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快递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新书快递

刘忠华《一个人的山水诗经》

来源:刘忠华   时间 : 2020-11-03

 

分享到:

 

  作者简介:

  刘忠华

  ■ 湖南科技学院副教授

  ■ 湖南省诗歌学会理事

  ■ 永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 永州市诗歌学会副会长

  ■ 第28届鲁藜诗歌奖获得者

 

  内容简介:

  《一个人的山水诗经》共收录了诗人近几年行吟潇湘的诗歌118首,大多围绕潇湘大地历史与地域主题进行抒写,带有浓郁的“地方志”特色。诗集分为《潇湘颂》《永州书》《人间志》三辑,其中《潇湘颂》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专门献给永州11个县区的11首精品力作,倾注了诗人的赤子之情,是诗人对潇湘大地和潇湘文化的深情触摸与热情讴歌,尤其是诗歌中大量融入历史文化元素,使诗歌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有对现实与未来的瞻望,充分展示了潇湘文化精神,大气磅礴,极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永州书》聚焦抒写永州自然山水与人文胜景,同样倾注了作者对这片热土的浓浓深情。《人间志》是作者行走“人间”的记录,多以身边细微事物为写作对象,以向“内”的视角指向亲人与心灵,其中不乏感人的细节,辑中大部分作品在《星星诗刊》《诗探索》《湘江文艺》《湖南文学》《鸭绿江》《诗潮》等文学期刊发表过。

 

  名家点评:

  空灵之美和沉郁之美,交织着刘忠华的诗歌,其创作镜头对准的是人生道路上鱼鳞般的忧伤和必须承载的生命沉重。他的诗,衍生着超然物外的清新,也衍生着负重向前的精神力量。他的诗,是对生活的深情的回忆和向往,是痛苦之后的美丽觉醒与呼唤。——著名诗人、词作家 汤松波

  在潇水流域的文学香客中,刘忠华先生是一位有悟性的歌者,更是一位有个性的文人。他如似一位行走天涯的游子,走了一山又一山,踏遍千山万水之后,仍旧舍弃不了自己的故土家乡一样,最后毅然决然的回归。于刘忠华先生而言,文学也许就是他苦苦追寻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憩所。——著名作家、评论家,湖南科技学院教授 杨金砖

  30多年来,刘忠华始终怀着对诗歌的热爱行走在潇湘大地,他的人生之路因此铺满诗意。在都市化、物质化、世俗化影响无处不在的今天,在个体越来越缺乏棱角,缺乏超越,缺乏幻想的时代,刘忠华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以及他所呈现的强烈艺术个性均难能可贵。——评论家、湖南科技学院教授 周甲辰

  刘忠华的诗歌,深藏着画意,或者是把诗情画意的美藏起来,把更多的东西留给了读者,让你去品咂,去感悟,去想象,去思考。这种诗意的广阔,让他的诗歌多了一些宗教和哲学的高妙和深邃。——作家、评论家 陈茂智

  刘忠华的诗是在回归本源的基础上,在美学的原则下,把抒情诗进行了创造性的独特性写作。在刘忠华的诗歌里,诗人对于诗歌的态度,充分说明了诗歌不是一种哲学,是某种时刻印在诗人内心的呐喊。自觉或不自觉的背景底下,刘忠华的诗歌显出超越时代的美学特质。——著名诗人、诗评家 草鹤

 

  回到生活现场

  ——《一个人的山水诗经》自序(节选)

  刘忠华

  我一直以为,我的诗歌,是我向自己的出生地和居住地致敬的一种方式。

  2016年11月,也就是我写下《在勾蓝,是可靠的》那一组诗之后,我迷上了行走:有时候是随团队采风,有时候是邀上一两个好友,而更多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开着车,在潇湘大地到处游荡——有时候目的地非常明确:比如去蓝山、江华、新田、东安、阳明山、九嶷山、月岩、天堂镇、高溪、黄阳司、大皮口村等;有时候是打开车载导航,一边走,一边看导航上的地名,若觉得地名有意思,比如“冷山村”“画眉山村”“涯次渡村”“天字地村”,就直接把车开进村去,停下来,慢慢看,细细听,尤其是现场里那些细节:山水草木,飞禽走兽,屋舍飞檐,乡邻村民,声音、颜色、气味、话语,甚至叶子、云朵和村庄的朝向,豆角的长势,药草的名称,包括家族祠堂里那些传承好家风的画像、对联、传说之类……,用手机拍照,用笔记在本子上——灵感一来,干脆就直接写下来,在都庞岭深处的空树岩村,《空树岩村》这首诗就是一边等村里的盘大嫂打油茶,一边倚着车门一挥而就写下来的。

  永远记得那些美好又难忘的人事:2019年9月14日,中秋节的第二天,周六,我一个人开着车,毫无目的地采风至零陵区大庆坪乡排家洞村,那天中午,在村民唐阿姨家吃的那餐特别香的饭;2019年10月2日,独自一个人驾车到离江华县城140余公里远的瑶山深处凌江村采风,一个人不断摁小车喇叭让回声陪伴自己赶路,借宿在前村支书甘大爷家三日,同瑶族同胞一起修路,摘菜,寻找“地雷蜂”;一起大杯喝酒,大块吃肉,大声吹牛,留心听他们讲山里的传说,讲自己的故事……2019年,适逢共和国70华诞,我随永州日报社文化编辑部与永州市诗歌学会组织的采风团,多次深入各县区,去感受新变化、新气象,为永州各县区分别写下一首“献歌”,以讴歌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时代。在写作中,自己有意识地结合各县区的历史文化因子,将现实与历史、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有机地融为一体,以体现一种厚度、深度、高度和温度。这些都是向“外”指向星空与大地的诗。但愿没有辜负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上勤劳、朴实,创造了无数奇迹的人民。

  一个真正的诗人,不能总是向“外”高歌,也要向“内”自省,指向自己、亲人与心灵,写出生命之诗、疼痛之诗。于是,我写下了关注周遭世界微小事物的那些短诗。尤其是进入2020年,整个1月份,我写下了整整40首这类诗歌,感觉越来越有趣,也越来越顺手。朋友们读了,觉得还不错,说这些短诗越来越接近诗歌的本真。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窃以为,一个成熟的诗人,应该既可以经营庞大复杂的长诗,也可以写一些有意味的短歌。

  己末庚初,注定是一段难忘的日子,也注定会载入人类灾难史册。爆发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之大、持续时间之久,超出了预期。全国众多城市封城、关市,城市、乡镇、社区(村庄)与单位,都实行了严格的出入管理制度,人们响应政府号召,避居家中。在这场重大战“疫”中,全国的文艺界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团结人民,共同抗击疫情。没错,面对重大公共灾难,诗人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这期间我写下了《己亥除夕,零陵城的震颤比平时要大》《这些各安天命的物类一言不发》等诗。而这几首诗,更多的是反思——后来读到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的一句话:“灾难文学的唯一伦理,就是反思灾难。”甚合吾意。诗歌第一时间被成都的“诗草堂”“散文诗世界”和湖南的“芙蓉杂志”“湖南省诗歌学会”微信公众号相继推出,而且很快被收入梁平先生主编的《另一种驰援的集体行动——2020年中国抗疫阻击战诗选》,于3月份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这对于我是一种鼓励;对于抗疫,也算是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

  是的,每一个普通的生命个体都过于弱小。但我们一直在现场,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而且记录了下来。

  真正的诗人从来未曾缺席生活。以前是,现在是,今后也是。这正是我为什么持续在大地上行走的理由:为了保持与大地某种隐秘的恒久的关系,为了“在场”,为了深情地触摸这大地上的一切,为了保持内心对周遭世界的敏感、敬畏、悲悯与颤抖。

  向大地致敬,向生活致敬,向人民致敬!

  (《一个人的山水诗经》,刘忠华著,团结出版社,2020年8月)

 

  部分诗歌节选:

  陌生的河流

  北方的河流都是陌生的

  流过抚顺的浑河也一样

  居住在抚顺的叔祖父与叔祖母

  也是陌生的。这两位耄耋老人

  平生我只见过一两回。我甚至想象不出

  他们的模样。少小离家,曾经,他们

  一个是飞行员,不时俯瞰大地

  一个是女军医,不时仰望蓝天

 

  在平原走得太久了,到了抚顺

  浑河放慢了脚步。我也慢下来

  永州到抚顺,高铁与飞机,一路仓促

  见到亲人之前,我努力让自己平静,像

  初冬的浑河一样

 

  这条河流不会流到湖南。我陌生的

  叔祖父和叔祖母也一样,不会回到湖南

  这两只飞倦的鸟,翅膀太老了。现在

  他们在浑河边垂下羽毛,把飞翔

  收拢在小小的北方

 

  有多少落叶和身影被河水带走

  又有多少雪白的时光和往事涌上心头

  想象他们在河岸杨柳与银杏中穿行,相互

  搀扶着走过无数晨昏,同老家众多亲人一样

  在时间中老去,又在枝头发出新芽

  他们与我,辽宁与湖南,隔着众多

  更加陌生的河流与水,我的思绪

  有如水鸟,贴着水面,飞啊飞

 

  阳光照耀水面。这陌生的北方的河流

  在我见到亲人之前,替我擦拭着泪花

  2019.10.26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