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25-03-20
分享到:
内容简介:
本书以生动饱满的笔墨,再现了湖南省张家界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一群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环保人形象。他们几十年来翻高山跨险峰,涉深涧过老林,钻天窗爬烟囱,入粪坑踏锅炉。以仪器、试管当武器,用口罩、防护服作盾牌,扫描空气、解剖土壤、为水体检,用真准全的监测手段,当好环境保护的“千里眼、顺风耳”,为生态环境治理“瞭望放哨”。在工作实践中,遇到过重重困难,经历过生离死别,他们如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般书写着壮美的人生,演绎出一场场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牵动人心的环保故事。
在三十多年的奋斗史上,一个全省起步最晚、人员最少的小单位,从“板车拉出来”的艰难跋涉,到雄立于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前排舞台,他们历经千锤百炼,拼出了全国劳模、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三五人才”等大批行业翘楚、山城骄子。他们的故事成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者的一个侧影,这侧影倒映在碧蓝的澧水河上,春天般灿烂,令人鼓舞、令人振奋。
作品内涵丰富,情节激昂,以灵动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弦,掩卷长思,荡气回肠。
作者简介:
古雪,本名周美蓉,湖南张家界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生态文学会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协会会员。
相关评论:
震撼人心的故事……它细腻的叙说、真挚的情感、深刻的内涵和灵动的言辞,把读者带回到那个年代和那个地方。《环保之眼》使人想起《雪域丰碑》。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生态文学作家 黄亮斌
《环保之眼》一书,是以见证者的目光书写的环保人故事。作家紧贴时代脉搏,以生动隽永的笔触,纪录片一样的写真效果,满怀深情勾勒、描摹出他们艰难困顿下的顽强坚守、平凡琐碎中的不变激情、百般磨砺后的不忘初心,为我们经历的时代留下一群环保人忠诚守护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历史注脚,为方兴未艾的环保事业谱写出浓墨重彩的华彩乐章。作品叙事力强,表达严谨,细枝末节之处也同样让人信服,接地气的语言运用裕如,使得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掩卷之余历历在目。
——一级作家 湖南省生态文学协会顾问 罗长江
《环保之眼》是一本很好的读物,书中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会在脑海久久停留。还有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和情节,既真实,又感人肺腑。写景状物笔力不凡,读来让人欲罢不能。
——中国作协会员、张家界市作协主席 石绍河
获湖南省作协生态文学“最佳创作”奖的锦绣大作《环保之眼》,长诗般的磅礴篇章,非常精彩的故事,字里行间展现着环保人特有的精神力量。
本书讲述最基层的黄斌、邱帅、于湘红等十多位平凡朴实、从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小人物。他们数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野外溪沟里、大山深处,在水泥厂、锅炉烟囱上,在实验室,用一瓢水、一捧土、一颗颗烟尘,在一根根试管中,生产出一个个鲜活的监测数据,将张家界美妙的自然生态环境质量通过数据量化,呈现在无数市民、游客眼前。在锁碎平淡的小事中,演绎出灵魂深处最不平凡的生态环境监测人的“张家界精神”。
书中采用以线串珠的叙事手法,规模宏大、结构严谨、资料详实;厚重与魔幻并存,深邃和智慧交织,名言同俚语欢聚;故事真实饱含深情,曲折离奇震人心魄;“文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彰显着作者的非凡才华。本书是社会阅历的宝库,也是人性伟大的见证,更是凡间美好使人欣慰的心灵驿站;翻开它,就像在欣赏一处风光无限的美景;品读它,就是在品尝一杯醇厚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
——湖南省张家界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 胡家忠
精彩节选:
环保监测的微型“天眼”
都说张家界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是群英荟萃、乐见众才的“劳模培养基地”。短短十多年,一个麻雀大的单位,腾空飞出四大丰碑式人物和大批重量级人才。有十九大党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张家界市第八届党代表等荣誉,于湘红就是其中之一。
她像一只微型“天眼”,时刻为环保工作发出“有效信号”。
1989年8月,于湘红出生在慈利县东岳观镇。东岳观这地名有些来头,相传商纣王时,朝中大将途经此处留宿,为纪念此事建祠一座。明万历年间,史维生父子将祠扩建成庙观,因坐落在东峪尽头,故称“东峪观”。后取东岳泰山之意定名“东岳观”。东岳观名字厚重,但山上条件却极差,是个拉屎不长蛆、麻雀见了掉眼泪的地方。这里山多地少,靠天吃饭,以红薯苞谷等杂粮填饱肚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懂事的于湘红五六岁还没有灶台高时,就搭凳子煮饭炒菜,帮忙洗衣扫地,上山砍柴,下山挑水。挑水回来都是上坡,挑不起,用小桶,一路磕磕碰碰,桶里的水洒掉不少,像“挑水夫”的破桶,让路边的花草沾了光,挑到家只剩半桶。尽管如此,她还是乐此不疲,在这些滚爬摔打的苦难中,变得越来越自强自立。
她父亲没上过学,饱尝没有文化的人生之痛,所以对自己的孩子就是砸锅卖铁下血本,在于湘红六岁这年,父亲背井离乡到山西某地下矿井挖煤,拿命换钱。就这样,硬是将一双儿女分别培养成名牌学府的高材生。
父亲常年在潮湿阴冷不见天日的炼狱般矿井,满脸煤黑,一身臭汗,牛马一样出卖苦力,在肮脏沉闷的井上井下无休止地流血流汗!有次,不幸被“愚公斧”砸破两根手指,缝了十多针,为省钱,不打麻药死扛,缝完针,父亲全身衣服透湿。“十指连心肝啦,可怜的父亲怎么受得了啊!后来他这手指再也伸不直了……”于湘红说得声泪俱下,下意识抚摸着自己的手,仿佛触摸自己酸涩苦痛的童年。
在于湘红上大三这年,父亲生病回家,他的肺灌饱了二氧化硅粉尘,心肺出了问题,从此再也挖不了煤,做不了体力活,只能背着药灌度余生。觉得愧对女儿,父亲说没能将她供完大学毕业,实在对不起。于湘红听得眼圈发红,内心深处被狠狠地刺了一下,生疼生疼的。
她从小学到大学都是班干部,四年本科,每年都以优异成绩获得奖学金,先后获得吉首大学“优秀毕业生”“优秀信息联络员”“优秀组织与策划者”“优秀团干”等荣誉称号。特别是2012年,花样年华的于湘红,发奋攻读,刻苦钻研,以品学兼优、积极上进的卓越成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时获五千元“国家励志奖学金”,她将其中两千元用于父亲治病,三千元交大四学费,为家里减轻了经济重压,也为自己开启不一样的人生。
2013年夏,她从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毕业,2014年考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环境保护监测站(现更名为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做了两年分析和质控临时工。在这里她一门心思用在实验分析测试上,在失败中学习,在学习中奋进,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学习,基本掌握了水、土、气中大多数项目的实验分析,为自己以后的监测之路筑牢了根基。2015年初,得知张家界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招考监测员,她连跑带跳地报了名,和黄斌、邱帅、梁鑫一样,一考而中。2016年3月正式上班,为张家界中心再添一员生力军。
这一年于湘红双喜临门好事来,与相恋五年的男友、来自广西桂林刘三姐故乡的莫如宝结成连理拜烛台。而且新郎官带着他的父母拋家舍业一起“入赘”了过来,真是月圆人圆,人月团圆,幸福美满,皆大欢喜。
人逢喜事精神爽,于湘红犹如掌上明珠被丈夫和家人悉心呵护着,家里的事不用她过问,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把实验分析做得风生水起。每次做完实验,把实验室各种实验器皿都摆放干净整齐,相关的试剂器皿都准备充足,以应对不时之需,做到有备无患心里有底。无论多晚多累,做完实验后定会把实验区域收拾干净,看到别人的区域不整洁她总会帮忙收拾。
于湘红说:“实验分析是个细致活,琐碎得像锯木屑,光有力气不行,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就连最简单的洗器皿,足可以击穿你的耐心,要经过五道工序。还有配制试剂,如果几种药需加在一起,一定要看仔细,程序千万不能错。稀释硫酸,必须是硫酸加到水里,反之,就会出现溅到身上烧伤或毁容。和科学家做实验一样,他们是发明,我们是使用,因此必须专业,不能想当然”。
“实验也有不听话的时候,做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因此需要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实验,有时在实验室忙碌了一天,啥也没干成,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忙了些啥,但第二天还得从零开始,重新进行样品分析,直到得出真实准确的数据。所以说,监测人必须静得下心情,耐得住寂寞,熬得住孤独,守得住空虚,经得起艰辛,顶得住压力,扛得起失败,干得出成绩,方能等到花开”。正如马尔克斯说:“生命中所有的灿烂终将用寂寞偿还,孤独前可能是迷茫,孤独后便是成长”。
一次,她和邱帅做有机气相色谱分析,两人都没做过有机,仪器老化故障频出,加上电压不稳,做着做着电跳闸了,导致实验失败。经常遇到电压起伏不定,样品做出来必定性能不稳,又得重新做。有时干脆把电源关掉,过会儿再开,重做又准确了。一项实验必须一次做完,中途不能停,很多实验都是在披星戴月的挑灯夜战中加班完成。
常常,为了攻克一个项目,长达几个小时地打电话请教厂家或行内专家,在对方不厌其烦地讲解中,直到完全听懂,把这项实验做得达标满意才放心,然后向领导发出“天眼”般的“真实信号”。
整天与试管、仪器、试剂打交道,思想单纯,为人简单,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名利之争。同事之间非常和睦,团结互助,同甘共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2017年,于湘红怀孕了,严重“害喜”,同事们都很关照她,对有毒实验抢着操作,那些搬搬抬抬的事都是同事帮忙做,李文霞和龚黎明两位大姐对她像关心自己的孩子那样护着她,叮嘱走路小心,提醒不要久站,有好吃的会把最有营养的先给她,令她“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2017年10月,开始进行国家地表水采测分离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由于人手紧,于湘红更不甘人后,身怀六甲,走路鹅行鸭步,挺着八个多月的大肚子,咬紧牙关承担总磷分析,由于总磷样品保存时效只有24小时,必须得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分析,每天都要加班到八九点钟才回家。每当这时,只有肚子里宝宝静静地陪着她。回到家,她总会摸摸肚子,告诉孩子:“妈妈是一名监测人,今天顺利完成了十多个样品实验分析,虽然很累,但我用“不畏艰苦、勇于担当、公而忘私”的实际行动,给予你最美的胎教”。
正是像于湘红这样的担当付出,张家界监测中心战胜了人少任务重的难关,监测及时、数据准确,得到省中心、国家总站的高度赞扬。
2018年下半年,于湘红刚休完产假,正处在关键的哺乳期,一次重油泄漏事件彻底打乱了她的生活节奏,迫使她将嗷嗷待哺的婴幼儿留在家中,义无反顾地直奔单位,进入实验室,紧锣密鼓地开展应急样品分析,经两个星期的日夜奋战,终于取得阶段性胜利,为泄漏单位解了急,解了难。
接下来的国家网土壤普查、土壤例行监测、土壤风险点位加密监测,在土壤的制样与分析过程中,灰尘大、样品多、时间紧、任务重、难度高,她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以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的责任,为民服务的情怀,做出挺身而出的奉献,一心投入到土壤分析中,研究土壤中有机质检测方法和准确度的可行性。她知道作为一名监测人,自己就是环境保护的耳目,即使再苦再累,也必须勇往直前、全力以赴。
2018年,于湘红迎来了第一次参加省赛的经历。那是一次“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历练,至今想起还觉得脸红,心跳加速。当时因为任务繁重工作太忙,没做任何准备,临时组织去参赛。一个礼堂式的大实验室,三十多个选手,还有监考老师、摄影师,外面有人巡逻,似乎又一次面临高考。走进赛场如同走进冰窖,手抖脚颤拿不稳试管,舌子发硬说话打咯(luo,说话带颤音)。做实验时,结果如断线的风筝上飘了,以失败而告终。比赛结束她仓皇逃离赛场,冲进宾馆房间,瞬间,仿佛听见世界坍塌的声音,抱着枕头哭出声来。
很快,她平静了,比起父亲下矿井挖煤,这点挫折算得了什么?正如一首歌唱的:“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2019年,她又报名参加省赛。这一年对于湘红来说有点不寻常。丈夫的父亲病了,和于湘红的父亲生同样的病,吃的药都一样,两亲家真是有缘人。丈夫的外婆也病了,婆婆回桂林服侍两位病人,只得委屈不满两岁的儿子上托儿所。于湘红每天加班到六七点钟才到托儿所接孩子,孩子背着小书包挎着茶壶站在门口等一两个小时,眼睛都哭肿了,可怜巴巴地望眼欲穿。见到孩子那一刻,她无比心疼。
但她没有把困难拿来当成自己放弃努力的借口,她坚信世界上没有走不通的路,趁着年轻应该有所作为,白天上班,晚上复习,两头兼顾。有的实验单位没有仪器,她乘一两个小时的车,到慈利监测站借仪器做。就这样凭借毅力和行动力,向着理想的目标靠近。
7月底,顶着长沙“火炉”的炙烤,经过三天的群雄角逐,她终于走上三等奖的领奖台,在全省业内弄出“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动静。
这个奖将是引领未来的导航键,她没有安于现状,而是渴望看到更大的世界,拥抱更大的梦想。可2020年的比赛,做总磷项目,消解的样品空白水、质控、考样三种液剂滴定的体积发生变化,在两滴同样的液剂相同的一边,一滴高一毫米,一滴低一毫米,出现液相梯度状。可能是比赛场地变化、仪器不同、温度、湿度以及心理素质等因素影响,于湘红又一次被挫败,但她越挫越勇,抱定“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决心,哪怕饱经风霜,也要咬紧牙关,拼它个百炼成钢。
2021年,于湘红第四次代表张家界中心驰骋赛场。赛前,别的参赛单位人员宽裕,请老师脱产集训。要与这些顶尖人才同台竞争,没点老底可不行。
这次提前四个月开始复习,她像是得了魔怔似的钻进实验室,不停地实验分析,分析失败了再次分析,如此反复,只为把每项实验分析做得得心应手、风调雨顺,当好环保监测的火眼金睛,确保数据真、准、全。白天要上班,没时间看书,晚上坚持学习到深夜,或利用工作间隙见缝插针地在手机上复习。他坚持孜孜不倦地钻研专业知识,不断地给自己“充电”,那段时间,他成了书虫,早也读晚也读,边吃饭边读,甚至上厕所也拿着书。有次煮面,他看书入迷,面条煮成面炭,挨了丈夫一顿指责。周末就到单位练习实验,在这些勤恳钻研中,她的技能得到大幅提升,她的“ 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她的人生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
省赛舞台,极大促进和激发了环保人的斗志,为监测人提供了施展本领的高大上平台,在这里比出了无数环保英雄健儿、行业翘楚。
每一次比赛都是一场艰苦卓绝、充满挑战的战斗。参赛选手要提前一周做准备。自带仪器试管,清洗打包就能让人喝一壶,玻璃器皿,要用报纸包好小心翼翼置入箱子,侍弄婴儿一样搬上搬下。
比赛结束,以同样的方法将它们清洗打包装箱,呵护稀世珍宝般抱回来。因此在业内流行这样一句话:张家界监测中心的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牛马用。这话充分体现了所有监测人的艰辛和不易,也是对环保人甘当孺子牛的真实写照。
监测比赛搬重物的事,平时基本由分析室主任黄斌做,但这次赛场戒严,非选手不得入内。赛场在五楼,坐电梯人太多,为了抢时间,于湘红拿出童年“挑水夫”的本事,以共产党人身先士卒的干劲,抱起箱子“噔噔噔”上楼,“噔噔噔”下楼,往返几趟,不亚于奥运赛场的百米赛跑,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还须展新容,抖擞精神上瑶台。
每个团队四人,一个接一个进场。经历过几次大赛的于湘红,好比洞庭湖上的麻雀,见惯了大风大浪,她面不改色心不慌,淡定如水,波澜不惊。
赛场内人体温度、仪器散热和地球温度交织成39℃的高温,空调超负荷运行和高温作着艰难地搏斗,也只能打个平手。监考官站在旁边一对一盯着每一个环节,记录数据或打勾,就连15秒放液停靠时间,也卡表盯死,比判官小鬼还严厉。
由于温度太高,做PH值需要冰块降温。前面的选手已把冰块用完,带队的李佩耕全程门外等候服务,接到消息,立即四处买冰水,冰水卖空,买了一包绿豆冰棒回来。比赛结束,于湘红一身轻松,在收拾装箱时,看着恒温箱里的绿豆冰棒,她激动而俏皮地吆喝一声:“才出厂的绿豆冰棒,快来买啊!”把监考的“判官小鬼”和在场的人都逗笑了。
当她走出赛场,队友们从她放光的眼神里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真如队友期待的那样,她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永不放弃的精神,用最强智慧、最美技巧和铁军精神赢得了最后胜利,夺得固体废物类个人第一、团体第二的出众战果,这一成绩在湖南生态环境监测领域掀起一池春水,她这个微型“天眼”,向湖南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发出了强烈信号。
“百舸急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2018年到2022年,于湘红连续五年参加省赛,也连续五年赢得“优岗”殊荣。2021年荣获湖南省总工会颁发的“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妇女联合会颁发的“巾帼建功标兵”、共青团湖南省委颁发的“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技术能手”四个大奖。于湘红,让自己的青春燃出最美火焰。
她就这样用超越自我的价值,用实验监测诠释最美青春,用热血激情守护天朗地清,用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当好保环境保护的微型“天眼”,决心为今后探测更深奥的环境监测边缘学科技术、揭开生态领域未知奥秘而继续奋斗。
当她站在领奖台的那一刻,只觉得自己在环境监测事业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咸,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洗礼,更是一种无限辉煌的荣光。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