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文学阅读>创作谈

吟唱湘西不了的乡愁

来源:李怀荪   时间 : 2015-05-20

 

分享到: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湘西人。到老来写了这样一部反映湘西历史文化的长篇小说《湘西秘史》。小说出版,如释重负。

  说起来,我的早年主要是从事戏剧创作,只是零打碎敲地写一点文学作品。早在18岁时,我担任了一个县辰河戏剧团的编剧,后来又搞起了辰河戏研究来。中国的地方戏曲,往往是其所在地文化最有代表性的产物。湘西的地方戏曲辰河戏当然也是这样。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以辰河戏为突破口,开始了湘西的历史文化研究。我对湘西的人文历史、风俗民情,特别是湘西的巫傩文化,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田野考察和学术研究,在海内外陆续发表了100多万字的专著和论文。

  2000年,我到了退休的年纪,面对着这些年积累的大量第一手资料,我犯愁了。当初,为了获得这些资料,我曾经采访过成百上千底层的民间先辈,他们大多已不在人世。如果不将从他们那里获得的资料安排一个最适当的去处,我会有愧于这些先辈的在天之灵。思来想去,觉得只有写一部长篇小说,才能使这些资料最大限度的派上用场。多年来从事戏曲工作的我,决定麻着胆子,“票”一把小说,而且是大部头的长篇小说。

  于是,我开始了《湘西秘史》长达14年的漫长创作历程。我试图通过湘西著名的水码头浦阳镇的衰落,来展示湘西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一般写小说的人,常常是通过体验生活进行创作。我不同的地方,则是用多年来的研究成果来进行创作。我把《湘西秘史》的时代背景定在辛亥革命前的半个世纪,从两个方面展现这一时期各个阶层、各个行业湘西人的生存状态:一是他们怎样创造物质财富,二是他们怎样寻求精神寄托。回顾这些年来,我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湘西历史文化,也正是从这两个方面切入的。研究和创作,目的一致,殊途同归。不同的是,前者是逻辑思维,后者是形象思维。多年来,我的课题就是解析和研究湘西人生产和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仪式,也就是通常说的民俗,撰写成专著和论文。在进行创作时,其中的许多课题都成了小说中相应的章节。这些不同的事象,几乎涵盖了当时湘西社会生活的所有层面。我试图通过这种文学和人类学的中国式互动,使小说变得厚重,同时也更具有中国气派。

  我以认知湘西表达湘西为己任。《湘西秘史》终于得以出版。出版社在封面上印了这样的话:“一部大湘西百科全书式的小说,一把开启湘西神秘之门的钥匙,一幅描绘湘西世事百态的画卷,一曲吟唱湘西不了乡愁的哀歌。”这四句话是否名副其实,还需广大读者来评判。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