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聚焦新时代乡村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聚焦新时代乡村

廖军:“红心”晚霞映满天

来源:湖南省散文学会   时间 : 2021-10-18

 

分享到:

  下午时分,我正在开会,周姨打来电话。散会后立马回过去,周姨的声音断断续续,“郭老昏过去了,喊不应……你赶快来!赶快来……”我惊呆了。怎么可能呢,昨天才换了新住所,我那老泰山还赞不绝口地说了半天话。

  老爷子九十有二,却思维清晰,精神矍铄。他原住在小儿子的老宿舍,因为规划改造,要拆迁,我们只好为老人家安排了一处新的住所。老人家有自己的个性,喜欢清静,怕人打扰,生活极有规律,只有保姆周阿姨照顾着他。

  我问周姨,究竟是怎么回事?周姨告诉我,搬家时,有两个大纸箱不知何故丢失了,老爷子大发雷霆,嚷嚷着无论如何,必须把他的两个纸箱找到。后来听说只找到一个纸箱,那里面尽是一堆堆泛黄的陈书旧志。当他听小儿子说,另一个纸箱可能很难找到时,老爷子的脸色都青了,眼神黯然失色,不住地咳嗽,连叹三声:靠不住的宝三爷,不靠谱的二郎神!然后,老人家就不省人事了。

  等我赶到老爷子的住所,已是华灯初上。小舅子正蹲在床沿,守着一箱东西翻来复去地查看。周姨坐在床边不知所措。见我到了,小舅子拍拍纸箱,一脸的不屑:嘿嘿,如今谁还要这些东东呀?都当做废品处理了,他还当宝物呢,不懂!

  我警告他,赶紧把另一个纸箱找到,否则,老爷子饶不了他。小舅子一屁股坐到地板上,终于有点惊恐,又有点无奈,向我求救道:我们都知道老爷子一生一世就希罕那些东西,可我找遍了搬家过来的线路,查找了好些路人和店铺,无影无踪,真的找不到了!我是没办法了,只能靠你啦!”望着突然间羸弱不堪的老爷子,我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第二个纸箱找到。

  第二天一上班,我就与交警大队和城管局几个好朋友联系,请他们帮我通过监控视频核查。在查看过程中,发现有一段路没有监控设备,我隐约觉得,那个纸箱可能就在这处丢失的。事不宜迟,我马上和城管的一个同学,跑到工地摸情况,果不其然,工地守材料一个老人告诉我们,是有一个纸箱,被环卫工人老吴拉走了。

  等找到老吴,听我说明来意,他摇摇头说,纸箱不在环卫所,已被废品收购站的老古拖走。我急得心脏怦怦直跳,问明地址,心急火燎地赶了过去。可是,老古的手机处于无法接通状态,我的心有点下沉。等待中,天色也变得阴郁起来,丝丝寒风掠过,似乎有下雨的迹象。我那同学见我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马上又联系了几个朋友,一起追寻老古的去向。

  很快,就传来好消息,与老古已经取得联系!他还在电话里说,对郭老的情况很熟悉,当年能够饱肚子全搭帮郭老的“双两大工程”和“1331工程”,郭老是他非常敬重的人。当他发现纸箱里的东西,一个个名字全是郭老的,因为无法与郭老取得联系,他立马把纸箱送回家保管,生怕摆在收购点再次遗失。

  多好的一个人啊!我差点落下泪来。

  当我们风驰电掣赶到清水,老古就站在他的新房子门口等着我们。他的身后是一座崭新而富丽堂皇的港式别墅,看得我们是瞠目结舌,谁会相信这房子主人是收购废品的!望着我们疑惑的眼神,老古露出一副神秘的神态,摆了摆手说,都是党的政策好呀!先不说如今时代不同了,勤劳即可致富。有了好政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肯干,肯钻,肯吃苦,就能成为这个行当的主人。单说这废品,外人眼里,破烂不值半文钱。可在我的眼里,破烂里头藏金子!不是么,郭老那些东西,不是堪比黄金贵吗?

  讲到我家的老爷子,70多岁的老古来了精神,唠叨不休地说着清水村的往事,说要不是郭老爷子当年在这里蹲点,把科技示范点建在了这片鸟不生蛋的土地上,就没有清水村的今天……话间,他引导我们到内厅,那个纸箱正静静地摆在架子上,仿佛一件刚出土的珍贵文物。我缓缓地把它打开,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炽热的火红色。仔细数数,整整126本荣誉证书。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到70年代、80年代,省第六次党代会的党代表证、省农业功臣的荣誉证,省人民政府授予一等功的荣誉证,省模范共产党党员的表彰证,更多的是市级、县级的科技能手,推广能手,先进工作者的各种各样的证书……我在这些古朴的红色中陷入了沉思,我也是一名党员,也到了将要退休的年纪,可在这126本红色证书面前,扪心自问,自愧不如。在那样的年代,需要怎样的勇气、决心、智慧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得到这一颗颗炽热的心!我当然懂得,一本证书的背后肯定会有一本证书的故事,那都是老爷子用心、用情、用爱得来的荣誉,那该是多少个风餐露宿、风雨兼程的日子汇聚而成的结晶呀!此刻,我的眼睛被这些证书灼痛,被这漫天的晚霞闪耀而出的金光包围,不禁双眼一热,泪水盈眶。

  老古仿佛跟我心意相通,继续着他的唠叨:这些古董,在别人眼里可能是一堆废纸,半分钱都不值,可在我们心里,它就是无价之宝!我拭去热泪,连连点头,老古神色庄严地说,无论在我们清水村,还是山门镇,甚至是洞口县,它都是无价之宝!郭老在我们清水村做出的贡献,好比是第二个袁隆平呀!末了,又问我,你晓得郭老的两大工程吗?

  讲真话,我的确不知其详。

  老古滔滔不绝地说,“双两大工程”是指两次育秧移栽技术,大面积推广,大幅度增产。“1331工程”是指一亩田种三季,亩产3000斤,实现一千元。见我神态虔诚,老古继续说,你家老泰山就在我们先锋生产队搞点,他的科技示范园选在我们这块的土地上,我父亲是政治指导员兼队长。为了早日完成党和人民的期望,解决贫困问题,郭老硬是把自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就住在我们家,一住就是六年啊!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到洞口县,推广到邵水岸,推广到三湘大地……

  我恍恍惚惚,眼前飘起一片迷雾,慢慢地愈来愈清晰,仿佛30年前的情景浮现眼前:一条条田埂小径,一座座山塘水坝,有一个矫健的身影来回穿梭。一块块试验田边,那泥泞的路上,深深浅浅,留下无数的脚印。春去冬来,斗移星转,无论烈日炎炎,还是暴风骤雨,那个矫健的身影总是头戴一个斗笠,披星戴月,风雨无阻……

  离开时,我规规矩钜向老古鞠了一躬。

  车子行驶在平溪江畔,我们默默无言,突然发现云层里投射出灿烂的光亮。天又变晴了。对面的雪峰山,群峰迭起,连绵起伏,在金色的阳光下,那么巍峨挺拔,那么高大雄伟。

  我们连夜赶到老泰山住所,他已得知心爱之物失而复得,那双混浊的双眼变得清亮起来,像是被洞口潭的山泉水洗涤过,湿润而富有神采。

  他颤抖着双手,抚摸着那一本本红色的证书,数着一本,两本,三本……面色潮红,眼神迷离,像是又回到了那久远的岁月,像是寻回了失踪多年的爱子,又像是久别的挚友重逢,不知不觉已是潸然泪下,久久不能离开。

  这是我的命根子呢!他喃喃自语着,你们这一辈可能不太懂,整整40年啊,坎坷风雨,发生过多少刻骨铭心的故事,都沉淀在这一本本的红本本里头了。孩子,你们要懂得,我们那一代人的理想,就是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党,献给人民……

  我已凝神哽咽。我的老泰山呀,我真不知该说些什么,但我懂得,那一本本红色的证书,就是你写在大地上的诗篇,是你生命的最强音!是你留给我们最珍贵的财富!

  不幸的是,今年四月,在一个无风无雨的日子,我那对党对人民终生执著的老泰山驾鹤仙去。那天他吃了十多个饺子,还跟我们说了会话,一觉就睡了过去,双手捧在胸前,一脸的安详。

  清风吹来,往事不再。唯见大地无言,红心闪耀!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