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阅读>散文

李伟明:也说“认真”

来源:长沙晚报   时间 : 2024-06-27

 

分享到:

生活中常见随便承诺的人。比如说,熟人见面,有人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哪天咱们聚聚”,其实他只是信口说说,并没有安排聚的意思。这种事,他随便说,你随便听就对了;如果你要认真,就可能尴尬了。

偏偏我是个比较认真的人,尴尬的事常常难免。

对于别人说过的话,特别是需要我干什么具体事情的,我常常记在心上。比如,常有外地的朋友说:“这个周末不外出吧?我过来找你聊聊。”那么,只要当时说好了,我便哪里也不去,专心等待这个人。但有时候等了半天,人也没到。打电话一问,才知道人家另有安排,根本不来的。他依然过得逍遥自在,却可能害得你的其他计划因此耽搁了。又比如,有一年,某人告诉我:“你那位张同学家的脐橙口感不错,叫他给我留下几树,到时我们公司过去采购。” 我郑重其事转告种脐橙的张同学,并盯着他不让卖给别人。遗憾的是,后来此人不但没有去要人家的果子,还不承认有这回事。好在脐橙保质期长,好果品不愁买家。

我的一部小说改编成电影时,有几位朋友再三叮嘱,开拍时一定要告诉他们,最好让导演安排几个群演的角色,让他们一起体验。我当然认真对待此事。事先和导演沟通了,留了几个适合他们的角色出来。可是,电影开机后,兴冲冲通知这几位朋友时,他们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没空”。原来,人家当初纯粹是说着玩的,就你还真把它当回事了。这一回,遭遇尴尬事小,还差点影响导演的拍摄计划。

很多年前在农村时,曾经有一同学,家里种了很多荸荠。那时农村种经济作物的少,大家少有机会饱口福,该同学在荸荠刚种下时,豪爽地对小伙伴们说:“等到挖荸荠的时候,请你们去我家好好吃一顿!”小伙伴们都很激动,眼巴巴盼着田里的荸荠快成熟。然而,一年复一年,也没听他再提这事。后来,事隔多年,有关当事人说到这个同学,还会忆起这件微不足道的往事,尽管该同学的事业据说做得比较成功。

你看,不管是要求别人做什么,还是邀请别人干什么,如果说话太随性,结果都可能让人不太愉快。别以为这些只是说着玩的,问题是别人没把你说的话理解成开玩笑,还认真准备响应了。只要有人当真了,这种事情对人家总有点小小的影响吧。

如果大家说话都是认真的,那当然皆大欢喜,天下太平,人间无事。怕就怕“认真”遇上“不认真”,“认真者”可能当场吃亏,“不认真者”久而久之也可能吃亏。

“认真者”吃亏很好理解。你把别人的戏言当真了,最后期望变成失望,便觉得自己被人忽悠了,心情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更有甚者,你按别人所说的去做了相应的安排,结果实现不了,甚至还错过了其他机会,导致实实在在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遇上这种“猪队友”,当然是吃了人家的亏。

“不认真者”为何也会吃亏?一个人长期不把自己说的话当回事,终将被人从心里看扁,不把你说的任何话当回事。也就是说,这个人已经轻轻松松地为自己树立起了典型的言而无信者形象。这种形象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再弱智的人也能想明白这个道理吧。

对待“不认真”,太认真当然不行,那是牛头不对马嘴,鸡同鸭讲,自讨没趣。最好的办法,恐怕还是以“不认真”对待“不认真”。他说他的,你听你的,最后各干各的,结果反而相安无事。问题是,如果大家都因此养成了“不认真”的习惯,谁的话都信不得也不必信了,人们的生活也许就乱了套,长此以往,大家都成为受害者。

由此看来,要让生活有秩序,该认真时还是得认真。说话负责任是应有的品德。对别人负责,别人才可能对你负责。尤其是所说之事与他人有直接关系,涉及他人利益时,更不能张嘴瞎说,随便忽悠。这个时候,就应该言必行,行必果。做不到的事就别乱说,不想做的事更别去提起,以免误导他人,坑害他人。

当然,对待那些实在认真不起来的人,倒也不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他尝尝“狼来了”的教训。对这种人来说,或许只有因为某次“不认真”(不管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而使自己受到伤害时,才可能有所触动,有所反思,考虑改变自己,尊重他人。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