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访谈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作家访谈

刘笑伟:军旅文学于文化发展是参与者、构建者、助推者

来源:光明网 | 孔繁鑫   时间 : 2019-09-02

 

分享到:

  ——专访《解放军报》文化部主任刘笑伟

  刘笑伟,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军事文学委员会委员,现任《解放军报》文化部主任,大校军衔。1990年3月入伍,系驻香港部队首任新闻干事。先后出版诗集《美丽的瞬间》《表情》《歌唱》《刘笑伟抒情长诗选》,长篇纪实文学《梦醒时分》《世纪重任》《震撼世界的和平进驻》,长篇纪实散文《又见紫荆花儿开》《情满香江》《边走边看》,长篇政论体散文《中国道路》等15部著作。曾获第七届、第九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奖和第十一届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全军抗震救灾题材文艺作品优秀作品奖,多次获《解放军文艺》年度优秀作品奖。2009年被《诗选刊》评为首届“中国十佳军旅诗人”。

 

  记者:您很早就开始接触文学创作,至今已出版了《歌唱》《情满香江》等许多不同类型的优秀作品,今年再出版诗集《强军 强军》。请问推动您一直坚持写作、创作出感人作品的动力是什么?

  刘笑伟:我的创作动力主要来源于对生活点滴改变的观察。有人曾问我,文学入门者可以写什么,我建议写以前没有发生过但正在你身边发生的一些新事物。激励我创作的正是这些事物。我入伍已近30年,我们的军营、军队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生活中的这些变化推动着我坚持创作军旅文学作品。

  记者:对于北京文学艺术整体呈现的发展状态,您如何看待?

  刘笑伟:北京文学发展整体上呈现出比较繁荣的局面,从我比较熟悉的文学角度而言,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观察。

  第一个指标即北京作协中有一批在全国能够“叫得响”的驻会作家或签约作家,如获得往届茅盾文学奖的张洁、刘心武、王蒙、凌力、霍达和格非等等,以及刚刚获第十届茅奖的徐则臣等。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作家资源。

  第二,北京的文学“阵地”具有全国性影响力。例如,《十月》杂志是北京市的文学杂志,但它的影响范围覆盖到了全国文艺界。再比如由北京市文联及老舍文艺基金会组织和评定的“老舍文学奖”,在中国文学界也很有影响。

  第三,在重大文学奖项中,来自北京的作家和作品获奖颇丰,也是一个重要指标。据我的观察,北京市作协在国内外许多重要文学评奖中都有不俗的业绩。这是对北京文学创作的肯定。

  需要加强的也有几点。

  首先,北京市在诗歌乃至文学领域的品牌活动仍然比较有限。应该利用好北京拥有的文化资源,做出一些精品的诗会、朗诵会等活动。

  其次,政府在文学领域的资金投入可以继续加大,可以参照中国作协的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等,甚至可以更灵活地做投入,把好的作家吸引过来、把好的选题挖掘出来。应当树立这样的理念,即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之后,就应该把资金有计划地投入、反哺到文化产业上。

  记者:如今我们都在讲“守正创新”。在您看来,在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将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结合起来?

  刘笑伟: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提出首都文化包含“四个文化”——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和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这四个方面中,如果用一个人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古都文化是双脚,红色文化是头脑,京味文化是气质,创新文化则是灵巧的双手。古都文化和红色文化,就包含守正的概念,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都仍然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和创新。我认为,处理好这四种文化的关系,就是在发展首都文化的过程中坚持“守正创新”的具体体现。

  谈到发展古都文化,我看到北京已经有相应的主动意识,例如对徐则臣创作《北上》给予扶持。《北上》通过一个意大利人的视角,写出了大运河的沧桑变迁以及与这座古都的联结,它实际上包含古都文化的缩影。从《北上》创作本身,也引申出如何与时俱进地讲好中国故事这个问题,即如何用现代的视角、话语讲述古都文化,这部作品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

  北京的红色文化,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部分,但也有一些仍然不为人知的或宣传力度不够的部分。例如北京的重要红色景点双清别墅,曾是新中国即将成立前的中共中央驻地和毛主席故居,在这里发生过许多扭转中国命运、决定中国前途的大事,承载着光辉的历史。在双清别墅,毛主席指挥了渡江战役、筹备了新政协、写下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不朽诗篇,最重要的是与各界人士共同筹建了新中国。对双清别墅以文艺形式的宣传还不够,如果组织力量创作一部历史大戏,相信一定能够推出精品力作。再如,2014年时,我在北京百望山看到一处抗战纪念设施,才了解到了黑山扈抗战的事迹,我们的游击队还打下来一架日本飞机,但对此地此事还没有足够的宣传。这类包含着厚重的红色故事、红色文化的历史文化遗存,还应该再多加挖掘,如果再以当今的话语讲述出来,同样是很值得倡导的创新作为。

  记者:您认为军旅题材的文艺作品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中有怎样的特殊意义?

  刘笑伟:为什么军旅题材在文学中的分量很重?实际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自己的军队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过程中,党史和军史有很大程度的重合,大部分红色文学经典也是军事文学经典。新中国成立后,军旅文学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支脉,推出了众多文学名篇,创造了一大批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进入新时代,红色基因在传承,英雄情怀在延续,军旅文学在构建社会主义文化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首都文化建设过程中,军旅文学可以充分发扬自己的优良传统,助推在北京全体市民中树立爱国主义理念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可以助力北京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增强北京人民精神力量、激发更好地建设首都的热情。军旅文学本身就是天然的主旋律,它所塑造和提倡的坚定信仰、爱国情怀、英雄气概、奉献品格等,在新时代北京文学艺术发展中,既是参与者也是构建者,更可以成为助推者。一句话,助力发展首都文化,军旅文学大有可为。

  记者:推动军旅诗被更多大众接纳和喜爱,您认为还需要哪些扶持措施?

  刘笑伟:2018年6月,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委托《解放军文艺》杂志在长沙举办了“诗颂强军新时代”军旅诗笔会,活动期间在国防科大办了一场军旅诗朗诵会,学校微信平台发布活动视频后,观看量在短时间里达到了2万多。有人说诗歌是小众的、军旅诗更是小众,但如果真正深入到民间去、走到群众当中去,并不是无人关注,并不会缺少读者。所以,应该多办、办好诗歌朗诵、笔会、对话等类型的文学交流活动。如果能够加之有计划地扶持诗人、诗歌创作,也会慢慢地产生一个带动作用。北京市驻军很多,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相信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您是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请您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一谈如何更好地调动作协等文学艺术专业协会参与到北京文化建设中来?

  刘笑伟: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一点是,中国作协、北京作协都不要忽视年轻的创作群体、不要忽视网络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我曾在与北京的一位文学网站负责人聊天中了解到,20岁左右的年轻人占该文学网站用户的96%,让我比较惊讶。由此可见,北京作协更应该做好团结更多年轻作家的工作,让更多年轻的血液流淌在红色文化的脉管中,多支持北京文学界青年的创作,多组织这个群体的交流,扩大创作的面、扩大传播的面。

  另外,中国作协和北京作协都要更多地注意研究网络给文学艺术形态带来的影响,倡导适应新的传播方式做出艺术风格、创作方式等方面的一些转变,才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人关注文学、文化发展。

  记者:您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从宣传、传播的角度来看,您认为北京如何更好地构建自身的文化形象?

  刘笑伟:从文学角度而言,构建文化形象需要有一些本土标志性的作品,北京应该有意识地组织创作这类文学作品,例如针对北京地标、北京文化组织采风、创作活动,并给予大力扶持。文化具有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能够在岁月中留下痕迹。天下的亭很多,但广为人知的是醉翁亭;天下的台很多,但广为人知的是铜雀台;天下的楼很多,但广为人知的是岳阳楼;天下的阁也很多,但广为人知的是滕王阁。为什么?是因为文学为这些风景插上了翅膀,是那些广泛流传的文学作品使它们广为人知,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对北京而言,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先例,例如地坛、百花山,都是一篇好的散文、一首好的诗歌带来了传播的力量,这不应也不能被忽视。

  传播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是隐性的功夫,在这方面不能着急。我曾看一篇文章讲到“应该允许诗歌的无用”。无用,意为当即来看是没有什么用,但是它蕴藏的长久影响力会慢慢显现。文化的传播应该允许不急功近利的长期过程,“润物无声”地讲好故事、软性地浸润,具有最好的传播效果。

  从传播的角度,还要注意网络新媒体的传播。北京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有很多东西可以去讲。怎么样适应新媒体传播的新形势,需要北京在城市形象方面做一个新媒体产品生产和传播的规划,这样对北京文化形象建构和宣传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