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词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阅读>古体诗词

何为拗、救

来源:   时间 : 2017-06-06

 

分享到:

  有几种常见的拗、救方式?

  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叫做“拗”。平仄不依照常规格式的句子,叫做拗句。前面所说的特殊的平仄格式(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是拗句的一种。另外有些诗人不甘受律句平仄的拘束,或者故意追求高古的格调,也喜欢用拗,造成一种近似古风式的律诗。

  什么是“救”呢?就是在近体诗中,如果前面的一个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而言,如果前面在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那么后面就应该(或者通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下面几种情形比较常见:

  (一)在该用“平平仄仄平”格式的地方,第一字如果用仄声(变成“仄平仄仄平”),如果不救,就犯孤平。为了避免犯孤平,在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变成仄平平仄平。同样的道理,七言则由“仄仄平平仄仄平”变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如下面这首诗中“此翁殊不然”句,第一字用了仄声“此”,就在第三字用平声“殊”来救:

  醉后赠张九旭

  高适

  世上漫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二)在该用“仄仄平平仄”格式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者第三、四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偿。这一联的平仄就变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对句相救。下面两首五律的首联,都属于这种拗救的情况:

  送友东归

  孟浩然

  士有不得志,栖栖吴楚间。

  广陵相遇罢,彭蠡泛舟还。

  樯出江中树,波连海上山。

  风帆明日远,何处更追攀?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三)在该用“仄仄平平仄”格式的地方,如果第三字用了仄声,可以在对句的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这一联的格式就变成了“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相应地,如果七言第五字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五字补偿一个平声。以盛唐五律为例: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上面两首诗的首句第三字(应该用平声)都用了仄声,而在对句的第三字(本该用仄声)补偿了一个平声。孟浩然《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联,也属于这种拗救的情况。

  当然,在实际的创作中,往往是好几种拗和救的情况一起出现。例如前引杜甫《不见》诗,除首联对句相救外,第七句“匡山读书处”,也是用“平平仄平仄”来代替“平平平仄仄”。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