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钩沉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毛泽东文学院>文史钩沉

阳光下的云

来源:   时间 : 2015-08-27

 

分享到:

  郑小娟(1940— )湖南长沙人。作品《山雀》、《新装》等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等单位收藏。曾任湖南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湖南省美协副主席。

  阳光下的云

  郑小娟先生曾经作为特型演员在电影里扮演了邓颖超。这是一个画家在演艺界的一次偶然客串。然而,郑小娟先生在生活中扮演的却是多重的角色。

  她首先是一个画家,然后是一个画家的妻子、两个画家的母亲,再就是是一个编辑、出版社的社长,还当过省美协副主席。现在,郑小娟的角色成分发生了变化,从卸任社长到退休,社会角色慢慢地淡化。剩下的就是前面三个永远不变的角色。前些天,郑小娟先生的丈夫、著名水墨画家姜坤先生的大型画集出版以及个人展览开幕。据我所知,关于画册出版以及展览的诸多事宜,皆是郑小娟先生在张罗操办。

  郑小娟先生作为湖南美术界的一位知名画家,一个令人尊敬的长者,有点像知心姐姐、辅导员的味道,她的体谅他人、善解人意使她有一种领导者的亲和力。

  有一次,我和郑小娟先生同桌吃饭,不小心,她被鱼刺卡了,我当时极力主张她去医院。我和她坐在社里派的车上,顿时感觉她的身体有一种温暖的气息在飘散,这样的气息唤起我记忆库里的外婆、母亲的很多熟悉而温暖的气息。我是一个对于气息很敏感的人。我想;她的身上散发着的是一种母性的芬芳吧。

  有一次,郑小娟先生在电话里很遗憾地告诉我,她给她在美国的女儿寄去的邮包弄丢了,那里有她为女儿准备的多套毛线编织的衣裙。每一套衣裙的颜色都是她精心搭配的。可惜丢了。

  姜坤先生体质偏弱,郑小娟先生对于丈夫的照顾,使大家都很感动。郑小娟先生就像一个外交部长,又是一个内务部长。我读了姜坤先生的大画册、看了他的个人展览,感觉“军功章”早有郑小娟先生的一半。

  很多年以前,还是郑小娟当湖南美术出版社社长的时候,我就听很多艺术圈内的朋友说过,湖南美术出版社有一个民主的艺术的氛围,领导还提倡编辑们搞创作,这使不少搞业务创作的人都很羡慕。听说在美术出版社,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我不知道,这些是不是与郑小娟有关?

  一年多前,我请郑小娟先生为我画了她的自画像,当时好像正值她退休之际,她把自己画在一朵云上面,摇晃着一支毛笔:“晴空万里知多少,一片闲云足卷舒。”对于她来说,静心画画的日子就要来了。一个多月前,我在她家里看到了她不少的新作。阳光下的一片闲云表达了她当时的心境。前不久,我给姜坤先生写了一篇《风中的草》,今天,我写郑小娟先生忍不住就写下这样的标题:《阳光下的云》。

  心在青山那一边

  ——读姜坤郑小娟的画

  青山,是视野的屏障,想象展开的地方。那遥远而神秘的地方,到底深藏着怎样的景致和人物?

  姜坤和郑小娟的画,为我们展开了青山那边的长卷。那是苗家、土家、侗家、瑶家的诗意生活——劳动、爱情、歌舞,原生态山翠水碧的梦幻境界,早已远去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是我们城里人诗赞歌咏而不得的香格里拉。

  真有这样的地方和这样的人物吗?真的!画家伉俪从年轻时在山里插队落户,到后来无数次的进山出山,三十多年与那里的土地和人民生息相通、情思不断。每一人物、每一场景、甚至微妙的情绪,都可找到依据和线索。不是居高临下的打量和同情,不是猎奇式的观光和采风,更不是凭空臆造的想象和杜撰。

  再现山寨,无论现实与浪漫,总是用心而有情。

  那是艺术的真实:传统笔墨中的现代意识,宏大场景中的精微细腻,简练明白中的内涵与韵致。

  郑小娟的工笔是这样。画面整体的装饰性是流动的,充盈着时代的青春气息。《晒辣椒》,最易勾勒出一种湘情,朴实而专注的瑶家少妇、酣睡的稚童、热辣鲜红的果实,渲染出蕴含在内心的多少热情。《山雀》的动感与流变,仿佛人人置身春风的荡漾之中。《笛声》、《油菜花》、《高高的石头墙》,场景在春天定格,侗家、瑶家儿女满面春风。谁不爱春风,谁不被春风陶醉?

  姜坤的写意也这样。画家的主要意象:青山、吊脚楼、侗家和苗家的美女,这样,不拘小节反而凸现主题,让视觉聚焦在最有价值的地方。相应的,技法也在逐渐提纯,无需更多细节或者更多色彩,肯定的手法、厚重的笔墨造成油画般的力量感和特有的水墨个性。

  一工一写,一刚一柔,一动一静,两位画家的创作相映成趣又相得益彰。如何把握其不同风格与共同的艺术价值?东山魁夷沉浸在中国南方的风景中这样感慨道: “风景之美,不仅表现在其天地自然本身的优美上,还表现在居住在那里的文化、历史以及精神上那种令人感到真正美的东西。”他强调,谈中国的风景美,一定要谈中国民族精神之美。确实,触摸到人的心灵和情感,对风景的感动就会更加深沉。

  群居在湖南西部的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人民,是湖南的主体少数民族,是湖湘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湖南独特精神个性和美丽的重要因子。

  他们自由、自然、自在、自足的生活生产方式,不仅成为今天都市人的向往,更留存着被现代性摧毁的许多地方已散失殆尽的传统文明。表现那里的风景和人文,带来的不仅仅是美景,还有追思与拷问。

  姜坤郑小娟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的联展,题名“山外山”,那是一种自我位置的把握,一种艺术信心的标高,也是他们通过脚力可以抵达的地方。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