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讯您现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网>新闻资讯>天下文讯

七代会上曾参加过第一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的特邀代表——曾克

来源:中国作家网   时间 : 2006-11-17

 

分享到:

  老作家曾克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中国作协第七次作代会,她今年89岁。1949年6月时任二野新华社野战记者的她,非常荣幸地作为二野(刘邓大军)的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之后,她连续参加了四次中国作协全国代表大会。曾老幸福地回忆第一次参加文艺工作者大会的情景,非常自豪地说,那是在刚刚解放不久,召开的首次文艺工作者大聚会,有很多经过枪林弹雨洗洗礼的老战友到会,看到了很多名家,曾经给她写过两次书评从未谋面的茅盾先生,也是在这次会上见到的。这次会议肯定了文艺工作者为建立新中国而起的巨大作用,奠定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基础,鼓舞了文艺工作者建设新中国的坚强决心。会上曾克被选为全国文联作协委员、理事。 
  同年,曾克作为文学工作方面代表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政协会议。她是二野代表团中唯一女性,也是大会中唯一作为文学工作者参加大会的女代表。她幸福地回忆起当年在会上见到很多外国记者朋友拿着相机,非常羡慕,很想得到一部相机,当即找到二野代表团团长刘伯承。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刘伯承及时把她的愿望反映给时任二野政委的邓小平,小平同志立即差人到寄卖行买了一部蔡司120进口相机送给她,叮嘱她更多地为人民奉献好作品。她双手接过相机,眼泪夺眶而出,她亲身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对文学工作者的支持理解和关怀,同时也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从此,她更加发奋地写作。
  曾老1937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了中篇报告文学《在汤阴火线》(茅盾同志著文推荐)。著有报告文学《走向前线》、《挺进大别山》(茅盾作序)、《在战斗中》、《铁树开了花》、《光荣的人们》、《计划及其它》,短篇小说《新人》、《前仆后继》、《第十四个儿子》,散文集《遥寄祖国的孩子们》、《水晶般的心》,近年她还创作出散文集《乘着歌声的翅膀》。日前近90岁的老人创作激情不减当年,以一当十,克服困难,夜以继日地进行创作一部30万字的革命回忆录《征程琐忆》。
  当问到老人对自己哪部作品的创作过程记忆最深时,老人脱口而出,“当然是《挺进大别山》了。她说,1947年我在大别山工作队工作时,组织为了我的安全先派人去探路打前站,但是特务还是得到了消息,对我进行跟踪,并趁机上手就掐脖子,我的战友一喊,特务才发现认错了人,那次很惊险。挺进大别山真是很艰难的一次体验,但是没有挺进大别山之举----从晋翼鲁豫转战到鄂豫皖,就没有全中国的解放。我们党真的太英明,太伟大了。另外曾老还回忆起,《遥寄祖国的孩子们》是她1956年随西安作协主席郑伯奇应邀参加罗尼亚作协代表大会时写的,他们一行到了苏联和保加历亚三个社会主义国家,曾老一路感慨,一路创作,完成了这部给孩子们的作品。遗憾的是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已不存在了。
  曾老1935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42年她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现任“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名誉副会长)。1947年参加刘邓大军,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解放后,曾老留在西南工作30年,先后任西南、四川、云南等文联、作协副主席。70年代未,随丈夫柯岗同志来到北京,任中国作协专业作家、中国作协老作家党支部书记。她回忆支部生活时说,丁玲、逯霏 、舒群、马烽等都是我们支部的,每个月开一次的生活会,我们不会因单位的会议室另有它用,而耽误支部会,大家争着把会搬到自己家去,会上总是抢着发言,介绍自己的创作,讨论新人新作。每次支部会,大家都很直率,坦诚相见,争论问题常常是面红耳赤,但是从不计较。曾老笑着说,我们支部曾被中直工委党委批准为先进党支部。我的年龄最小,是他们中间的小妹妹。说到此老人哽咽了,她无限感慨地说,那届党支部的老同志已所剩无已,就连支部的秘书小秦现在也生病不能上班了。我今天看到党的文学事业后继有人,中国作家的队伍一天比一天壮大,这是我参加这次会最感欣慰的。

湖南省作家协会 | 版权所有 : 湘ICP备05001310号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