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讯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新闻资讯>湖湘文讯

流浪的军刀《逆火救援》研讨会召开

来源:网文视界   时间 : 2024-05-22

 

分享到:

2024年5月15日,由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番茄小说主办的流浪的军刀《逆火救援》作品研讨会在线上召开。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番茄小说总编辑谢思鹏,以及马季、房伟、徐刚、聂茂、张春梅、王文静、刘昕亭、贾国梁、孙葳、王金芝、伊可馨、张馨伊、水边梳子、三生三笑、黄琰等专家、评论家、编辑、读者和网络作家20余人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朱钢主持研讨会。

何弘(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首先,对流浪的军刀表示祝贺,对番茄小说推出优秀现实题材作品表示祝贺,对长期支持作协工作的各位专家、同事表示感谢。这次研讨会有特别的意义,我们4月28号在上海发布了2023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这是对刚刚上榜的作品召开的研讨会。这两年,我们通过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重点作品扶持等一系列举措,推动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再上新台阶,现实题材作品的数量、质量都有较大提升,网络作家精品意识增强,在向现实大地投注目光的同时,发挥想象力优势,积极探索书写现实新路径。流浪的军刀的《逆火救援》,是近年来现实题材创作的重要成果。从题材看,这并不是一个特别新的题材。这几年,救援题材作品不断涌现,形成了一个重要类型。但同时我们看到,这一类型逐渐出现了模式化的问题,很多作品通过换事件、换地图来重复救援事件,创新性不强。如何在吸引读者的同时,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水平,这是摆在现实题材创作面前的重要话题。在这一点上,这部小说处理得很好。小说聚焦户外救援,注重在艰险的救援环境中塑造人物形象,在变化的人生经历中书写人物的成长。同时,通过救援队伍的独特经历、扎实专业的行业描写,小说带我们不断体验极端的环境,陌生感、沉浸感、真实感很强。在保持故事吸引力、代入感、沉浸感的同时,在技术上更成熟地塑造人物,在思想上探寻更高立意,这是这部作品的进步之处。希望我们以这部作品为样本,深入分析,推动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取得更大突破。

谢思鹏(番茄小说总编辑):《逆火救援》是番茄平台上一部非常有代表意义的现实主义佳作。作品取材巧妙,以户外救援这一职业为切入点,以退伍军人陈智等人的成长经历为主线,一方面细腻地刻画出人物职业转变的心路历程,从退伍创业、同伴遇险到重新出发,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另一方面,作品兼具了深刻的思想立意与成熟的叙事技巧,随着一系列事件的展开,我们既能在作品里看到陈智等救援人强烈的家国情怀,亦能在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中国人民独有的善良、勇敢和睿智,体现出“生命顽强,生命亦需守护”的人文主题。同时这部作品也将专业化户外求生、救援细节嵌入其中,让读者在愉悦阅读的同时,也能对户外救援这个行业有更清晰的了解,寓教于乐。本作品上线即收获读者的喜爱和关注,获得了包括2022年进入中国作协第三季度网络文学新作推荐、2023年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网络小说榜在内的一系列奖项。作者流浪的军刀是一位非常优秀和资深的网络作家,我们最经常的就是把他和《终身制职业》《愤怒的子弹》这些作品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老大神如何突围?军刀为什么会创作这样一部现实风格的作品?消防+救援题材看似很有噱头,但要写好却非常不容易,期待作者能给我们多介绍一些这部作品台前幕后的细节和精彩故事。从目前的文本和成绩来看,军刀这一次给广大读者带来了一部非常不错的作品,也希望能够通过今天的研讨会,让我们从不同视角来看《逆火救援》,聆听各位老师的精彩点评,一起碰撞出更多灵感和火花。借这次机会,诚挚感谢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的各位领导对于番茄小说原创作品的关注与支持,期待未来番茄小说能够有更多优秀作品得到领导、专家、学者、作者、读者朋友的指导与建议,让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持续散发光发热,影响更多有梦想、有才华的创作者。

马季(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研究员,安徽大学讲席教授):流浪的军刀近作《逆火救援》继续在民间救援题材发力,讲述了以一群退伍军人为主力的瀚海救援队经历洪水、沉船、山火、荒岛、溶洞、极地等一系列险情,克服敌对势力,在官方力量的支持下走向专业化,不断发展壮大的拼搏故事。与同题材相比,军刀的《逆火救援》聚焦民间公益救援这一新颖题材,落笔于专业的人和事,是一部兼具阅读“障碍感”和“沉浸感”的小说。“障碍感”来源于文本中大量的装备术语和救援行话,一方面体现着行业文固有的专业性,同时冲击着读者既有的阅读经验,阻碍着“语图”转换,给受众带来强烈的陌生化体验,一些行业小白甚至需要借助搜索引擎恶补具体知识才能对某个具体救援场景获取清晰认知。这不是作者的故意“炫技”,而是行业文所应有的专业含量、职业担当。当然,对救援知识书写不等于将小说降格为救灾应急手册或设备说明书,在“障碍感”之外,小说凭借一幕幕出色的场面描写营造现场亲历感,术语行话也经由艺术创造转化为叙述的真实和细节的描摹,由此带给读者一种阅读的“沉浸感”。首先,军刀从自己及战友从业的真实经历出发,将个体的生命历程和实践经验熔铸于故事之中,赋予情节极高的可信度和人设的“硬汉”风格。其次,小说对极端地理、天气条件下的紧张危急情形和受困人的绝望心境予以了深度还原,这种视觉和心理的双重叠合所营造的逼真现场感和代入感,令读者浸淫其中。最后也最重要的,小说的“沉浸感”之源还是故事中的救人英雄们在艰难险阻面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救援进行到底的雄心与实力。这种根植于中国人骨子里的坚韧、道义与温情,从现实空间渗透到精神世界,直逼灵魂,证明文学的永恒在场。

房伟(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这部小说有几个特点,一是紧跟时代,从类型的角度反映时代发展的新变化。既拓展了表现空间和故事容量,也显现出了更多的个人性与民间性,反映了当下社会,特别是年轻人热爱的探险生活,因此也隐含了生态的主题。这部作品的救援领域在地理空间上非常广阔,包括了峡谷、深海、大河、荒漠等等。这与当下日新月异的社会,特别是都市与自然的对立相映,很多人向往户外生活的现实,产生了很多情感和认知的共鸣,从这一点而言,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与时俱进的。二是这部小说的专业性知识性和故事性结合得很好。小说很好地将专业救援知识(包括康复训练、健身等)与一次次紧张刺激的救援结合,整个故事的节奏非常好,有急有缓,很热血,又很从容,从一开始的陈智退伍,再到与表弟深山遇险,引出韦闻等人,再到后来逐步引出雪豹和瀚海两个救援队,不同的救援理念的冲突,也真实再现了当代民间救援工作的尴尬艰辛处境。最后将守护生命的主题升华到了守护家园,并将民间救援归于国家救援的一份子的光明主题,非常自然。三是作者的语言较好,描写场景和人物,非常逼真,避免了一般这类网络作品比较粗糙的毛病。很多网络小说家转到现实主义写作,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堆积专业术语,以此凸显知识性,却显得枯燥笨拙;二是讲故事,就是概述式的,全是叙述,没有描写,即便有,也不吸引人。全靠诸多“梗”来带故事,以故事的信息量取胜。《逆火救援》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作者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和对现实主义题材的把握掌控力。综上所述,《逆火救援》是当下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的网络现实主义作品。网络现实主义的真正出路,在于将现实主义的真实性认知功能与教育功能,与网络媒介所形成的大信息量阅读、快节奏性阅读与虚拟网生体验的结合。这部作品也有很多暗含的游戏性虚拟体验,只不过,这些模式被作者比较强的现实主义写作能力所带动,在大容量的故事之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深度思考。

徐刚(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小说为救援设置了不同场景,洪水、沉船、山火、溶洞、极地等等,犹如游戏中不同关卡一般令人目不暇接。但小说有意思的是,上山下海穷尽了一切花样之后我们发现,户外救援的尽头竟然是探案缉凶抓坏人。小说最后,主人公陈智逐渐隐去,罗美媛、孟云等女性人物走上前台,叙事的悬疑感也顺势展开。小说最后一关其实是极地探险加悬疑缉凶,这为作品增添了别样的魅力。《逆火救援》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特点在于小说的节奏感。小说没有一味单线叙事,对救援故事一镜到底,而是很好地掌控着节奏。作者往往会利用类似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在故事的精彩之中及时切入一些其他场景,比如在“迟总大救援”中插入刘韬韬诉讼案,在首富遇险的故事里交代公司内部的勾心斗角。在救险的“武戏”中加入这些“文戏”的好处在于,能够及时吊住读者的胃口,以一种一静一动,一文一武的样态,构成一种一张一弛的节奏感。最后还想谈一谈小说的可信度的问题。小说作为民间救援题材,有点类似于私家侦探的故事,因此小说的可信度恐怕是个问题。谈到可信度,姑且不论小说中的救援队员超凡的个人能力,他们总能解决问题全身而退,单就小说中富人作恶的问题就值得一说。这些年来文艺作品按照财富分配颜值,按照财富分配道德的倾向过于明显,这与我们传统的“为富不仁”的价值观念形成冲突。《逆火救援》终于把这种被颠倒的社会秩序又颠倒了回来。但是另一方面,需要追问的是,富商夫人孟云为什么会杀人?按照我的理解,富人是坏,但不一定会亲自雇凶杀人,他们能用钱解决的问题绝不会诉诸暴力。小说另外一个可信度的问题是如何解决钱的问题。小说的一个千古未解之谜在于,主人公的钱从哪里来?另一方面则是,钱到哪里去?作为民间救援组织,我觉得不用回避谈论利益。坏人为了钱可以不择手段,好人完全不谈钱也不现实。谈情怀,谈梦想固然是好,但也同样不用回避这是一门生意。谈情怀太高蹈,谈生意又太庸俗,既谈情怀又谈生意,这才是真实可信的人。

聂茂(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流浪的军刀是湖南人,当过兵,既有着军人的果敢、血性,又有着湖南人的冲劲与狠劲。他的作品往往强调时代性和使命意识。相较同类型小说,流浪的军刀最新推出的网络小说《逆火救援》有三个突出特点,分别为“人人都是主角”的人物布局、扎实的专业性描写和强烈的军旅气息以及“文学要有益于人生”的创作旨归。《逆火救援》中的“瀚海救援队”,去掉了陈旧的“突出主角”模式,作者力图呈现所有成员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展示其性格与能力,即让每个人都成为主角。这样的写法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文学尝试。作者以”渐进式“手法挖掘其内心世界,完整其人格,从而持续给予读者以阅读期待。小说没有采取“高大全”的手法来塑造人物,陈智、韦恩等人物既有许多共同的优点和信念,又各有各自的短板,他们的一生就是绝大多数普通人的一生。正如作者所说:“他们合起来却可以做成一件事、做好一件事。”现实题材网络行业文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对专业知识的着力展示。《逆火救援》在这一块可谓下足了功夫,仅仅围绕“潜水业务”,作者就谈及了潜水教练团体、运营基地、证件知识、救援技能、洞穴分布等知识,相当专业。主人公陈智救援途中被爆炸的烈风吹飞这一段,作者写道:“陈智话音刚落,突然觉得身子一沉,火场的爆炸声夹杂着一阵阵尖叫声,风声灌进耳朵里......满眼的火焰正以自由落体的速度飞离而去”,这样的场面描写非常真生动。作者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此类工具书的辅助读物,通过好看、生动的故事吸引读者了解更多有关生命安全的知识,这是该书的动力所在、使命所在。

张春梅(江南大学教授):流浪的军刀笔下的故事,就像他的名字,有四处游走,有血气,有硬气。《逆火救援》讲述的正是一个叫瀚海的户外救援队的故事。这里的每个人,都有曾经的过往或常态的工作,或为消防军人,如陈智;或为健身教练的韦闻;或一直坚持为户外救援队正名努力的吴海洋;或如江珊,一个为瀚海殚精竭虑的姑娘……整部小说就是围绕着瀚海不断走出城市,来到城市之外救援,但一直遭遇救援之外的各种难题、纠纷、误解、流言、官司,这时候,就会有一个问题浮出,当有人遭遇困境,施以援手的人将如何证明自己?这是一个悖论,却似乎成了当下人们生活中默认的难题。从这个角度看,《逆火救援》就是在面对这样的现实发声,在以一桩桩事件告诉我们,在流媒体时代,正义与善念一直都在,在纷纷扬扬的表演和谣言底下,是活生生的心灵在跳动。现实世界,就是这样复杂的人们之间的关系轮番上演的世界。显然,生存、利益、荣耀、事业,这些词汇闪耀在每一次行动和行动前后的生活世界。英雄之路为何如此之难这个问题,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小说的主线,为完成整条线索的设定,必然会把英雄的艰难、不畏艰难、以智慧和团体力量克服困难,最终使英雄名正言顺地行走在阳光大地上,这一系列关节点呈现给读者。因为有了这条主线,整部143万字的小说具有了虽不断在新场景之间故事更换,但问题与难题一直穿行其中,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和好看。除了现实生活给户外救援之路上的英雄质疑带来的困难,这部作品还展示了一个维度,那就是城市与城市之外,这不再是惯见的城/乡二元关系,“乡”几乎等同于户外。也即是说,城市是内,而城市之外构成了一个危险重重的领域。这样一对关系在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中很有意思,也启发我们要从新的角度来看城乡关系和当下的审美心态,其中包含了当代人对生存的认知。

王文静(河北省石家庄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小说在叙事上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在题材转向中体现出现实主义的广度和质感。“救援”作为现实题材对于读者可能并不陌生,在影视行业也是大众熟悉的类型作品,《逆火救援》把官方救援转向对民间救援的聚焦,通过龙浒峡大学生遇险、魏零岛海钓、天门洞探险等救援故事,反映出当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呈现出新时代充满活力和真实感的日常。无论是户外探险直播还是网络舆情事件,无论是消防员不幸遇难还是翼装飞行的年轻人遇险,现实生活在《逆火救援》中投射下充满人文关怀的影子。二是在明晰的结构和绵密的叙事中,小说放弃了“英雄叙事”“金手指”等爽文套路,努力开掘类型网文的新爽点。小说结构明晰,叙事极具耐心,抽丝剥茧中营造了一波三折的戏剧冲突。瀚海救援俱乐部在资金、人员、资质各方面问题不断,困难不仅是救援必须面对的现实,也成为小说的叙事动力。陈智的职业选择、吴海洋的行业痛点、户外爱好者的无知无畏、瀚海的资质短板……一系列的“难”构成了小说的吸引力和代入感。与此同时,《逆火救援》比较全面地涉及了户外救援的地理环境,有峡谷的户外救援、海运中的海难、川藏雪山上的极限运动和雪崩、山火引发的山崩,溶洞中的探险和搜救等,让读者领略了“造化钟神秀”的自然之神秘,同时也感悟出敬畏自然的伦理。总之,作为一次救援行业的类型化叙事,《逆火救援》不仅是一次变换“爽点”布局、带有异域风光、传奇色彩的探险之旅,也是一次向更广的多要素、多层次、多冲突的社会性叙事的拓展,一次向更深的人性、理想、生命等意义的探究和掘进。

刘昕亭(中山大学副教授):我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的一种“知识型写作”的突破。我们跟随作者登山林、穿峡谷、爬雪山,潜深海,其中有吸引人的荒岛求生、极限运动,并有很多野外生存科普和急救过程。理论上我们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互联网极大改变了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我们每天都在处理海量的知识和信息,便捷的检索,使得各类知识唾手可得,但是“信息茧房”也会造成知识盲区,加剧我们知识结构的不均衡。类似救援知识,很少有获取这类知识的途径。《逆火救援》的群像式描写,非常好地揭示了整体民间公益组织的现状。这种知识的介绍,其实并不仅止步于提供知识,更在于提出问题。民间救援力量如何发展壮大,为什么民间救援应当作为消防力量的必要补充,它的优势在哪里,它的发展困境在哪里。一旦作为民间力量,面对野外救援的突发状况,这些民间志愿者如何保护自己,保护这个行业。得益于作者对这个领域的熟悉,向读者科普并且了解到,这种民间救援力量的生长,是正规军的必要补充,但又处在与私营资本的竞争中,它们自发生长,为爱发电,亟待规范,更需要支持和帮助。在这个意义上,救援的小众题材,其实突破了自己,就是它显示出在这个中国社会快速发展,各种利益矛盾冲突加剧的时期,我们如何去组织和保护这些自发的社会力量,这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命题。《逆火救援》的现实题材创作,展现出一种网络文学“知识型写作”的探索,不仅是获取各类野外急救的知识,同时是对行业现状乃至社会结构的知识性探讨。

贾国梁(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助理研究员,青年评论家):《逆火救援》以救援行业为背景,写出了人与残酷自然的搏斗,与莫测人心的周旋。流浪的军刀是一个老练的现实主义匠人。在小说中,他一是做足了“暗功夫”,以深度的专业调研、扎实的行业知识,让救援的情节与细节真实可信。二是展示了“硬功夫”,他以一流的节奏把控,成熟的戏剧铺陈,严谨的故事单元设计,让这一个上百万字的故事读之高潮迭起。这是一部深具现实主义功力、发扬了网络文学叙事优势的作品。同时,流畅的场景切换、专业的营救动作、张弛有度的戏剧性、动人的营救瞬间,构成了小说影视化的巨大潜能。《逆火救援》是一个“与地斗”“与人斗”的故事。一方面是“与地斗”,故事还原了自然地理险峻残酷的一面,救援人员需要与山野、洪水、风暴搏斗。洪水救援、山林救援、悬崖救援、孤岛救援、探洞救援——主人公从不同的自然危险当中“通关”。另一方面,小说又写出了“与人斗”的其乐无穷。既有不同商业集团的商战,也有救援团队之间的竞争,个人权力的争夺。尤其是最后一个探洞故事,是计中计,斗中斗,自然的危险与人心的叵测融为一体,相当精彩。小说的细节,非常能够体现现实主义的精神。救援的细节,可以具体到一个动作接着一个动作,一米接着一米,丝毫没有偷懒,没有注水。最重要的是,每一个动作,都合乎人体运动,合乎牛顿力学,都受到了地球重力的牵制。主人公是在以人的肌肉、人的主体性,与强大的牛顿力学规律、与客观的必然性搏斗。这就是现实主义的写作——现实主义,就是在牛顿力学的局限中塑造细节。一旦克服或者超越牛顿力学,小说就会失去控制,守住牛顿力学的局限,就是守住现实主义小说的边界。我想,这是《逆火救援》在叙事艺术方面带给我们的启迪。

孙葳(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讲师):好看的现实题材网文应该是什么样?小说《逆火救援》很好地完成了“打版做样”的工作。现实题材一定是靠“好的故事”,精彩的叙事。小说的叙事线索,明线是陈智的个人成长线,冲进火海高空索降救小孩的优秀消防员一朝落魄到伤病缠身、“三级伤残”待业人员,一腔热忱无处安放的陈智在户外运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在瀚海救援队团队中浴火重生,完成了心理和能力上的调适,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专业野外搜救人。陈智面临的问题和遭遇的难题同样是瀚海这个全员责任感爆棚、理想主义满满的救援队面临的问题和难题,更是民间救援从散兵游勇、缺乏行业规范和引导,逐渐走向规范化、专业化,聚集更多能量发挥更大价值的过程。一部小说能够完成“个人成长-团队成长-行业成长”三层结构,已经是很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但《逆火救援》做到的要更多。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环环相扣的升级任务线,《逆火救援》的网文特征也正于此:先给出一个情境和状态,为主人公陈智发布一个任务,陈智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继而获得能力的进阶、身份的转变,他人认同或社会评价提升。如瀚海面临财务危机和法律诉讼的危难时刻,王总出现并带着辩方大律师和原告首富夫妻出海,遭遇沉船,瀚海接到海上搜救任务,任务有惊无险成功完成,瀚海救援队摆脱双重危机,民间救援队作为消防补充的民间力量受到进一步认可。不待读者喘上一口气,下一个任务发布——冠军内定的“户外大赛”,直到小说的最后,当陈智和瀚海救援队已经足够成熟时候,接到了搜救与探案复合型高难度任务……这是一个典型的网文故事结构,也是读者谙熟于胸的网文内核,我们在《大奉打更人》里读到过,在《将夜》里也读到过。在同一套叙述逻辑下,现实故事当然不够爽,但源于现实的理念与热忱,也是吸引网文读者的关键所在。

王金芝(广东省作家协会青年评论家):最近几年来网络文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从幻想题材一家独大,到幻想、现实等题材多元化发展,到现实题材成为仅次于玄幻的第二大题材。如今,富民、强国、科技、工业、医疗、基建、非遗等已经成为网络文学常见的现实题材标签。《逆火救援》书写户外救援题材,是网络文学现实题材的进一步拓展。户外探险、户外救援等发生的场所,往往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参与救援的往往是非常专业的人员。这一领域不能被更多人轻易接触到,也不容易被人们所熟悉。近年来关于探险和救援的相关事件时常发生,得到网民的关注和热议,形成了一定的网络热度。《逆火救援》将现实关照落脚在社会生活的边缘处和时代发展的新兴行业,在题材上具有鲜明特点和社会意义。《逆火救援》对户外救援这一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反映、反思和批判,触及到了社会中的难点问题和痛点问题,使得这部小说具有批判光芒和更大的社会意义。

伊可馨(南开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逆火救援》的发心是对退伍军人再就业的关照,让我感觉耳目一新,是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效益的。纯粹的救援行动毕竟是专业性的,小说讲的还是人的故事,写的还是人心。本书深刻的一点在于,在关怀救援这个社会议题的背后,实际也映射出当代社会存在的阶层问题。小说的主线是一次次的救援任务,身份阶层的矛盾将这些任务穿针引线,整合贯穿。以吴海洋、陈智为代表的瀚海救援,是作为民的代表,以首富、孟云等代表的是利益。瀚海救援在处理各种事务时,行事准则更有人情味,他们会把人的性命与感受放在首位而不是固守一套死板的标准,这点与首富集团的龙炎救援队形成鲜明对照。小说中的富人,因对利益的追逐显露出人性中的很多弱点。精彩的部分在首富五人流落荒岛时展现。遇险的时候各个阶层的人在一起,面对同一种处境,看似取消了阶层与都市规则,实际上每个人都按照隐形的规则与身份规训行事,行事在丛林法则与都市法则之间挣扎,充满张力。海岛救援是承前启后的,为小说中最大的包袱埋下导火索。就引申到幕后恶毒皇后,孟云。涉及到人物塑造。小说塑造了许多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铁汉群像,把的“兵”的伟岸正直、无私奉献的精神核心与平凡英雄的形象塑造的十分鲜明和深入人心,共同见证了群像成长。相比之下,小说塑造的女性角色就更耐人寻味。印象深刻的是孟云和罗美媛两个角色。孟云像童话故事里的恶毒后妈,罗美媛是留有一情的蛇蝎女人,把富人冷漠的嘴脸和假名媛的无道德的心计刻画的很深刻。

张馨伊(首都师范大学在读硕士):这是一部兼具传统文学的现实主义情怀和网络文学特点的佳作。小说不仅展现了硬核的野外生存和救援知识,还极大程度地还原了野外极端的地理状况和天气情况以及剖析了受困人员在极端情况下求生的心理状态,使得作品更具深度和真实感。小说没有遵循传统网络文学以主角为中心的模式,而是塑造了带有群像特质的主角团。且没有将主角团架上神坛,神化救援人员这一职业,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反而使每个角色更加立体和真实。正是这些看似理想主义的队员们凭借过硬的技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救援事业的热爱,才能不断在错误中实现自身的成长和推进救援事业的进步。小说也具有一定的“爽点”,首先是救援队每一次救援行动都获得了成功,和网文中打怪升级流有相似之处;小说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一开始让救援队好心办坏事,背上巨额赔款,甚至陷入舆论风波。最终主角团克服重重困难,得到官方力量的支持,不断发展壮大,而敌对势力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读者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获得了心灵的满足。在新媒介时代,网络延伸了人们的感官体验,险象环生的环境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增强了读者对文本的视觉和心理沉浸感,由此更能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救援人员的付出和商业资本的冷漠。网络媒介也进一步推进发扬文学的社会功能。随着户外运动兴起,许多人缺乏在专业知识的情况下进行户外探险,导致受伤甚至失踪。作者借助网络平台,将这些专业性极强的知识通过小说的形式和口语化的语言,让读者沉浸在惊险刺激的救援故事的同时,了解户外生存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彰显了小说的科普意义。

水边梳子(网络作家):同为退伍军人,知道那种离开部队后的茫然与无力感,我与书里刚开始所描述的陈智、吴海洋等人曾经遭遇到的一般感同身受。我只想从我曾经从军的角度,来讲一下这本书的专业性,以及书中描述过的一些野外生存的技能。总所周知,人一旦到了野外,在踏入丛林、荒野的一瞬间,就已经迈入了食物链的范畴,那么,如何在食物链中求生,尤其是在现代、是在我们经历过文明的洗礼之后,如何在蛮荒之地的食物链中求生,这个话题在近十几年内经历了多次的探讨与论证。同时,这个话题也承载了许多年轻的生命——许多年轻人因一时兴起,盲目参与户外运动而造成伤亡。所以,人即使脱离了理性,但不能脱离了智慧;从归蛮荒,但不能变成野蛮,这是一个人性的考验,和人格的考验。试想一下,在只有一个求生机会的时候,有多少人,会愿意把求生机会让给别人?而自己勇敢地面对牺牲?我想,从退伍军人这个角度来说的话,我们都具有自我奉献与自我牺牲的这些精神的。但是,民间救援队真的可以做到吗?事实上,他们真的做到了。能在一本小说中,寓教于乐地将各种求生技能放进故事里,我是非常认同的。因为这样至少可以让更多的人在面对大自然的威胁时可以活下来。回来后,能告诉那些有同好却无知无畏的同好们——生命是脆弱的,在面对天地之威时,人定胜天只是一种信仰。我们可以欣赏、赞美、敬盼,但同时,要永远对未知的一切、对天地山野保持敬畏之心。

三生三笑(网络作家):作品以单元故事的形式展开,当中包含了大量专业性极强的细节描写,在主线剧情中穿插的法律博弈和人性斗争更令人深思。人物之间相互关系让剧情充满张力。作品当中融入了作者对生命、自然乃至文学艺术的理解。作品一面世即具有鲜明的市场辨识度,经过对作品梳理发现,虽然《逆火救援》题材在作者创作履历中属于新颖尝试,同时也延续了作者鲜明风格。这种风格表面看来是紧凑情节和富有质感的画面描写,其更深一层体现在扎实而精微的叙事结构上。流浪的军刀擅长结构驱动的写作模式,在长达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进行了包括现代军事、年代抗战、谍战、民俗传奇等多种题材的写作,且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作者的创作底气,源自于他有能力建构起叙事作品如钢筋水泥大厦般坚实的作品骨架,再在层层递进的故事中,赋予人物血肉,细节点睛。在流浪的军刀的作品中,包括但不限于《逆火救援》,时时刻刻能够感受到的就是一股气,角色是鲜活的,世界是真实的,这股气一气呵成,既存在于作品正文之中,也存在于叙事单元之外,构成了作者的叙事之道。在日常跟军刀的交流中笔者感觉到他的创作动机是充满激情的,凡事“有趣”“好玩”就会触动写作的冲动。但在创作的过程中,写作态度又是极为严肃的,架构严谨,功底扎实,通过无所不在的情节与细节,刻画一个个立体而丰富的角色,并进而不懈地书写,在扎实的框架结构中,大胆往前探索新的题材,描摹出更多现实题材网文的可能性。“君子以见善则迁”,非常值得学习,这,就是作者看作者最大的收获吧。

黄琰(《逆火救援》责编):作为一名网络文学的编辑,《逆火救援》对于我而言是一部非常特别的作品,不同于大部分网络文学的天马行空,这部作品的题材立足于现实生活,通过稳健娴熟的笔力,环环相扣的叙事节奏,以及扎实的户外救援知识体系,创作了一部生动丰富、热血而真挚的故事。从情节本身而言,故事两条主线,一远一近,一急一缓,层次丰富而扎实,一面是难度逐渐升级的一次次的险情和救援行动,一面是瀚海救援队的成员间真挚感人的同伴情谊和成长历程。故事随着一系列救援的事件展开,细节详实,如临其境,有沉船抢险,山区搜救等,让人仿佛是跟随救援人员进行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化险为夷的行动。从人物刻画而言,除了主人公陈智,小说其他人物也真实立体,各具风采,如沉着的吴海洋,干练的江珊,精明的小江湖等,虽性格迥异,却为守护生命而走到一起,除了险情,他们还携手走过创业过程中的一个个困境和难关。他们既是陈智并肩作战的伙伴,也是千千万万救援人员的缩影,这种热血情节也是非常有感染力的。从选材而言,“民间救援”这一题材题材颇为独特,令人眼前一亮,从这个精彩故事里,读者得以了解这一行业的样貌,以及一场救援行动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储备,特别是在我们网络平台上以青年读者居多,这样的内容,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见识,帮助青年读者了解社会的不同面向,而且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陈智在面对困难和危机时不气馁,坚持信念的人生态度,救援行动所体现了尊重生命,加强安全意识的人文议题。让青年读者可以从阅读中不断收获和成长。


111.jpg

流浪的军刀(《逆火救援》作者):之所以给这本书取名《逆火救援》,是受到了几年前上海发生的一次火灾中,两名年轻的消防员在救火过程中意外坠楼牺牲事件的触动。小说开篇写的那个高楼救火事件,就缘自于此。 现实中的英雄牺牲了,但小说中的“他们”幸运地活了下来,并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继续为社会发光发热。所谓“逆火”,指的就是一种迎难而上的精神,“火”代表着危险,几乎所有的动物都知道趋利避害,只有人类会主动选择逆着危险往“上”走,用生命来完成对生命的救援。所以写作这部小说,也是想还原救援事业面临的真实困难与挑战,而不是“神化”某个职业或某类人群。 可以说,书中这些大大小小的角色,都是我曾在生活中见过的人物。生活并不像是小说,会有个让人喜悦心安的美好结局。书中的勇者,在现实中并未得到本应拥有的欢呼与赞誉,书中的恶人,也凭借着狡黠与无赖,逃脱道德的惩罚。于是就让人气闷,于是就叫人心塞,于是就让人有了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挫败感与无力无助。带着这样的情绪,我开始写下这本小说的第一个字。带着这样的情绪,我写完了这本小说的最后一个字。心绪翻涌、匆匆写就之际,书中也就难免有了许多的疏漏。无论书中与现实,美好都该在人间浮现。但美好的事物,从来都需要靠着努力拼搏,方才能得到与展现出来。此后将愈发沉静心情,雕琢笔墨,仔细推敲,不一定能有飞跃式的进步,但至少我会努力前行。

朱钢(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流浪的军刀《逆火救援》是作者从军事铁血到到民间救援的转型之作,也是一部在“反套路”上取得令人欣喜突破的作品。小说以民间公益救援这一题材为核心主体建构较为开阔的叙事场域,注重人物形象塑造、故事的多意味讲述、以及对社会多层面进行观察。陈智、吴海洋等民间志愿者,在一次次救援中保持了军人所特有的勇敢,体现了尊重生命的高贵品质。这些人物,个性鲜明,具有平凡人的“英雄精神和行为”,是非典型的血肉丰富的英雄形象。大量的户外生存和救援的知识成为叙述的底质,让读者了解和学习了很多的实用技能,提高了故事的有益性。面对惊险、紧张的事态,作者反其道而行,加入众多的场外细节和相关事件,快与慢、疏与密等强烈反差形成的叙事策略,延展了故事的内容。以增强叙述密度,调节叙述节奏和相关知识的参与,形成新的智性叙述力,提升了作品的沉浸感。小说没有停留于救援与被救援单一性的故事讲述,而是以特殊情境为切面呈现人性的复杂,书写异常状态之中所闪现的生命伦理底色。作品借助救援这一主线,既以生命伦理塑造人物,又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是“紧急性的救援”,更是启发读者回到生活的常态,在遭遇麻烦和困难时,如何对待可贵的生命,如何以健康的心态和过人的才能从险境和困境脱身。故事、场景与人物的三者之间相互浸润,救援的内在得到了扩容,形成了多向度的指涉,成为户外生存和日常人生可以借鉴的精神教材。在文学和生活双重层面的抵达,体现了作者对自身的挑战和超越,也验证了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的叙述方式拥有更多的可能性。流浪的军刀《逆火救援》敏感捕捉当下事件的热点和其中的要义,以文学观照现实生活,引发人们之于日常处境的广泛性思索。这对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如何更贴近生活,更具代入感,让文学与生活进行良性的对话,提升网络文学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都有很好的启示。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