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讯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新闻资讯>湖湘文讯

中医药与文学对话主题交流会暨《中医之道》研讨在京召开

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23-05-29

 

分享到:

本网讯 作家如何用细腻的文笔讲述朴素的中医药故事?中医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播才更有影响力?2023年5月28日,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作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中医故事”中医药与文学对话主题交流暨《中医之道》作品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与会的文学界领导专家、中医药文化专家等开展了跨界交流,对于中医药文化传播与中医题材文学创作展开了热烈讨论。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学习委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国家广电部原党组成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张振华、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主任李晓东、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梁鸿鹰、中国中医药报社总编辑王淑军、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副总编辑王君平、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医药学院院长何清湖、中国中医药报社副社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分会主任委员罗会斌、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段晓华、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原院长白玛央珍、中国中医药报通联部主任王敬、报告文学作家张子影、海燕书院创办人、《中医之道》作者康海燕等参与研讨。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何建明来信致贺。湖南省作家协会特致贺词。

与会领导专家充分肯定了《中医之道》的艰苦创作,这是一部非常及时和重要的文学作品,称赞作家主动切入中医药题材。作品从文学角度以开阔视野讲述了中医药,坚定文化自信。这是中医药界与文学界的首次高端对话交流,希望文学界更多作家关注中医药文化传播。

与会专家肯定了作者的文学责任与文学精神,作品传递了中医之情,书写了中医之史,关注了中医之人,探索了中医之路,跳出中医圈子看中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文学领域对中医药题材的先锋尝试,有现实价值与不同寻常的创作意义。

《中医之道》作者、作家康海燕女士讲述了年少时期父亲重病垂危后在乡村中医的治疗下转危为安如今家庭幸福和美的故事,2020年在网络有几十万读者跟帖讲述他们的中医经历,激发她寻找中医之道。她在疫情三年行走十六个省市采访几百位中医药行业人士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医之道》。她希望用朴素的语言、真切的人生体会、客观的记录报告、公正的社会评价讲述了她所看到的中医。作品讲述了父亲的求医往事、记录了疫情期间的中医药作为、追溯中医药历史渊源、寻访了中医药地域流派,介绍了民族医药之花,讲述了老字号的故事,访问了国医大师与名老中医,尝试解答了中医是什么之问。并对中医药事业当前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采访,如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科研开发转化、岐黄工业发展、基层中医药现状、营销道术探究等。作品还对中医药传承发展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如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国际化、知识产权、师承教育等。

在采访创作中,她听到不少民众的声音:解除病痛,宜中则中,宜西则西,何必纠结是中是西,为民健康,中西协作相得益彰,不必问她姓中姓西!中医并不万能,要客观评价,但中医自有价值,的确伟大!

全国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评论说,海燕的《中医之道》是很好的创作题材,作者不管是构思还是采访、写作,选择了准确、真诚的角度以比较高的完成度完成了这部作品。作者切入的角度比较好,没有陷入一些纠葛之中。中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尤其是在疫情之下已经成为社会化话题。报告文学作家能够主动切入这样一个主题是非常重要的。作品对一些人物的描述处理地比较好,比如唐由之的眼科手术,就写的比较智慧。图书还写了不少中医大家,感觉非常亲切,信息量很大。作者驾驭中医题材值得称赞。未来或许可以深入挖掘续写,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研讨中提出,中医药文化传播,以报告文学方式的确少见,对图书出版表示祝贺。作家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国医大师到乡村医生,系统深入采访中医药,从策划到出版三年时间,表示敬佩。这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力作。作品从文学角度,以开阔的视野讲述了中医药,增强了文化自信。中医内容的文学创作是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方向。我们希望更多的作家来关心中医药,以文学的高度与温暖解读中医药。如何激发年轻人对中医药的兴趣,这值得我们思考与关注。

国家广电部原党组成员、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张振华研讨说,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康海燕的《中医之道》就是一本“为时”之作。疫情三年,求医问药几乎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作者不顾个人安危,四处东奔西跑,这部作品是跑出来的,为中国报告文学百花园增添了色彩。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创研部主任、研究员何向阳研讨说,海燕创作的《中医之道》很有价值,这本书提供了跨行业的桥梁,中医药界与文学界的对话交流,难得一见。我们每个人对健康都有渴望,都或多或少受益于中医。中医题材的文学创作切中了人们的健康需求。海燕的创作跨度也是比较大的。她不是中医药专业人士,却对中医药人物、流派、行业等做了深入采访。我们看到的是这部作品三十多万字,但是她的吞吐量是比较大的。要在大海里捞珍珠一样,抓取最重要的东西。一个女作家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女性作家写中医药是最好的人选,有对生命不一样的切入点和体验与感受。

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在研讨中肯定了作家康海燕的文学责任、文学精神,说她的文学能量发光照人,值得作家学习,我们表达敬意。这部作品以文学的形式,为中医塑了群像。他说,生活中没有中医就没有浓烈的烟火,没有千年记忆的流转。当然,细读作品感觉也有不足:作品太庞杂了;作品是“作者”在寻道问道,不如用“中医”寻道问道,表达他们的困惑,痛苦与努力。让中医人自己去发问,可能更深刻。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医药学院院长何清湖说:海燕作为一名作家,热心公益开办乡村书院,长期活跃在家庭教育领域,对中医药文化也做了思考与研究。可以说是用心用情用力用钱。这部作品传递了作家的中医之情,书写了中医之史,关注了中医之人,探索了中医之路。跳出了中医的圈子来看中医,展现了文化自信的多维度。这部作品对于中医管理、中医传承都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一本报告文学,是对中医文化的思考和探索。

中国中医药报社总编辑王淑军说,中医药深厚的文化基础成为大众理解的门槛,从事此类文学创作更需要阅读的积累与知识的储备,可以理解创作者的思想艰辛。作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舆论阵地,会关注中医药题材的文学创作,希望更多作家投入中医药文化传播。

人民日报健康时报副总编辑王君平评论说:这部作品讲中医,特别大气,大格局大视野,可以说是文化自信之道。作者对自己的定位,说既不是中医人,也不是中医迷,更不是中医托,这种身份理智而清醒,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创作非常难得,展现文化自信和自觉。作品关注人,有些标题都很好。这种创作值得我们敬佩。书里很多内容是个庞杂的系统,这部作品也是难得的著作。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在中医药工作上有一些经典栏目,如岐黄速览、《中医策 论道》等很受读者欢迎,我们在不断增强影响力、传播力、亲和力。

与会领导专家一致认为:中医药文化传播要跳出行业,广泛开展跨界合作,要用明白易懂的语言开展大众传播。中医药是简便验廉的天使,在文化传承上要避免生涩难懂。文学与中医药对话交流,将会激活一池春水,期待更多作家关注中医药。《中医之道》的创作,唤醒了人们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推动了文学与中医药的联姻,期待中医药文化传播呈现崭新局面。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专委会承办此次活动。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国药同济堂(贵州)有限公司等单位给予了支持。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