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阅读>访谈

空的是巢,还是心?------长篇小说《空巢婚姻》作者简媛女士媒体访谈录

来源:   时间 : 2016-01-12

 

分享到:

 

 

  1.简媛老师,您是怎么理解“空巢婚姻”的?

  答:通俗地说:婚姻是指男娶女嫁的过程。纵观整个婚姻发展史,婚姻都是以男女两性的结合为内涵。我这里强调的婚姻是以“一夫一妻制”为前提的。那么空巢婚姻,我所强调的是在这种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中的某方因为死亡或肉体的背叛,精神的游离所造成的配偶角色的缺失而造成的婚姻空巢。

  2.长期以来,一说到都市情感小说,我想到的就是房奴故事,婆媳斗争,二胎时代、校园爱情,少有关注空巢婚姻的,您能给我们介绍下创作空巢婚姻的背景吗?您的创作初衷是什么?

  答:婚姻问题,如果要细致讨论,估计穷尽一生,也讨论不完。而我关注得更多的是这样两类人的婚姻现状。一类人,他们或许是从事建筑、路桥、水电,铁路、勘探等行业里的相关人士,为了事业,背井离乡。还有一类人是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他们为了讨到更好的生活,远离故土。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面临一个共同的困难,如何安置妻儿。于是空巢婚姻不可避免地应运而生。

  我的丈夫曾服务于建筑行业,我目睹了他们这个行业里一些人的辛酸与无奈。

  我的家乡地处湘中山区,地少人多,经济不发达,光靠几分薄地,无法改善他们艰难的生活状况,于是青壮年男人纷纷外出打工,以此谋求更好的生活。

  以上两种情况所导致的“妇幼”留守问题相当严重。这一切的一切早已悄无声息地将创作欲望植入我的心灵。

  因此我写了《空巢婚姻》这部长篇小说。

  3.简媛老师,空巢婚姻,是一个很普遍的现实问题。异地恋,外地打工的白领,异乡漂泊的农民工,这些不得已两地分居的配偶们,还有那些名存实亡,形成了一个个的婚姻空巢,您如何看待婚姻空巢的现状?

  答:无论愿不愿承认,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男女之间的信任感急剧下降的时代里,而且这偏偏还是个竞争压力骤增、为了事业不得不搏命的时代。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曾经质朴平和的婚姻正在面临着空前复杂的挑战,如果说主观上的“七年之痒”或者行动上的“一声叹息”都是自讨苦吃,那么客观上的两地分居也许就更有点儿逆来顺受的意思了,不过千万别以为人人都受得了。2006年6月29日,一起惨案发生在兰州市的甘肃农业大学校园内。在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进行科研的常欣,将“青梅竹马”、“产后才两个月”的妻子段小昱杀死在家中。通过媒体记者的采访,了解该事件前因后果的人们都认为,婚后夫妻两人在北京和兰州两地长期分居,因而感情产生隔膜,彼此猜忌是引发此案的主要原因。

  《空巢婚姻》中的第三代女人胡静的家庭,是这个时代背景下比较典型的一类空巢家庭。胡静生于70年代,因为长期和她男人王国庆两地分居。夫妻两人,缺少了亲密的身体接触后,又不能在一起分担身体的痛苦、生活的琐碎,终究产生了情感的游离,这种游离恰恰是造成婚外恋的重要因素。婚外恋兴许带给人短暂的快感,可对于家庭来说更多的是痛苦。

  4.《空巢婚姻》以三代女人的婚姻生活为主线,揭露了发生在主人公身边的各种空巢婚姻,以及她们在各自的空巢婚姻里如何沉沦、迷茫和抉择。你如何看待空巢婚姻带来的伤害?

  答:小说跨越半个多世纪之久,用一家三代女人相似的悲凉命运向读者诉说着女人挑起家庭的重担的种种辛酸和不易,深刻揭露了社会现实,发人深省——没有相知相守,不能甘苦与共的空巢婚姻,何以为家?不管是因为丧失配偶而造成的婚姻空巢,或是因为情感的游离而造成的婚姻空巢,还是因为两地分居造成的婚姻空巢,都从不同程度伤害婚姻中配偶的另一方。这种不同形式的配偶角色的缺失给婚姻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婚姻中配偶单(双)方的生理需要陷入重度饥饿状态,二是孩子成长中角色教育的缺失。爱不是丰厚的物质和几句“I love you ”所能解决的,实实在在的陪伴,才是真正的爱。谁都爱追求刺激。但最实实在在的,是自己的家庭,是你的家人。 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尤其是从事路桥、水电,建筑、铁路、勘探等行业,留守妇幼、老人逐年增多。空巢家庭的产生已经成为越来越受重视的社会现象。我之所以把这本书写出来,也是希望处于空巢家庭当中的人更多关注这类问题,去思考。最终的目的也是呼唤人们回归家庭,不管男性也好、女性也好,都希望巢不要空着。

  5、简媛老师,您这本书中的故事有具体的原型,素材来源于哪些地方?

  答:我本人就是这种生活中的一个感受者。我的丈夫曾服务于建筑行业,我目睹了他们这个行业里一些人的辛酸与无奈。

  我的家乡地处湘中山区,地少人多,经济不发达,光靠几分薄地,无法改善他们艰难的生活状况,于是青壮年男人纷纷外出打工,以此谋求更好的生活。

  以上两种情况所导致的“妇幼”留守问题相当严重。这一切的一切早已悄无声息地将各种素材植入我的心灵。

  6.我看到您书中有讲到了师生恋的问题,对于漂亮的女老师如何把握与男中学生相处的度,这个您怎么看?

  答: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是一种无法回避的生理现象。无论如何女老师做为成年人,更应该主动担当起引导与启迪男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

  7.我看到您的简介中谈到《空巢婚姻》在凤凰网连载深受读者喜爱,《空巢婚姻》出版后与读者有过一些互动吗?

  答:2015年12月19日,在长沙,由湖南省毛泽东文学院和湖南省女直妇工委联合举办了新书发布会暨读者见面会。那天是钱钟书先生逝世17周年的纪念日。会后,有些热心的读者主动给我发来短信。

  今日女报编辑部主任:这几天我认真拜读了您的大作,空巢婚姻这个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抓得很好,而且三代空巢婚姻的差异写得挺到位。而且在文本风格上也简洁而不矫情,不似一般女作家的文字风格,挺好。

  长沙读者王平:真心为空巢婚姻点赞,老实说我出来高考后大一初那段时间疯看过琼瑶阿姨的书之外再也没有接触过有关婚姻情感类的书籍,简媛的书确实不错,能让我一口气看下去的书本身就不多了。

  潇湘晨报记者高亚洲:简媛,我是很少看小说的,您这部小说应该是我这辈子仅看的几部小说之一吧!通过这部小说能够剖析到很多人的内心的真实的东西。比方说能够让妻子去了解丈夫的一些东西,让丈夫也能了解妻子的一些想法。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工具。

  8.这几年初恋话题炒得比较火,您在书中也以《致橡树》这首诗作为线索一直将初恋藏于主线中,您觉得初恋对于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答:初恋意味着什么。我以为有两种可能。一是最初的美好与永远也无法忘记的甜蜜;二是最痛苦的记忆与永远也无法抹平的伤害。所以初恋是一把双刃剑。

  9.您对恋爱中的男孩女孩们,有一些什么样的建议吗?

  答:建议谈不上。只是以一个过来人的经验告诉那些热恋中的男孩女孩们:异地恋,或两地分居,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的,也不必去承受。生命原本如此美好,我们何必拘泥于外在的禁锢而选择这样的生活呢?爱了就大胆地相伴而行。

  10.这本书主要针对的是已婚读者吗?那么未婚读者适不适合去读这样一本书呢?

  答:起初我对这本书的读者定位群是:20-60岁之间,谈婚论嫁的青年男女; 三十岁以上的已婚男女;生活在城市的女白领;身为婆媳的女人。可是前不久我接到一个十三岁女读者的来信,她说这的确是一本好书,我已读完。因此,对于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刻意去定位自己的读者群是可笑的。

  11.您的书中有讲到出轨问题,对于这类社会现象您怎么看?

  答:一个男人也好,一个女人也好,你在婚姻之外受到了另外一个异性的吸引,给了你这种感情的微妙反应,你说自己完全不受这个诱惑?不可能,他肯定要受到诱惑的。受到诱惑,是不是要迈出出轨的一步,底下就有很多考虑。为什么?因为你实现激情,迈出这一步,在感情上会有一些满足,可另外就有一些损失。是什么呢?也可能你觉得会伤害夫妻关系,也可能你道德上有不安,让你心里觉得别扭,也可能你怕丢面子,影响你当官、当教授,也可能怕子女反对,总是有考虑的。所以,在迈不迈出这一步的时候,综合的因素在和感情的诱惑做对抗,谁的力量大,就往哪儿倾斜。比如《空巢婚姻》中的胡静,为什么她一直游离在出轨的边缘呢?因为她心中一直有一杆称。婚姻生活中的人们心中都会有一杆称,这杆称才是婚姻航向的指挥棒。

  12.对于婆媳关系您怎么看?不少情感专家总是大谈丈夫该起到调节作用,但是丈夫不也是处于两难之中吗?无论对谁都是拍不得打不得。

  答:这其实是两个女人同一个男人的战争。一个叫做母亲的女人把自己儿的儿子含辛茹苦抚养成人后,被另一个叫做妻子的女人一锅端走了。这滋味想想都不好受。所以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存在性。比如《空巢婚姻》中有这样的描写:不管自己多努力,她和婆婆都是“天敌”。而父亲白宁对女儿胡静的忠告:“与婆婆张淑英相处,凡事忍着点!”更是验证了这一点。我们都知道:忍字头上一把刀,不伤人则伤己!所以才有了“一碗汤的距离”让婆媳关系更融洽的说法。两个完全陌生的女人,突然成了亲人,自然有它成长成熟的过程。我以为婆媳关系的好坏,还是取决于夫妻关系的好坏。如果夫妻之间多沟通,遇到事说事,不偏袒,不固执,不要让“娘只有一个,妻子可以再娶”的观点所左右。再说娘还有你爹呢!你得把娘交给她的丈夫去保护。

  13.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在婆媳相处难的诸多问题中,有一个大家都头痛的问题——两代人对孩子教育的分歧,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答:男人们从原始社会起就肩负猎食大任,这是维护家庭稳定与延续的物质基础。“狩猎”战利品的丰厚程度,成了评定男人能力的标杆。因此,越来越多的男人摩拳擦掌地涌向“猎物”更集中的地方。城市如此,农村如此,这也是社会上形成各类贫富阶层不等的留守儿童的原因。因此也衍生出许多留守家庭问题:没有男人的润滑,婆媳两人相处难;两代人对孩子教育的分歧更是导致婆媳矛盾激烈的导火线。比如《空巢婚姻》中,因为一包方便面引发的婆媳大战。再有在农村,留守问题就愈发严重,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那些留守中又没有大人监管的孩子,成了网络的俘虏,从而导致更多的社会问题,比如《空巢婚姻》中胡静家的保姆桂花嫂子的女儿就是被一个十多岁的留守男孩给玷污了,这是谁的错,我们应该去谴责谁,惩罚谁呢?可即便这样,孩子的伤害已经形成了。

  14..您认为.现代社会形成婚姻空巢的原因有哪些?《空巢婚姻》所呈现的婚姻空巢主要分为哪几类?

  答:1.生存需求,男人背井离乡。2.事业发展,男人长期奔波他乡。3.情感受伤,被迫分居。4.观念变化,享受空巢,周末夫妻,月末夫妻的涌现

  《空巢婚姻》所呈现的婚姻空巢主要分为:因为丧失配偶而造成的婚姻空巢。因为情感的游离而造成的婚姻空巢。因为两地分居造成的婚姻空巢。第三种情况是我在小说中着重表达的一种情况。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尤其是从事路桥、水电,建筑、铁路、勘探等行业,留守妇幼、老人逐年增多。空巢家庭的产生已经成为越来越受重视的社会现象。

  15.您怎么看待精神出轨与肉体出轨?

  答:肉体出轨有主观与客观上的区别。视意识清醒程度而言。而精神出轨纯粹是一种主观行为。过去人们习惯于把肉体出轨看成是十恶不赫,而精神出轨认为只是意淫罢了。事实上有些人精神出轨了多年也不一定有实质性的肉体出轨,而有些人肉体出轨了多年也不一定精神出轨。但精神出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肉体出轨。《空巢婚姻》中的胡静以为自己只是肉体上渴望黄健对她的异性吸引,虽然她最终也没有在肉体上属于他,可她的精神早依附在他的身上了。黄健无故消失直接击垮了她,也让胡静意识到自己真正爱上了他。这场精神恋爱的力量,大到将胡静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在白色的世界里,她开始寻找最初的自己,寻找回家的路。

  16.在婚姻中,不同形式的配偶角色的缺失给婚姻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都从不同程度伤害婚姻中配偶的另一方。这种不同形式的配偶角色的缺失给婚姻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婚姻中配偶单(双)方的生理需要陷入重度饥饿状态,二是孩子成长中角色教育的缺失。

  17.我看到您的书中写到一个叫李岚的女孩,她的身份是小三,这个故事里的小三看起来跟别的作品里的都不一样。她是婚姻的破坏者,还是促使人们寻找幸福的催化剂呢?

  答:李岚是个缺少父爱的女孩,她以一种报复的方式爱着魏华,她这是一种扭曲的爱,因此也无法避免地走到了最后的绝情。至于小三,已经是时下如雾霾般无法逃避的一种现态。雾霾的出现让生活其间的人们恐慌、不安,甚至因此而引发各种疾病。大家不喜欢小三,甚至痛恨小三,可小三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正如大家明明知道有些工业行为会导致雾霾一样,可为什么无法取谛这类重污染工业呢,因为利益驱使。雾霾的出现让我们渴望蓝天白云,正如我们渴望相爱如初见,携手白头一样艰难。可艰难并不是不可以实现。因此总有那么一些人会去坚守。

  18.近年来咱们国家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您怎么看?是婚姻太脆弱吗?是诱惑太多吗?还是在婚姻之内的人丧失了居安思危的能力?

  答:我以为是婚姻观念的不断变迁,如今的婚姻负载了更多的期望和要求。回观欧美剧《欲望都市》VS中国的《好想好想谈恋爱》,我估且把它们归为筑巢。再看《中国式离婚》,我把它总结为如何毁巢,再回到我的《空巢婚姻》—— 空巢。这三部作品分别从不同角度剖析各种婚姻问题以及它衍生出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借用《空巢婚姻》表达我个人的观点:不管处于什么婚姻状态的人,在追随人物的悲喜时,都值得观照角色思考自身。从作品中发现真实的自己,与自己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

  19.简媛老师,恋爱热烈,婚后平淡,都是这样子的吗?现实生活中女孩子如何处理好这个落差问题呢?是不是恋爱和婚姻的阶段不同,爱也有所递减呢?

  答:我想重复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相爱容易相处难。比如《空巢婚姻》中的男一号王国庆婚前发疯般追求胡静。婚后,当岁月的柴米油盐直面时,他照样有乏味的感觉。可你能说他不爱胡静了吗?我们都明白婚姻是需要经营的,可如果经营婚姻真的像经营一家公司一样那么理性,也就索然无味。婚姻自有其无理取道的生存方式。我们无法说从不吵架的夫妻就是幸福的,我们也无法断言经常吵架的夫妻就是凑合过日。基于此,我们无法去克隆别人的幸福生活,我们也不要轻意就说自己毫无幸福可言。

  20.简媛老师,《空巢婚姻》中设计跨度这么大的三代女人,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

  答:或许与我曾经是老师的经历有关。我以为家庭教育与成长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原生家庭。每个人身上的生命轨迹都逃离不了原生家庭刻下的烙印,有时甚至在无意识地复制长辈。《空巢婚姻》中的胡丫有意识地反抗,但却逃不过实际的孤寡魔爪;胡静有学识有素质,但也有跨不过的心理障碍,母亲会间歇性的精神病发作,而她自己也遭受了抑郁症的打击。幸运的是,到胡静这儿,她对自己反省得更为深刻,更多地从自身来寻找解救之道,而不是把自己拴死在男人身上。这样就有了逃脱怪圈的可能。

  21.听说网上有读者向您提出过一些尖锐的问题。比如有人在当当网上这样说您:男人一直不在家,在外面偷吃还不准自家女人被人喜欢,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作者是男权主义吧。请问您是男权主义者,还是女权主义者?

  答:个人观点:《空巢婚姻》并没有就出轨这一点去谴责谁是谁非,只是呈现了一种事实。

  而我恰恰认为小说的创新在于打破了人们的一贯思维:男人一有钱就出轨,女人最后沦落为怨妇。如果说男人是一艘船的话,那么女人就是浆。没有了船,浆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一艘没有了浆的船,将永远只能搁置,不能在婚姻的长河里远行。于是乎说在婚姻中没有男权主义或女权主义,只有船和浆的关系。

  22.在您的作品中有些直抵人性需求的描写,请问您为什么能写得那么逼真,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吗?

  答:我们在婚姻中都有自己的目的,只不过因为过于复杂和人为的神圣化而变得模糊了而已。在心理学层面,我们选择婚姻的目的有五种,其中之一是性与繁衍。别跟我说你能满足于柏拉图式的爱情,他老人家是圣人,而很多圣人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不是正常人”。至少比较正常的圣人还是推崇性爱的必要性的,孔老夫子就认为嘿咻这事儿和吃饭一样重要。婚姻空巢会导致婚姻中配偶单(双)方的生理需要陷入重度饥饿状态。人饿了要吃饭,这道理大家都懂的。

  23.简媛老师,您是湖南人,《空巢婚姻》出来后,引起了湖南多家媒体的极大关注,您觉得是您个人的魅力还是作品的魅力?

  答:借此机会,我要感谢湖南省妇联,湖南省直妇工委,湖南省作协,长沙晚报,湖南日报,湖南工人报、今日女报,潇湘晨报,星晨在线,长沙新闻网,湖南省作家网,凤凰壹力等相关媒体和老师们对我的大力支持。我想一部小说能否吸引读者关注的最根本原因是文字的魅力,文字才是让小说走得更远的命脉。

  24.您认为《空巢婚姻》一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特点一:作者用一个女人的敏感嗅出了当今普遍存在而又被众人漠视的婚姻问题:你的婚姻,空巢了吗?特点二:《空巢婚姻》集结下乡知青,空巢危机,留守儿童、大龄剩女等热点关注的社会问题。

  25.您的书跨了近六十年,60年来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造成婚姻空巢的原因也一定有所不同,您觉得时下人们应该如何去适应和调整自己来面对这变化多端的婚姻现状?

  答:在《空巢婚姻》中,所能读到的不仅是关于婚姻的况味,更是每个被现实裹挟的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的人生百态。它既是关于家庭的写实,也是关于人生的刻画。从某种意义上说,空巢如你,亦如我,而从此书中,最大的价值在于,从中发现真实的自己,与自己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

  26.您赞同婚姻中的女性有自己的事业吗?还是应该主要靠丈夫,自己应该多照顾家庭起居相夫教子?

  答:我理解的事业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女人回归家庭或是走向职场都可以理解为在经营自己的事业。女人,无论是在事业中还是家庭中,都不能迷失了自己,只有找到真正的自己,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套用《致橡树》里的诗句:如果我爱你,绝不像攀缘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霓虹。任何一个女人如果拥有这样的心态,无论她回归家庭或是走向职场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幸福。

  27.时下,周末夫妻正被一些年轻人所推崇,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答:有报道说两地分居的“周末夫妻”正被一些年轻人推崇为“新时尚”,据说好处多多:可聚可分,收放自如,聚时小别胜新婚,分时充分拥有个人空间;既不彼此厮磨,又有牵肠挂肚,不至于寂寞难耐;让人可以在“围城”中伸出头来吸点新鲜空气,又能同时拥有单身的轻松自如和家庭生活的温暖踏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些人似乎想打破这一观点,可得失自在人心。

  28.在《空巢婚姻》中,您着墨最多的是出生于七十年代的胡静。胡静的空巢是社会资源更开放后的产物。小说中有着强烈的时代烙印:现在的70后80后甚至90后确实都面临着事业与亲人如何平衡的世纪难题,您能给大家一些建议吗?

  答:男人们从原始社会起就肩负猎食大任,这是维护家庭稳定与延续的物质基础。“狩猎”战利品的丰厚程度,成了评定男人能力的标杆。因此,越来越多的男人摩拳擦掌地涌向“猎物”更集中的地方。城市如此,农村如此,这也是社会上形成各类贫富阶层不等的留守儿童的原因。胡静的家庭,是这个时代背景下比较典型的一类空巢家庭。不管处于什么婚姻状态的人,婚姻中的每个人都应该从中发现真实的自己,与自己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

  29.两地分居所造成的婚姻空巢,已经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说您和您先生也曾两地分居过,请问您是怎么经营您的婚姻生活的。

  答:有人曾这样质问过我:《空巢婚姻》中的三代女人为什么要坚守她们的婚姻。我说因为信仰。他接着问:她们信仰什么?我说:我所理解的信仰是一种执着的生活态度。或许我就是这样一个有着执着生活态度的人吧。

  30.竟如您在上面谈到的“生命原本如此美好,我们何必拘泥于外在的禁锢而选择这样的生活呢?爱了就大胆地相伴而行。”可为什么两地分居现象依然这么严重?

  答:回答您这个问题,得牵涉到两个关键词:户籍制度问题,生活成本问题。虽然户籍制度问题在某些方面得到了适度释放,可是教育资源,生活福利依然与之关联甚重。哪怕是如《空巢婚姻》中事业颇有成就的王国庆,都照样会考虑到这些因素对他的生活以及孩子的成长造成的影响。更何况千千万万个更普通的家庭呢?再有生活成本问题,似乎我们国家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方面还不具备完善的保障体系,尤其是大城市生活成本居高不下。比如《空巢婚姻》中的男二号——社会精英黄健面临经济破产,妻子身残的困境时,他选择回归最朴实的生活——回乡下种菜,这貌似落魄,实则是在回应我们现在呼吁的“守护我们的家”。

  再说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承担起妻子当全职太太的经济压力,也不是所有女人有放弃工作回归家庭的勇气,尤其是面对婚姻极不稳定的当今时代,女人更是得在经济上独立。这是爱自己,也是爱家人的表现。

  31.您认为婚姻空巢是当代才有的问题吗?

  答:并非如此。古诗为证: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建功立业是男人的职责,于是远离家乡求取功名成了男人的正常生态,这就造成了古代的空巢婚姻。比如咱们都熟悉的历史人物吕后,就是有名的留守太太。另外就是生存需求。出外经商、服役(一个是兵役,另一个是徭役)造成了空巢婚姻。明朝小说《三言二拍》里有生动的描述。只是如今的婚姻空巢现象已经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32.在物欲横流的时下,在各种贪婪的人性面前,您的这部小说既现实又具有时效性,可眼下人们生活压力这么大,大家都喜欢看轻松愉悦的东西,比如快餐文化,您担心过您的读者群吗?

  答:读者选择读什么样的书,这是读者的权力。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皆有它们的追随者。可值得一提的是:我与本小说的关联,不仅因为我是本书的作者,还因为我既是教师又是母亲,既在教育一线工作过,又在商场奋斗过的多重角色,所以在《空巢婚姻》中,不仅有心理学方面的理念渗透,也隐含许多教育理念,更有职场的浴血奋战经历。因而那些在社会发展变革的经济潮流中,为了赚取更多财富或是为了追逐事业的高峰,造成两地分居的人们;或是因为情感的波折而造成心灵空巢的人们,读完这部小说后,它将带给你们一定强度的心灵震撼和警示,获得更多关于挽救婚姻,治疗婚姻空巢更有力的启示。

  33.在您的作品中,我们读到三十年代出生的女性姚澡花为了生存,她成了村长的姘妇,您笔下的她是不是一个寄生虫?

  答:很多人都看过影片《阿甘正传》。片中阿甘妈妈不得不跟校长上床睡觉,才让阿甘跟正常孩子一样上同样的学校。这就是阿甘妈妈的实际行动,用行动去打动观众,让观众深切体会到阿甘妈妈对弱智儿子伟大而坚定的母爱。片中阿甘母亲最后对阿甘说过这样的一句话: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没打开之前,你永远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阿甘妈妈就好象在暗示,没生下你之前,我不知道你是个弱智的,既然我生下你了,我就得好好照顾你,尽我所能,让你跟正常孩子一样生活。这是我做为妈妈的职责。回到《空巢婚姻》,姚澡花是一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她为了活命,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活命,并保护女儿不受好色村长的侵犯,她奉献了自己,难道姚澡花的行为不是一种伟大的母爱吗?

  34.关于知青文化,我们都不陌生。五十年代出生的胡丫费尽心机攀上了有回城机会的知青白宁。可回城后她并没有获得她理想的幸福,这是不在暗示人们,选择婚姻时应该考虑门当户对?

  答:胡丫是红旗下产的蛋,自我意识已经苏醒,有着强烈的“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抗争意识。她认为自己的不幸是环境使然,于是费尽心机攀上了有回城机会的知青白宁,但城市并没有让如愿以偿,城市生活现实与她的幻想之间的差距,造成她心理上极度的失衡。胡丫身上厚重的怨气,使得白宁不再敢靠近她。于是,虽然婚姻存在,但她却成了实际上的活寡妇。这显然是一个悲剧,导致这个悲剧的直接原因就是两人的观念落差造成的。人们对“门当户对”四字的理解更多倾向于金钱和地位方面,其实它是一种摸不着、看不到,但又异常强大的力量。甚至于就存在于交谈时的一个眼神中。因此我个人觉的还是应该适当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35.一家三代女人的婚姻命运,您这样设计,是不是在传递一理念——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力?

  答:或许与我曾经是老师的经历有关。我以为家庭教育与成长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原生家庭。每个人身上的生命轨迹都逃离不了原生家庭刻下的烙印,有时甚至在无意识地复制长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所以每一个婚姻中的个体的行为实际上组成了社会行为的百态。

  36.您认为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父亲扮演什么角色?

  答:一个好父亲在女儿的自尊感、身份感及温和的个性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少女时期获得父亲关怀与支持的女性,会有较好的感情与性心理发展,成人后处理与异性亲密关系的能力也较强。

  在《空巢婚姻》中,主角胡静的母亲形同虚设,她几乎是在父亲的陪伴下成长的。

  37.在《空巢婚姻》中有许多关于女人独自承担生活的艰辛场景描写,您是以谴责男性的视角来写的吗?

  答:我记得在新书发布会上,有读者和我这样交谈过,他说初看《空巢婚姻》以为就是在写空巢女人的哀怨,其实细读之后,发现对男性心灵的探索以及对男性在婚姻生活当中的挣扎与反思也着墨不少。比如沉浮商海的王国庆,寻觅新爱却又果断回归家庭的律师黄健,胆小怕事、贪婪虚伪的大学教授魏华,儒雅而坚毅的教育局副局长颜文清,以及学成归国的80后好青年李昊林。在《空巢婚姻》中,所能读到的不仅是关于婚姻的况味,更是每个被现实裹挟的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的人生百态。它既是关于家庭的写实,也是关于人生的刻画。从某种意义上说,空巢如你,亦如我,而从此书中,最大的价值在于,从中发现真实的自己,与自己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

  38.有人说《空巢婚姻》类似于苏童的《妇女生活》,您怎么看?

  答:《空巢婚姻》与《妇女生活》的最大共同点都是以一家三代女人为主线呈现故事主体。不同之处《空巢婚姻》虽然以三代女人作为故事的载体,而其主体结构呈现的却是婚姻生活的全部。尤其是在以三代女人作为纵向主线之下又隐埋着另一横向主线——以胡静同处时代的女人李岚、苏芬、张大炮、诺纤、桂花嫂子为代表来呈现社会各个层面的婚姻状况,将空巢危机,留守儿童、大龄剩女等热点关注的社会问题得到了极致的呈现。

  39.是什么促使您启笔创作《空巢婚姻》,也就是您的创作动机是什么?

  答:(一)、源于发生在我表妹身上的一件事。

  几年前,表妹大学毕业,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重要的叉路口。出于信任,表妹来城里找我商量。她告诉我,她有一个相爱三年的男朋友,现在男朋友执意想去南方工作,而表妹的父母想让她回老家考公务员。我问表妹:你爱他吗?他爱你吗?表妹说:是的,我们很相爱。

  我说:那就一起去南方吧。表妹又说:可是我的父母已经老了,他们需要我的照顾。

  我说:如果这样,那就和男朋友分手吧。表妹说:不可能,我们很相爱。我无语。后来,表妹选择留在家乡参加公务员考试。第一年没有成功,第二年没有成功,第三年还是没有成功。事业无成,男朋友也没有如约回来娶她。表妹觉得自己穷途末路,绝望到割腕自尽。这件事对我的冲击很大。表妹来找我,是因为我经营着一段还算成功的婚姻,虽然我和我的先生两地分居多年。她希望从我这获得一些证明,而我最后只给了她沉默。倘若我再耐心点给她分析一下异地恋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她未来可能要面对的两地分居所要承受的巨大压力,兴许她会作出更理性的选择。而我没有这样去做,现在追悔已枉然。

  (二)、源于我听到过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说,一个与丈夫两地分居长达十五年的女人,前十三年一直如清教徒般守护着这个只有她和一双儿女的家。后来,女人像是被洗脑了般,一反常态,发展到了性变态。每天带不同的男人回家,而且从不避讳她那十二岁的女儿和十五岁的儿子。女儿从此变得异常内向,自卑到几乎不与任何人交流。男孩则在看了自己母亲和陌生男人的不雅行为后,有了性的冲动,出于好奇,男孩玷污了邻居八岁的女孩。这个故事深深地刺痛了我。因为我的女儿快八岁了,我的学生刚好是十五岁的孩子。当人们在深深谴责男孩的母亲的时候,我也想去谴责谁。然而这个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值得同情的可怜人,我的谴责显得多么的疲软无力。

  就在我思考如何有效地帮助我的学生中的留守儿童的时候。又有一则新闻,说一个留守妈妈,不堪忍受独自挑起日复一日带儿女的辛劳,本该慈爱的妈妈,却异化成杀死亲生骨肉的恶魔,虽然是极端惨烈的个案,但留守家庭之殇不得不引起重视。

  农村“老弱妇幼”留守是当今普遍现实,城市里类似于路桥、水电,建筑、铁路、勘探等等行业,均存在相当严重的“妇幼”留守现象。如果流动人口享受不到基本权利,这些家庭还会因为个人流动被“分拆”。悲剧依然会继续……

  40.有人说中国男人的婚姻宿命就是在跌跌撞撞中回归家庭,比如黄健,比如王国庆,您也是这样认为的吗?您觉得造成婚姻空巢现象的主要责任是不是在男性身上?

  答:男人们从原始社会起就肩负猎食大任,这是维护家庭稳定与延续的物质基础。“狩猎”战利品的丰厚程度,成了评定男人能力的标杆。因此,越来越多的男人摩拳擦掌地涌向“猎物”更集中的地方。城市如此,农村如此,这也是社会上形成各类贫富阶层不等的留守儿童的原因。

  我只是用一个女人的敏感嗅出了当今普遍存在而又被众人漠视的婚姻问题:你的婚姻,空巢了吗?

  筑巢辛苦,比翼守巢却更难。于是,作为男人也好,作为女人也好,都面对着来自外界的诱惑,得承受心底的煎熬。

  在《空巢婚姻》中我亦无意去谴责谁,只是呈现事实。当然我寄广大读者的期望是:不管处于什么婚姻状态的人,在追随人物的悲喜时,都值得观照角色思考自身。

  41.简媛老师,王国庆和胡静分别作为《空巢婚姻》的男一号和女一号,他们既是空巢婚姻的制造者,也是空巢婚姻的受害者。在空巢之外,他们都接受着各色的诱惑。但您在写作时很克制,王国庆和梅菲菲,直到快结尾时才发生了实质性的男女关系,而胡静和黄键之间,最出格的一次就是在别墅里亲吻,却始终没有突破最后的底线。请问您如此安排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不让胡静体会一次偷情的感受?

  答:因为王国庆与胡静都生于七十年代。70年代的人对待婚姻已是百味杂陈,骨子里传统与守旧,但追求个性的解放已成为其对感情生活的向往。他们既羡慕父辈的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画面,又心痒于年轻一代的速食爱情场景。就像流行小说《心乱不已》描述的那样,70后的婚姻是个银样蜡枪头,看起来新潮有型,但经不起推敲,一有诱惑的火焰顶多发生个表层熔化。表面看禁锢胡静于空巢,有倾向男权主义之嫌。细观胡静的成长经历与爱情心路,她的选择适合她的人性。幸运的是,胡静她在婚姻中经历了渴望、焦灼、矛盾、痛苦、反思的心路历程后,终于从中发现真实的自己,她学会了与自己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这也是我们所有女性在追随人物的悲喜时,要观照角色思考自身。

  42.人最难救赎的是自己,可您在作品中也暗示空巢婚姻中的男女:真正能救赎自己也只能是自己,是这样吗?

  答: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空巢如你,亦如我。此书中,最大的价值在于,从中发现真实的自己,与自己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

  43.您觉得长久的婚姻会是幸福的婚姻吗?

  答:如果婚姻如同懒婆娘的裹脚布一样,又长又臭,我觉得大家都不会喜欢这样的婚姻。正如人们渴望相爱如初见那般,人们也同样渴望与子携手相伴白头。不管处于什么婚姻状态的人,在追随人物的悲喜时,都值得观照角色思考自身。《空巢婚姻》中故事最后展现的镜头是温暖的,阳光的,充满希望,也是对所有婚姻的善意祝福。

  44.《空巢婚姻》有什么社会意义呢?

  答:(一)、最现实的揭露。空巢婚姻的丛生,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我们每个人终究都脱逃不了时代的裹挟。在《空巢婚姻》中,作者更多地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主体性存在。

  (二)、最真实的发现。在《空巢婚姻》中所能读到的不仅是关于婚姻的况味,更是每个被现实裹挟的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的人生百态。它既是关于家庭的写实,也是关于人生的刻画。从某种意义上说,空巢如你,亦如我。此书中,最大的价值在于,从中发现真实的自己,与自己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

  (三)、最执着的坚守。空巢之下,更多的是晦涩和黯淡。可我们依然能在《空巢婚姻》中看到更多人对婚姻的坚守,这种坚守区别于愚昧的从一而终,它更是婚姻内配偶双方对婚姻的执着,对爱情的守护,我理解为信仰。

  (四)最美丽的担当。空巢十年的胡静,她应该是一个婚姻的不幸者,可她没有沉沦或变得颓废,她在反省中变得理性与坚强,并从自身寻找解救之道。她主动义务下乡,去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既是担当,更是大美。

  45.简媛老师,《空巢婚姻》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请问您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上有什么独特之处吗?

  答:《空巢婚姻》是以时间来展开叙事的,时间在这里更像是一条绳索,将第一代和第二代两个无辜的女人死死绑在困境的生存里,但她们却看不到这一点,他们甚至看不到困境,他们只能感受到困境带给她们的伤害。直到第三代女人的出现,才开始觉醒并自我救赎。小说同时还辅佐青春怀旧和社会现实两大要素,以发生在西城这座中国典型中部城市为大背景,通过第一女主角胡静的人物成长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其它人物的成长所引起的一连串的反应,投射出了三个不同时代处于不同阶层的人们的价值观和爱情观,更是撞出了不少矛盾和火花。

  故事的第一女主角胡静是一位中学音乐老师,来自父母的婚姻问题让她陷入了成长的瓶颈中。大学毕业后,她有意逃到另外一座城市工作,在那里,邂逅了高中同学王国庆,出于现实的考虑,胡静和王国庆很快步入了结婚殿堂,随着王国庆辞职南下经商,空巢的婚姻生活让二人的感情发生了令人尴尬的变化,他爱她,却不能陪伴她,她需要他,却不能拥有他,当矛盾终于激化到难以调和的状态时,她患上重度抑郁症,他的事业陷入困境,新的矛盾又开始了。

  应该说,这的确是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故事,女主角似乎总处在不断的麻烦和矛盾中,她被同事排挤,被父母难以调和的婚姻关系弄得焦头烂额,被学生家长投诉,被丈夫空巢,……但她依然坚强得像是一棵杂草。可这样的她,也像是万千人群中的我们,平凡着,也依然要勇敢着。

  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麻烦。在这个麻烦里,我们每个人都被命运这张无形的网网住了不得解脱,正如同故事里的他们,从胡静的冷漠,王国庆的固执,白宁的懦弱,胡丫的神经质,到魏华的决绝,黄健的现实,张淑英的狭隘,再到李岚的自我,苏芬的要强,还有张大炮的妒忌,梅菲菲的执着。

  圣经上说人有两种罪,原罪和本罪。在这个故事里,似乎他们每个人都有着,或有过一段难以饶恕的罪,但这,其实也是被放大了的生活。

  46.简媛老师,竟如您说的“空巢如你,亦如我”,空巢之下,婚姻生活更多的是晦涩和黯淡。您在给读者呈现迥异的人性色彩时,如何把握角色的定位?换句话说就是如何设计角色才不至于让读者过于压抑?

  答:一波又一波的婚恋题材电视剧总是前赴后继地吸人眼球,本故事正符合时下最新影视风。人物设计上,女主角胡静性格虽然有些偏冷,实际上是让好男倾慕的“暖女”。父母恶劣的婚姻关系,让她过早品味到了人生的辛酸,但心底依然有一抹阳光,引领她追求美好和幸福。结婚十年,空巢十年,心路艰辛,但她最终还是把握住了自己的幸福。男主人公王国庆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太好,性格有些沉默,但越是普通的出身也越让他更早地锻炼了自己把握命运的能力。在建筑单位工作更是历练了他沉稳踏实、有主见的性格,后来南下经商并创立了“达达建筑公司”,从此步步为营,沉溺商海,直到工地上发生工人坠落事件,他才突然醒悟,回看自已背离道德的足迹,他决定重新出发。

  故事里,几位配角也极为出彩,风度谦和的颜文清,充满矛盾的白宁,前卫泼辣的李岚,追求真爱有担当的黄健,谨小慎微的王坚深,敏感多疑的胡丫,强势精明的张淑英,聪明能干的梅菲菲,大嗓门直肠子张大炮等等,都为故事加重了厚度和层次。

  47.据说空巢婚姻中的职场女性,更容易遭遇男上司的性骚扰,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答:从经济角度来说,空巢婚姻中的女人具备两大让男人动心的优势:一是已婚,可以事后一拍两散,不用担负责任。二是原本闲置的货品,偶尔用用不必付出多大代价。所以即便你长得并不漂亮 ,因为你的婚姻状况会让更多的男人把你当成了手到便擒的猎物。从另一个角度讲,男人走出巢的那一刻起,就把风险转嫁到了女人头上。所以婚姻是一个相守的过程。

  48.当胡静得知保姆桂花嫂的女儿被祸害后,胡静想起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空巢。她想要下乡去做心理辅导,企图帮助农村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这体现了胡静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时代担当,很有积极意义。请问,你对农村普遍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答:中国人,似乎有个很奇怪的传统,一定要背井离乡,一定要独自拼搏才算成功;一定要离开自己的小镇、农村,到大城市,哪怕做最苦最累的活,住最脏最差的地方,衣锦还乡,才算成功?现在农村几乎所有青壮年男人纷纷外出打工,说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因此导致的“妇幼”留守问题,土地荒芜问题相当严重。而今又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农村的孩子已经可以便利地接触到网络,一些留守家庭甚至为了安抚孩子,主动帮孩子买了电脑,装了宽带。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当父母不能担当起监管未成年孩子的责任时,就会导致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逃学,沉溺网游、过早体验性生活,染上毒品……早先听说过“城市里的空”这个词,说的是城市里房子建多了,许多都空着,而今农村也几乎成了“空城”,那里只有老幼残兵。每次回到家乡,看着那荒芜的良田与秃山,儿时记忆中的青山绿水已成往事。是的,不可否认,农村的物质条件的确在进步,可人心在荒芜。那些一年到头见不到儿女的老人,那些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的孩子们,他们的心在荒芜。《空巢婚姻》中出现的胡静的担当,正是当今社会正日趋壮大的有担当的群体中的一个代表。时下,更多的人们已经开始在守护“我们的村,我们的家”。希望未来,我们的家乡,山有良木,水有肥鱼,土有绿菜,老人孩子不再孤独留守。

  49.在《空巢婚姻》中,当胡静得知保姆桂花嫂的女儿被祸害后,胡静想起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空巢。她想要下乡去做心理辅导,企图帮助农村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这体现了胡静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时代担当,很有积极意义。请问,你对农村普遍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答:中国人,似乎有个很奇怪的传统,一定要背井离乡,一定要独自拼搏才算成功;一定要离开自己的小镇、农村,到大城市,哪怕做最苦最累的活,住最脏最差的地方,衣锦还乡,才算成功?现在农村几乎所有青壮年男人纷纷外出打工,说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因此导致的“妇幼”留守问题,土地荒芜问题相当严重。而今又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农村的孩子已经可以便利地接触到网络,一些留守家庭甚至为了安抚孩子,主动帮孩子买了电脑,装了宽带。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当父母不能担当起监管未成年孩子的责任时,就会导致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逃学,沉溺网游、过早体验性生活,染上毒品……早先听说过“城市里的空”这个词,说的是城市里房子建多了,许多都空着,而今农村也几乎成了“空城”,那里只有老幼残兵。每次回到家乡,看着那荒芜的良田与秃山,儿时记忆中的青山绿水已成往事。是的,不可否认,农村的物质条件的确在进步,可人心在荒芜。那些一年到头见不到儿女的老人,那些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的孩子们,他们的心在荒芜。《空巢婚姻》中出现的胡静的担当,正是当今社会正日趋壮大的有担当的群体中的一个代表。时下,更多的人们已经开始在守护“我们的村,我们的家”。希望未来,我们的家乡,山有良木,水有肥鱼,土有绿菜,老人孩子不再孤独留守。

  50.简媛老师,听说您准备写婚姻三部曲,是这样的吗?

  答:对,是这样的。第二部会从另一个角度去写婚姻的百态,从而折射人性的百态。在空巢的婚姻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挣扎,而婚姻远不止是这些。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