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湘军动态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湘军动态

韩生学:雪峰一梦

来源:韩生学   时间 : 2020-05-22

 

分享到:

  在未来雪峰村之前,有朋友告诉我,它“穷得让人心痛”。

  然而,当我在一个夏夜,走近它时,却被它的美深深陶醉。

  一尘不染的天穹,像是被流过村庄的那条清泉洗过,晶莹明净。天穹深处,稀疏的几颗星星,如苔花般静开,悠闲地生着辉。四面的山,幻化成一种颜色,几片轻雾飘过,时浓时淡,飘飘渺渺,仿佛刚出窑的青花,瓷胎上还流淌着没来得及化开的结晶。躲在草丛中的青蛙,“呱呱呱”地叫着,声音时远时近,时急时缓,时断时续,仿佛合奏的一曲交响,又似温存后的几声呢喃。不一会儿,远处传来“汪汪”两声犬吠,犹如一名醉汉突然插进一句醉话,让人感到意外与惊喜。夜色朦胧中,一条条水泥村道,弯进家家户户;一段段自来水管,送进每一户灶台;一个个文化长廊,歇息着休闲村民;一栋栋特色民宿,吸引着进村游人……

  眼前的雪峰村,夜幕下的这片土地,竟如此尽美。

  我不得不怀疑朋友的话。电话打过去,他说,那是三年前。为了证明他的“对”,随后而来的微信里,给我列举了一组数据:“远离县城75公里,4县交界之地,边远偏僻。2017年,人均收入2796元,村级集体经济为零。为讨生活,大多数青壮年人口不得不远走他乡。全村676口人,只有176人留在村里,而这之中,60岁以上的老人90人,18岁至44岁的青壮年仅10人。另有残疾人24人,五保户2人,低保户15人……”

  的确,它穷得让人心痛。

  那么,又是什么让它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实现了如此灿烂的华丽转身?我突然有一种冲动,决定走进农户,走进他们的生活日常,在烟火灶台间和锅碗瓢盆里,寻觅那渐变的脚步。

  带着夜色赐予的那份陶醉,我来到了雪峰界下建档立卡贫困户袁建平家。

  走进他家时,虽已晚上10点,但一家人依然为我留着一盏灯。灯光下,两栋木屋呈“L”字型排列。木壁青瓦,翘檐飞角。地面一尘不染,家什井然摆放。灯火如玉,蛙声一片。走进如此家中,愉悦之情油然而生。夫妻二人热情地接待了我,并为我煮开了一壶自采自制的雪峰老山茶。我们一边品茶,一边聊起了家常。

  袁建平告诉我,之所以贫困,是因为人口多且命运多舛。一家6口,父亲、弟弟相继得癌症,为他们治病花去十多万元,最后人财两空,亲人没了,债欠下了。家里穷到揭不开锅。为了还债,夫妻二人外出打工。不到一年,90多岁的外公和70多岁的母亲需要照顾,只得回家。债务,生活,双重压力,逼得他时常躲在漆黑的夜里抹泪。向命运抗争,他养起了浪牛(一种放在山上自然生长的牛),最多时养到12头,但由于山中悬崖多、毒蛇多,每年都有牛摔死或被毒蛇咬死,不得不放弃。正当他一筹莫展时,省文旅厅的扶贫工作队来了,为他送来了优质乌骨鸡苗、优质贡米秧苗,并资助他修缮房屋,在家里开起了民宿,还请他在村里当保洁员、护林员,开固定工资。就这样一步步将他从贫困的泥沼中拖了出来。

  夫妻俩告诉我,省文旅厅的扶贫工作队,为村里做了很多实事。比如,修建公路、引水入户、楠竹加工、高山茶园、山货集市、雪峰贡米,等等,在此基础上,发挥他们文旅厅“本行”优势,深挖盘活当地“红色”“古色”“绿色”文化资源,开发“红军路”“红军亭”“千年侗寨”“千亩茶园”“万亩竹海”等特色项目,还规划了“竹林七贤”高档民居,着力打造“云上雪峰”,开发乡村旅游。他家的民宿,就是为配合乡村旅游开办的。

  说到他家的民宿,老袁彼有几份自豪。他说,工作队为他资助了8000元,他自己又掏了一些,将尚有八成新的木房修葺一新,将整个院子打扫整理,将多出来的房间精心装扮,开起了村里第一家特色民宿。开张第一月,就迎来了多批客人。他说,过去总认为,开旅社只是城里人的事,只有高楼大厦才行,想不到今天自己这远离城市、土得掉渣的木板房,也能开成旅社,而且还受到城里人的广泛赞誉。在他家住过的湖南大学、湖南艺校等几所大学的教授和学生,对他家的房子和他老婆做出来的饭菜赞不绝口。去年夏天里,一个月内就收获了4000多元。而且他并没有喊价,都是随他们自愿给,当然,给多了他也不收。袁建平说,赚钱多少无所谓,来到村里的人都是贵客,让他们吃好、住好才是最要紧的。

  袁建平还告诉我,他们的家,原在海拔1200多米的雪峰界山顶上,只因需要照顾年迈的外公,才搬来这里。外公只有母亲一个女儿,如今母亲也只有他一个儿子,因此,照顾外公和母亲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外公是抗战老兵。1945年4 月抗战的最后一战——雪峰会战打响,外公和他的战友,转战在雪峰山的战壕里,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将犯我国土的日本鬼子挡在了雪峰界下,迎来了芷江的授降,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外公虚岁活了100岁,直到抗战胜利70周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表彰后,才离去。说着,他从屋里捧出一大堆外公的照片和勋章来,这些照片和勋章,有力地说明了外公向培泮在抗日战争中为民族解放事业所做出的贡献。看着这一张张照片、一枚枚勋章,我心底油然而生出对老人的无限崇敬,对他后代的无限崇敬,对这一家人的无限崇敬。

  我们总算聊到了一年的收入。老袁勾起手指头为我数说了起来,去年卖掉了最后4头浪牛,卖了3.2万元,乌骨鸡收入0.5万元,村保洁员工资0.96万元,高山贡米收入0.5万元,民宿收入0.6万元,周边做一些临工1万多元。就这么粗略一算,收入接近7万元,而儿子在贵阳开手机维修店的收入还不算。

  我高兴地说,你这已经是致富的标准了。

  老袁嘿嘿一笑。低调的妻子则一个劲的地插话,别听他的,哪有那么多。而老袁却说,又不是什么丑事,说给老师听听也无妨。

  一路聊下来,我们聊到了未来。我忍不住问,今年和今后有什么打算?夫妻俩对视一眼,笑笑,说,也没有什么大的打算,农村做工的人,离不开一个做字,目标再大,打算再多,不做,一切等于零。目前种了8亩水田,还打算从荒地里开出2亩来,种高山贡米。自己做好护林员,争取老婆在村里当个保洁员,再养一些乌骨鸡,办好民宿,吸引更多的客人来住。

  说到办民宿,我说,你这民宿还有潜力可挖,你外公是抗战老兵,是民族英雄,这可是你家甚至你们村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你完全可以据此深挖,打造出一家具有纪念、教育意义的“抗战老兵之家”的特色民居,并挖掘出外公的抗战故事,将外公的勋章、照片和生平等一一陈列,定可以吸引来更多的客人。我越想越激动,越说越兴奋。然而他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许久,才羞涩地说,这妥吗?

  多么纯朴的汉子,多么干净的灵魂!我被他的纯粹深深打动。

  由于环境清静,空气清新,一躺到床上,便进入梦乡。冥冥之中,我做了一夜的梦。梦里,雪峰村山山水水面貌一新,各种设施一应具全,村中公路车水马龙,村前屋后人流如织,昔日穷山沟,变成大闹市。扶贫工作队着力打造的“红军路”“红军亭”“千年侗寨”“千亩茶园”“万亩竹海”等各大项目,初具规模。规划中的“竹林七贤”高档民居,已全部建成,且迎来一批又一批远方的客人。老袁也办起了融乡村古民居与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抗战老兵之家”特色民宿,游人骆驿不绝,老袁穿梭其中,不厌其烦地讲述本地风俗民情和外公抗战故事。老袁爱人,在厨房里忙上忙下,乌骨鸡肉,浪牛肉,闪着光泽,香味扑鼻。一位住了多天的游人正在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随行的孩子不愿意走,抱住大人的腿,不住地求情: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我们不再多住几天……

  梦中醒来,几份惊奇,几份诧异。为何会做如此一梦?古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定是这个道理。可喜的是,梦中的一切竟是那么美好,既有现实的反照,更有未来的呈现。这才是梦的全部意义。我想,这样的梦,是我的,也是老袁的,更是整个雪峰村的。

  带着梦境的余韵,推窗远眺,昨夜里热闹非凡的蛙声早已换成宛转悠扬的鸟鸣,“咯咯咕咕”,“嘀嘀哩哩”,“唧唧啾啾”,此起彼伏,从这边弥漫开来,又向那边荡漾开去。远远的山坡上,一望无际的竹林,如海水般铺陈起伏,氤氲成雾。竹林之外的大地,晨光照耀,万物繁盛,青翠葱郁,蓬勃生长。纵横交错的公路,蛛网般伸展在村前村后和进山出山的大地上,将每一栋房屋、每一块田土,珍珠般串联在一起,煞是气魄。山脚下,道路旁,文化广场、文化凉亭、文化长廊、书香驿站,在初升的太阳底下,人来人往,生机勃勃。早起的农人,或牵牛荷犁,或挑担拎锹,或拒鹅赶鸭,正急匆匆地走向那一片闪着银光的田野。一家一户的瓦背上,炊烟袅袅,恰如一位位向山外张望的阿娜少女,伸出纤柔细指,挥向游客徐来的远方。老袁家厨房里,炖熟了的牛肉香味,随着早晨的风,一个劲地向四野飘散……

  面对这一切,我不禁哑然失笑:梦与现实竟离得如此之近。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