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阅读>创作谈

汪涵:没有乡音就没有乡愁

来源:姚羽   时间 : 2016-04-22

 

分享到:

        为保存湖南话中鲜活的乡音,2015年7月5日,在湖南工作了近20年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汪涵出资465万元,正式启动湖南方言调查“響應”(响应)计划。 项目计划用5到10年的时间,对湖南方言展开调查研究,计划确定57个调查点,其中湘语点18个,西南官话10个,赣语10个,客家话5个,土话6个,乡话及平话调查点各3个,其他类别调查点2个。计划实施获得的调查结果,将全部制成文本、音频、视频存入计算机,最终形成《湖南方言调查报告》等多部综合性著作,无偿捐献给湖南省博物馆永久保存。 汪涵就此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编者

    记者:起意做“響應”计划的初衷是什么?

    汪涵:作为湖南省博物馆的荣誉馆员,我经常接触到关于文化保护方面新的理念。湖南省博物馆有齐白石,北京同样也有。我们有青铜器,但北方宝鸡市博物馆的青铜器都不见得次于我们。湖南省博物馆究竟有什么,能够浓郁地向大家展现“湖南”二字独特的精神和文化?是马王堆漆器上面那些花纹,还是素纱禅衣轻薄的重量?思前想后,我们每天都在说的湘方言,就是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省、任何一个地域独有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我应该去把湖南所有的方言去收集起来,为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这片土地做一些事情。

    记者:为何选择自掏腰包做这个项目?

    汪涵:因为如果吸引赞助,我们就失去了对未来调研成果的完全掌控。时间对于方言调查弥足珍贵。据我们了解,全球现存大概6000多种方言,差不多每十天会消亡一种。人们现在可以看到曾国藩的字,可以欣赏到利苍的印章,但听不到他们讲话了。我们今天可以录到一个100岁长沙人说话,但50年之后,就录不到一个150岁长沙人说话了。时间的推移增加了调查项目的残酷性,我将资金直接汇入每个团队的账户,省去了审批、报销等大票对小票的环节。一个字,快。

    记者:乡音为什么是重要的?

    汪涵:我从小生活在方言交织的环境下,大人们用各种语言叫我的小伙伴们回家吃饭。舞台上,当我偶尔用家乡话和嘉宾们交流的时候,他们会放松到一个你用普通话交流拿不出的状态。没有乡音也就没有了乡愁。现在的城市、机场、高铁站都一模一样,人的口味也居然几乎达到了统一。你说能吃辣、霸得蛮就是湖南人,已然说不通了。我想只有乡音,才能证明你是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湖南人。如果说,我们把这个文化符号去掉以后,那所谓族群也就被摊平了。

    记者:如何将学术性、文化性、大众性及趣味性结合起来,做好方言“保护”?

    汪涵:团队的成员都在尽心尽力地做保存工作。但这项工作不能跟推广普通话发生摩擦或矛盾,要达成彼此之间的默契。最好的“保护”就是使用,让年轻人继续说。年轻人觉得“有味”,那么一切都好办了。我利用自己比较熟悉的媒体、网络,制作方言类节目。我鼓励年轻人用湖湘方言写流行歌曲。粤语歌或闽南歌都是方言歌,它们已成为流行歌的一个分支。年轻人都追求与众不同,追求个性。那么摆在眼前的个性,就是能够说不一样的话,而且说的那么自信那么可爱。

    要努力让方言童谣进入小学,让孩子们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我们希望通过很多很多方式,让下一代对文化、土地和国家有更强烈的认同感。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