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24-10-29
分享到:
作者简介:
蒋少军,湖南永州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编剧,影视人,智慧消防高级工程师,法律工作者,重大活动策划人,曾为国家反恐专家库成员,先后出版长篇小说《担当》《以姑和龙命名的山》《天职》及多部短篇小说和创作电影剧本《爱的旅途沾满阳光》(筹拍),其中《担当》入围“湖南省第二届文学艺术奖·毛泽东文学奖参评作品,《以姑和龙命名的山》荣获“探秘瑶都森林奇境,走进三湘第一林场”文学摄影大赛有奖征文一等奖,短篇小说《爱情的力量》荣获省级征文优胜奖。在《时代邮刊》《新湘评论》《人民之友》《潇湘》《散文诗》《长沙晚报》《湖南工人报》《红网论坛》《时代消防》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词百余篇,其中多篇文章被收录文库。现为《红网论坛》佳作天地签约作家,电影《情定九嶷山》《碧血忠魂》顾问。
内容提要:
上世纪九十年代,秦州五百年天河老街遭到强拆。刘梅、罗浩天、钟焊工家人在强拆中遭遇亡人事故,钟焊工还儿子失联。罗浩天与刘梅结伴上访,彼此产生爱慕之情。他们在告状无门,上访无路时,一脚踢开省人大法制委主任满天星的门,将一肚子的怨气撒在满天星身上,问责私人合法财产没有得到保护。
满天星一拳砸在桌面上,喊出“物权”,誓死捍卫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他以制定《私人合法财产保护条例》为抓手,通过立法监督让改革开放的洪流在堤坝内运行。他一路走来处处碰钉,不仅遭遇常委会上被砸鞋子的尴尬,而且被扣上资本主义自由化的帽子停职休息。
百无聊赖下,罗浩天他们对满天星失去信心,上访京城,却在京城遭遇绑架。秦倩倩与罗师杰偷吃禁果,密谋卧底。秦倩倩化名秦青以肉身当利箭誓死扳倒幕后黑手,忽然,她发现帮她的人都是拆除五百年老街和害死她父亲的幕后推手,继而对父母产生怀疑。
满天星始终不渝顶住压力,以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继续推动全国第一部私法性质的《私人合法财产保护条例》出台,继而发生一系列诡异事件。
序
蔡 力 峰
蒋少军同志的新作《天职》即将付梓发行了。作为老同事, 有幸拜读书稿清样而先睹为快。复杂敏感的创作主题、沉重曲折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的矛盾演进和通俗生动的文字表述,既使我不时为书中的事件和人物而情绪起伏,又使我数度掩卷沉思, 平添许多感悟与念想。
这部长篇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新一轮开放开发热潮掀起时,一些地方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出现的强征强拆、低价补偿、忽视民利、践踏私权的无序现象,以及由此引起部分城镇居民和农民群众维权上访的社会问题为背景,塑造了某省级人大机关法制部门干部通过接待处理信访问题,认真听取群众申诉,了解民声民情、体察民难民怨,并经深入客观的调查研究,敏锐地觉察到,从法治的视角看,上述问题的产生,实质原因是对物权的认定和保护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直接损害了群众切身利益。这其中, 既有意识形态层面理论导向缺失所造成的认识偏差、又有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短板而导致的简单粗糙,既有县乡政府无法可依所造成的盲目作为、又有极少数领导干部大搞官商勾结、权钱权
色交易等腐败行为所造成的利益驱动和公信丢失。鉴此,这些人大工作者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地方人大机关发扬民主、健全法制的初心使命,决定启动“私有财产保护条例”的起草制订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对来自多方面的误解、质疑、非议和指责,他们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指导,坚定信心, 解放思想,克服困难,孜孜以求,依照国家《民法通则》及其他上位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最终完成了起草任务并在党政主要领导的支持下获得通过。充分展示了人大作为政治机关、权力机关、代表机关和工作机关的应有责任担当,忠实践行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的重要理念,同时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在建设、发展与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治理的深刻道理。
物权与物权保障,是近现代社会共有的一个世界性课题。物权的定义、权属的界定、权益的保护,涉及到对人性的认知、政权的性质和社会价值取向,涉及到民生、民权和民主,涉及到公民、社会和国家,涉及到公共道德、意识形态和法制建设,涉及到基层治理、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兹事体大,极为重要。新中国建立以后,人民翻身解放作了主人。但是,作为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脱胎而来的崭新社会形态,民主法治传统相对薄弱,加之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注重对公有制和集体利益的保护,公民私有产权的认定和保障较长时间未能纳入法制轨道。特别是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场“运动”,物权问题更是被束之高阁。直到
党的十二大,我们党全面完成了对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党和国家着眼于巩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高度重视“私法”范畴的立法工作,全国人大按照彭真、习仲勋等同志确定的“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先后于 1985 年制定了《继承法》,1986 年通过了《民法通则》,1999 年出台了《合同法》,2004 年宪法修正案将“私人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2007 年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正式通过我国第一部《物权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这方面的立法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17 年 3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民法典总则》,2020 年 5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至此,物权和物权保障问题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这是一个历经迷茫、曲折和艰辛探索的复杂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忠实践行“人民至上”、“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庄严承诺的具体举措!
“文章合为时而著”。这部小说最为重要的现实价值,就是以生动的文字表述将上述历史过程中的一个片段实现了艺术回放,使广大读者可以更为直观、全面、通透地回索以往,从中深刻了解到,围绕公民物权保障的法制建设问题,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多年以来从理论、实践,法理、政策,国外范例和国情民意等
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研究工作;看到以《民法典》为代表的“私法”系列的形成,正是循着党和国家关于以健全的法律体系和公正的司法制度来保障公民的物权,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稳定的总体思路,努力做到“立法先行”、有序推进的生动写照。当然, 我们也应懂得,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健全与完善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着眼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了新的重大决策部署。其中的一项重点任务就是要深化立法领域改革,做到改革与法治相统一。
关于物权问题,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持续推进,现有法律规范必定还要不断补充和完善。比如,随着 科技创新的高速推进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产生新的物权 形式和问题,如数字资产、知识产权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共创无形 资产的物权属性等。如何对不断涌现的新兴事物进行有效的物权 保护,这是今后需要通过法律修订加以明确规定的。
少军同志在当年的武警消防部队战斗了 27 个春秋,转业后又在地方人大工作了十年有余,是一名老战士、老党员、老干部。在离开工作岗位以后,他凭借自身厚实的文字功底、丰富的人生经历、多年的知识积累和高昂的生活激情,潜心创作,笔耕不辍, 先后撰写了几部长篇、短篇小说和其他一些作品,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和智慧,以老有
所为的实际行动展示“第二青春”的风采与活力。“老兵新传”,可喜可贺。期待少军同志有更多成果问世!
是为序。
(作者系湖南省人大常委会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副主任)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