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人物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湖南省作家协会>毛泽东文学院>湖湘人物

谭盾

来源:纪红建   时间 : 2014-09-09

 

分享到:

  谭 盾(1958— ) 湖南长沙人,著名美籍华裔作曲家,在国际上享有声誉。198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同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是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之一,在校时创作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运用民间曲调,中国宫廷音乐,庙堂赞歌等原始素材,给人清新、别致的感觉,获得了1983年德里斯顿·韦伯尔作曲比赛二等奖。被新闻界、艺术界称为“新潮音乐”、“先锋派音乐”、“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到美国后,数家知名乐团聘他为乐团作曲,并出任BBC交响乐团(苏格兰)驻团作曲兼副指挥,1988年在美国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这是中国音乐家在美国首次举办的音乐会。主要作品有《离骚》、《道极》、《天影》、《双阙》等。曾获格莱美作曲大奖、2001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奖”等。

  中华文明的传播使者

  ——记著名美籍华裔作曲家谭盾

  纪红建

  2008年8月初,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起制作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在北京低调开拍。媒体称,文艺界的“双谭”巨星——谭盾、谭晶联袂上镜,为该片增加了亮点。谭盾和谭晶作为两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人契合之处还在于,两人的作品均以充分展示中国文化中和谐、融合、共存的精神。谭晶数次在国际和国内举办以“和谐之声”为主题的音乐会,谭盾的作品则把中国文化中的和谐与融合发挥到了极致。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为传播中华文明奉献自己的力量。

  无偶有然。几天后,长沙市文物局公布第三批文物名单中,著名美籍华裔作曲家谭盾下乡当知青时住过的一栋集体宿舍被公布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虽然此消息发出后在网上倍受争议,但这也证明,更多的人在关注谭盾,关注谭盾的音乐。

  一

  谭盾出生于湖南长沙郊区思茅冲,自幼深受中华楚文化的影响,高中时下放到长沙市高新区东方红镇金南村(原望城县高塘岭黄金公社黄金大队金桥生产队)当知青。1976年谭盾被调至湖南省京剧团,离开知青点。从此时开始的其京剧音乐家生涯。

  1978年,谭盾带着一把只有三根弦的小提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赵行道、黎音海直至获得作曲硕士学位。在大学时期,谭盾即为当时中央音乐学院著名的"四大才子"之一,1979年,22岁的谭盾创作了第一部交响乐作品《离骚》,就因使用了鼓、萧等当时被认为是前卫的音响和技术而引起争议。

  1983年以交响曲《风雅颂》赢得国际作曲大奖(Weber prize in Dresden),1984年举行的“谭盾中国器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发表了《天影》及《双阙》等多首曲目,引起不少批评,却也震撼了当时的民乐界。由于坚持在声音、技术上的不断探索,他被认为是中国先锋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

  谭盾的音乐,可以回荡在庄严肃穆的歌剧院,亦可以嘹亮于喧嚣浮华的时尚秀场。当然,如果没有后来的出走美国,或许就没有现在名满中西的谭盾。“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条鱼,”谭盾说,“别人把我扔进了湖南这片水里,游过一阵以后我自己就感觉到这里成了一个池塘。后来到了北京,觉得北京很大,但生活8年后有了同样的束缚感,之后就去了纽约,觉得那里才是大海。”中青亮点7?x_

  | X(d

  198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同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随大卫·多夫斯基及周文中学习并获得音乐艺术博士学位。

  他带去了所有的书、所有的钱——30美元,还有一大包卫生纸,因为据说纽约的卫生纸很贵。

  与其他大部分留学生一样,那时的谭盾也曾艰难——一边打工一边念书——谭盾选择了街头拉琴。当时的格林威治村有很多寻梦的中国艺术家,艾未未在街上画画,陈凯歌、顾长卫在打工;还有李安、陈丹青、陈逸飞,大家都一样,最多的是梦想,最少的是钱。或许那时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年轻人将来会成为世界著名的音乐家。

  贫穷没有阻止住梦想的脚步。谭盾的音乐开始绽放光芒。在纽约,谭盾放弃了当初留学时想要做“西方音乐权威”的野心,转而回到他童年时吸收的那些鬼魅的音乐。他发明一种陶土的乐器,跟摇滚乐、爵士乐、交响乐的合奏,那是他寄托于泥土的对家乡的思念,也成就了1988年他在美国伯克利举行的首场陶乐演奏会,这是中国音乐家在美国首次举办的音会。“多媒体交响剧场”(OrchestraTheatre)系列是谭盾十年前开始的一种新尝试,试图把剧场表演、多媒体艺术与乐队融合起来。

  机会往往给有准备的人。1989年,一首以自制乐器演奏的作品《九歌》问世后,谭盾终于在国际乐坛获得成功,并不断以令人惊奇的创作成为越来越被国际乐坛瞩目的重要作曲家。音乐由幻觉构成,在其中,谭盾想象自己就是屈原,梦幻中国诗歌的起源、戏剧的起源。《九歌》表达了他决意在非常嘈杂的社会中,寻找一片安详宁静的故土;在嘈杂、现代、奢侈和尘世中间,寻找一种朴实、粗犷、人类本能的、爱的表达方式。

  从1990年开始,谭盾进行了一系列试图把剧场表演和乐队结合起来的《乐队剧场》创作,其中为音乐界著名的“克罗诺斯弦乐四重奏”而写的《鬼戏》及为日本NHK交响乐团创作的《门》,因其特别的表现方式而引起轰动;《交响乐1997--天地人》由大提琴家马友友、香港交响乐团和中华编钟乐团于1997年香港回归音乐会上首演;同年歌剧《马可·波罗》成为当年国际乐坛最轰动的重要演出,并为谭盾赢来诸多好评与国际奖项;此外,他所创作的歌剧《牡丹亭》、为美国纽约爱乐乐团创作的协奏曲《水》以及为全球新千年电视庆典节目《2000 Today》所写的同名交响曲和为纪念巴赫逝世250年、受巴赫音乐学院委约的《马修受难曲》等不断成功上演,谭盾多元化的音乐使他声誉日隆。

  是的,作为一名指挥家,谭盾以指挥及策划具有多元化文化特色的当代新作品、新观念音乐会和音乐节而著称。他更受聘为1999年美国坦格尔伍德国际现代音乐节的艺术总监,英国巴比肯艺术中心2000年艺术总监。他以其鲜明而具有挑战性的音乐观念,与世界各主要乐团合作,曾指挥过的当代最重要的乐团包括:荷兰皇家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英国BBC交响乐团、加拿大蒙特利尔交响乐团、日本NHK交响乐团、法国里昂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巴西圣保罗交响乐团、伦敦小交响乐团及中国爱乐乐团等。

  1995年,受德国著名作曲家汉斯(Hans Werner Hanze)推荐,谭盾成为慕尼黑国际音乐戏剧比赛评委;1996年受日本著名作曲家武满澈(Turu Takemitsu)提名获加拿大格兰.格德音乐奖(Glenn Gould Prize);1997年他被《纽约时报》评为“本年度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同年又被德国权威音乐杂志《歌剧世界》评为“本年度最佳作曲家”;1999年谭盾荣获当今世界最权威的格威文美尔作曲大奖;2001年他因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赢得使他声名远播的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金像奖。

  二

  当谭盾在西方音乐界呼风唤雨的时候,中国人对于他的名字却明显有些生疏,直到2001年,李安的《卧虎藏龙》从奥斯卡载誉归来时,谭盾的名气开始从西方传到了本土。实际上,他一直在通过音乐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

  在2001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谭盾有一番正好45秒的著名答辞:“作为一个作曲家,我的梦想是让音乐成为无国界、跨领域的艺术。《卧虎藏龙》的原创音乐为东西方文化、情感与动作、高雅与通俗化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开始了一次多元文化融合的新旅程。这再一次证实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是我创作灵感的源泉。现在这个梦想和这份努力经由奥斯卡金像奖、经由东西方的观众而广泛传扬,真是让人欢心不已。我的另一个重要音乐创作理念就是融合被固有文化分隔成不同类别的音乐,让它们互补长短:比如通过对精神与情感世界的细腻诠释让电影音乐更富于艺术性;通过引入新的表现形式和创新观念而让古典音乐更具有挑战性、更能吸引众多年轻观众。”虽然说的是《卧虎藏龙》的音乐,但却说出了谭盾一贯的音乐理念和追求目标。

  有人说,谭盾的身上,交织着一股让大众爱恨难说的情绪,一方面,他将中国文化带入西方,并让西方音乐界认识到中国文化的悠久灿烂,另一方面,他的特立创新常常让人大跌眼镜,在赚足眼球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不屑的批评。这话不无道理。

  没有一个人能像谭盾一样,能成为这样一个打破东方与西方、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传统与现代、简单与复杂的多元文化的理想存在:一个生长于中国的东方人,在东西方文化世界里挥洒自如;一个曾经在农村务农的下里巴人,如今是世界文化圈中的贵宾;一个常常使用古老、自然乐器的音乐家,却常常使这些乐器发出最不可思议的、先锋的声音;一个被认为是前卫先锋的作曲家,却拥有最大众的音乐听众;一个音乐界的能人,却让他的音乐与戏剧、装置等别的艺术门类融为一体……他自身多元文化的背景不断给他提供了不断打破各种界限、进行多元文化创作的压力与可能,而他这种打破与创作也不断丰富着他的背景。

  最早令谭盾名噪国际的是用“陶器”和“纸”来创作音乐,此外“石头”和“水”也是他非常喜欢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名的《陶土乐》、《水乐》、《纸乐》等实验作品引起国际乐坛注意。除了用“陶器”和“纸”作为他编写乐曲的配乐外,谭盾也比较喜欢以大提琴、编钟等乐器作配乐,但那不一定是大提琴传统的声音,在《卧虎藏龙》中,谭盾让马友友将大提琴拉出了二胡的声音,而在《交响乐1997--天地人》中。

  将东西方音乐进行融合是谭盾惯用的方式,除了《卧虎藏龙》,在歌剧《马可波罗》中,他把西方歌剧与中国京剧唱腔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歌剧语言,给国际乐坛带来的震动至今犹有余响;在弦乐四重奏《鬼戏》中,他糅合了中国皮影戏、民谣《小白菜》和琵琶演奏,纸和水也成为乐器的一种,同时,每一个演奏者又像一出戏剧的表演者;这种融合在将京剧、歌剧、木偶剧、交响乐融为一体的多媒体交响曲--《门》和《周朝六舞图》中更为变本加厉,《门》讲述了中国的虞姬、日本的小春重生和西方的朱丽叶三位爱情悲剧的主角,在生死门前所袒露的爱情观。作曲谭盾既是指挥,又担任生死判官的角色。这部音乐作品还将流水声和古老英文打字机的打字声,与音乐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令人回味无穷。《周朝六舞图》是谭盾为中国舞蹈家黄豆豆度身定制的作品,它用青铜编钟为表达手段,配合谭盾富有个性的手击和吟唱,再现了先秦祭祀场景。

  这些令人不断感到新鲜的创作并非一开始就赢得一片叫好声,著名的《纽约时报》在把谭盾评为“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以前,也曾把他骂得狗血喷头:“这个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让我们把啤酒和葡萄酒混到一块喝呢?为什么这个人一定要把小提琴写成像京胡的样子呢?”即使在西方也曾经有很多人说,东方就是东方,西方就是西方,这两者从来就不可能在一起。多年来,中国艺术家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求一条逾越东西方文化鸿沟的道路,这种对话漫长而艰难。艺术的纯粹与融合之间的争论在长时间里一直未能休止,融合要不意味着新的生命力,要不什么都不是,在一切争议中,谭盾坚持并成功了。

  2004年10月31日,在第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谭盾推出的一部名为《地图》的音乐作品倍受关注,在这部音乐作品中,谭盾将影像中原汁原味的湘西本土音乐与现场交响乐融为一体,并把它称之为多媒体景观音乐。随后几年,谭盾带着他的这部作品在国内外巡回演出,尤其是在湘西凤凰演出时,谭盾曾经将演出舞台搭建在凤凰古城北门码头的沱江河畔,3000多名当地居民聚集在此,现场聆听了他们生命中的第一场交响音乐会。

  谭盾的不同寻常的音乐理念和中国文化的底蕴让他走出了一条超越常规的音乐创作之路。他做出了水乐、石乐等离经叛道的音乐,他的作品和为人都备受争议。但这位被贴上另类标签的音乐大师热情似火的个性和对音乐的执著,是他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二十多年来谭盾通过他的音乐把中国文化传到世界,受到各地音乐爱好者的尊重和喜爱。其主要作品包括:五部交响戏剧系列、观念音乐--自然系列、歌剧《茶》、多媒体交响协奏曲系列、《死与火:和画家克利的对话》、四重奏与琵琶《鬼戏》、歌剧《牡丹亭》、由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委约的歌剧《马科·波罗》、受德国"巴赫国际协会"委约的《复活之旅》、荣获奥斯卡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的《卧虎藏龙》、为张艺谋的电影《英雄》而写的原创音乐、为香港回归而作的《交响曲:天地人》、《世界交响曲》以及为世界著名钢琴家朗朗改编创作的《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等等。而这些作品大都由世界著名指挥家和乐团及帕尔曼、马友友这样的大演奏家来演奏的。这些骄人的成绩足以说明,谭盾已经用中国文化作为根基,融入世界音乐大氛围中,并完全被世界所接纳,所欢迎。

  谭盾主要艺术成就

  著名作品:《门》、“永恒的水”协奏曲、《地图》、《卧虎藏龙》系列、《南京大屠杀》主题曲。

  其它其主要作品:五部交响戏剧系列、观念音乐--自然系列、歌剧《茶》、多媒体交响协奏曲系列、《死与火:和画家克利的对话》、四重奏与琵琶《鬼戏》、歌剧《牡丹亭》、由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委约的歌剧《马科·波罗》、受德国"巴赫国际协会"委约的《复活之旅》、荣获奥斯卡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的《卧虎藏龙》、为张艺谋的电影《英雄》而写的原创音乐、为香港回归而作的《交响曲:天地人》、《世界交响曲》以及为世界著名钢琴家朗朗改编创作的《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等等。

  指挥艺术:作为一名指挥家,谭盾以指挥及策划具有多元化文化特色的当代新作品、新观念音乐会和音乐节而著称。他更受聘为1999年美国坦格尔伍德国际现代音乐节的艺术总监,英国巴比肯艺术中心2000年艺术总监。

  “发明”作品:最早令他名噪国际的是用“陶器”和“纸”来创作音乐,此外“石头”和“水”也是他非常喜欢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名的《陶土乐》、《水乐》、《纸乐》等实验作品引起国际乐坛注意。除了用“陶器”和“纸”作为他编写乐曲的配乐外,谭盾也比较喜欢以大提琴、编钟等乐器作配乐。

  主要荣誉:1999年因歌剧《马可波罗》获得格莱美作曲大奖;为电影《卧虎藏龙》的作曲获得2001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奖”,凭《卧虎藏龙》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获第44届格莱美四项提名:“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取自电影版《卧虎藏龙》主题曲,“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取自《卧虎藏龙》的《月光爱人》,“最佳古典音乐”——取自《卧虎藏龙》的《永恒的誓约》,“最佳古典音乐协奏曲”——取自谭盾的《易》吉他协奏曲等。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