素兰

 

  儿子一直是我作品忠实的第一读者和第一批评者,自从儿子会阅读以来,我所有的作品都是他第一个阅读,并且提出批评意见的。对于儿子的意见,我总是认真对待,虚心接受,并且依据他的意见去修改作品——因为他不只是我的儿子,还代表了我的读者。

  而我一直是儿子“作品”真实的收藏家。

  虽然儿子有一个作家母亲,却从来没有打算自己将来也成为一个作家。他对于我职业的定义,也与别人不同。大约从小学高年级起,他就不叫我作家,而叫我“说谎的人”或者“谎言家”,也许因为我是他妈,他才对我比较客气,没有上升到“骗子”。

  因为我是写童话的,童话里的美丽世界他在现实生活中很少看到,那些聪明的兔子、会跳舞的熊、又傻又笨的狼、狡猾的狐狸和从天而降的外星人,一个也没有在家里出现过。他的父亲曾担心我会不会变成狐狸,儿子倒是没有过这种担心。他小时候只是担心我会不会很快就变老,因为他认为,一旦我变老了,我就不再是他妈,而是他的外婆了。

  虽然我现在著作等腰,但儿子并不羡慕,他从小就没有出版自己作品的打算。而后来收集在他的作品集里的作品,大多数是他的课堂作文或者考场作文,只有“他故事”中的有些篇章是因为我强烈要求他写而写的,在今年三至四月份写成,大约持续了两个月。因为我希望能在他十八岁之前,把他写的文字汇集起来,做成一本书,以此纪念他的童年与少年时代。

  我第一次佩服儿子的作文,是他四年级时写的《班级大战》。那也是一篇课堂作文,写下课后男生与女生之间的战争游戏,写得很是生动,而且字里行间透出一股幽默劲儿,让人读了忍俊不禁。

  儿子上中学的时候,我正好主编一本作文刊物,看到似雪片飞来的学生习作千篇一律构思平庸、语言苍白,回家看到儿子的考场作文《关于“改过”的实验报告》,眼睛一亮,折服于儿子构思的巧妙,便近水楼台,拿到刊物上发表了。像《丢脸》《蒙特雷鹈鹕王国的几份通告》《钥匙》《旅程》等等篇章,都是儿子的考场作文。

  我并没有指导过儿子的作文,但儿子的考场作文和平时作文写得都不错,只是儿子写得特别少,作文本上也稀稀拉拉,老师布置的课后作文,基本上不愿意完成。记得有一次我明明看到学校发下来的暑假作业要求完成四篇作文,但儿子硬说老师口头上要求只要完成一篇就行了。我也没有跟儿子多争辩,因为我应该信任他,尽管我心里一直都怀疑。

  我学习写作时用的方法,比如记日记、写观察笔记、抄好词好句,儿子一样也没有用上。但儿子喜欢阅读,这应该是受了我的影响。记得他小时候总是看书看到很晚。他的眼睛天生不太好,我怕他过早近视,便限制他看书,每天晚上我把他打发上床后,就会熄了灯,把他床头柜上的书收走,不让他看,他也会乖乖闭上眼睛,很配合我的管理。但是慢慢地,我发现自己书房里的书越来越少,有些书无缘无故消失了,怎么也找不到。

  直到有一天,我在收拾儿子房间的时候,一样东西掉到了床底下,我弯下腰到床底下去捡,发现儿子的床底下堆满了书——那些从我的书房里消失的书,全都静静地躺在儿子的床底下!他一定是每天晚上趁我睡着之后,又从床上爬起来悄悄看书了!

  我相信一个人的文字,是一个人生命的记录,尤其是孩子自己写的文章。因此,我一直都注意留心收集儿子写的文章。儿子小学毕业时,我选择了他的一些作文,编辑了一本《顽童写真》;儿子初中毕业时,学校要求学生交一份学生自己的实证材料,儿子中学阶段的作文,我又编辑成《英俊少年》。这些文档都存在我的电脑里,更留在我的记忆中,它们是儿子成长的脚印。

  曾经希望能陪伴儿子成长,为他的成长写出一本又大又厚的成长日记。但现在儿子十七岁了,我记的成长日记却还只有薄薄的一册。

  我家客厅的墙上有用铅笔、圆珠笔和水写笔画的,甚至指甲划出的一道又一道痕迹,那些痕迹记录了最近五年来儿子身高的变化。而他心智方面发生的变化,却不是简单的痕迹能够体现的。因此我很庆幸自己虽然忙乱,但还是认真收集了儿子的作文与试卷,还有几份儿子自己写的检讨书和保证书。透过那些歪歪扭扭的文字,我能较为清晰地看到儿子是如何长大的。

  人们说90后的孩子喜欢写火星文,多脑残族和非主流,但从儿子的文章中,我基本上看不到火星文字,他的衣着、行为和举止也很正常,虽然有时也耍耍酷,但最多只是在手腕上戴一串NBA球星的腕带,绝不会把自己打扮得像棵行走的圣诞树。

  从儿子出生一直到初中毕业是我生命中最为忙乱的阶段。只是到儿子上高中后,我换了工作,关注儿子的时候才稍微多了一些。与其他母亲相比,与其说是我为儿子操心,不如说我更应该要感谢儿子,因为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既没有闹过离家出走,也没有染上网瘾。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个青春叛逆期,儿子的叛逆却并不明显,倒是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他严肃地告诉我他在叛逆期,是个叛逆少年,要我小心点,不要惹他,但那只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

  儿子上高二了,今年暑假只有二十天。这是儿子最短的一个暑假。放暑假的第二天,儿子便去海南看他的奶奶。这是儿子第一次独自乘飞机出门。我开车送儿子去机场,路上叮嘱他如何办理登机手续,而且说好一切手续由他自己去办理。但到了机场,看着儿子背着行囊走下车,我还是忍不住要跟他走进去。倒是儿子制止了我,告诉我完全可以放心,他会在登机前打我的电话,告诉我一切平安。我目送着儿子走进机场,一直到自动门关上,再也看不到儿子的身影。

  一周后儿子回长沙,我去机场接他。看见他背着包,一手拎着一个纸袋,一手里拿着本杂志,径直往认领行李处走。过了一会儿,他拖着一件大行李出来了。行李看上去分量不轻,我习惯性地去拿行李,儿子却把我推开了——他把大行李拎了起来,甚至连手中的小纸袋也没有让我拿。

  那一刻,我站在他的身边,突然发现自己变矮小了,突然发现儿子真的长大了。

  儿子五岁那年的夏天,我陪他到公园的草丛里去抓蚂蚁,一个朋友拍了我们蹲在草丛里的照片。在那张照片上,我写了这样几行字:

  在千千万万人当中,孩子,你选择了我,我要感谢;你给予我一切的好,给予我生命的意义,给予我神圣的名字,孩子,我要感谢;你的笑容灿烂如星辰,指引我一生的道路。能够爱你,孩子,我是多么幸福!

  2009年7月23日

  是的,孩子,能够爱你,我是多么幸福!

 

  我的留学生活

  文·汤沐黎

 

  在很多人的想象里,留学生的模板似乎只有两种:一种是每天只知道花天酒地买买买的富二代;另一种则是每天刻苦学习,门门功课拿A的学术大牛。然而实际上,这两种人的关系并不是割裂开来的。

  我有一个朋友,他全身名牌,开着很好的车,还有很多很烧钱的爱好,随便玩一个手机游戏都可以一个月花掉几万;但另一方面,他做事很努力,成绩也很优秀,学习上更是打破砂锅问到底,有一次他在凌晨三点给我发信息,就是为了问我一个我们在本科时候学过的概念。这样的人应该怎么定义呢?

  还有一个朋友,他从来美国的第一天就立志留在这里,在之后的几年里,他基本没有任何的社交,我们最常看到他的地方就是学校的图书馆。他很用功地学习,但他的成绩只能说很一般,远远没有达到他想要达到的那个标准。后来有一次我们在一起喝酒,喝到后来他哭着说:“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做不对那些题目,我是真的很努力了……”我们其他人相顾无言,只能试着安慰他。

  我们又应该怎样定义这样的人呢?出国留学的人太多,而每个人也有各自的生活,这里的故事很多,远远不是用简单的分类法就能够下定义的。

  留学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我在此之前也曾经有过许多幻想,但直到我一个人走出国门踏上他国的土地之后,我才开始真正地理解一些事情。

  这几年的留学生活,如果真要我对这里的环境做一个总结,只能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来读书的。在这里我没有用梦想之类的词,因为可能很多像我这样来美国的留学生,他们的梦想确实是好好读书,然后去社会上闯荡一番。

  而对另一些人来说,他们的梦想,或者说叫生活,就是想着在国外待上几年,偶尔去上个课,然后靠着代写之类的混一个足够的分,毕业回国去接家里的班。当然也有一些人由于成绩太差,可能连毕业都做不到。

  我曾有一位刚来美国时认识的朋友,他早早就搬离宿舍到外面去租房住了。有一天,朋友圈突然万人发图给他送行,各种不舍之词和豪言壮语。我因为很久没和他联系,乍一看到还以为是他家里出了什么事而只能被迫回国,直到快毕业时,才在其他朋友口中得知他由于两学期的绩点没达标只能被送回国。也许在我们看来,他这段美国之行挺失败的,但可能对于他自己来说,无非就是四年的国外生活缩短到两年而已。

  对于我来说,能有这段出国经历,最需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当年,我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高考成绩离目标大学差了几分,本来已经做好了复读的打算,但父母在这时给我指了另一条路:好好学一年英语,然后申请美国大学出国。在他们看来,身为文科生的我与其把高中这三年所学的内容再花一年背一遍,还不如试着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开阔一下眼界。

  第一次听到这个主意的时候,我的反应是觉得很不可思议。这不仅是因为我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出过国,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将来会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里读上四年书,更重要的是父母平时对我的管理还是挺严格的,如果出国的话不就相当于完全让我一个人生活了吗?他们真的就这么放心?不过本着“花一年时间学一门课程总比花一年时间学六门课程强”的想法,我便开始了一年的学习。

  一开始自然会有不顺利的时候,比如本以为挺简单的托福结果成绩却一直上不去,又比如自己递的申请迟迟没有回复。那段时间父母虽然也着急,但他们还是给了我足够的鼓励和支持。

  有一次,我的托福考砸了,我爸对我说:“考60多分也能申请嘛,又不是所有的名人都是从名校出来的。”当然,这话玩笑的成分居多,但确实给那时候的我减轻了不小的压力。而最终,我也凭借不错的成绩成功地申请到了密歇根州立大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斯巴达人。

  来到美国以后,我曾犯过很多被美国室友称作“silly(愚蠢)”的语法错误,但现在也能跟当地人侃侃而谈;我曾将自己逼到在最难的课上拿不到4.0就进不了学院的窘境,但最终也成功翻盘,自豪地成为一名商科毕业生;我曾在花花世界的各种诱惑中迷失而肆意挥霍,但也幡然醒悟,体会到父母的不易。人在国外,只要做好自己,能对得起自己出国时的想法,就比什么都重要。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