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头条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新闻资讯>新头条

帮助农民作家走好文学路——云南举行农民作家文学创作培训活动

来源:文艺报 李晓晨   时间 : 2017-04-07

 

分享到:

  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活跃着许多农民作家,他们平日里下地务农、打工养家、做小本生意,为生计奔波,一旦空闲下来就写诗歌、散文、小说。就这样一天天写着,有人出了散文集、诗集,有人写网络小说写出了名堂……农民们的生活被文学改变和塑造,中国乡村新鲜的图景和热烈的气息也以直接质朴的方式体现在作品中。正因如此,这个与土地联系格外密切的写作群体的存在便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扶持、帮助他们在文学路上走稳走好走远,成为了当地作协组织在新形势下的重要职责。

  3月24日至28日,云南省农民作家作品研讨会暨全省农民作家文学创作培训班在大理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出席开班式并为学员授课。云南省文联党组书记、省作协主席黄玲,大理州委书记陈坚,大理州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子东等出席开班式。评论家胡平、白烨、李小松、刘大先等授课。培训班活动由云南省作协副主席范稳主持。50余名农民作家参加培训。

  云南的农民文学创作传统久远,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有农民作家的创作引起关注。此次参加培训的农民作家来自16个地、市、州,民族分布广泛,年龄跨度从“60后”至“00后”,写作类型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民间戏曲、网络文学等,有些学员已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星星》诗刊等刊物上发表过作品。培训期间,他们总是说,“写东西没什么目的,就是觉得心里踏实高兴”,“文学让我觉得温暖,有光明”,“想写出自己身边的人和故事”。

  “说农民作家不意味着降低对作品标准的要求,而是强调他们和土地的重要关系,强调他们独一无二的书写。”吉狄马加说,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协组织要延伸工作手臂,服务基层。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农村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们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与土地的关系以及伦理观念都发生了变化,这些需要有志气、有理想、有作为的农民作家去书写。云南省作协应该把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服务作家作为工作重点,创造条件为农民作家提供平台,引导他们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

  前来参加培训的农民作家大都生活境遇一般,但他们通过写作获得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来自红河州的胡海舟在外打工时总是去图书馆,在云南安家后,经常写些小文章发表在报纸上,几年下来还出版了几本书,尽管生活依然拮据,他却觉得自己获得了莫大的快乐。来自玉溪的许云花也是如此,这个家境贫寒的姑娘没怎么上过学,坚持自学文化和写作。她说,自己除了文学在精神上几乎一无所有,她从阅读和写作里学到了自立自强……这样的经历几乎发生在每个农民作家身上,有一写就是40多年的,有自己办古诗词刊物的,他们那么纯粹地热爱文学,近乎执拗地坚持创作,他们的作品也因此接地气、有生气。

  当然,他们在创作中也面临着许多困惑,培训期间,便积极和老师们交流探讨。楚雄州的李少伦一直在写乡村的故事,后来觉得知识储备不够,就去读了哲学、文学理论著作,可再写时老觉得受到理论的干扰,“写得没那么随心所欲了,怎么才能把人物写活呢?”农民作家里也有写网络小说的,红河州的俞德珍靠写网络小说改善了生活境遇,赢得了乡里乡亲的尊重,但她还是在意一些人的看法——他们会觉得写网络小说不是正道,“我们需要一个自己的文学组织,自己的家”。德宏州的陈茂成说,大家对云南的民间文化关注不够,“我听了课特别感动,以后还是要给农民写他们爱看爱听的快板、戏曲”。

  对农民作家来说,对他们最有益和有效的帮助是建立长效的扶持机制,这一点也已经纳入了云南省文联作协的工作议程。范稳表示,这届培训班的举办做了有益的探索,未来要把扶持农民作家作为作协工作的一个重点,建立长效机制,采取有效举措。《边疆文学》杂志要集中版面刊发他们的优秀作品,省作协年底将出版农民作家的作品集,举办作品研讨会,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扶持为农民作家提供便利,让他们获得和普通作家一样的机会和待遇。

  文学是灯,可以照亮人生的幽微之处,鼓舞人们在黑暗面前不气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而对于那些数量庞大的农民作家来说,他们尤其需要这灯的温暖和光亮。为他们提供平台和空间,给他们扶持和鼓励,是各级作协组织今天在新形势下的工作重点,也正是在基层广阔的土地上,作协组织才能不断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