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抒写新湖南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奋进新征程 抒写新湖南

袁忠民:画眉声声

来源: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   时间 : 2023-07-12

 

分享到:

“唧唧唧——唧唧唧——”

走进画眉山,村道两旁茂密的竹林里就传来清脆悦耳的画眉鸟叫声。

画眉山在永州市零陵区菱角塘镇永连村,离城区仅数公里。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我来寻找红色遗存与文物的历史。

春日的斑斓色彩在画眉山的村道两旁延伸,浓郁的红色文化气势、通过乡村振兴呈现的欣欣向荣景象,如滚滚热浪扑面而来:红六军团临时指挥部旧址以及陈列馆、资料馆,军团领导人和赠送象牙筷、红军井雕塑,红军亭、拥军亭、红色文化广场等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村道纵横,绿树成荫,房子新,村庄美,出行易,村民富产业兴,人气旺,迸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这里游人众多。一名外地游客说:“这次现场感受红军的奋斗历程,深深体会到长征精神的伟大与崇高和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也看到了永连村在新时代发生的山乡巨变。”

画眉声声迎贵人

画眉山是一个古村落,因山林里多有画眉鸟而名。画眉鸟是村里的吉祥鸟、幸福鸟。

1934年8月,画眉鸟叫得正欢的时候,由萧克、任弼时、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9700余人从江西遂川出发西征,经过零陵时在画眉山集结,将临时指挥部设在唐延献的家里。在这里召开临时军事会议,研究新的战略,作出放弃强渡湘江、迂回西进的决定,并从这里开拔阳明山,转战道县,挥师广西,一路突破湘粤桂黔四省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于10月到达黔东根据地,与红三方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中革军委赋予的任务,保存了红六军团革命火种。

画眉山家家都住过红军。

红六军团在画眉山虽然只住了一晚,却被深深镌刻在画眉山人的记忆里:

一面标语墙——留下“工农专政”“欢迎白军士兵来参加工农革命”等标语,唤起民众,鼓舞人心;

一口爱民井——为群众开挖水井,涓涓细流浸润群众心田;

一根象牙筷——为群众解除痛苦,彰显军民鱼水情深;

一盏红马灯——点燃画眉山的红色之路,照亮画眉山的漫漫长夜……           

红六军团在画眉山留下的是军民一家亲、共产党与群众心连心的情缘,更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发生在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故事温暖亿万人。习近平总书记说,当年,红军战士“半条被子”的故事感染了许多人,使老百姓认识到“共产党是只有一床被子也要分一半给你的好人”。

在画眉山,红军首长将一根象牙筷送给唐延献的故事,与“半条被子”的故事性质相同。

红军住进画眉山后,为了补充给养,红军没收了财主家的稻谷,又向村民购买了一些。这些稻谷必须加工成大米才能做饭。唐延献的儿媳和其他一些村民就承担了为红军加工大米的任务,用擂子擂米,用石臼舂米,用米筛筛米。唐延献的儿媳是筛米。劳动中,大家心情好,热情高,她因用力太大,一不小心,一粒谷子溅入眼眶,眼睛很快红肿了起来,疼痛难忍。红军卫生员马上对她的眼睛进行了检查,点了些药水,还拿出一根六寸多长的米黄色筷子头大小的东西,叫人讨来小半茶杯奶水,用它在奶水里磨了起来,又用这奶水一滴滴点到她的眼里,点涂了几次,眼睛就好了。

唐延献的儿媳不知道这是什么宝贝,久久望着它。卫生员说,这是大象的牙齿,它的最大特点是能消毒消炎。

卫生员将此事向一位首长说了。

红军还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发动群众。在唐延献房子的堂屋后墙和木壁上书写了多幅宣传标语,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宣传北上抗日。

第二天红军离开的时候,唐延献一家出来送行。为感谢他们为红军所做的工作,一位首长就拿出那根象牙筷和写标语用的砚盘、毛笔,握住唐延献的手说:“老乡,打扰你们了,我们就要离开,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这些就送给你们,留个纪念吧。”

画眉山我来过多次。这次又走进这里,同行的零陵区乡村治理办主任李红兵还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红六军团来到画眉山的当晚,萧克在临时指挥部的堂屋里与户主唐延献谈白(聊天),因为都熟了,谈白也不受拘束。唐延献看到当官的平易近人、仁爱可亲,当兵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这是他从没有见过和听说过的,就问萧克红军是什么队伍、出发点是什么。萧克回答,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出发点就是为天下穷人谋幸福。见“长官”有问必答,毫无架子,唐延献又大胆问:“如果你们得了天下,你们这个出发点会变吗?”正在这时,任弼时带着警卫员走了进来,听到这个话题,就说,我们红军和共产党永远和群众在一起,共产党的初心和今后的使命永远不会变!

有人说,这是“初心”“使命”的最早出处。

我问这个故事的来源。李红兵说,这是他听他二爷爷(爷爷的二哥)说的。解放战争中,被抓去在国民党部队当兵的他二爷爷被解放军俘虏,后经教育加入解放军,其部队正是原红六军团的部队,政治辅导员向俘虏们宣传时讲了当年红六军团的往事,还特别提到了在画眉山“象牙筷”这件事。该部队后入朝作战,参加了上甘岭战役。李红兵的二爷爷还荣立了二等功。

我从有关资料上看到,红六军团在画眉山还有一个小插曲。红军进村前,国民党零陵县党部在全县大造舆论,宣讲共产党、红军的“恶行”,说什么共产党、红军是见人就抓、见东西就抢,是“共产共妻”的。村民不明就里,就躲进了山里。红军进村时,看到家家关门人人躲逃,找遍全村,只有一个人没有离开,他就是唐延献。唐延献觉得,历史上都是“兵祸”,既然来了当兵的,想躲也是躲不开的,就索性不走,看他们能把自己怎么样。红军进屋,见他的房子是新起的,他又穿长衫,脸白净,留胡须,疑是财主,就把他抓了起来。后来村民看到红军官兵纪律严明,为人和善,不抓不抢,用了东西还给钱,就一个个都回了村。红军通过向村民了解,唐延献是裁缝师傅,就马上放了他,还向他赔礼道歉。

共产党的队伍知错就改,使唐延献感动。

画眉声声传薪火

年复一年,画眉山的画眉鸟代代繁衍,生生不息。

永连村作为长征精神展示地,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六军团历史博物馆和红色遗址群。村里积极用好这个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之中,让长征精神薪火相传。

上级有关部门依托其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投资数千万元,修缮了临时指挥部旧址等,新建了总占地面积达5.8万平方米的党性教育馆、红军学校、红星广场、旧址纪念广场、红军林游步道等,将其辟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大课堂,成为新的党性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它们既是红色景点的诗意表达,彰显着这里红色文化厚重的底蕴,也是展示伟大长征精神的良好平台。

零陵区全面深化红色文化“五进”(进校园、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景区)活动,编写、出版融入红六军团在零陵等内容的红色文化读本,有小学生版、中学生版、党员干部版、群众版等,将其作为各中小学思政教育课教材。区里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成功实践,被评为湖南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案例。

永连村结合乡村振兴,探索听红军故事、走红军路、吃红军饭”新载体在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作用,按下红色文旅融合发展“快进键”。

画眉山红军学校,宽敞亮堂。主席台墙上的大型电视机正在播放红六军团在画眉山的故事讲课,《十送红军》的歌曲在回荡。市里某单位六十余名干部正在聚精会神聆听,接受红色教育,备受鼓舞。一位孙姓干部深有感触的说:“红军在画眉山做了许多好事,体现了军民鱼水情深和共产党人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

画眉山临时指挥部旧址没有专门的讲解员,共产党员、永连村年轻的妇女主任罗勤成用实际行动践行长征精神,主动当起了义务讲解员。她认真了解红六军团的历史,挖掘红军在画眉山的故事,自己整理撰写了一套讲解词。有时候来参观的团队多,一天讲解十几场次是常事,喉咙嘶哑了也不退场。虽然辛苦,但她乐意,说:“比起红军长征的艰辛,这点苦算什么。其实,每讲一次,我自己也是受到一次红色教育。我要把红军的故事讲好,讲给更多的人听。”她还经常走进附近的学校,为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

唐延献的孙子、今年年近九十的唐介元,在游客中颇有名气。多年来,只要有参观团队联系他,他都会穿上红军服,手拿象牙筷,在自己的家门口——临时指挥部旧址前为游客讲述“象牙筷的故事”,不知道讲了多少回。“这根象牙筷是一位红军首长送给我爷爷的,我爷爷传给我父亲,到我手里已是三代相传,这是我的传家宝。红军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你们牢记红军先辈的优良传统,努力学习和工作,用实际行动把长征精神传承下去。”每次讲完时,他都要这样叮嘱下一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某小学一百余名学生参观完临时指挥部旧址后,在纪念广场上齐声朗诵《七律·长征》诗,稚嫩、激昂的童音回响在广场上空,坚定而崇敬。三年级学生胡丽说:“我们还会唱好多长征的歌、念好几首长征的诗呢。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多为国家作贡献。”

每年秋季开学第一课,许多学校就把学生带到这里,接受红色教育,看旧址听故事,讲变化谈理想,走一段长征路,唱一曲红军歌,诵一首长征诗,写一篇观后感。“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让孩子们更多感受革命战争岁月的艰辛和国家的巨变,努力学习,将来更好的报效祖国和社会。”一位学校铺导员说。

现在,画眉山临时指挥部旧址已成为红色热门旅游景点和“带着初心去打卡”重要网红打卡地,并逐渐形成以此为中心,向黄太、永连公路沿线延伸的文生旅精品旅游线路。每年的游客接待人数都在10万人次以上,其中党员超过5万名。

画眉声声催征程

“唧唧唧——唧唧唧——”

天上彩云飞,画眉声声啼,如歌唱,如诗吟,醉人心弦。

永连村里,红色风物是它的底色,精致典雅是它的韵味,创新发展是它的情怀。

共产党的初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

当年,红军为群众做的许多好事,一直被村民铭记心中。

如今,永连村党支部从伟大长征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追寻精神密码,扎实为群众办实事,走好新时代长征路通过强化乡村振兴,健全“三治”(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治理体系,促进乡村善治和高质量发展。

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相互激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插上了翅膀。

乡村振兴,发展经济是重心。村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延长产业链条,优势资源源源汇集。

肖记军毓养殖有限公司里,三栋高大的钢架鸽棚一字儿排开,上万只肉鸽、种鸽在棚里啄食、嬉戏。这是农民企业家肖祥军回村投资300多万元、村集体投入40万元支持发展建成的肉鸽养殖加工基地。每年出栏肉鸽十万余只,不但外卖,还销往港澳地区。他很会把握商机,还在离临时指挥部旧址不远的地方开了一家红梅山庄农家乐,利用游客来红色基地旅游带动经营,特色菜就是自养的鸽子,盐焗、红烧、卤炸、干蒸等,一套一套的。为了迎合更多人的口味,还开发了血鸽、血鸽炒饭等菜品。农家乐的生意好得很,旺的时候,一天就有十几大桌。仅餐饮一年的收入在60万元以上。

小鸽子做成大产业。人们称这里的鸽子叫“发财鸽”。

还有从广州回村创业的罗贤坤,投资100多万元建立心连心农场,租地200多亩种植大棚蔬菜,村里也投入10万元给予支持。

蔬菜基地的大棚里,翠绿欲滴,樟树港辣椒、莴笋、紫苏等长势喜人。这是村里引进香港源源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000多亩建起的绿色蔬菜基地,也是“永州第一供港绿色蔬菜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主要从事果蔬种植技术引进、研发、推广,产品加工、冷藏及销售等。产品主要销往香港等市场,部分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公司老板对在永连村发展很有信心,计划打造规模5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对产品保价收购。还要在村里建设蔬菜加工厂和冷库。这样既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每年还可为村里增加集体收入15万元以上,为乡村振兴作贡献。

天气很清爽,村庄很干净。

人在村中走,如在画中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永连村通过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村里面貌大变样。320盏太阳能路灯如耀眼的夜明珠照亮夜空,800多棵种植在村道两旁的风景树亭亭如盖,58座新改造的风貌房屋韵意盎然,通组通户道路交错延展。而且,村里对8口山塘全部维修加固,55座空心房、190多间旱厕全部拆除,臭水沟、臭水塘全部清理。还设立48处垃圾转运点,改厕264座、改水100多户。

永连村推进农业发展、旅游提质、村民致富,通过增加就业,鼓励发展产业,全村人均收入2.2万元。

在永连村,红色文化与农耕文化之美相融,红色旅游和绿色经济相济,红色景点与田园乡村相映,正在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精彩画卷。

“唧唧唧——唧唧唧——”

画眉声声报喜讯,红色基因代代传。

画眉山里,画眉欢鸣,声声入耳,声声入心……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