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湘军动态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湘军动态

张玲:抗疫“堡垒”是如何筑造的——浏阳战“疫”中普通人的镜头

来源:湖南日报   时间 : 2020-04-07

 

分享到:

  不经意间,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从新冠肺炎暴发至今,时间不急不缓走过了寒冬,又到春暖花开日。

  我在浏阳日报当记者已经11年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看到浏阳战“疫”第一线那些最普通的民众,如同工蚁般在防控、在抗战,在抵御病毒侵犯;我看到他们如同拼图,一块块不管不顾地上前弥补漏洞。我看到了抗疫“堡垒”是如何筑造的——

  1.妻子每天要测量64人次体温,丈夫就为她消毒64次

  2020年2月1日。多云。浏阳市荷花街道荷花园社区。

  “哧——”一束水珠喷射而出,在阳光下形成一团水雾。刘爱娥张开双手,闭着眼睛,任由丈夫拿着喷壶对着她全身喷洒消毒液,头发、护目镜、衣服、双手、裤子、套鞋,甚至鞋底,无一疏漏。

  刘爱娥,今年59岁,荷花街道荷花园社区一名普通的社区医生,从事医务工作已经44年了。新冠肺炎暴发后,她接到上级任务,重点监管本社区从武汉及周边地区返乡归浏人员,每天给他们测量体温、记录数据。

  才上午9点多,刘爱娥已经上门为10户重点监管对象测量体温。第11户对象家住社区廉租房小区。

  “35.7度,挺稳的。”刘爱娥从关注对象手中接过体温计,看着数字,非常欣慰。她手中有一张记录表,罗列着每个重点关注对象的信息,登记着每天两次的体温数据,只要对方的体温稍微异动,她立刻就会有所察觉。

  时间非常紧迫,这户对象刚监测完,她就要去下一户。荷花园社区当时有32名重点关注对象,住得极为分散,刘爱娥每天上午、下午要各为他们监测一次体温。如果时间衔接得好,她能在中午12点半之前回家吃个午饭,但多数情况下,她需要安抚关注对象、传达防护知识,还需要和社区及时交流讯息,诸多事务下来,她的中饭往往是下午一两点钟才开始吃。

  刘爱娥的丈夫张运祥已经60多岁了,自从妻子接受了这个艰巨任务,他就不断告诫自己,决不能让任何“疏忽”产生!为保护妻子,他在网上购买了40多副护目镜、10套防护服、50多副塑胶手套、上百件一次性雨衣。每天出门,他给她戴头套、护目镜,给她穿雨衣,戴塑胶手套,给她穿两双袜子,穿套鞋……经他检查,妻子的防护没有一丝漏洞他才放心。他陪同她去工作,每结束一个重点关注对象的测量,他就会立即上前为妻子消毒——刘爱娥每天要测量64人次体温,张运祥就为她消毒64次。

  “不能不担心,她年纪也大了,本身就是易感群体。”张运祥回头对我说。

  眼前的刘爱娥和张运祥,都是60岁上下的人了,原本就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可他们并没有退缩。他们交代父母和子女,近段时间不要往来也不要担心他们。为了不把风险转嫁出去,夫妻俩不和家人见面,不走亲戚不与人聚集,甚至不和邻居说句话。一天64次消毒,他家会用去两瓶消毒水、两件一次性雨衣、两双手套,夫妻俩每天的脚程更是遍布社区内13个村组。

  冬日的街道异常清冷,我看着刘爱娥和张运祥的白发在寒风中飘扬,渐渐远去。这对夫妻,这简单至极的一个家庭、两个平凡人,放在人群中甚至毫不起眼,谁又知道他们做了这么多事?可他们不在乎,年纪不算什么,能力不算什么,他们的肩膀,能扛多少,就是多少!

  2.从武汉回来隔离期间,她接到父亲辞世的电话……

  刘爱娥和张运祥并非单独在战斗,他们身后还有许许多多人,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仿佛一座城市的“堡垒”正在筑起。当防护工作遇到意外,如同有砖瓦掉落时,怎么办?

  保护,接纳。为帮助一个“从武汉回来的隔离人员”,街道社区人员和乡镇乡村人员拉起了一条战线。这个故事,从2月2日那天说起。

  清晨,雨一直在下,淮川街道西正社区。刘立芳是诸多被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一个普通人。她于1月16日应同学邀请去了一趟武汉,1月19日回浏阳后主动向社区汇报,自我隔离在家。可隔离期间,一个电话让她几近崩溃:居住在老家官渡镇的父亲因心脏病突发不幸辞世!对正在隔离的她而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她哀求家人晚些安排老人火化,让她有机会送父亲最后一程。算算日子,她从1月19日到2月2日,这14天隔离期满,只要她体温监测正常就可以解除居家隔离,能够赶回去见父亲最后一面。可在2月2日早上8点,她突然意识到时间来不及了——她正常解除隔离的时间是中午12时30分,但父亲的灵堂设在乡下且中午就会装殓,等她回到家时,她已无法赶得上见父亲最后一面!

  “请让我提前几小时回去吧!我等这一面已经10多天了!”刘立芳恳切求道。

  照理说,直到第14天早上她都很正常,不发烧、无咳嗽、无异状,应该可以解除医学观察;可离最后解除还剩4小时,如果有了变动她却又离开了,后果谁能预测?责任谁来承担?

  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社区医生均感为难。见希望渺茫,刘立芳满眼是泪。这时,西正社区主任周婷提议:是否可以采取“居车隔离”的方式,让刘立芳早些回家?刘立芳有私家车,只要她单独驾车回到家乡后立刻去乡镇医务室继续隔离到12点半,如果体温正常没有异状,就可以在当地解除隔离。那时她见父亲最后一面应该还来得及。

  “可以!”刘立芳的眼神重新有了神采,她连连点头保证会一直呆在车上,只要让她早些回家,离父亲再近一些,她也能安心一些。

  刘立芳的车在上午10时零3分到达乡镇老家,变故却发生了。

  由于接收“尚在隔离期内的人员”,乡镇需要重新建立她的隔离数据档案,刘立芳的社区医学隔离时间是从1月19日中午12时30分离开武汉算起,到乡镇后,她此前的票据遗失了,无法为自己证明。关键时刻,刘立芳一个朋友证实她确实是19号离开的,只是对方提供的有效证据是下午2时,乡镇备案登记时,最终还是以2点为准。

  于是,刘立芳的隔离解除时间从12时30分,变成了14时——这样算起来,她如果身体正常到下午两时解除隔离,她的父亲却已经装殓送到火葬场了,她依旧无法再见父亲最后一面!

  虽然“原则”不能变,但与新冠肺炎战斗是为了什么?不正是为了我们所向往的美好生活,为了和我们家人的团聚吗?不能放弃刘立芳的愿望!为此,社区和乡镇人员都在想办法帮她。殡仪馆无法更改老人火化的时间,好在乡镇打听出遗体火化前,家属可以见遗体最后一面。于是大家决定继续“居车隔离”,将刘立芳送到殡仪馆门口,等候和她父亲作最后的告别。

  2月2日14时,殡仪馆门口,刘立芳最后一次测量体温维持在36.6℃,终于通过了14天居家隔离的医学监测。在转移了三个“隔离”地方后,社区工作人员最终在殡仪馆门口宣布:刘立芳身体健康,解除隔离。

  此时,刘立芳父亲的遗体也已经随灵车来到殡仪馆,

  “谢谢,谢谢你们!”刘立芳噙着眼泪和大家告别后,小跑步跟上了灵车。她悲痛的内心又充满了感激。这一路,从隔离开始,她感觉到的并非是“排斥”,而是关怀和爱,她理解所有人对她的严格,更感恩所有人对她的体谅和帮助。

  我为刘立芳感到欣慰,为城区的社区工作人员、乡镇的村部工作人员携手圆了刘立芳的念想而欣慰,为一路“居车隔离”“转移隔离”的爱护而欣慰。我们的敌人是新冠肺炎,为此整个山城都在奋斗,我们严防死守、不留空当,我们把严冬一样残酷无情留给了疫情,把春天般的温暖给了每一个家人。

  3.一家六口的“战”疫

  “堡垒”还在垒砌。

  我看到了一个家庭,一家六口,上至父母双亲,下到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在新冠肺炎阻击战一打响时就冲在了一线。如果在地图上对这一家人进行标注,会看到他们的行动轨迹,每一天都在各自忙碌着。整整40多天,他们一家人未集体见过一面。

  2月20日,荷花街道南市社区,吴三荣正在全面统筹整个社区2万多人的防控工作,她是南市社区的党总支书记,除了大大小小的工作,她自己还监管着“四包一”居家隔离对象。加班已是常事,就算是晚上在家也是电话不断、安排不断,有段时间她甚至三餐主食都是方便面。

  2月21日,走进浏阳市第七医院精神科大楼,吴三荣的丈夫胡治安在看门诊。据统计春节期间,他一天就接诊了四五十人。精神病患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们很难控制自己,也无法回答医生问题,所以都是家人们一起陪同就诊,这也给胡治安的诊室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但是坚守,是他整个春节的状态。

  2月24日,吴三荣经隔离后的儿子胡君终于出现在办公室。他也是医务人员,此前接到的任务是照顾一批“武汉人士”,这批人中有从雷神山回来的建筑工人、有从武汉旅游回来的返浏人员,他每天要给他们测量体温、排解焦虑、解决求助,实际上他自己又何尝不紧张!“我每天都对自己说:洗手洗手!不要疏忽!不能大意!我儿子才5岁,我老婆还怀着二胎,家人们都等着我平安回家呢!”

  新冠肺炎阻击战打响时,胡君的妻子黄玲所在的老年二科全方面封闭运行,家人不能探视,闲人不得出入。科里有100多名老人,其中10多人是陪家人过完年回来的,这批“返院”老人不得不在另一处所隔离起来。黄玲已经怀有6个多月的身孕,她每天的任务就是给这百多名住院老人包括有潜在风险的“返院老人”喂药、喂饭、洗身、擦拭,仅仅是一个回型的科室场所,她每天的步行数量居然达到了2万多步!

  2月24日上午,第七医院精神科大厅,吴三荣的女儿谭蕊在工作,她负责挂号、收费、办理出入院手续。她面前是一个小小的窗口,挤满了人,因为戴着口罩又隔着窗口不好交流,前来办理业务的人总是下意识把口罩摘了,大声说话,凑近又凑近。谭蕊并没有害怕或者抵触,而是不断微笑着重复:“您好!我正在帮您办理,为了您的健康,请戴上口罩。”

  2月25日一早,走进高坪镇双江村,谭蕊的丈夫刘飞瑶正在做资料汇总,将手头工作做完后他穿上志愿服拿上喇叭,沿着村道去宣传新冠肺炎的防控知识。满脸是胡子,神情也有些疲倦,算起来刘飞瑶从初三开始加班坚持到如今,有20天无一天休息日。最开始的工作是进村摸排、巡逻宣传,然后是对接从武汉及周边地区回来的3个家庭8口人,每天两趟前去测量体温,再在村上“疫情防控点”给来往车辆测量司机体温,之后又是三班倒对疑似病例亲密接触对象进行24小时隔离监控。如今他除了正常工作,还接手志愿宣传工作,要求村民们继续勤洗手、不扎堆。

  “从加入疫情防控到如今,一个多月了,我们一家人还未真正见过一面。”吴三荣说,疲惫、忙碌、压力……这些都不能打倒他们,甚至对家人沉甸甸的思念和担忧,也不能让他们停下脚步。“不是不想见面,而是还不是见面的时候,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待到疫情结束,不止我们一家人,千家万户都能团聚!”

  从打响阻击战开始,浏阳换来的最美胜利是“疫情低风险区”。而这背后,那座透明的“堡垒”,每一块砖石每一片防护,都是浏阳所有人用必胜的信念、豁出去的勇气,融合着爱和温情而筑造。

  浏阳人用生命守护着自己的家乡,已经度过了疫情最艰苦的时候,没有死亡病例,没有新增确诊病例,这没有背后,饱含着每一位普通浏阳人的汗水,饱含着每一位普通浏阳人甘心情愿的牺牲。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