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钩沉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毛泽东文学院>文史钩沉

一个黄埔老人的墨海人生—访著名书法家史穆

来源:李万青   时间 : 2014-11-17

 

分享到:

  史穆(1922— )湖南长沙人。著名书法家。曾任长沙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湖南省文史馆馆员。有《史穆自书诗卷》等行世。

  一个黄埔老人的墨海人生

  ——访著名书法家史穆

  初冬的一天,我踏着金色的阳光,在长沙采访了我省著名书法家史穆。史穆的客厅窗明几净,电视机旁的瓶花含香吐蕊;走过台阶,便是史穆的工作室,房中摆着写字台,三面立着书柜,墙上挂着多幅诗词书画作品。房间虽不大,却洋溢着浓重的书香气息。

  和蔼可亲的史穆热情接待了我。有趣的是,坐定后,史穆撇开采访主题,先对他的姓氏来了一番“训诂”式的解读。他说:我很喜欢“史”这个字,“史”字本由“中” “又”二字组合。中者,真也,忠也,不偏不倚,务实求真也;又者,右手也,更也,再也。《说文》:史,从右持中。《诗·周颂》就有“亦又何求”。人的一生就是为自己立史,应始终本着真诚老实的态度,切忌浮躁虚夸,做人如此,学艺亦然。

  听了史穆这席话,我顿开茅塞,如饮醇醪。通过采访我便深深感到,史穆情有独钟的“史”字所蕴藏的丰富内涵,正是史穆自己一生艺术追求和人格魅力的真实写照。

  薄富贵而重于书 轻死生而重于画

  1922年11月,史穆出生于长沙县捞刀河麦子坡。祖父是前清秀才,一生温朗敦厚,从无疾言厉色。在其引导下,史穆5岁时就开始临池学书。稍长,则遍临颜、柳、欧、赵诸帖。史穆刚懂事时,家里的田产、山地都卖光了,父亲在一家淮盐经销处当职员,休假回来,教读《左传》,对着地图分析春秋战国形势;祖父教他读《四书》、《五经》、古文辞等,并继续研习书法。少年史穆博闻强记,当时他就将王羲之之“意在笔先,然后作字”、颜真卿之“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苏东坡之“心正则笔正”、董其昌之“字须熟后生,画须生外熟”等历代书法大师关于书艺的经典要义娴熟于心,并融会贯通于自己的书法艺术实践。14岁时,史穆考入湖南国学专科学校,在宗子威、骆绍宾、王啸苏、李肖聃诸名宿门下学习经、史、子、集以及书法、诗词等。后来从颜昌、唐景尧二先生专修书艺,始习唐楷,继习兰亭、圣教两序,随后致力于北碑,如张猛龙、张黑女诸碑志,临摹尤勤。

  正当史穆喜登艺坛,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北望中原同击楫,麓山秋好试戎衣。”刚满18岁的史穆毅然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毕业于二分校第1期步科,佩带过少校徽章。接着又考入军令部参谋班,毕业后专事研究日军情报。

  新中国成立后,有了和平安定的环境,史穆重新步入令他心驰神往的书法艺术殿堂。由于他好之也笃,习之也勤,远宗山阴,旁及河朔,因而数十年后卓然有以自立。在研习书法中,他尤为注意整体布局,其作品挥洒自如,跌宕有致,一气呵成,首尾完美。平日作书,虽运笔快如疾风骤雨,但并非任笔为体,而是呈现一种基于法度之上的自然天成的意趣:作品或奇秀飘逸、或沉稳厚重、或锋芒迭出、或流畅悠闲,极显变化,多姿多彩。正惟其如此,他的作品方能丰神凌厉有风骨,仪态万千见妖娆,以至形成了秀劲洒脱、清新自如的独特风格。著名诗人、书法家虞逸夫说,史穆“家学渊源,师承有绪”、“观其近作,酣畅流丽,绝无矫揉造作之态。是以众目共赏,群口同誉,与夫专骛捷径以求一逞者殊科”。这是对史穆书法艺术极高的也是极精当的评价。

  人们皆以为史穆以书法闻名于世,其实史穆的诗词也是自成一体,诗友们常有“诗名每被书名掩”和“七言推巨擘”的赞叹。史穆常说:“书法作品无一不是文学作品,不论字多字少,都离不开文学内涵。没有文学素养,书法就没有生命力;没有理论指导,书艺也无从提高。”由于史穆饱读诗书,才思敏捷,其书法内容,他总能根据眼前景物,即兴题诗,泼墨成作,内容和形式珠联璧合,并且绝不人云亦云,足见其文学底蕴之深厚。

  艺无止境。史穆虽年事已高,却对自己的书艺成就并不满足。当我问及今后的书艺追求时,史穆从书架上取出一本《史穆书法作品选》,翻开其中一篇《放翁草书歌》。我顿时明白了:史穆又在努力攀登草书的高峰,而且对陆游所歌颂的狂草心向往之。书家都知道,陆游妙心所发,写意抒怀,进入到了心手两忘、兴会淋漓的境界;《草书歌》中“纵酒长鲸渴吞海,草书瘦蔓饱经霜。付君诗卷好收拾,后五百年无此狂”。这便是他对自己草书的自信。史穆认为,只有通过行、草两种习作对比研习,才能使自己现有的书艺水平有新的发展和超越。史穆的勇气和对艺术极尽苛刻的追求精神,确非常人所能比拟。

  史穆的书艺作品曾参加过全国多次大型展览和其他各类展出,并被收入《中国现代书法选》、《当代楹联墨迹选》、《古诗文行书字帖》、《毛主席纪念堂珍藏书画集》等10余种书籍刊物,且散布极广。无论普通百姓的居室之内,还是高档宾馆的大厅之中;无论众多企业的门牌之上,还是全国的名山胜水之间,到处都能感受到史穆书法艺术的烁烁光彩。

  “鸳鸯绣出从君看 乐把金针度与人”

  “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这两句诗,道出了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们的保守思想和自私心态。史穆恰恰相反,他非常乐于把自己在书艺实践中所获得的感悟和技巧全部传授给别人,并为此默默无闻地奋战了半个多世纪。

  史穆说,书法是我国宝贵的传统艺术,自秦汉以来,人们莫不以善书相尚,六朝三唐,蔚为风气,历百世而不衰。墨池余波,润及扶桑,书林奇葩,香遍寰瀛。我国旧时书道之隆,可谓极盛。可惜十年动乱,笔砚久废,学童几不知毛颖为何物,遑论书艺?我为此痛心疾首,决心抖擞精神,扬帆墨海,广纳门生,启蒙愚钝,让研习书法者后继有人,让祖国的传统书法艺术继续发扬光大。

  于是,史穆1982年离休后,把相当多的精力放在书法教学上。他先后应邀到常德、株洲、益阳、岳阳、衡阳等市讲授或交流书艺,后来又到国防科技大学、长沙大学、中南大学等大专院校讲课。为了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史穆还在省、市图书馆举办“书法十讲”、“书法十二讲”;在省、市书协搞“字外功”讲座。每次讲课,听者云集。1986年以来,史穆又相继开办了教师书法班、青年书法班和少年书法班。少年班由开始的6个班发展到22个班,学生近千人。为了经营好这一小块园地,开班期间,史穆除寒暑假外,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20余年来,史穆门生之多,早已和孔子“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相匹敌了。

  史穆说,我传授书艺,有教无类。我的“学生”,既有知名的专家和高层人士,也有普通的工人、农民和市民;既有白发苍苍的古稀长者,也有天真烂漫的学前儿童。这些“门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成为有一定名气的书法教师了。更为可喜的是,历年来,不少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类书法竞赛中获得了相当多的奖励,还有不少学生因有书法特长被重点学校跨区录取。2001年由湖南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书苑新蕾》,对史穆书法艺术班的办班经过、教师队伍、师生书法作品均有较为全面的介绍。聊到此处,我提出一个问题:书法不仅讲究运笔、结构、布局等章法,更要讲究“意”、“气”二字,书道实在奇妙精微,高深莫测。史穆如何使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群学有所得?

  史穆说,这就关系到深入浅出讲课的艺术了。古代书法理论浩如烟海,我注意撮其要,取其精,联系自己的体会和实践,用通俗的语言将古人要义加以阐释、发展和补充,先把“阳春白雪”化作“下里巴人”;待初学书者感悟积累渐多,再扩展书艺内涵,将“下里巴人”又升华为“阳春白雪”。具体教书时,我注意言教和身教相结合。所谓身教,就是注意形象教学,即以自己的身体作字,将其运笔、框架、结构、神韵等书艺要素作多种形式的对比演示,古人所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让学书者能直观地辨别在何种状态下孰美孰媸,孰优孰劣,然后运用于他们的书艺实践之中。说到此处,史穆从座位上站起来,兴致勃勃地做了一番演示。

  史穆接着说,教艺应该与教人结合起来。有天,一个学书者轻率地问史穆:“怎样学写字?”史穆回答说:“写字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用手写,第二阶段是用脑写,第三阶段是用生命来写。”听者愕然: “怎么要用生命来写呢?”史穆说:“练基本笔法是用手,手练熟了,点画才能到位,是技法问题;进而到结体、布局,就是要用脑来思考,就是由形质到神韵了,是艺术问题;第三阶段,书艺已进入炉火纯青、人书俱老的最高阶段,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用生命在写字了。”

  史穆讲授书艺,总是这样“高雅与通俗相映成趣,诗情与哲理比翼齐飞”,每令从学者听得如醉如痴,获益匪浅。

  “龙骧虎跃尽英年,我为长沙添砖瓦”

  “一切艺术都源于生活,一切艺术都来自人民,一切艺术都应回报社会”。这是史穆数十年来的基本理念。从史穆书艺作品同火热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中,人们分明看到了那盏永不熄灭的理念之灯的光明与美丽。

  2003年10月13日,长沙市第二届家庭文化艺术节的闭幕式暨颁奖典礼拉开序幕。应邀参加的史穆高兴地对大家说:“举办家庭文化艺术节,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好得很,我举双手赞成。”说罢,当场泼墨,写下“家和万事成”5个字。其字随意自然,如行云流水,赢得满堂喝彩。

  2004年11月3日,首届湖南诚信建设成果展在长沙展出。史穆认为诚信这个主题反映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呼唤,便欣然应邀,前往会址,临场泼墨,用书法艺术这种特别方式参与弘扬诚信精神。

  2004年5月的一天,长沙市第六中学礼堂举行见义勇为资金募助义卖活动。那天,史穆身体有些不适,正躺在床上休息。当听到举行义卖活动的消息时,他翻身起床,拿着文房四宝,就要出门。家人想劝阻,他说:“为见义勇为者募集资金,意义重大,就是病还重些,我也要去。”说罢,驱车前往义卖地点。史穆等著名书法家的到来,使义卖活动高潮迭起。

  长沙建委系统举行“我为长沙添砖瓦”诗会,邀请史穆光临指导,并告知史穆:建委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唤起和强化全市干部、军人、学生和广大市民的主人翁意识,共同为长沙的经济腾飞、文化繁荣和社风好转贡献自己的力量。史穆听了,高兴地调侃道:“这个创意好。你们就是不发邀请,我也要挤进来呢。”史穆来到诗会,当即研墨挥毫,写下了《踏莎行》:

  淑气催人,甘霖遍野,莺飞草长迎初夏。江城如画共传杯,翩跹舞影华灯下。

  十里通衢,万间广厦,红楼碧树笙歌雅。龙骧虎跃尽英年,我为长沙添砖瓦。

  其实,史穆的“砖瓦”不止添在长沙,还添在三湘四水,添在神州大地。常德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修筑城区防洪大堤的同时,兴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常德诗墙,借以拓展旅游事业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史穆得知消息后,非常兴奋,多次偕同刘征、刘人寿、李元洛、邓先成、于沙等诗人和书法艺术家前往常德,献书志庆。2002年,大型文化工程常德诗墙继荣登吉尼斯世界纪录之后,又获得“全国诗教先进单位”的殊荣。其中,大型行楷《桃花源记》和《渔父阁》等就是史穆手笔。

  1999年10月,中国首届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召开。世界各国和中国的商业巨子、科技精英、新闻大腕云集于此,使这座改革开放的明星城市再次成为全世界目光的聚焦点。会展期间,北京某集团别具一格地协办空中书法大赛。那天,包括史穆在内的全国众多书法大师的作品,从空中徐徐飘下,洒落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之间,让鹏城真的“翰墨飘香”。史穆题写的是《浣溪沙》:

  科学兴邦传广宇,高新成果此先鞭,年年盛会喜空前。万国梯航聚东土,百家笔阵矗南天,鹏城烂漫百花妍。

  把书法艺术同伟人烈士的事迹联系起来,是史穆书法艺术社会功能的一个重要特色。在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展厅里,有一幅8尺长的书法作品,那是史穆手书的自作《减字木兰花》:

  韶峰毓秀,旷代英名垂宇宙;文采风流,汉武秦皇孰与俦。

  湘江北去,翘首燕云鹏正举;遗爱甘霖,四卷雄文鲁殿光。

  在杨开慧90周年诞辰时,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骄杨》一书,也收有史穆的书法作品:

  一片丹心,当年残月五更,东门霜重横塘冷;

  千秋碧血,旷代骄杨独曲,江山红遍姓名香。

  史穆用毛主席《贺新郎》意境,融情入景,凝重悲凉,雄浑练达。邵华看到后,十分激动,特向史老讨走了原作。

  “毕竟同文欣共赏,屡求纨素写枫桥”

  采访中,我翻阅了史穆的《自书诗卷》,其中有“访日杂诗十五首”,有首诗写道:

  淋漓翠墨暗香飘,七日挥毫过百百条。毕竟同文欣共赏,屡求纨素写枫桥。

  读着这首诗,韵味无穷,余香满口。接着,史穆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和国际友人开展书艺交流的一些往事。

  1983年,长沙与日本鹿儿岛结为友好城市之后,史穆曾三次随团访问鹿儿岛。1995年3月第二次访日时,史穆在鹿儿岛和大和市应邀开展了书法教学,并举办了书法展览。在大和市两天一夜的书展中,求者络绎不绝,其中有职员、教师、学生,也有普通市民。史穆被他们的热情打动了,不断地挥毫题诗,满足求书者的要求。有首赠给旅馆服务员的诗这样写道:

  灯火春酣待客来,香云池馆列金■。温泉浴罢迟开宴,沉醉东风又一回。

  刚写完,一位名叫佐藤绫子的女大学生使劲挤了进来。史穆问她题什么字,她红着脸儿,笑而不答。史穆略一思量,以“诗梦”二字相赠,并附诗一首:

  豆蔻年华负笈时,阿绫生小总娇痴。女儿心事词人笔,写上花笺梦亦诗。

  绫子接过题诗,弯腰道谢,眼里饱含着晶莹的泪花。

  史穆夫妇游览镰仓时,被热情的小岛一久先生拉到家里作客。小岛的居室新建不久,四面百花盛开,房前一池春水,景致特别清幽。叙谈之间,史穆题赠一绝:

  先生新筑百花丛,楼阁玲珑待好风。最爱一池春水暖,锦鳞三色夺天工。

  三岛捧着散发墨香的素笺,用不太流利的华语朗诵着,摇晃着脑袋,喜不自禁。1995年10月,小岛先生夫妇访问长沙时,专程拜访了史穆。史穆夫妇又陪同他俩去北京、西安等地游览。1996年4月,为商谈两地合作办学的事,小岛先生再度来到长沙。两位老友久别重逢,倍感亲切,分手时依依不舍。史穆感慨地对别人说:“想不到一首小诗,竟结交了一个异国朋友。”

  日本当代著名书法家、诗人、篆刻家渡边寒鸥率团访湘期间,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南分会常务理事和长沙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史穆热情地接待了他,两位老人交流书艺,畅叙友情,互赠作品。告别时,渡边寒鸥紧紧握着史穆的手,说:“有幸结识了一批像您这样的功底深厚的书法同行,是我这次访华的重要成果之一。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居,今后我还会来中国走‘亲戚’的。”

  1996年,韩国东方研究书会会长、韩国书法泰斗金膺显访问长沙,史穆也出面接待。金膺显和史穆就两国书法的历史渊源和现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金膺显回国后连续四年给史穆寄来贺年卡和书法作品,并在信中说:“贵我两国文化所结的硕果,使我们虽远离千里,犹如近在咫尺。”

  史穆还访问过美国。在华盛顿、旧金山和洛杉矶,或讲学,或办燕尾服,或联谊,或访友,都受到书法同行和普通群众的欢迎和敬重。近10年来,不论国内国外,凡是召开文化方面的有关会议,史穆都要献上自己的书法作品。比如举办潍坊国际风筝节时,史穆寄去题联“三春碧落千花放,万国风情一线牵”;举办北海国际珍珠节时,史穆寄去题诗“璀璨晶莹品自殊,奇珍举世重南珠。遥怜明月沧波夜,泣泪鲛娃果有无?”史穆说:“把书艺融汇到国际文化交流的大舞台,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这既是我的一种爱好,更是我的一种责任。”

  史穆就是这样不知疲倦地运用精湛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搭起一座又一座绚丽多彩的友谊之桥。

  “炎黄四海同吟望,花萼相辉待月圆”

  史穆作为黄埔军校学子,祖国的统一和强大是他数十年来的渴望与追求。67年前,当卢沟桥响起日军侵略炮声的时候,他毅然投笔从戎,勇赴国难;55年前,当国民党逼着他去美国西点军校“深造”时,他冒险离开南京,投入了人民的怀抱;新中国成立后,当看到台湾同胞分隔两地,他耿耿于心,渴望花好月圆。他泼墨书写的《人月圆》就表达了这种心境:

  江山共赏团■月,桂蕊沁凉天。新知旧雨,温叉曹步,盛会空前。芳园今夜,秋光银烛,风景鲜妍。年年长望,金瓯酒满,千里婵娟。

  近年来,身为湖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史穆更是系念台湾同胞,关心祖国统一大业。为此,他把海外联谊事业视为自己晚年一项重要的工作,常以同学情谊为纽带,以书法艺术为桥梁,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奔走呼号,奉献余热。他先后与美籍华人以及英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书法家界名流保持联系,推动两岸宣传工作。他与台湾黄埔同学和书法界人士的联系尤为密切。

  2002年3月以台湾国民党原“副总参谋长”兼“陆军总司令”黄幸强上将为团长的“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访问团一行来湘,史穆出面予以接待。在该团与省会黄埔同学会的座谈会上,史穆为表达对台湾黄埔同学的情谊,特意赋诗两首,并写成条幅在会上朗诵:

  楚水巴山路万千,乡音无改每情牵。炎黄四海同吟望,花萼相辉待月圆。

  樯燕留人语倍亲,岸花飞送客愁新。三湘四水堪珍重,一席离筵万种情。

  朗诵毕,大家频频点头,无不感慨系之。

  史穆对“台独”分裂势力疾恶如仇。2003年中秋节在省黄埔同学会举行的茶话会上,他展示了自撰的条幅《中秋有怀兼斥“台独”分子正名闹剧》:

  又见冰轮分外明,秋风吹梦向沧瀛。遥知海客添乡思,豪竹哀丝赤嵌城。

  小小苍蝇碰壁声,妄图分裂好求荣。中华儿女同声讨,“台独”居然思“正名”。

  出语既柔且刚,切中要害。

  今年,史穆已经83岁了,“明时兴会浑忘老,十斛松烟一架书”。史穆依旧豪情满怀,他表示“在有生之年,我还要继续为党、为人民做点有益的工作。”

  祝愿史穆笔锋永健,艺术常青!

  (原载《湘潮》2005年第2期)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