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作家网 时间 : 2019-10-25
分享到:
本网讯(记者 陈欣) 10月25日,省文联文艺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王涘海受邀为湖南省第十八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第八期新疆作家班学员授课,他以“文学的未来”为题,为学员讲授了一堂精彩的文学课。
授课现场
王涘海说,现阶段文学发展态势良好,国家对文学十分重视,作家人数空前之多,作品层出不穷,文学勃发生机,文艺新的春天来临。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文学发展速度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受市场经济冲击,人们对文学的爱好不再纯粹,很多作家的写作也变得不纯粹。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大数据时代的冲击下,人工智能的诞生使文学迎来了新的挑战,2017年第一部人工智能机器人创作的诗集已经出版发行。不可否认,文学正面临着危机。事实上,在文学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多唱衰的声音,文学终结论、文学死亡论、文学垃圾论都是外界对文学的不看好。他认为,未来传统文学就像今天的京剧,将会呈现越来越高程度的专业化,是小众的,不会消失的。好的文学需要极大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是不可替代的,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不会死亡的。
王涘海讲授“文学的未来”
课堂上,王涘海还介绍了他主编的杂志《湘江文艺》和《文艺论坛》,并从写作手法、选稿要求、用稿标准、投稿技巧等方面,给学员重要的指导。他说,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要对社会、人生进行最深入的思考。好的作品选材要有新鲜感、思想性和自我的独特发现,要可以开启读者的深入想象,真正优秀的作品是读者读完以后还想回味故事情节。写作不能平淡如水,要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新颖的视角,有生活的痛感和对社会人生最深的思考。作家很多,作品很多,精品却很少,只有表现最精彩的现实生活和最精准的复杂人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授课老师简介:
王涘海,文学创作一级,现任湖南省文联文艺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湘江文艺》和《文艺论坛》杂志执行主编、湖南文艺网主编、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文联全委会委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湖南省青年联合会委员、湖南省期刊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首届湖南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人员等。公开发表文学和评论作品100余篇,主编、参编、独著书籍20余本,有作品被各类选刊、选本转载和收录,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等10余项,各级各类获奖30余次。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