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湘军动态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湘军动态

聂茂:青春是由无数“一瞬的美”勾连起来的——龚暄婷散文集《时光岛》读后

来源:聂茂   时间 : 2018-12-05

 

分享到:

  徜徉在暄婷灵动而诗意的文字间,我有些伤感,但更多的是欣慰。这些没有什么雕琢的文字,亲切、真诚,如出水芙蓉,流溢出一股天然的青春之美,令人回想起从历史中款款走来的身影,那是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浪漫遐想,那是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满纸柔情,那是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的独自呢喃,而暄婷正也和他们一样,走出美丽的时光岛,写下属于自己的“一帘幽梦”。

  无疑,暄婷是多才多艺的,仅仅从写作上,就足以让人感叹后生可畏。在这片春风十里的时光岛屿上,我充分见识到一位“神态散朗,颇有林下之风”的美丽暄婷。女孩子特有的细腻与细致,加之丰富多彩的生存感受、阅读体验使暄婷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能够发现别样的新奇,于平常的日子中给生命灌注新的感悟。在《那一刹那间,我懂得了自己》中,作者以“我是一只豪猪”开篇,用动物的视角作为观察事物的出发点,既有生命意识中夹杂着的不被理解的孤独,还有一些嘲弄自我的意味,却又不失积极向上的姿态与超越。和许多自视过高、远贱贵重者相比,暄婷有着不同于同的龄人的自尊与清醒,委实难得。

  通读这部《时光岛》,令我感悟最深的,是作者对于自由的向往与渴求。这也是所有青春文学共同表达的主题。学习的压力、生活的琐碎和成长的烦恼随处可见,缠绕其中的还有对未来的种种憧憬与犹疑,间或生出些许迷茫,虽然有爱的陪伴,但是每个人终将面临孤零零的“时光孤岛”,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事实上,人只有站在这座孤岛上独自眺望世界,时间不知不觉从指缝中悄然渗出手掌,这时的心灵才真正抛弃浮嚣的尘世,在方寸间找一座修炼自我的灵台。正如王蒙所说:“这是一个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驰骋万里,白日做梦,荒唐游戏的年代。”人如何才能可以像海德格尔所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我以为,写作可以给人在迷津处找到驶向世界的渡口,给生命找到一个属于自我存在的理由,这也许也正是暄婷写作此书的诉求和价值所在。

  有了这样的心灵冲动,暄婷的写作才华得以绽放。时光就在她文字的构思和输出之中渐渐凝固,排列成一行行诗意,充盈着心灵的健康和饱满。《时光岛》这个书名起得极好,是独属于自我的个体化叙述,虽然也作为篇目之一列出,但是却十分适合概括出全书的主旨。一座座岛屿在海上星罗棋布,盛满回忆,又各得其所,都是大大小小事件的勾连与点缀,都是生命的片断与亮点,这些飘在风中、消失在黑夜中的片断与亮点因为文字而鲜活,因为回忆而温馨。时间总是无情,生活在时间轴承下转动的人,在个体生命的交织中品味着酸甜苦辣,又各不相同,我们注定不免要叹息爬满脸上的皱纹,也只能在个体的回忆中尽力拼凑着一点补丁找回记忆中的芳华。如果把时间比喻成流水,却只能望着“抽刀断水水更流”而不知所措,迢迢不断的徒增伤悲。《时光岛》的意义正在于,暄婷用“一瞬的美”或“美的一瞬”的定格的方式把洋溢着理想、热血和对于未来无限想象的青春划分为一个个片段,浓缩成永恒的瞬间,刻在字里行间。这时青春就不再是人生洪流中的分支,反而因为被建成一片又一片流光溢彩的岛屿,当她再度回首这段时光的刹那,她用文字对抗了必然流逝的时间,正是作者对于青春的挽留,一如她对于自由和未来美好之争取一样。

  一首诗有诗眼,一本书有书魂。在我看来,《时光岛》这本书的书魂就是父母的爱。正因为有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之爱的感恩、铭记和书写,《时光岛》才如此明亮,如此温暖。在阅读中,我特别注意到书中提到父母的地方,并把它们一一标注出来。其中,提到爸爸的地方有9篇文章,分别是:

  1.在《爸爸的脚步》中,作者写自己“可以分辨出爸爸的脚步声”;

  2.在《父爱的方式》中,作者讲爸爸喜欢对作为女儿的自己喊“儿子”;

  3.在《因为他是爸爸》中,爸爸教导作者独立;

  4.在《我改变了独行的色彩》中,爸爸说是作者改变了作者自己独行的色彩;

  5.在《生活如诗》中,作者陪爸爸在大马路上跑步,作者和爸爸暗暗较劲,作者和爸爸在角逐中踏出了诗,那是在百忙之中爸爸抽出时间来陪作者放松和自由。

  6.在《凤凰小城的味道》中,作者回忆起那一年与父母家人一起其乐融融游凤凰的情景。

  7.在《故乡清韵》中,作者写爸爸给她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我经常随着父母回到这个爸爸降生的地方休闲度假。”“只要回到这里,爸爸就会变得异常童真,这里藏着他的童年趣事。”

  8.在《皮囊之下》中,作者写自己每次都悄悄把的眼镜放回原位以免他又找不到,把妈妈喜欢吃的菜为她留多些。这些生活细节令人真切地感受到:爱不要口口声声冠冕堂皇的口号,要能默默付诸行动去爱,这才是包裹我们真心的“皮囊”。

  9.在《回眸生命》中,作者的思维跳跃很大:“五岁觉得‘我爸最神气,十五岁时觉得我爸真刻板’”,三十五岁会觉得‘还是我爸最厉害’”。特别是文中一句:“猛然发现爸爸年轻时的照片,眉眼和自己很像,然后再发现,爸爸越来越变成记忆中的爷爷的模样了。”这句话令我动容和揪心:“站在影子里守望,前方是过去,身后是未来。”小小年纪,一个看似天真浪漫、无忧无愁的孩子居然有如此成熟而哲理的思考。

  而书中提到妈妈的地方更是有10篇文章之多,它们分别是:

  1.《我在奔跑》:妈妈对女儿的鼓励催她奋进考中学。

  2.《看见》:妈妈和我心灵相通,妈妈的眼光伴随我的脚步。

  3.《少女病》:妈妈因为希望与作者同步成长而患上“少女病”,“她在用清纯陪伴我的青春”。

  4.《月的性子》:爸妈难得空闲,一家人说笑吃月饼。

  5.《小金库的四位客人》:自己办报刊,赚零钱。“这可比我向妈妈伸手拿到零花钱要有成就感得多。”

  6.《年的味道》:我在大年那晚的零点溜出来放烟雾弹,爸爸妈妈奶奶一家人开心极了。

  7.《这也是一种美》:作者用最简单的黑色签字笔,戴着自以为永不过时的妈妈用过后淘汰的旧式名表,她素面朝天。自得其乐。

  8. 《眼镜记》:作者总是找不到眼镜,突然妈妈的喊声冲破楼道:“你的眼镜在你的包里,崽崽!”

  9.《不停》:作者偷偷写小说被妈妈发现,作为一个爱写作的孩子,作者在写作这条路上,不停地走下去。

  10.《快乐阅读,滋润我心》:“小学时,妈妈强迫我阅读,外国名著到古典小说,从杂志到经典,统统不限。”此外作者还描述了家中妈妈精心布置的爸爸的大书房和作者的小书房,那都是作者遨游知识的海洋。

  我之所以在此以考古般的细致把这些温暖的文字一一排列出来,是想告诉大家:许多人以为00后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珍惜,以为作为独生子女的这一代人把父母对自己的爱看成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实际上,这些年轻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铭记父母的爱,他们既可以尽情地撒娇,可以没大没小的打闹,也可以把涌动于心底的一份感动藏在小小的内心世界,让伪装的成熟写在脸上,却无法掩饰在眼睛里的泪光和柔情。正如暄婷在《时光岛》的前言中所说:“我在用我的行动撕掉所有贴在我身上的标签,以一种无声的方式向所有人宣言——这个站在你面前的大眼睛女孩,并不仅仅只是你以为的那样。”暄婷代表着00后的这代人,正在走一条打破人们惯常思维的旧路,他们冒着不被理解的风险设置自己。王小波说:“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自己。”我能发现暄婷在文字中以一种行走的姿态,不卑不亢地展示自己的独特,解除陈规陋习对生命设置的种种障碍。在《皮囊之下》中要极力拥抱表层行动背后的“人间真情”,字里行间,感人至深。暄婷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与沉稳,更有着女孩子细腻与敏感,她极力想要维护自尊与自爱,但她既没有“黛玉式”自尊而又脆弱的心肠,也没有“宝钗式”式的冷艳与圆滑,她所追逐的是“介于冰冷理性和炙热感性中的平衡”。于是,在她笔下我们看到了她人格的平衡,既有含情脉脉的家庭生活,还有待人接物的种种见解;既有她浪漫的国际之旅,更有她日常的社会足迹,包括去记录残疾歌手或是环卫工人的街谈巷语。

  与此同时,自由在暄婷笔下也有一种平衡感,即自觉地将文字还给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她在五彩斑斓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所以她笔下的自由感建基于她独立多思的人格之上。虽然她也曾矛盾,在规矩和自由的领地发生心灵冲突,但是她自己往往可以找到平衡的切口,让所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她的笔下都变成对生活圆满的爱的观照。但这种爱并不会成为她人生中飞翔的负累。正如歌德所说:“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你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暄婷极其欣赏“奥黛丽·赫本”:“她就是她自己”,做真实的自己也正是她的渴望。但是暄婷同时又能够对周围的人,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同学朋友,都能保持一份尊重与理解,乃至必要时的隐忍与退让,而非为了个人自由挑战规则,或用反抗的手段去咄咄逼人,或为了穿上华丽的伪装去做凌驾他人之上的女王。

  某种意义上,高考与学习的重压,让多少学生都在无形中失去自我,或是处于手足无措的迷惘,我多么害怕学生的心灵在这其中被扭曲与压制,走向精致利己的圆滑或者浑浑噩噩的逃避与麻木。但有着文艺基因却毅然选择了学理科的暄婷没有在压抑中失去自我,她一直以理性而清醒的方式面对这个纷扰的世界。尽管以她的年龄,要充分理解这个世界,看起来是那么遥远和艰难,但可贵的是,她心态平和,不急不徐,坚定地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从更大的视野上说,《时光岛》不仅仅是写给自己的,而是献给处在风华正茂的同学们。暄婷用一种找回心灵家园的方式,用文字或者绘画,截断时间河流的片断,垒出记忆的岛屿,把一路走来的“一瞬的美”勾连起来,做一次放飞自我又回归自我的旅程。

  黎巴嫩作家纪伯伦说过:“你不可能同时拥有青春和青春的知识。”但我以为,暄婷把“一瞬的美”收集起来之后,她不仅拥有了青春,也拥有了青春的知识。因为,我们不必等候青春的经验在生命的黄昏才得以总结,青春的美好与不足,快乐与烦恼,经过之后必将留痕。暄婷及时地聚焦并记录这些印痕,也许某些书写还有些许生涩,但笔端里有了一份对文字的珍重和敬畏就足矣。这样的书写,虽谈不上“激扬文字”或家国情怀,但暄婷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她努力尝试用记忆打捞青春、用艺术获取自由、用感恩铭记爱,这就是对“恰同学少年”的最好注脚,这也是我阅读此书的最大收获。

 

  作家简介:

  聂茂,原名陈庆云,湖南祁东县人。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小说学会副会长,湖南省视觉艺术评论委会副会长,湖南省首批“文艺人才三百工程”入选者,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委,鲁迅文学奖评委等。1999年3月出国,2003年8月取得博士学位,2004年7月回国,被中南大学以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同年9月由助教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学科带头人。已出版各类著作40余部,被《读者》《青年文摘》《散文选刊》和《小说月报》等转载作品70余篇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含重大课题2项)。获湖南省青年文学奖、《人民文学》散文大奖和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二等奖等。有作品译介到国外。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