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湘军动态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湘军动态

何言宏:梁尔源引发的一种诗歌现象

来源:新湖南 何言宏   时间 : 2019-11-28

 

分享到:

  梁尔源在退出原有的领导职务后,以一种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近乎不可思议的热情,开始投身诗歌创作,研磨诗艺,出版诗集,在《人民文学》《诗刊》《十月》《星星》等报刊发表大量诗歌,引起了诗歌界的广泛关注。身为湖南省诗歌学会会长的他还团结和带领湖南的诗人们,经常举办诗歌活动,创办诗歌刊物,推介诗歌新人,使湖南省的诗歌创作越来越活跃,越来越引人注目,形成了一种诗歌现象。

 

 

  这当然应该包括他的诗歌创作之外的多方面的诗歌文化实践,但我以为,在构成这一现象的梁尔源全部的诗歌文化实践中,最为核心的方面,还应该是他的诗歌创作。正是他的诗歌创作,充分确立了他的诗人身份,一方面实现了他由“官员”而到“诗人”身份的成功转型;另一方面,也奠定了他丰富多样的诗歌文化实践的坚实基础,名正言顺地水到渠成。

 

 

  这几年来,梁尔源的诗歌创作非常活跃,可以说是处于井喷般的状态,每读到其新作,我都为他感到高兴。他似乎重新开始了一段青春,而且是一段诗意盎然、激情澎湃的青春。西塞罗说过:“一切之中最适合于老年人的莫过于艺术和美德的修养”。我不认为诗人梁尔源已经是老年,但是他在快要退休的年龄遭遇诗神,重新复苏很早就深埋在心底的诗歌梦想,焕发青春,并且将其美德与风范体现和落实于对诗歌文化的营建和对年轻诗人的大力扶持,此间种种,皆由于诗,这应该让很多人都羡慕与钦佩,这无疑是一种非常珍贵、非常美好的人生境界了。

 

 

  青春焕发的梁尔源诗情饱满,诗心荡漾,乡土亲情、人生漫忆、山川自然、花草树木、日常生活、社会历史和世界游历,大千世界触目之处,皆会激发起他的诗心与诗兴。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我以为最具“青春感”的,主要还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他的像《IC卡之歌》《GPS》《身份证》《二维码》《天宫二号》《无人机婚礼》等作品,不仅能够在这些极其现代和高科技的事物中寻找到诗意,发掘出哲理,处理好这些对于诗歌来说较为困难的题材,而且还写得非常自然,娴熟自如,为我们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艺术经验;另一方面,则是他的《封面照》和《又到油菜花开时》《GPS》等作品中对于女性的赞美和对自己爱情记忆的书写。刚一读到《封面照》时,我是禁不住地在心里暗自惊叹:“老梁同志,好勇敢啊!”但是这首诗,写得确实好!你看——

  人间四月天

  你用玉簪花的恬静

  打开了阿多尼斯的花园

  《刹那》间,春光的秀发

  在封面上倾泻

  我的那页黄昏

  被滚动的短句打湿

  ······

  抚摸这涌动的封面

  我不敢触碰你那含蓄的双唇

  因为,手中没有达芬奇的画笔

  无法描绘你深藏的

  那个庞大春天

  那个“深藏”着的“庞大春天”,怕只有老梁同志这位青春焕发的阿多尼斯敢于去面对,敢于去描绘或打开。《封面照》中,诗人的诗情且放且收,波澜起伏却又静水深流,处理得极有张力。而他的《又到油菜花开时》,感情则奔放热烈。“阿芳······”“阿芳······”“阿芳······”这锥心和动情的爱的呼唤,如此感人,如此摇动我们的心魄。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体,虽然或许是老者,但更是少年。说实话,我对即将到来的老境时生灰颓,时有惊恐,但是读了梁尔源的诗,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老梁的诗句,扫荡了它们!

  但是在另一方面,说到底,年过半百如我,当然还有年长我的老梁,我们均都已不再青春。人生历练和世事沧桑,及其所带来的醇厚与豁达,这种千回百转、柳暗花明、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境界,在梁尔源的诗中韵味深长。梁尔源的诗歌特别引起我注意的,还是其诗中的抒情主体。在一首题为《漂白》的诗中,诗人想像在一个夜晚,“月亮的臂力突然大于地球/攥紧我从地平线上飘起/终于挣脱一个/让我疲惫不堪的磁场”,“在嘈杂和污垢上喷洒出白色镇静和药剂/将那红尘中的斑驳/装入了上衣口袋/那块人生无法藏匿的羞耻/也在染缸中漂白”,“那夜······卸掉我多余的骨头和赘肉/安装上一个通透的灵魂”——“一个通透的灵魂”,这就是梁尔源的诗中最突出的自我、最为独特的抒情主体。在他题材丰富的诗歌作品中,不管属于怎样的题材,很多都见出这样的特征,虽然在视角、语调和情感内涵与特征上,回忆、写景、咏史、追念、忆旧、怀人、沉吟、哲思、反讽、赞叹与高歌······种种种种,归终却总是见出一个通透的自我。其如《假装》、其如《身份证》、其如《履历表》,甚至他在湘江边漫步(《在湘江边夜行》),他写“那颗生锈的螺丝钉“(《那颗生锈的螺丝钉》),饱经沧桑的时间意识和人生反刍,无不贯彻始终,沉郁且豁达,净化和生成出一个全新的主体。我们的诗歌界,不无一些曾经有过官场经历的诗人,但是像梁尔源这样通过对官场生涯的深切反刍将其“转换”为诗,尚不多见。因此在梁尔源的诗中,就我本人来说,最重此点。这仍然是梁尔源为我们的诗歌所提供的特别宝贵的经验。梁尔源引发的诗歌现象,因此才具有更加重要、独特和坚实的诗学内涵。

 

  作者简介:

  何言宏,男,1965年4月生,江苏淮阴人。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著有《中国书写:当代知识分子写作与现代性问题》等。主编有“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评传丛书”(上海人民出版社)、“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2010)”(12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