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20-10-20
分享到:
本网讯(记者 陈欣) 10月19日下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小说家弋舟受邀在毛泽东文学院为湖南省第十九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第九期新疆作家班学员授课,授课主题为“与当代经典相遇”。
弋舟是是西北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和《延河》杂志社的副主编。他获奖无数,包括七届鲁迅文学奖,第三、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首届中华文学基金会茅盾文学新人奖等。在创作中,他有着拂去生活表象直抵核心的能力,并不回避人性的幽暗和荒凉,更以执著的耐心求证着责任和疗救。
授课现场
弋舟讲授“与当代经典相遇”
讲座以“与当代经典相遇”为题,弋舟从个人阅读创作经验出发,以先锋作家代表格非为个例,结合自己的文学观念,详细剖析了一部当代作品成为经典的生成路径和评判标准。他说,当代中国的作家们都在勤奋地写作,这是文坛期刊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学繁荣的佐证。相较之下,身为昔日先锋文学代表者之一的格非,作品数量并不算多,但均衡、稳定、有节制的文学品相,为其积累了良好的文学口碑。事实上,检验一个作家的生命力,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其对于后来者的说服程度。所谓文学的传承,便是因此而发生的。多年来,格非不惮冒着将小说艺术“工匠化”的风险,从学理上、教条上,以一种精密分析的、科学的态度寻找和勘探着小说艺术的规律。这是一个稳步前行,能写得更好、走得更远的一流小说家应具备的。三十年来,格非似乎特别留意自己的变与不变。在《变与不变》的自序里,格非坦陈:“编订、翻阅这些旧作,虽说敝帚自珍,但多少有点陌生感了,也时时惊异于自己写作在几十年间的变化。”从觉得“几乎没有什么需要改变的”,到“时时惊讶于自己写作在几十年间的变化”,这其中,既能令我们领受到岁月给予人的那份唏嘘之感,也能令我们捕捉到一个杰出小说家写作生命的奇妙轨迹。谈到写作,弋舟指出,写作是一场生命的修行,我们要在写作中调整自己的人格,好的小说家几乎是一提笔,就找准了小说艺术的正途,在小说艺术的观念上,就已经“三观正确”。
课后,弋舟鼓励学员要有追求经典和成为经典的愿望和勇气。他还与学员就小说的审美、语言和人物塑造等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授课老师简介:
弋舟,当代小说家,中国作协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入选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西北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延河》杂志社副主编。历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第三、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首届中华文学基金会茅盾文学新人奖,第二届鲁彦周文学奖,第六、七、八、九届敦煌文艺奖,第二、三、四、五届黄河文学奖一等奖,首届“漓江年选”文学奖,2012年《小说选刊》年度大奖,第十六、十七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第三届《作家》金短篇小说奖,2015年《当代》长篇小说年度五佳,第十一届《十月》文学奖,以及《青年文学》《西部》《飞天》等刊物奖。多次入选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收获文学榜等重要榜单。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